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假肝炎
1966年3月,春寒料峭。一天,我突然感到很疲勞,就到衛(wèi)生科去檢查,醫(yī)生了解病情后就進行了肝功能化驗。結果,指標偏高,按照當時的標準,指標值應該在45以下,而我的實測數值達到了90。
醫(yī)生判斷我得了肝炎,馬上安排我住進了廠里的療養(yǎng)所,并且通知廠里派人對我住的單身宿舍進行消毒。
當時,生病住療養(yǎng)所的人廠里每天補貼0.9元,每月是27元。那時的物價很低,因此療養(yǎng)所的伙食還是很不錯的。肝炎病人的一個最大特點是看到肥肉會感到惡心,但我卻特別愛吃肥肉,每次開飯時,我就將別人不吃的肥肉先夾到自己的盤子里,同住的病友們都感到很奇怪。
后來,醫(yī)生陳鴻聲說,你可能是一個假肝炎病人,因為過分勞累而使指標偏高。我在療養(yǎng)所住了一個月后,重新化驗,結果是25。陳醫(yī)生說,現在可以確定你真是個假肝炎,原來的90,是因為太疲勞而引起的暫時現象,現在休息了一個月,就正常了。
我想,陳醫(yī)生的話有道理,自己當時確實太累了。有一段時間,我除了一個人完成左襟翼的修理工作外,還經常幫助別人干活,幾乎每天都加班到很晚。在正常工作之外,我還會為小組做一些公益的事,比如用廢舊型材和報廢的有機玻璃做成漂亮的鏡框,裝上諸如小組公約、規(guī)章制度、文明守則等內容,掛在車間適當的位置上。
不管加班不加班,我下班時都會將所有氣槍的皮帶卷好并放置整齊,早上也是最早到廠,將皮帶拖到各位師傅使用的地方,然后用雞毛撣子撣去機翼上的灰塵。
那時,在我們廠的南邊有一個水泥廠,每天都會飄來很多灰塵。每天早晨上班,看到機翼上覆蓋著一層薄薄的灰塵,我總要把這些灰塵全部撣干凈。
我也沒想到勞累會如此影響我的身體,還好休息了一個月,指標降下來了。5月、6月又檢查了兩次,一切恢復正常。陳醫(yī)生說,7月份你可以出院去上班了。
研制環(huán)槽鉚釘
1970年8月,國家有關部門下達了研制運10飛機的任務,上飛廠由此把生產重心從修理殲擊機轉到研制運10飛機上來,各方面都發(fā)生了很大的改變。我們二車間相繼成立了機翼工藝組(組長周朱燁)、機身工藝組(組長張鳳良)和新工藝組(組長潘唯生),一邊進行殲擊機的修理,同時為研制運10飛機做好準備。
我被調入新工藝組,具體工作是負責環(huán)槽鉚釘的研制。環(huán)槽鉚釘由釘桿和釘套兩部分組成,鉚接成型時,要將釘桿插入預先加工好的孔內,套上釘套,然后通過特種鉚接工具——拉槍,先將夾層材料夾緊,然后將釘套的部分材料擠進釘桿上的環(huán)槽內,完全成型以后,再拉斷釘桿尾部,即拉槍的夾持部分(屬工藝用),這才完成了鉚接工作。
如果發(fā)現鉚接質量不好,要拆除環(huán)槽鉚釘時,只要拆除釘套,取出釘桿換新即可。
環(huán)槽鉚釘在施鉚過程中必須要使用一種特殊的工具——拉槍。拉槍為氣動液壓式,即拉槍要和增壓器配合使用,憑借拉槍活塞的面積,利用增壓器的液壓推力,才能將釘桿拉斷。為研制運10飛機的需要,我先后設計了三種規(guī)格的拉槍,分別為:小槍,拉力1900kg;中槍,拉力4900kg;大槍,拉力6000kg。
我最先設計的是小槍。因為槍本體的活塞所要求的面積不是很大,我就將氣管接嘴的開關與槍體設計為一個整體,這樣操作方便,就像一把手槍一樣。小槍的重量只有1kg,實用又美觀,深得工人師傅的喜愛。
中槍和大槍要拉斷的是直徑為6~10mm的鋼鉚釘,需要更大的拉力,在同等增壓器的情況下,就要求拉槍本體的活塞面積更大。
由于槍本體的面積增大,就不能將氣管接嘴的開關與槍體設計為一個整體,否則槍體的結構復雜,而且太重,使用起來不方便??紤]再三,我設計時將其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是活塞和槍管,另一部分是開關和操作機構。
槍體分成兩個部分以后,設計就簡單多了,但是美觀程度要比小槍差。因為沒有手柄了,不像一把槍,而是一個圓柱形體。我把它們的重量控制在1.5~2kg左右,因此非常實用。分離出來的氣管接嘴開關和操作機構因自成體系,省去了很多關聯機構,所以很輕,只有0.1kg。
大槍的設計中還有一個插曲。當時,運10飛機的生產現場急需拉力足夠的大槍。我設計小槍花了1個月,設計中槍的時間約為2周。在沒有任何參考資料的情況下,當時能夠設計成功,廣泛應用于生產并得到一致好評,確實是不容易的。
對于大槍的設計,我也深知現場急需,但先要進行強度計算,然后選材、畫圖、描圖、曬圖,再制造,怎么也得2周??墒?,就在我進行大槍設計的第一天下午,當時的車間技術主任朱四云來找我,要求最多1周必須出圖送曬。我說來不及,他說,來不及加班。說著說著,我們吵了起來,雙方都上了火,拍臺子,罵娘。后來,他氣呼呼、面紅耳赤地走了。
我也很生氣,但工作還是要做的。于是,我加快了設計速度,晚上加班,并找了組內的一位幫手來幫我描圖,最后終于趕上了裝配現場的時間節(jié)點。一切順利,我這才算徹底松了一口氣。
朱四云和我爭吵后,不但沒有記仇,反而還將我加班設計大槍的事寫成稿件,在廠廣播電臺進行廣播,令我深受感動。到年終評先進時,他在全車間大會上說,關于廠里年終先進的名額,其中的一名就是蔣斯來,你們誰也不用去爭了。我對此非常感恩,倒不是因為評上了廠里的先進,而是敬佩朱四云的正派和人格。我和他爭吵時,都拍臺子、罵娘了,他卻因為我出色地完成任務,確保了運10飛機的施鉚進度而給我嘉獎!
歷史已經充分證明,我們所研制的環(huán)槽鉚釘,不僅在運10飛機的多年試飛中經受住了考驗,而且,在運10飛機停飛了30多年后的今天,雖然飛機已經破舊,但環(huán)槽鉚釘還是表現良好,足以證明這是一項過硬的標準件。
因為成功研制了環(huán)槽鉚釘,1980年我獲得了航空工業(yè)部年度科技成果三等獎。1983年6月30日,又獲得航空工業(yè)部頒發(fā)的航空標準化科技成果獎。后來,由于環(huán)槽鉚釘及技術條件被列為中華人民共和國航空工業(yè)部(原第三機械工業(yè)部)的部標準(HB),1995年6月10日,航空工業(yè)總公司又給我頒發(fā)了部級科學技術進步獎。
參加運10靜力試驗
1976年8月,第一架運10飛機的大部件裝上專列,前往位于陜西耀縣的623所進行強度試驗,領導讓我一同前往,以便解決裝配過程中環(huán)槽鉚釘可能出現的問題。我當時上有老下有小,家庭條件很困難,但為了運10的靜力試驗,只能把所有的重擔都甩給妻子,登上了西去的列車。
623所三面環(huán)山,一面臨河,河不寬,但水流很急,夜深人靜時能聽到流水嘩嘩的聲音。這里條件有限,只有一個試驗大廳和一幢4層的辦公樓,外加幾棟平房。我們到了沒地方住,623所的同志就把辦公樓騰出來作為我們的宿舍,他們自己全搬到那些低矮的平房里去辦公了,我們心里真是非常感激!
運10飛機的裝配工作非常緊張,也非常艱苦,有關環(huán)槽鉚釘的現場施鉚,我和同事仇尚珍積極配合,解決了很多難題。好在我們在上海時就進行了認真、充分的準備,從而保證了現場工作的進度。
那時候,每周只休息一天。周日,我們會步行到縣城去看看,買點當地的特產。與上海相比,耀縣的物價很低,比如,雞,不論大小,5毛錢一只,到農戶家里,你可以隨便抓哪一只,一律5毛錢。核桃,1分錢1個。柿子,也是1分錢1個,那里的柿子有兩個品種,一種是平底的,專門用來做柿餅,還有一種是尖底的,看上去有點透明,非常好吃。
我們買的東西,自己往往舍不得吃,都想省下來運回上海給家人吃。當時,大家休息時打牌或下棋,誰輸了,就罰吃自己的一顆核桃或一個柿子。這事今天看起來有點可笑,卻真實地反映了當時的情況。
為了趕進度,我們基本上每晚都要加班,那時沒有加班費,但晚上8點供應一頓免費的夜餐,通常是白米飯,還有一些葷菜。623所的同事都愿意陪我們一起加班,一些師傅曾對我們說,愿意天天和我們一起加班,因為加班時吃的大米白面,他們只能在過節(jié)的時候才能吃得到。他們真的太清苦了!
在這里,我想說一個問題,就是我們不要生在福中不知福,更不能這山望著那山高,在生活上絕不能攀比,應該想想比我們更不如的那些人。在工作上,我們卻應該鼓足干勁,力爭上游。
1978年11月30日,運10飛機進行全機靜力試驗,三機部、空軍、六院、陜西省工辦三局等單位的領導親臨現場督察。我們第一次進行如此重大的試驗,心里自然緊張,但又覺得胸有成竹,因為我們是一步一步踏踏實實、一絲不茍地走過來的,心里有底。
上午9時30分,試驗開始。11時45分,試驗結束。試驗一次成功,大廳里一片歡騰,平日靦腆的人們歡呼雀躍,擁抱、握手,互相祝賀。運10飛機的靜力試驗獲得圓滿成功,標志著我們的工作上了一個新臺階。(未完待續(xù))
蔣斯來,男,1942年生于江蘇省江都縣。1960年考入北京航空工業(yè)??茖W校,學習“飛機設計與制造”專業(yè)。1964年8月畢業(yè),被分配來上海,在空軍第十三修理廠(上飛公司的前身)工作。2003年退休后被上飛公司聘為返聘專家至2018年8月,他在上飛公司工作了近55年。曾參加殲擊機修理、運10飛機研制、麥道MD82/90飛機的合作生產、波音737NG飛機的轉包生產,編寫了《ARJ21新支線飛機的研制歷程總結》和組織編寫了《民用飛機制造技術與管理》等書稿,并出版了《英漢航空技術縮略語詞典》等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