曾倫
宋代理學家朱熹曾說過:“‘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謂讀得熟則不待解說自曉其義也?!敝熳铀?,告訴我們“讀”對理解文章的重要性,點明了小學生最核心的語文素養(yǎng),那就是“讀”。 語文新課程改革非常重視“讀”的教學,提出了以讀為本的教學理念,明確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币虼耍白x”應貫穿于語文課堂的始末,要通過“讀”來培養(yǎng)學生理解文本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感覺。在課堂上,教師要為學生創(chuàng)造更多“讀”的機會,將“讀”的時間還給學生,將“讀”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朗朗書聲成為語文課堂最動聽、最美的聲音。
一、圍繞主要問題,讓學生“讀”中理解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在教學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不要過多地講解、分析,引導學生理解課文無需太雜,太細,避免把課文肢解得支離破碎。教師要讓學生多讀,把“讀”作為學生理解課文的抓手,給學生一個主要問題,領著孩子走進文本,讓他們在讀中體會,讀中感受,“讀”懂文章。比如,《我的“長生果”》(人教版五年級上冊)一課,在理清課文思路后,讓孩子們圍繞著一個重點問題展開這節(jié)課的教學:課文哪些地方寫出了作者對書的癡迷?讓孩子們輕聲讀書,找出有關語句,等孩子們把句子找出來后,再引導他們有感情地讀句子,在讀的過程中體會作者對書的癡迷;然后,圍繞重點詞語,揣摩作者的心境,入情入境地讀,在讀的過程中感悟作者對書的喜愛。當學生真正把作者癡迷書的神情“讀”出來了,也就真正在“讀”中理解了課文,此時,老師任何的講解都是多余的,蒼白的。
二、抓住重點語句,讓學生“讀”中感悟
教師要引領學生深入到文本當中去讀,深入到字里行間去讀,要讓學生讀出人物性格,讀出人物情感,而不是那種淺嘗輒止的讀,不是浮在水面上的讀,不是走過場的讀,更不是為了證明“學生讀了”的讀。在指導學生讀的過程中,教師要善于抓住課文中的重點句子,引導學生把重點詞找出來品一品,或者創(chuàng)設一個情境讓學生感悟一下,渲染一種氣氛給學生體會一下,把學生帶入文本。當學生入情入境之后,再讓他有感情地讀一讀,美美地讀一讀,這時,同學們就很自然地悟出了人物的性格、人物的形象、人物的情感。
想起著名特級教師王崧舟執(zhí)教的《一夜的工作》(人教版六年級下冊),課文里有這么一段話:“他一句一句地審閱,看完一句就用鉛筆在那一句后面畫一個小圓圈。他不是普通的瀏覽,而是一邊看一邊在思索,有時停筆想一想,有時還問我一兩句?!憋@然,這段話寫出了總理工作勞苦、認真的高尚品德,如何通過“讀”來幫助學生感受這一光輝形象,在理解了“審閱”這個詞語之后,王老師創(chuàng)設了三個情境引導學生反復品讀這個重點句,以此來感悟總理形象。
其一:夜幕降臨,華燈初上。周總理坐在寫字臺前,打開了今晚要審閱的第一份文件。只見——(男同學齊讀這段話:他一句一句地審閱……)
其二:夜深人靜,人們早已進入了甜美的夢鄉(xiāng)。周總理坐在寫字臺前,打開另外一份文件。只見——(女同學齊讀:他一句一句地審閱……)
其三:東方欲曉,晨曦微露。周總理還是坐在寫字臺前,翻開了今晚要審閱的最后一份文件。只見——(全班齊讀:他一句一句地審閱……)
這樣,抓住課文重點語句,通過多次創(chuàng)設情境反復涵詠,引導學生與文本對話,深刻領悟文字里的意蘊,真正讓學生走進文本,拓展想象,深入感受總理一夜的勞苦,感受總理一心為民的偉大人格。這樣的讀,才是有效的讀,才能真正幫助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內容,感受人物形象。
三、緊扣課文中心,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師要善于緊扣課文中心,把握課文情感基調,在引導學生品讀語句的過程中讀出課文蘊含的情感,讀出自己的感受,從而受到情感的熏陶,達到陶冶情操,凈化心靈的作用。課堂的精彩,不是教師講得多精彩,而是學生讀得精不精彩,學生理解得透不透徹,情感的共鳴有沒有到位。一個優(yōu)秀的語文老師在課堂上的任務,不是分析,不是告訴,而是啟迪,引領,引領學生美美地去讀書,在優(yōu)美的朗讀中深化對文本的理解,在優(yōu)美的朗讀中情感得到熏陶。
《七律長征》(人教版五年級上冊)這首詩的主旨是謳歌紅軍長征途中表現(xiàn)出現(xiàn)來的革命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在把握住這個教學重點之后,我借助圖片展示五嶺山脈的連綿不絕,烏蒙山的氣勢磅礴;播放視頻,讓學生感受飛奪瀘定橋這場戰(zhàn)斗的悲壯,通過創(chuàng)設這些情境,讓學生產生感同身受的視覺效果。然后采取多種形式的朗讀,個別讀、小組讀、師生承接讀等方式,讀出藐視五嶺山脈、烏蒙山的樂觀、豪邁,讀出巧渡金沙江的欣喜,讀出飛奪瀘定橋的悲壯,讓學生在激情朗讀中體會紅軍戰(zhàn)士大無畏的革命精神和毛澤東主席的博大胸懷、豪邁氣概。同時,在激情的朗讀中內心的情感也得到了熏陶。
著名特級教師于永正老先生曾經(jīng)說過:簡簡單單教語文,其中就包括了“讀好書”這三個字。把書讀好,學生的臉上就有了亮光;把書讀好,學生的眼里就有了神采;把書讀好,學生的聲音里就有了小橋流水的委婉、大江東去的豪放……在課堂上,沒有比讀更好的表達了,沒有比讀更動聽的聲音了,“讀”讓學生成了真正的、鮮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