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麗
隨著科技的高度發(fā)達,地球村日益凸顯。如何有效傳承本民族傳統文化,如何培養(yǎng)擁有國際視野、具有世界競爭力的未來公民,成為現代化教育的時代命題。
“一主二翼四輔”傳統節(jié)日語境下的主題閱讀課程正是基于這樣的思考,立足于最貼合學生生活的傳統節(jié)日,讓學生通過學習傳統節(jié)日中潛在的傳統文化,感受古典詩文、古典藝術的魅力。同時又積極引入繪本、最新的科學知識等,感受現代文化的精髓。為培養(yǎng)學生既有現代和國際視野,又有強大的本民族文化基因,探尋一種可行性強的有效方式。
立足傳統節(jié)日,培養(yǎng)核心素養(yǎng)
我們創(chuàng)設“一主二翼四輔”傳統節(jié)日語境下的主題閱讀課程,一方面希望學生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兼具東西方文化的思維;另一方面,我們希望整合各學科,提升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包括文化基礎、自主發(fā)展、社會參與三方面。它需要融合各學科的文化知識,促進學生審美情趣與思維能力的發(fā)展,讓學生大膽參與社會實踐,在自主探究中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學會生活,從而促進學生的自主發(fā)展與社會實踐能力的提升。在學校層面以“傳統節(jié)日”為核心要素,實現跨學科整合的主題閱讀課程可以較好地達到上述要求,為提升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提供一條較為可行的實施途徑。
此外,我們希望本課程成為開展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有效載體。語文學科是其他所有學科的基礎,其閱讀與表達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各學科的學習。語文學科在審美、思維方面有其獨特魅力,以語文學科為核心,開展相關的綜合實踐活動可以很好地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我們在學校層面實施傳統節(jié)日語境下的主題閱讀課程,不但可以提升學生的言語能力,還能促進其各方面綜合能力的發(fā)展。
基于以上思考,我們構建并實施了“一主二翼四輔:傳統節(jié)日語境下的主題閱讀課程”。所謂傳統節(jié)日語境下的主題閱讀課程是指以傳統節(jié)日中秋節(jié)、清明節(jié)為主線,以語文學科與其他學科為雙翼,以整本書創(chuàng)意讀寫課,古詩文誦讀課,以數學與科學、音樂、美術四大學科為主的學科綜合課,以及語文實踐活動為重的活動課為四大輔助,形成“一主二翼四輔”操作流程的跨學科主題閱讀活動。
打破學科界限,開展主題閱讀
傳統節(jié)日語境下的主題閱讀課程在于以“傳統節(jié)日文化”為整合點,打破學科界限,加強節(jié)日文化與諸學科之間的融合,汲取不同學科的優(yōu)勢,借助學生多元智能中的優(yōu)勢智能,在學生喜歡的學科領域更好地從表象、意象、東西方文化差異、現代人的認識等方面對傳統節(jié)日文化展開研究與探討。既關注過去、現在,也將目光投向未來,既關注中國的國情,也關注世界的發(fā)展趨勢。以打破與重建的方式,建構起學生對“傳統節(jié)日文化”的新認知。學生以更開放的胸懷,以更廣闊的視野汲取東西方文化的營養(yǎng)。
本課程一學期開展一個主題。以中秋節(jié)的“月主題”為例,不同的年級具體安排不同的課程內容:
低年級活動主題是“明月皎皎——繪本童書”。我們列出的語文閱讀課書目根據不同的年級有所區(qū)分,一上《晚安,月亮》《圓圓的月亮》,詩歌《月亮》《月亮冷了》等。一下《月亮狗》《月亮,你好嗎?》,詩歌《高原》(艾青)《清夜》(英國布萊克)等,二上閱讀書目為《小貓咪追月亮》《月亮的味道》,詩歌《月餅里的秘密》《月亮上的兔子》。二下閱讀書目為《月光男孩》《月亮,生日快樂》《月下看貓頭鷹》。數學與科學相關安排:一年級算算地球與月亮之間的距離;二年級了解月全食、月環(huán)食等。音樂學科主要涉及到一上演唱《爺爺為我打月餅》,一下欣賞《月光下的鳳尾竹》,二上欣賞《十五的月亮》,二下欣賞《二泉映月》。美術學科則側重于讓學生裝扮或繪制自己心目中最喜歡的月亮。活動課中,一年級說說登月的故事,二年級現場制作與售賣月餅。
中年級活動主題是“明月渺渺——詩詞歌賦”。語文閱讀課書目:《實驗小學中段詩詞歌賦篇》《唐詩三百首》《宋詞三百首》中與“月”相關的詩詞。數學與科學學科:根據月相推測日期。音樂學科:演唱《水調歌頭》。美術學科:創(chuàng)作“月亮”主題的長卷?;顒诱n:觀看電影《月神》,寫微影評。
高年級活動主題是“明月千里——小說散文”。語文閱讀書目則是推薦名家系列閱讀,五上推薦蘇軾,五下推薦李白,六上推薦辛棄疾,六下推薦陸游。數學與科學學科重在探尋人類在月球上居住的可行性。音樂學科設置表演一段舞蹈,要求須融入關于月亮的一篇古詩文。綜合實踐課則要求為月亮創(chuàng)編故事,繪制道具、表演等。
“一主二翼四輔”操作流程各具特色
傳統節(jié)日語境下的主題閱讀課程,需要各學科老師一同參與,時間安排在周五下午第二、三節(jié)走班制拓展課。學生從語文閱讀課、數學與科學、音樂、美術、活動課五項內容中自選一項,5周內學完10課時的內容為一輪。一學期可參加三輪,每輪可選不同的項目,其中語文閱讀課為必選內容。
“一主二翼四輔”是傳統節(jié)日語境下的主題閱讀課程的基本操作流程。其中,“一主”就是指以傳統節(jié)日為主線,如中秋節(jié)、清明節(jié)等。“雙翼”是指語文學科與其他學科分別為實施本課程的兩大版塊,不可缺一?!八妮o”是指圍繞“雙翼”展開整本書創(chuàng)意讀寫課,古詩文誦讀課,以數學與科學、音樂、美術四大學科為主的學科綜合課,以及語文實踐活動為重的活動課為實施本課程的四大輔助。
四大輔助課型各有其不同的操作流程:
創(chuàng)意讀寫課流程為:與書相見——研讀探究——創(chuàng)意活動——閱讀分享。比如,我們在學習二上繪本《月亮的味道》時,先讓學生看封面猜猜故事,看看作者,介紹了解作者的寫作風格等與書相見的活動。然后,進入書本聊聊故事主要講了哪些小動物,它們認為月亮的味道是怎么樣的,學生在研讀中發(fā)現文本表達的方法,在故事的空白處展開想象,還有哪些動物也過來了?他們認為月亮的味道是怎么樣的?還可讓學生續(xù)編故事。除了創(chuàng)意寫作外,我們還可以開展設計腰封、插畫秀、作家有話說、與主人公面對面、漂書明信片等創(chuàng)意活動,來豐富學生的閱讀體驗。在此基礎上,再讓學生通過小小演說家,創(chuàng)意表演小天才,閱讀照片墻展示等方式進行閱讀分享。
高年級的學生在研讀時,我們根據學生的興趣或急需要探究的問題設計閱讀單,展開相關的閱讀專項研究,促使學生自主發(fā)現問題,自主收集整理,提取信息,形成初步的探究成果。研究中還會指導學生根據文章的關鍵點,運用橫向或縱向對比的方式,發(fā)現其中的異同點,從而總結出規(guī)律性的東西,并通過延伸閱讀,進一步體悟、內化。比如通過對比閱讀與“月亮”相關的詩、文,比較東西方文化中對月亮的定位、感受、意象等的不同,感悟作者的寫作意境,深入探究作品與文化間的差異。
誦讀課的具體操作流程為:創(chuàng)設情境嘗試朗誦——入情入境感情朗讀——遷移誦讀,積聚提升——搭建舞臺誦讀展示。學生嘗試朗讀時體會童詩、古詩詞、古代散文的節(jié)奏、韻律,通過教師范讀、音樂渲染、媒體輔助等方法引導學生進入詩歌的意境自我體驗,通過抑揚頓挫的語音語調、適當的肢體動作等形式誦讀。古詩文語言簡練雋永,意境悠遠含蓄,理解的難度增加,對“畫”的要求更高。古詩文誦讀時,應與鑒賞古詩文、書畫古詩文相結合,讓學生想象情境,體會古詩文所表達的意境。
學科綜合課操作流程為:關聯學科老師合作備課,打通學科界限——閱讀課老師閱讀引領,體會文學形象和意境,引出拓展問題——合作老師延續(xù)展學,深入研究拓展——總結評價,引領讀書方法、思考習慣。此課型重在讓學生發(fā)揮自己的學科優(yōu)勢智能,開展更好的探究性學習活動。
活動課操作流程為:自行查找相關資料——小組探究與實踐操作——鏈接生活、精彩展示。以“月主題”為例,分年級開展“說說登月的故事”“現場制作與售賣月餅”“觀看電影《月神》,寫微影評”“為月亮創(chuàng)編故事,繪制道具,表演”四項活動。重要的是放手讓學生操作,讓學生展示或演示自己的觀察發(fā)現。學生在制作中、表演中對“月”有了更深的了解,也有了更多的體悟與收獲,在能力提升與心靈熏陶的雙重浸潤中得到成長。
探究主題閱讀課程實施策略
傳統節(jié)日語境下的主題閱讀課程在具體實施中緊緊圍繞“一主二翼四輔”展開,其實施策略為:
以“傳統節(jié)日文化”為主線。首先聚焦物象,傳統節(jié)日文化一般都會有一個物象,如中秋的月、端午的粽子、清明的團子、春節(jié)的爆竹等,這個物象有其形、色、味,深受大家喜愛。我們先讓學生聚焦物象,運用五味觀察法、實踐操作法來親身感受節(jié)日的氣氛。
其次,聚焦意象。一般來說,經過千年文明的熏染,節(jié)日文化中的物象都會承載著很多故事,使這些物象有了一定的意象,就像“月”有了思鄉(xiāng)之意,“爆竹”代表了歡慶、慶祝。于是,我們讓學生尋找相關資料,如歷史典故、人物傳記、節(jié)日由來等進行初步自主式學習。在此基礎上,展開群詩(文)或群書閱讀,從文學中尋找節(jié)日背后所隱藏著的意蘊。
再次,聚焦東西方文化的交融與現代人的視角。引入西方文化中關于節(jié)日文化意象的思考:月圓時象征著富饒,月缺時象征著死亡、風暴和毀滅;若太陽代表男性,那月亮就代表女性。除此之外,還可將現代人對傳統節(jié)日文化中的意象進行創(chuàng)意性的解釋融入其中,以此打開學生的腦洞,生發(fā)新的思考。
以語文學科與其他學科為雙翼。第一,注意兩翼之間的區(qū)別。語文學科是本課程的左翼,其他學科是本課程的右翼,兩翼齊飛,促進傳統節(jié)日語境下的主題閱讀課程更好的實施。在實施中,應注意兩翼各有側重,有所區(qū)別。語文學科重在文學層面上品味節(jié)日文化的意蘊與東西方文化層面的區(qū)別,而其他學科則重在節(jié)日文化表象上的觀察、測量、發(fā)現等實踐活動,并用藝術形式或生活化的表達方式來展現自己的觀察、發(fā)現與思考。
第二,注意兩翼之間的整合。我們要求兩邊的老師一起備課,每位成員都務必知曉課程的全部內容,知曉節(jié)日文化表象、意象、東西方文化交融等各個層面所要求達到的課程目標。然后,各學科老師(包括語文老師)在節(jié)日文化主題下設計學科課程目標、學科課程活動行動方案。為確保課程的有效實施,每個行動方案在每個大環(huán)節(jié)中標明本環(huán)節(jié)側重于節(jié)日主題文化的哪一層面。如此一來,每一學科都緊緊圍繞著“傳統節(jié)日文化”這一主題展開,各學科的內容得到有效的整合。
以四大課型為輔助。我們在設置課程中注意四大課型各有側重,創(chuàng)意讀寫課重在關于傳統文化意象的整本書閱讀,其中包括相關的創(chuàng)意活動,如插畫秀、繪制明信片等。誦讀課重在對關于傳統文化意象的經典詩文進行誦讀與展示。學科綜合課則側重于傳統文化表象上的認識、感知,鏈接生活體察情味,鏈接藝術體味美感。活動課則側重于語文綜合性實踐活動,通過演、講、展現的方式綜合展現傳統文化表象、意象、東西方文化等各層面的感悟,可以說,這更側重于課程中一個傳統文化主題學習后的總結性展示。
此外,四大課型還需相互配合,比如,學科綜合課給孩子們更多節(jié)日文化表象上的認知,學生感受到了生活的情味、藝術的美感后再開展創(chuàng)意讀寫課,感受我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孩子們對古詩文的誦讀也不再是為師讀,為他人學習,而是它代表著我國的文化,我有責任、有義務傳承它。在此基礎上,展開活動課,讓學生有了一個情感迸發(fā)的出口,孩子們的熱情被點燃。
以“課程評價”反觀課程實施
課程評價是根據一定的標準和課程系統信息,運用科學的方法對課程產生的效果做出的價值判斷。它是撬動課程改革的力量,是推動課程研究不斷進步的動力,是衡量課程設計與實施有效性的重要手段。
我們構建的“一主二翼四輔:傳統節(jié)日語境下的主題閱讀課程”以激勵性的過程性評價為主。本課程重在激勵學生更多地參與到課程活動中來,能為課程做一些自己能做成的事。比如會畫的可以畫插畫,會寫的可以寫一寫活動觀察記錄,會唱會跳的則來表演。當完成一種課程5周10課時后,都會頒發(fā)校園閱讀一卡通,校園藝術一卡通,校園科學一卡通,這些讓學生有特權可以在平常孩子們接觸不到的地方參觀、觸摸或動手操作,以此來激勵孩子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以活動式的展示性評價為輔。以學生的創(chuàng)意活動作品、誦讀的視頻音頻、演出的精彩展現為評價的依據,以發(fā)現更多孩子的閃光點為原則,設置了“最佳創(chuàng)意設計獎”“最佳美繪獎”“誦讀小達人”“王牌演員”等多種獎項,鼓勵更多的孩子借助這個平臺展示自己,讓更多的孩子獲得陽光與自信。
總之,傳統節(jié)日語境下的主題閱讀課程立足傳統節(jié)日,既加強了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教育,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國際視野和跨文化溝通能力。它不僅整合各學科,提升了學生核心素養(yǎng),而且立足語文學科,成為開展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有效載體。本課程打破了固有的整本書閱讀模式,促使閱讀活動課內外結合、跨學科整合,鏈接生活與藝術。同時,對閱讀課程的學習內容,學生有了更多的選擇性與自主性,提升學生整本書閱讀活動的主動性、參與度與實效性。教師在實施本課程的活動中,提升了對傳統節(jié)日文化的領悟與活動組織策劃能力,與學生一同成長。
(作者單位: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qū)第一實驗小學)
責任編輯:胡衛(wèi)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