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開倫
【摘 要】隨著我國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對學校開展素質教育的要求越來越高。在教育部門和學校的積極推動下,我國在初中生素質教育方面取得了很大的進步,過去應試教育的教學理念正在逐漸的轉變。初中政治教學作為初中生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初中生的綜合素質提高有著重要的意義。但是目前來看,初中生政治教學還存在很多的問題。突出表現(xiàn)為教師理念落后、學生參與程度不高、教學方式單一、實踐認識不足四個方面。本文以我國課改要求為基礎,結合多年的教學經(jīng)驗,提出了相應的優(yōu)化對策。
【關鍵詞】初中政治;教學策略;新課改;素質教育
【中圖分類號】G63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6-0137-01
初中政治學習是學生們第一次正式接觸政治教育的時期,這個時期是培養(yǎng)初中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時期。因此對于初中政治的教學不應該單單局限在對考試分數(shù)的追求上,更應該在內在精神的升華上下工夫,促進我們國家的精神文明的全面有效發(fā)展。但是,現(xiàn)在很多的初中政治教學現(xiàn)狀不容樂觀,存在諸多的問題,這些問題嚴重的阻礙了學生們對于政治這門學科的了解和實際運用。因此,如何改善我國初中政治教學的現(xiàn)狀,提高學生的政治理論能力有著重要的意義。
一、初中政治教學的現(xiàn)狀分析
1.應試教育觀念影響嚴重
目前初中政治課程的開設完全是為了來應付中考,同時有關教育部門對于中學政治教學不夠重視,這主要表現(xiàn)為初中政治課程并不能像語文、數(shù)學、英語這些科目一樣成為每年中考的必考科目,初中政治有時是不作為考試科目的,即便是作為考試科目,很多時候都是開卷考試,這種應試教育的理念嚴重的影響了政治課程在中學中的開展。而且有很多學生認為自己將來高中文理分科會選擇理科,因此沒有必要對政治了解太多,只需要能通過考試就可以了,大大降低了對初中政治的學習興趣。
2.學校、老師對政治課程的輕視。
初中政治課程在學校中的地位比較低,很多學校在安排初中政治課程的時候,往往難以做到一視同仁。對于初中政治課程的安排較少,甚至出現(xiàn)其他學科的老師兼任政治老師的情況。這些都是學校對于政治課程輕視的表現(xiàn)。很多老師對于政治課程重視程度不夠,在備課、授課過程中積極主動性不足,甚至老師會在課堂給學生畫重點,讓學生自己去背,從而可以把時間擠給其他課程。
3.研究探討氛圍不濃厚。
在一些中學,數(shù)學、語文、英語這些課程開展的有聲有色,學校還專門聘請一些知名的教師作為各科的學術帶頭人。這些學術帶頭老師經(jīng)常開展各類教育教學科研活動,帶動全校的相關教師學習氛圍效果十分顯著。但是反過來在政治教育教學方面并沒有開展相應的學科內教研活動,即使有也僅僅是為了應付一些領導的檢查,不能發(fā)揮其應有的實際作用。
4.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落后。
初中政治課程是一門培養(yǎng)人的精神世界進行提升的思想教育課程,有著嚴密的理論結構。這種理論結構嚴密課程最大的特點就是比較難以理解,需要學習者反復的思考和揣摩,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習興趣不足。目前很多的初中,沒有能力配備先進的多媒體教學設施,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比較落后,老師多采用灌輸式的教學方式,使得學生即便上課不好好聽,沒有領悟其中的內涵,只要會背就能通過考試。
二、初中政治教學處于困境的原因
1.教學改革的動力不足。
“改革才能進步,改革才能有發(fā)展”,這句話應用到初中政治教學再合適不過了。但是目前學校、老師開展教學改革的動力不足。大家已經(jīng)習慣了過去老一套的政治課程教學方式,在應試教育中,取得了不錯的效果,因此,學校、老師不愿意冒著風險去進行政治教學的改革,改革失敗影響的是學校的教學質量聲譽。這是當前初中政治教學存在問題的根本原因。
2.應試教育是最大的“絆腳石”。
應試教育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雖然現(xiàn)在全國大力推行新課程改革,但是依舊擺脫不了應試教育的問題。對于政治的學習,多數(shù)學生都是考前突擊,而老師本身也由于政治學科所占比重不大,對政治學科不重視。學校為了提高升學率,將重點放在比重較大的數(shù)學、語文以及外語上。這也是阻礙我國綜合性人才培養(yǎng)的一個重要原因。
3.尚未形成立體式的教學模式。
把課堂理論與課外實踐緊密結合,是所有學科都應該探尋的方向,尤其是對于初中政治這種需要在實踐中感悟內涵的學科而言。初中政治課程教育僅僅是課堂內的一般教學,沒有延伸到課堂外,缺乏立體教學模式的應用。很多的課外興趣小組其實是名存實亡,相關的主題教育活動以及學校的組織安排也只是為了應付上級的檢查。學校以及教育部門對校外的政治教學基礎設施以及教育基地投入較少,不能夠給學生提供足夠的學習資源。
三、改善初中政治教學現(xiàn)狀的新策略
1.建立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課堂教學形式。
初中課堂是一個有機的教育組合,它可以很好的將老師和學生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為了激發(fā)起學生對于學習政治課程的積極性,讓學生擺脫對政治的厭煩感,要讓學生能夠有機會主動地參與到政治的教學活動之中。讓學生成為政治課程教學的主體,自己提出問題,自我進行剖析,自我進行總結,老師起到輔助的作用。這是一種對課堂教學結構的優(yōu)化,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的有效方式。在提高教學質量的同時,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
2.采用體驗式的教學方式。
(1)政治老師在課堂的內外為學生營造出一個政治氛圍,讓學生置于其中,親自的去感受和體驗,并且憑借自己學到的政治知識以及生活經(jīng)驗來對問題進行分析和解決。
(2)汲取學生的直接思想。政治老師要和學生多進行溝通,在相互交流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學生們的教學所需,像學生對人生價值方面等等。同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加強講解,課下加以引導,為學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觀念奠定知識基礎。
3.嘗試開展探究教學。
探究教學的最大優(yōu)點是可以充分的激發(fā)學生實踐思考能力,有利于學生主觀能動性的充分發(fā)揮。在初中政治教學的過程中,老師要將教材中的探究案例和學生的實際思想進行結合,促使學生主觀能動性全面發(fā)揮與發(fā)展。同時在探究過程中,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思考能力、分析與總結能力。有利于學生對于政治基礎知識的掌握和教學質量的提高。
參考文獻
[1]張偉.我國初中思想政治課教學的思考與探索[J].池州學院學報,2010,(2):45-47.
[2]徐輝.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理論與實踐[M].四川:四川教育出版社,2009.
[3]鄭江鵬.初中思想政治課教學比較法例談[J].河南教育:基教版,2004(6):9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