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旋
摘 要:,王原祁和石濤分別代表著中國傳統(tǒng)繪畫中"狷"與"狂"兩種不同的藝術典型。它起源于同一脈絡,然后走向不同的方向。最終他們是怎樣形成自己的繪畫風格,在清代畫壇站穩(wěn)腳跟,最終成為清代畫壇的傳奇。
關鍵詞:山水;比較;影響
一、兩人師法同源
(一)在南傳佛教的指導下,它起源于同一脈絡,然后走向不同的方向
作為清初畫壇的正奇兩級,兩種不一樣藝術典型,根據(jù)藝術特點本質來言,與此同時也深受董其昌畫學思想的影響王他們的一生,摹古人之畫,取古人之法而超于古人,混溶詩意古法宗教于書畫藝術之中,精練個人藝術風格,不少人認為他只是摹古。非也,那是諸家沒有洞悉其畫,若是剖析便發(fā)現(xiàn)他只是摹古人之氣,得古人之神,然得以獨創(chuàng)自己獨有的藝術風格。以其平淡天真的筆墨,尤善干皴、用淡墨,積墨沉厚,筆墨技法酣暢淋漓,妙筆生煙。王原祁摹古目的在于取個家之法,兼各家之長,融會貫通得以形成個人獨具個性的藝術風格。
作為同出自一師,按照常理應該風格相似,沒有很大的差別之分。實際上石濤和王原祁卻分道而行,后世稱他們的風格為正奇兩級,這其實與他們的精神和他們的身活環(huán)境密切相關。如果我們用“摹古”來定義王原祁的美學思想,那么石濤就是打破陳規(guī)的“創(chuàng)新”。
二、兩者的山水風格的比較“狷”于“狂”
(一)“狷”的形成
(1)師法董其昌;(2)內廷畫家;(3)學傳大癡(4)定于“正脈”。
(二)“狂”的形成
(1)師從董其昌;(2)宣城十年;(3)北上見帝(4)風格晚成。
三、山水畫風格
(一)所處的環(huán)境不同
(1)時敏在清軍壓境之下,“遂與父老出城迎降”以求自保。入清以后,便隱居不仕。王原祁輩份較晚,他成年后,不同民族之間的沖突開始緩和。他對清代的態(tài)度已不再是衡量畫家人文品格的主要尺度。漸漸地,他們對名利產(chǎn)生了興趣,并用畫取悅宮廷。在這種情況下,清政府一方面鎮(zhèn)壓了反清思想和抵抗運動,取締了反政府思想;另一方面為了安撫人心拉攏人才。
(2)石濤出身貴族,是朱明的后裔,但明朝滅亡時,他才三歲。,,清人入關后,國家被毀,家庭被毀。王孫貴族突然變成了一個草民,甚至可能招致殺身之禍。所以對清朝的敵對態(tài)度是固有的。在清朝政府的拉攏人心政策下, 石濤曾有進京入世的意愿,結果事實與愿望相違背,北上進京并沒有給石濤帶來好的改變,卻讓石濤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從此回到南京,過著“賣藝”生活。
(二)不同的哲學信仰
(1)以王原祁在《雨窗漫筆》中說:“畫之董、巨,猶吾儒有孔、顏也?!敝赃x擇了以儒學為哲學基礎,并非偶然。作為將臣后世,王原祁身居多個職位。并且康熙執(zhí)政后公私分明,推行懷柔政策。這不僅加強了思想,加強了執(zhí)政需要,也順應了人民對社會穩(wěn)定的渴望,修養(yǎng)生息的民心。
(2)而石濤身為朱明王朝后世,明代滅亡時石濤三歲,他對清并無敵對只是家仇為國恨強烈罷了。在康熙南巡時,為了有好的晉升的機會,還迎駕過幾次。只是當權者不重視他并把他當作畫匠,所以他的仕途生涯就此結束了。
四、山水畫風格對于后世的影響
王原祁作為清代畫壇中一位以“摹古而不泥古”革故鼎新的藝術巨匠,后來的中國山水畫家均受到他的影響。王原祁所提出的摹古而不泥古、“位置經(jīng)營”的繪畫思想影響著后代無數(shù)的畫家,同時架構起清初正統(tǒng)畫派不可動搖的地位。石濤的繪畫作品在臨摹古人之畫的基礎之上所體現(xiàn)出的藝術創(chuàng)新精神,吸收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并不束縛至此,這種獨特畫學思想讓無數(shù)的畫家們?yōu)橹@嘆。正是這種獨特的繪畫思想與獨有的筆墨技法,能夠使他們在清代的畫壇上獨領風騷,并且成為后代的中國畫家的學習的楷模。
參考文獻:
[1]唐岱.繪事發(fā)微[M].黃賓虹.鄧實.美術叢書[Z].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
[2]王原祁.雨窗漫筆[M].黃賓虹.鄧實編.美術叢書[Z].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
[3]蒲松年編《中國美術史教程》人民美術出版社.
[4]曹玉林.石濤與王原祁:文人畫的正奇兩極[M].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
[5]李福順.中國美術史[J].中國書畫,2003,02:110.
[6]張庚《國朝畫徽錄》《中國書畫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