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學中結合部編版教材通過閱讀名著指導學生進行整本書閱讀。針對精讀和略讀閱讀方法進行指導,并探討這兩種閱讀方式在整本書閱讀當中存在的關系。
關鍵詞:整本書閱讀;精讀指導;略讀指導
整本書閱讀,顧名思義就是對一本書進行整體的閱讀,要體現整體意識。整本書閱讀方法的指導就是教會學生如何進行整本書閱讀。針對部編版七年級(上)教材中整本書閱讀方法進行歸納,找到適合七年級學生的整本書閱讀方法(精讀與略讀),并且對其進行分析、指導,幫助學生更準確、更有效、更迅速地進行整本書閱讀。
葉圣陶曾就精讀與略讀關系說過這樣的話:“就教學而言,精讀是主體,略讀只是補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讀是準備,略讀才是應用?!痹谡緯喿x過程中,略讀應占主導地位,是在掌握精讀的基礎上進行的閱讀。精讀是在略讀的過程中抓重點進行閱讀所使用的閱讀方法,而略讀是貫穿于整部作品所要使用的閱讀方法。在整本書閱讀中精讀是為了更詳盡地掌握文本精髓,而略讀則是為了更好地了解文章的整體思路、較為全面地掌握文本。這兩種閱讀方式雖是不同類型的閱讀,但都指向同一個目標。因此,在進行整本書閱讀時這兩種方法缺一不可。
部編版七年級(上)教材中要求學生掌握的整本書的閱讀方法是精讀和略讀。精讀指向細膩的感受、透徹的理解和廣泛的聯想;略讀則是主動地舍棄、有意地忽略,以求更高的效率。這是教材對精讀和略讀的定義,筆者在此基礎上分析研究,引導學生要精細地讀、鑒賞地讀,將文本吃透、悟透并學會運用。吃透、悟透即在理解層面學習,學會運用就是在運用層面學習。只有將二者充分掌握并且有效結合起來才算是完成精讀這一環(huán)節(jié)。
(一)學會理解文本
1.理解文本內容。以小說為例,文本理解主要是把握小說主旨、理清人物關系、抓住人物特點等。以部編版七年級上冊中要求閱讀的長篇小說《西游記》為例。閱讀第39回“一粒金丹天上得 三年故主世間生”時。首先,要掌握小說的主要內容:“唐僧師徒四人西天取經路過烏雞國將真國王從井里救出后,悟空向太上老君索得一粒還魂丹,救活國王,假國王大恐,變?yōu)樘粕?,但因不會念緊箍咒而被識破。文殊菩薩對悟空說,國王曾將自己在御水河中浸了三日,故派遣坐騎來浸國王三年,以報前恨?!边@里面不僅有39回的內容也有38回的內容,由此可知長篇小說各個章回之間有一定的內在聯系,這也是要求整本書閱讀的重要原因。
其次,理清人物關系。要理清人物關系可以以一個人物為切入點,然后發(fā)散出去,以更加清楚地理解文中的人物關系。例如,分析唐僧,先將有直接關系的人物與中心人物呈現出來:孫悟空、豬八戒、沙僧皆為他的徒弟;真國王與唐僧師徒是救與被救的關系;再將間接關系的人物呈現出來:青毛獅子是文殊菩薩派下來報被河水淹浸三日之仇的;太上老君是給孫悟空仙丹救國王的人。人物身份確定了,其間關系也就十分清晰了。人物關系的梳理也應建立在整本書閱讀的基礎上。
最后,掌握人物特點。抓住人物形象特征要從語言描寫、動作描寫、細節(jié)描寫等方面進行系統(tǒng)分析,歸納總結,這樣一個鮮活的人物就立刻呈現出來。以孫悟空為例:從他救真國王這件事可以看出他是一個向善的人;再從他向太上老君借仙丹的對話以及行為可以看出他是一個頑皮、愛開玩笑的人;從見到假國王時的語言以及動作可以看出他是一個嫉惡如仇的人等等。人物形象分析一般需要將整部作品看完之后再分析,這樣的人物形象才是完整的,而這里的人物形象分析只是在這一章回中表現出來的特點,并不代表整本書所呈現的人物形象。
2.了解作品的形式。首先要知道文本的風格,如《西游記》是中國古代第一部浪漫主義章回體長篇神魔小說。其次,了解作品的語言特色。語言特色在不同文體中有不同的特點,小說中的語言既有敘述性語言也有描寫性語言,但主要以描寫性語言為主。例如《西游記》第39回,“好大圣,此時有半夜時分……到三十三天離恨天兜率宮中。”這里便是敘述孫悟空是如何來到太上老君住處的。敘述性語言在小說中的作用主要是推動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不同類型的小說語言風格不同。如《紅樓夢》是用含蓄的語言來表達作品的思想主題,《西游記》則是用幽默詼諧的語言進行描寫?!段饔斡洝返恼Z言特色貫穿整本小說,方言、口語化的詞語使廣大讀者都能讀懂讀通,這也是《西游記》廣為流傳的原因之一。
(二)學會文本運用
引導學生學以致用、舉一反三,首先,要理解文本內容,我們可以利用理解文章大意這一方法解決考試中出現的閱讀敘述性文本這類問題。如2017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語文試卷中現代文閱讀為歐·亨利的《最后的常青藤》,題中的第一問是:“小說中的貝爾曼先生是怎么樣一個人?請結合全文簡要分析?!边@就要求在理解文本內容中的基礎上掌握人物形象特點,可以利用前文的方法對這個問題進行解答。
其次,作品風格。作品風格的掌握有利于學生迅速定位文本類型,便于學生從腦海中迅速搜索已學知識并對其進行簡單的歸類,進而將相關知識提煉出來對該文本進行解答。2017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語文試卷中現代文閱讀歐·亨利的《最后的常青藤》,當學生看到這篇文章時頭腦里應該對其文本進行歸類:這是一篇短篇小說,作者是歐·亨利……由這些信息加上文本內容可以知道這篇小說屬于典型的歐亨·利式小說,再將已學知識關聯起來了,歐·亨利式小說的主要特點也會在學生頭腦中呈現。由此可知要掌握一部作品或是一篇文章的風格時應將已學知識融匯貫通地運用起來。如“小說最后一句體現了歐·亨利小說‘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結尾藝術,請結合全文進行簡要賞析?!边@一問題就需要學生對歐·亨利小說的風格特點有所了解。
略讀是一種快速的閱讀方式,抓重點進行閱讀、找自己感興趣的、不懂的地方進行閱讀。略讀在整本書閱讀當中使用頻繁,探討如下。
(一)抓特點
整本書閱讀前要先對這部作品進行分析。分析作品類型,了解這部作品的寫作風格。閱讀小說則要知道小說的構成要素;若是散文則要抓住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點、掌握文章的主要線索等。閱讀《西游記》這部長篇小說,首先要了解小說類型:這是一部浪漫主義長篇神魔小說,由此來結合精讀時總結的小說類型特點,了解這部作品的風格特征。其次,要了解小說三要素,了解小說的主要內容和人物,略讀可以幫助學生更快、更準確地掌握文本,這樣也可以提高學生閱讀速度。
(二)抓重點
整本書閱讀時要學會抓住文中的重點。以《西游記》這部長篇小說閱讀為例:在了解小說風格類型后要抓住主要特點進行重點閱讀,即《西游記》是一部浪漫主義長篇神魔小說,那么就要抓住浪漫主義以及神魔小說這兩個特點,閱讀時要有意識地去文中尋找這兩個特點。閱讀重點還應放在對精彩片段的欣賞。如《西游記》中大鬧天宮、三打白骨精等精彩章節(jié),在閱讀時要進行重點閱讀。
(三)抓難點
在完成整本書略讀后要抓住作品中的一些難點、不懂的地方進行分析,這樣略讀才算真正完成。在閱讀完整本書時應解決這部作品中存在的問題,這樣才會有所收獲。教師在進行略讀指導時應提出幾個問題讓學生在完成閱讀后進行解答。學生也要學會自己解決遇到的問題。在閱讀文本時能將這部作品中的難點解決,那學生就基本掌握了這部作品,這樣閱讀即為有效。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毕Mㄟ^這一系列方法指導,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整本書閱讀,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盡快掌握精讀與略讀這兩種閱讀方法。
作者簡介:戴春梅(1994—),女,四川省四川師范大學研究生在讀,主研方向為學科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