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玉明
雖然圣賢說“食、色,性也”,以二事并舉,吃終究居前。誠然,餓著肚子,“色”是不好玩的。不過吃飯問題不僅在于填滿一個皮囊,在高層次的意義上,它也是一種享樂,而宴席上的種種講究,更可以牽連社交、政治等關(guān)系重大的內(nèi)容。《西游記》的一個顯著特點或者說美妙之處,是神奇的幻想與世俗的精神相結(jié)合,它自然要關(guān)注吃飯問題。
吃得痛快盡興,莫過于孫悟空大鬧蟠桃宴。其過癮之處,一在快意恩仇——從“弼馬溫”升到了“齊天大圣”,仍然不受待見,天宮里的家伙豈非混賬?所以要吃他娘(按此指王母娘娘)的;二在惡作劇——想那西天佛祖、菩薩、各路神仙,正兒八經(jīng)喜滋滋趕來,多數(shù)人還要先至瑤池“演禮謝恩”,而來到宴堂上只見猴兒用剩的殘余,那傻傻的情形想起來令人快樂無比;至于“大圣拿了些百味八珍,佳肴異品,走入長廊里面,就著缸,挨著甕,放開量痛飲一番”那當然也是暢快的事情。
要說豬八戒,食腸大而貪吃原是他的天性,但八戒卻因此感受到人生的悲哀。最初唐僧他們來到高老莊,聽高太公數(shù)說八戒的丑行,“食腸大”就是重要的一條:“一頓要吃五斗米飯,早間點心,也得百十個燒餅才彀?!逼鋵嵏咛髦帜芨苫?,而據(jù)八戒自述,他的勤勞也給高家掙下了財富,但吃得多便顯出粗蠢,所以仍然被人嘲笑。在取經(jīng)路上,八戒負責挑行李,那是辛苦的事情,有機會就想要多吃些不是沒有根據(jù),但又屢屢因此遭到悟空的斥責。天下事真是沒有道理的,聰明人、俊人干什么都對,蠢人、丑人干什么都不對!《西游記》里動不動就有人在那兒吟詩,八戒的詩最少——他不擅長這一行當,但有一回借月抒懷,卻也是真情流露:“缺之不久又團圓,似我生長不十全。吃飯嫌我肚子大,拿碗又說有粘涎?!敝袊姼枥锾囟嘣佋轮?,八戒此詩是否應占有一席之地我不知道,不過要承認其特色十分鮮明吧。
唐三藏乃高雅僧人,想象中應該對吃沒有多大興趣,其實也不盡然。第十七回寫到在觀音院中唐僧的寶貝袈裟被盜,悟空急縱筋斗云上黑風山探尋,唬得院中大小和尚等朝天禮拜,此時唐僧警告他們事態(tài)之嚴重:“但恐找尋不著,我那徒弟性子有些不好,汝等性命不知如何,恐一人不能脫也?!笔遣皇怯幸饨铏C賺一點好處,這話不好說,總之結(jié)果是有益的:當悟空歸來查問眾人對師父款待如何時,唐僧告知:“自你去了這半日,我已吃過了三次茶湯,兩餐齋供了?!憋@然他對此很滿意。不過這也實在吃得太多了些,而且回頭看前面警告眾和尚的言辭,令人覺得有詐吃詐喝的嫌疑。
各路妖魔算計著要吃唐僧肉是否屬于“吃飯問題”,可能會有爭議,不過我以為寫在這里并不離題。在《西游記》一百回的故事里,唐僧被妖精逮去有好多次,除了有些女妖想要和他成親“耍風月”,多數(shù)是要吃他的肉——卻沒有一個吃成功的。這是為什么呢?一是過程太講究,差不多每個魔頭捉到唐僧之后,都吩咐小妖把他洗一洗泡一泡,有的還要讓他餓一餓,把體內(nèi)的廢物排盡,這當然需要時間。二是許多妖精喜歡炫耀,逮住唐僧以后不馬上動手,還要下帖子請爹爹媽媽或者其他相知相好之人共享這一獲得長生的機會。不管哪一種情況,都為孫悟空留下了機會,甚至讓他能夠東奔西走求爹爹告奶奶。
一般文章寫到最后需要總結(jié)一下經(jīng)驗教訓之類,我想妖精的失敗告訴了我們一條重要的道理,就是有好東西要趕緊吃掉。
(摘自《游金夢》,復旦大學出版社2013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