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四方之事”到底是什么意思

2019-09-16 00:00唐遠廷
語文教學(xué)之友 2019年8期

摘要: “四方之事”在《歸去來兮辭》一文中的意思,教材注釋語焉不詳,只是點出事件本身內(nèi)容,并沒有解說此事為何稱為“四方之事”。經(jīng)過考證,結(jié)合文章內(nèi)容,認為“四方之事”并非指某一具體事件,而是指整個多事之秋的東晉,“四方”(國家)皆有戰(zhàn)亂。

關(guān)鍵詞:四方之事;出使;辭官歸隱

陶淵明的《歸去來兮辭》(并序)是名篇,歷來都是中學(xué)教材的必選篇目,文中幾乎句句都有人深入研究。但現(xiàn)行教材(人教版)必修五選用這篇文章的時候,對其中“會有四方之事”一句的注釋令人疑竇叢生,甚至使人覺得有點不知所云。

教材第25頁注釋12: [會有四方之事]指他接受建威將軍江州刺史劉敬宣的任命出使的事。會,恰逢。

《教師教學(xué)用書》(必修五)43頁“參考譯文”對“四方之事”則是這樣解說的:“(剛巧碰上)有出使到外地去的差使”。

“四方之事”到底是什么意思?為什么要把做“劉敬宣參軍而使的差使”叫做“四方之事”呢?

為此,我們先要簡單說一下陶淵明被劉敬宣任命“出使”的事。此事在史書中的記載只有一半:劉敬宣受劉毅等人排擠上表晉安帝請求辭職。但陶淵明作為劉敬宣的使者確有其事,有陶淵明《乙巳歲三月為建威參軍使都經(jīng)錢溪》詩為證:

我不踐斯境,歲月好已積。晨夕看山川,事事悉如昔。微雨洗高林,清飆矯云翮。眷彼品物存,義風(fēng)都未隔。伊余何為者,勉勵從茲役。一形似有制,素襟不可易。園田日夢想,安得久離析。終懷在歸舟,諒哉宜霜柏。

由此看來,教材和《教師教學(xué)用書》說陶淵明“接受建威將軍將州刺史劉敬宣的任命出使的事”是有據(jù)可查的事實了。

但陶淵明在《歸去來兮辭(并序)》中的“四方之事”就指此事嗎?討論如下:

第一,“四方之事”在一些古代文獻中的意思

唐代詩人戴叔倫有《再巡道永留別》詩:

鬢下初驚白發(fā)時,更逢離別助秋悲。從今不學(xué)四方事,已共家人海上期。

詩的大意是,已經(jīng)對自己兩鬢初生白發(fā)感到驚訝,更有與友人離別的悲傷使悲秋情緒更加濃烈。從今不再學(xué)習(xí)地方(行政)事務(wù),只和家人相期于蓬萊海上仙山。

唐代劉復(fù)亦有《長歌行》:

淮南木落秋云飛,楚宮商歌今正悲。青春白日不與我,當(dāng)壚舉酒勸君持。出門驅(qū)馳四方事,徒用辛勤不得意。三山海底無見期,百齡世間莫虛棄。君不見金城帝業(yè)漢家有,東制諸侯欲長久。奸雄竊命風(fēng)塵昏,函谷重關(guān)不能守。龍蛇出沒經(jīng)兩朝,胡虜憑陵大道銷。河水東流宮闕盡,五陵松柏自蕭蕭。

詩中“四方事”的意思與戴叔倫詩中此詞表達的意思差不多。

《韓非子·物權(quán)》中有:“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執(zhí)要,四方來效?!币馑际钦f,政事交給地方官員來做,大權(quán)集中在中央,圣明的君主執(zhí)掌大權(quán),各地的官員都來效力。

“事在四方”與“四方(之)事”意思基本一樣。

由此可見,“四方之事”指的是(各級)地方官員的政務(wù),可以引申為地方的各種事情,包括各地戰(zhàn)亂、諸侯割據(jù)等等,與“誰做誰的使節(jié)”沒有什么關(guān)聯(lián)。

第二,陶淵明出使之事和辭官歸隱的關(guān)聯(lián)性問題

“以親老家貧,起為州祭酒,不堪吏職,少日自解歸。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資,遂抱羸疾。復(fù)為鎮(zhèn)軍、建威參軍,謂親朋曰:“聊欲弦歌,以為三徑之資可乎?”執(zhí)事者聞之,以為彭澤令?!保ā稌x書·隱逸傳》)

綜合現(xiàn)存各方面資料,現(xiàn)將陶淵明數(shù)次做官經(jīng)歷做一個大概的梳理。

第一次,晉孝武帝太元十八年(公元393年),陶淵明29歲,其官職是“江州祭酒”,主要管理民間宗教團體五斗米教的科議事務(wù),但不久他便辭去此職。

第二次,晉安帝隆安三年(公元399年),其官職為權(quán)臣桓玄的“軍府參軍”,掌管軍中的文書簿籍。這一次做官的時間最久,長達三年,雖多次請辭但未如愿,直到隆安五年(公元401年)冬,母親去世,以居喪為由才離開。不久桓玄被劉裕等剿滅,陶淵明因此逃過一劫。

第三次,晉安帝元興三年(公元404年)三四月間,其被當(dāng)時的鎮(zhèn)軍將軍劉裕召為參軍,赴京口(今江蘇鎮(zhèn)江)赴任。但不久,他便離職回到了故里。

第四次,晉安帝義熙元年(公元405年)三月,其被建威將軍江州刺史劉敬宣聘請為“參軍”,持(辭職)表出使京城——即教材上說的“四方之事”——但完成了使命后,“參軍”一職也自然解除了。

第五次,晉安帝義熙元年(公元405年)秋八月,其官職為彭澤縣令,這就是文中所謂的“遂見用于小邑”,這是他最后一次做官。但80余天后就辭官歸隱了,這也成了他寫《歸去來兮辭(并序)》的緣由。

從這幾次做官及歸隱的經(jīng)歷看,陶淵明做劉敬宣“特使”而“出使京城”和“辭官歸隱”兩件事之間不但在時間上沒有一點關(guān)聯(lián)性,而且事件上也沒有關(guān)聯(lián)性。且“出使”之事完成后,其職務(wù)是被“自動解除”,不存在“辭官問題”。

第三,“四方之事”在文章前后文意的關(guān)聯(lián)性

我們先看一看文中相關(guān)內(nèi)容的這幾句話:

余家貧耕植不足以自給幼稚盈室瓶無儲粟生生所資未見其術(shù)親故多勸余為長吏脫然有懷求之靡途會有四方之事諸侯以惠愛為德家叔以余貧苦遂見用于小邑于時風(fēng)波未靜心憚遠役彭澤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為酒故便求之……(按:引文有意略去教材加上的標(biāo)點,以便分析作者原意)

從文意看,《歸去來兮辭(并序)》很顯然是寫其最后一次做官、辭官之事,是從緣由到過程一一寫來的。

文中雖然也概說了一下其平生做官的整件事,“生生所資未見其術(shù)親故多勸余為長吏脫然有懷求之靡途”,但并沒有提到“彭澤縣令”以前的任何一次的具體經(jīng)歷——畢竟那些事都與此次事件毫無關(guān)聯(lián)。即使是作為劉敬宣“特使”的這件事與最后一次做彭澤縣令時間在同一年,但二者中間相隔半年之久,況且這兩次做官并沒有因果聯(lián)系,所以從寫文章的角度看,是完全沒有必要單獨寫它的——陶淵明確實也沒寫,是教材編者的臆測。

文中“……遂見用于小邑”一句,可見作者說的是做“彭澤縣令”這件事。之前四次官職,兩次“參軍”一次“特使”,自然都不在“邑”,第一次做官雖是“江州祭酒”,但這是一個近乎“吏”的最基層官員,根本談不上“見用于小邑”。如果這幾句翻譯成“(剛巧碰上)有出使到外地去的差使,各地長官都以愛惜人才為美德,叔父因為我的貧苦境況就把我推薦了出去,于是我被任命為小城(按:以及應(yīng)該翻譯為‘地方)的官吏”(《教師教學(xué)用書》第43頁翻譯)的話,那么,“出使到外地去的差使”,是不是應(yīng)該與“我被任命為小城的官吏”有必然的聯(lián)系才對。如果沒有聯(lián)系的話,這句“出使到外地去的差使”寫來干什么呢?由此可見《教師教學(xué)用書》這個翻譯并不確切。

文中出現(xiàn)“于時風(fēng)波未靜心憚遠役彭澤去家百里……”的話,意思是各地長官“愛惜人才”“叔父又極力推薦”,但這時“風(fēng)波未靜”,作者便選擇了離家比較近的“彭澤”去做官。試想,如果“四方之事”指的是陶淵明做“劉敬宣的特使”的話,那和“風(fēng)波未靜”等語有什么關(guān)系呢?而如果“四方之事”指的是各地諸侯戰(zhàn)亂之事,那就不正好和“風(fēng)波未靜”表述相一致嗎?

憑什么把給劉敬宣做特使的事叫做“四方之事”(或者是說,認為“四方之事”就是做特使的事)呢?有什么相同或相近的歷史故事或典故嗎?有什么特殊原因嗎?似乎都沒有。退一步說,即使有什么典故或特別情況,也應(yīng)該在注釋中說清楚,然后再說“這里指他接受建威將軍將州刺史劉敬宣的任命出使的事”等等這樣的話,才符合實際的情況與表達的需要。

其實,陶淵明生活的東晉在歷史上就是一個多事之秋的時代:至東晉安帝時代,權(quán)臣桓玄控制長江中上游并于安帝元興元年(公元402年)正月舉兵攻入建康,元興二年公開篡奪帝位,改國為楚。元興三年,建軍武將軍、下邳太守劉裕聯(lián)合劉毅、何無忌等,起兵討桓平叛,桓玄兵敗。劉裕打入建康后,剪除異己,于是各地又開始軍閥割據(jù)。且劉裕后來最終后又自立為帝,建立了“宋”。

陶淵明自己也說“風(fēng)波未靜”,更有“諸侯……”等語,正好印證了這段諸侯割據(jù)、四方有事的歷史。

所以,把“有四方之事”直接理解為“(國家)四方有事”最為簡潔明了且符合文意。

綜上所述,我認為文中這幾句話應(yīng)該這樣理解:親朋好友勸我去做官,我欣然有所感,但又干求無門。正好遇上國家四方有事,地方諸侯們此時把施惠士子、愛惜人才作為美德,叔叔又因為我家窮苦而極力推薦,于是我便被任用去做一個小地方的官員。

作者簡介:唐遠廷(1964—),男,廣東省江門市江海區(qū)外海中學(xué)語文高級教師,主研方向為教材建設(shè)。

屏东县| 拉萨市| 旺苍县| 衢州市| 新龙县| 延安市| 水城县| 桂平市| 江山市| 灌阳县| 建宁县| 平乡县| 龙南县| 自贡市| 宕昌县| 西乌珠穆沁旗| 易门县| 孟村| 准格尔旗| 乐都县| 托里县| 普安县| 松江区| 巩留县| 中山市| 昌黎县| 平湖市| 宝丰县| 肃北| 林口县| 苗栗市| 佛坪县| 兴海县| 杂多县| 江口县| 辽中县| 通道| 邵阳市| 福建省| 左贡县| 辉县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