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化學實驗的生活化是素質教育的必然需求,是中學實驗教學的發(fā)展趨勢。實驗課之后的生活化不僅有助于化學知識的習得和保持,同時,用簡單易懂的化學常識去教學可以有效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習興趣。
關鍵詞:注意力;實效;原理
化學實驗的生活化是指在化學教學中教師提供學生一定的生活情境,在特定的情境下讓學生帶著生活經(jīng)驗和學習興趣學習。在生活化情境中,學生可以比較容易地聯(lián)想到以往的生活體驗,這不僅提高了化學實驗學習的實用性,而且特定情境的輔助也更容易激發(fā)學生自主探索化學世界的沖動。下面,本文著重論述化學實驗課之后的生活化的意義以及實踐原則。
一、探究意義
1.轉變化學實驗課的學習方式
化學不是死記硬背,而是原理的掌握和貫通。在傳統(tǒng)的化學教學中,教師往往在課程中首先做原理的解釋,然后從原理出發(fā),舉出特定的化學情境,然后在化學情境當中演繹和驗證化學原理的正確性,最后將這樣的原理放大化,告訴學生該原理同樣適用的化學場景。化學實驗課的生活化能夠從學生常見的化學現(xiàn)象出發(fā),首先激發(fā)學生的好奇,然后一步一步接觸化學現(xiàn)象背后的生活原理。通過生活現(xiàn)象當中原理的學習和掌握,再講解教材當中的化學案例。這看起來只是講解思路的不同,以往我們先講教材再講生活實例,現(xiàn)在我們先激發(fā)興趣,講講生活中的現(xiàn)象,然后上升到教材的理論高度。這樣由簡到難、由生活現(xiàn)象到理論高度的邏輯框架更容易被學生接受,也更容易激發(fā)學生主動探索的熱情。
2.提高化學實驗課的實效性
化學實驗的生活化有利于學生對化學原理的掌握,加深學習印象。在做完生活化的實驗以后,學生更愿意想想這樣的化學原理在現(xiàn)實生活中還有哪些,化學背后有哪些道理,為什么會產(chǎn)生這樣的化學現(xiàn)象。通過對一個點的學習有效地激發(fā)了學生對一個面的思考,既然如此,那么老師為什么不給學生這樣的一個點呢!
3.便于化學知識的生活化
中學化學距離生活實際較近,很多的化學原理在現(xiàn)實生活中都能夠找到具體事例。實驗教學的生活化從生活化的化學現(xiàn)象開始,最后還是要落實在生活當中,服務于生活實際。這一方面解決了化學實驗課與生活實際脫軌的教學現(xiàn)狀,另一方面也鍛煉了學生的化學實踐能力。
二、化學實驗生活化的實踐原則
1.課前依據(jù)教學重點選擇合適的教學素材,做好生活素材與化學教材的銜接
生活化教學素材的選擇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難度適宜最好。在選用前一定要認真地想一想所選的生活素材能否表達所學的教學內容。比如老師在準備講授CO2的理化性質時所選的素材:打開滿瓶的汽水后能夠看到大量氣泡冒出,喝進肚中會打嗝(有氣體排出),這是為什么?首先猜測冒出的氣體是什么?然后設計實驗證明之前的猜想。這是個非常熟悉的生活案例,也容易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該教學素材的選擇可以輕松地與本節(jié)課的內容銜接,且難度不大,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2.教師要做好實驗的導入語言設計,要側重對生活案例中體驗和感受的描述
這樣學生就很容易獲得同感,加強感官體驗。如同樣是在CO2理化性質的講解之前,教師的導入中可以談談第一次喝可口可樂時嗆鼻子的感受,在語言表達中添加“流淚”“嗆鼻子”等關鍵詞匯,讓學生很容易聯(lián)想到喝汽水時有氣體從鼻子中竄出的強烈生理感受,加深對CO2“無臭”“無味”“無色”“可溶于水”等特性的理解。
3.教師要做好實驗課之后的生活化拓展
教師整理安排學生觀察生活中常見的化學現(xiàn)象,教師可以適當?shù)亟o予提示:生活中有哪些現(xiàn)象與我們這節(jié)課的實驗原理是一致的。比如講到“鐵的氧化”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對生活中亞鐵離子(Fe2+)在空氣中的氧化進行觀察,加深對亞鐵離子氧化的認識。
三、實驗過程
下面選取《燃燒和滅火》這一化學實驗的生活化教學過程為例:
1.教學重點:
圍繞課題讓學生通過實驗探究、討論交流得出燃燒的條件和滅火的原理。使學生感受到化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并應用于生活。
2.教學難點:
(1)燃燒條件的探究;
(2)認識滅火的原理并應用于解決實際生活問題。
3.實驗準備:
(1)把玻璃棒和小木條分別在酒精燈上點燃。
(2)點燃兩支蠟燭,其中一支用燒杯罩住。
(3)把一沾水的棉花和干燥的棉花分別點燃。
(4)熄滅蠟燭的方法:沙土、剪刀、燒杯、濕布、水、膠頭滴管、碳酸鈉溶液、稀鹽酸等。
4.實驗過程:
(1)導入:燃燒是一種常見的現(xiàn)象,同學們都見過燃燒,說說你以前接觸過的燃燒。(媽媽燒飯,使用天然氣燃燒;蠟燭燃燒、火柴燃燒……)
(2)怎樣才能發(fā)生燃燒呢?
(3)我們先完成第一個任務——探究燃燒需要哪些條件。
(4)我們先來討論一下:“所有的物質都能燃燒嗎?”說說你的理由。
5.課后拓展——家庭小實驗:點燃三根火柴,分是豎直向上、豎直向下和平放,比較三根火柴燃燒的情況,并分析其原因。
6.實驗總結:燃燒需要同時具備三個條件:①可燃物;②氧氣(或空氣);③溫度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
總之,中學化學實驗課的生活化探索還處于初級階段,教師要敢于接受新的教學觀念,勇于創(chuàng)新,著眼于學生的個體需要,提高中學化學實驗課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張克龍.高中化學教學的生活化策略[J].化學教學,2007(4):13-15.
[2]孫彩霞.構建生活化化學課堂方法初探[J].中國教育學刊,2010(12):75-76.
[3]曹少華.簡論化學教學中新型學習環(huán)境的建構[J].全球教育展望,2003,32(8):78-80.
作者簡介:鄭永合(1983.12—),漢,甘肅會寧人,現(xiàn)任教于會寧縣柴門初級中學,二級教師,研究專長:中學化學教學。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