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海嘯
我們大概都會同意朋霍費爾《獄中書簡》中的這段話:“時間是我們所擁有的最寶貴的禮物,因為它是最無法挽回的東西。正是由于這個原因,每當(dāng)我們回顧失去的時間時,就會感到如此的不安。失去的時間,就是沒有經(jīng)歷一種充實的人生的時間,就是沒有由于經(jīng)驗或體驗、創(chuàng)造的努力、承受和苦難而豐富起來的時間。失去的時間,就是我們沒有將其填滿的時間,就是空虛的時間?!?/p>
那么,怎樣才能珍惜光陰呢?吉田兼好的回答是:“心內(nèi)不思慮雜事,心外不涉及俗事,該止的行為就止,該修的美德就修。”實在是太抽象了,簡直沒法實際操作。孟德斯鳩則建議我們要讀書,因為“喜歡讀書的人,就仿佛是把生活中非常寂寞的辰光,換成了巨大享受的美好的時刻”。福樓拜接著建議:“你問我讀什么書好,讀蒙田吧……他能使你平靜,你會喜歡他的。你會發(fā)現(xiàn)我說的沒錯兒。”那么,蒙田的書讀完了該怎么辦?
其實,無論是讀書、行善,還是投身藝術(shù)(福樓拜的另一個建議),都很好,但它們都無法填滿我們?nèi)康臅r間,我們的大部分時間,都是被浪費掉的。梁實秋一生著述超過兩千萬字,翻譯了《莎士比亞全集》,撰寫了卷帙浩繁的《英國文學(xué)史》,主編了大部頭《遠東英漢大辭典》,但他是這么說的:“常有人問我:大部分時間用在什么上面?我回答說:我的大部分時間浪費掉了。這并非是矯情。的確,大部分時間是未加利用,渾渾噩噩地消磨掉了,所以一事無成老大傷悲。”很多人沒有梁實秋這么充實,但他們善于“用微不足道的成就騙自己”,這也很好。有人則是老羞成怒:“我就是要虛度一生,你奈我何?”
周國平有一則札記:“這么好的夜晚,寧靜、孤獨,精力充沛,無論做什么都覺得可惜,糟蹋了。我什么也不做,只是坐在燈前,吸著煙……”這樣的“什么也不做”并不是浪費,就像詩人蘭波“我敏感地虛度了一生”,只要是“敏感”,就不是“虛度”。渾渾噩噩、無知無覺、不情不愿,就有點浪費了,但誰都免不了的,盡量少一點就好了。
(喬杉薦自《檢查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