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生態(tài)倫理視角下的土地權利客體研究

2019-09-18 08:00:44李清林趙云芬
重慶行政 2019年4期
關鍵詞:中心主義人本主義倫理學

李清林 趙云芬

長期以來,土地權利客體的界定依附于物權客體理論,其既使土地丟失了自然屬性,又導致了人與土地的對立。事實上,土地權利客體的界定應堅持以生態(tài)倫理為視角,綜合考察土地的多重屬性,堅持適度抽象與必要描述相結合。

一、土地生態(tài)環(huán)境問題

土地問題關乎國計民生,當今人類也必須生活在土地之上。但令人頗感遺憾的是,近年來,我國的土地生態(tài)環(huán)境狀況不容樂觀。據(jù)2013年6月環(huán)保部發(fā)布的《中國土壤環(huán)境保護政策》顯示,對我國30萬公頃基本農田保護區(qū)土壤有害重金屬抽樣監(jiān)測發(fā)現(xiàn),有3.6萬公頃土壤重金屬超標,超標率達12.1%。據(jù)國家林業(yè)局2015年12月發(fā)布的《中國荒漠化和沙化狀況公報》顯示:全國荒漠化土地總面積261.16萬平方公里,占國土總面積的27.20%;全國沙化土地面積為172.12萬平方公里,占國土總面積的17.93%。這些統(tǒng)計數(shù)據(jù)表明,人們對土地的開發(fā)利用嚴重地超出了土地的承載能力,土地受到嚴重傷害甚至部分土地面臨“死亡威脅”。

引人注意的是,2000年國務院發(fā)布的《全國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綱要》中明確指出,資源不合理開發(fā)利用是造成生態(tài)環(huán)境惡化的主要原因。就土地狀況而言,其惡化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土地資源不合理的開發(fā)利用導致的。由此便帶來了這樣一個問題,土地資源的不合理開發(fā)利用是如何變得可能的。實際上,現(xiàn)代化以來,土地生態(tài)環(huán)境狀況的惡化夸張到令人咂舌。當然這并不是說,現(xiàn)代化前的人們從不去破壞土地(原始人的刀耕火種就是對自然環(huán)境的一種破壞),而是說,現(xiàn)代化之后的人類對土地的破壞確實遠超前人。

二、土地權利客體構造之弊

(一)土地的物化

在現(xiàn)代法律中,物的概念統(tǒng)帥土地的概念。法國民法典、德國民法典以及英美國家的財產法都一定程度上堅持了這一點。這使得土地權利的客體實質上變成了物化的土地。即在客體理論場域,土地僅僅作為概念出場,其后所有關于客體的問題均由物代言。然而,土地與物畢竟不是同一事物,物的外延不限于土地,土地的特征也比物要豐富得多。以“物”的概念來涵蓋土地的概念將導致不恰當?shù)財U大土地的含義,并稀釋掉土地的其他屬性和價值。就這點而言,蒲魯東的觀點實在值得我們思考,他認為應當區(qū)分土地所有權和物的所有權,因為將土地和其他的物等同既不正義也不公平。

(二)土地的抽象

本文在開篇之處就已提及,抽象乃法學家們慣采之方法。就物法而言,這主要是由于法律需要一般性地涵射幾乎所有的物。因此,法學家們需要對事物的特征進行提取,并通過歸納或演繹的方法對其進行抽象。“抽象化的財產加上抽象化的財產權益的概念,這就是財產法的精髓在?!钡覀儽仨毲宄斖恋貦嗬腕w經歷了物權客體理論的統(tǒng)帥和物之規(guī)格的篩查之后,土地的自然屬性就游離其外了。

(三)土地權利理論的倫理性缺乏

主客體之分本源自哲學,更早則源自亞里士多德。人為主體,他物則為可認識的客體。由此而來,倫理學則只是涉及人的學問,對客體幾乎不曾涉及。亞里士多德在他的倫理學著作中指出平等描述的是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正義同樣是存在于人類社會,它們或許是比例的或許是數(shù)量的??档略谔接懙赖聠栴}時,就以理性區(qū)分了人與他物(包含動物),并將道德只賦予人類。道德哲學從上而下地給予了人作為理性存在所有的先天法則。

在這些傳統(tǒng)學說的影響下,土地所有權的創(chuàng)設中自然就沒有進行倫理學的思考。除此之外,由于產權學說的影響,所有權的涵射范圍也逐漸擴大,對所有物的“用盡型”利用幾乎不受任何限制。時代的變遷,淹沒了蒲魯東的擔憂。人類似乎遺忘了這樣一個事實:對一本書的完全利用可能會收獲到相當有價值的知識,但對土地的完全利用可能導致某片土地寸草不生。

三、回歸真正的土地

(一)作為稀缺資源的土地

地球的面積和空間是有限的,土地的面積以及人們耕耘的空間也是有限的。從這個角度上講,土地在絕對意義上是稀缺的。同時,就我國而言,人均土地占有量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這表明,我國的土地供應不能滿足每一個國人的相應需求。況且,隨著我國城市化和工業(yè)化的快速發(fā)展,古代社會中被純粹用作農用的土地將不可避免地被部分用作工業(yè)生產和城市建設,而這將導致在相對意義上,我國的土地資源同樣是稀缺的。而土地的稀缺性要求土地權利人應合理、可持續(xù)地利用土地;堅持物盡其用,充分挖掘土地多用性;杜絕浪費、集約利用土地。

(二)作為人本主義和人類中心主義倫理學視角下的土地

人本主義和人類中心主義都是現(xiàn)代倫理學的分支,大體上看來這兩種倫理學的差異在于人本主義更多的著眼于個體人類,它與社會本位(或功利主義)相對而存在,它強調個人權利和自由的不可侵犯,個人只能被視為目的而不能被視為手段;而人類中心主義倫理學更多的著眼于人類整體和其它種群的資源配置問題,這一學說往往傾向于將人類視為自然界的主宰,持一種“人定勝天”的單純觀念。事實上,人本主義或人類中心主義倫理學不承認除人以外其他存在的主體地位,只有人可以認識萬物,萬物不能認識人類或互相認識。在這兩種學說的影響下,法律把人定位成一種積極的主動者,而把除人以外(特別是動物以外)的存在定位為一些消極的被動者。主動者可以利用被動者,而被動者不能依據(jù)現(xiàn)有法律條文去反抗這種利用。如此一來,土地就成為一個只能被利用而不具備任何反抗權利的物。任憑其滿目瘡痍,亦必須依憑權利人對侵害人的法律主張才可得到修復,或者防止被繼續(xù)侵害。

事實上,人本主義或人類中心主義倫理學視角下的土地的法律定位,是確有其合理性的。因為土地確實不可能自行主張權利,亦不可不依靠人類而自行反抗侵害人。但我們也需要看到,將人和土地的關系視為人的單向互動的主張是錯誤的,人類在影響土地,土地也在影響人類(整體或個體)。

(三)作為生態(tài)環(huán)境要素的土地

土地是植物、微生物、動物和人類等生物群體生存和發(fā)展的基礎環(huán)境,也受到這些生物群體的影響,從而形成地球表面的土地生態(tài)系統(tǒng)。土地不同于一般的客體之物,土地也有生命,而不應僅僅被視為“有用的東西”。土地權利人對土地的破壞不僅會危及土地的生命,最終也會危害人類的整體利益。同時,享有良好的土地生態(tài)環(huán)境不僅是當代人所欲求的,也是后代人所欲求的。我們需要清楚的是,為了滿足當代人的需求而忽視后代人的需求是錯誤的。

(四)作為生態(tài)倫理視角下的土地

誠如上文所言,土地是一個多屬性的存在,它既具有稀缺資源屬性,也具有自然生態(tài)屬性,這兩者既無法分開,也不應分開。然而,當前法律對土地權利客體的表述卻出于人本主義和人類中心主義的考量只關注了土地作為稀缺性資源所具有的經濟價值,忽略了作為自然資源的土地所具有的生態(tài)價值。這導致當前法條上的土地權利客體與實際意義上的土地之間相隔一個巨大的鴻溝??缭竭@一鴻溝的方法在于引入生態(tài)倫理的評判標準——“當一個事物有助于保護生物共同體的和諧、穩(wěn)定和美麗的時候, 它就是正確的, 當它走向反面時, 就是錯誤的。”因為,只有引入生態(tài)倫理的評判標準,才能在發(fā)揮土地稀缺資源價值的同時,防止掠奪性和攫取性地開發(fā)利用土地,才能實現(xiàn)對土地資源的持續(xù)乃至永續(xù)性利用。只有引入生態(tài)倫理的評判標準才能促進土地資源的優(yōu)化配置,才能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不利用土地或無效率的利用土地必然無助于整個生物共同體的和諧、穩(wěn)定和美麗)。申言之,判斷土地權利客體定義帶給整個生物共同體的影響,是一個整體性的考量。而這種考量的關鍵就在于,統(tǒng)一以上述土地的各種屬性。

四、土地權利客體的重塑

(一)適度的概念抽象

一個法律上的概念將必須具備一般性,對權利客體進行一定的抽象是法學家們必須進行的工作。因此,即便這種抽象活動可能會導致權利客體失去一些先天屬性,但它仍然是不可避免的。就土地權利客體而言,我們將使其和一般物的概念相分離,這實際上是康德以來很多法學家們的主張,只是這一主張在當今被選擇性的遺忘了。

具體而言,土地權利客體界定時可將兼?zhèn)涠鄬傩缘耐恋嘏c特定的地塊進行區(qū)分,明確土地權利的客體是兼具自然、經濟、倫理屬性的特定地塊的特定空間。這樣可保留作為客體的土地的多重屬性,使作為土地權利客體的地塊與真正意義上的土地建立起恰當?shù)年P系,以統(tǒng)合土地權利上的個人利益與公共利益。

(二)土地權利客體的法律表述

實際上,一些國家的法學家似乎已經關注到了土地的多重屬性,以及純粹經濟屬性的法學抽象給人地關系帶來的惡劣影響。客觀上講,《俄羅斯聯(lián)邦土地法典》就值得我國立法者借鑒。該法首先將土地視為自然資源;其次,考慮到土地的稀缺性,將其視作不動產。實現(xiàn)了環(huán)境保護原則和對土地適當利用原則的結合。

不過,該法仍有一些不甚完備的地方。誠如一些法學家所言,其沒有規(guī)定地塊的空間范圍,沒有回應土地權利客體向空間發(fā)展的現(xiàn)實需求;整體意義上的土地與地塊之間的關系需要進一步明確。但最重要的一個缺陷在于,該法沒有體現(xiàn)土地的生態(tài)倫理特性,從而無法在法學價值層面上為真正意義上的土地權利客體表述找到一個理論基礎。

本文以為,我國土地權利客體的界定必須以下列兩個原則為理論基礎。其一,生態(tài)倫理上的平等與正義原則。土地與人類都存在于同樣的生態(tài)系統(tǒng)中,作為自然界的一份子,都會受傷、都會死亡。這意味著人類應該平等的看待土地和人類的關系,從單一的利用變成平等的互動。而且,生態(tài)倫理上的平等和正義的觀念能改變人類行為的動機,由于目的性因果關系的因果聯(lián)系,這種動機上的改變將很大程度上避免土地受損的結果。其二,非人本主義和非人類中心主義視角下的經濟利用原則。誠如上文所言,人本主義和人類中心主義視角下的土地權利客體描述確有其合理性,但其忽視了人與土地的互動關系,也沒有考慮到下列事實——人類必須依靠土地和其他的自然資源才能生存下去。事實上,對土地的保護和對土地的利用并不矛盾,甚至是相得益彰。這要求我們不可純粹的考慮任何一方的屬性,而應在經濟利用和資源保護中選取一個合適的度,擺脫人本主義和人類中心主義傳統(tǒng)下主客體分離的傳統(tǒng)法律倫理觀念。

綜上,土地權利客體可以被界定為,土地是生態(tài)系統(tǒng)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自然界中與人平等的存在;土地又是人類生存和發(fā)展的必需資源;當其被確定為某一特定地塊時方才構成土地權利的客體。

參考文獻:

[1]【美】戴斯·賈斯汀.環(huán)境倫理學——環(huán)境哲學導論[M].林官明,楊愛民,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211.

[2] 【美】奧爾多·利奧波德.沙鄉(xiāng)年鑒[M].侯文蕙,譯.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213.

[3] 【意】彼得羅·彭梵得.羅馬法教科書[M].黃風,譯.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5:141.

[4] 【法】蒲魯東.什么是所有權[M].孫署冰,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5:121.

[5] 傅靜坤,亞歷山大·切里謝夫(俄).俄羅斯聯(lián)邦私人土地權利法律率制度研究[J].環(huán)球法律評論,2007(1):46-54.

作 ?者:李清林,西南大學法學碩士

趙云芬,西南大學法學院經濟法教授

責任編輯:劉小僑

猜你喜歡
中心主義人本主義倫理學
弗洛姆人本主義精神分析的啟蒙價值*
心理學報(2022年2期)2022-02-17 00:52:48
開拓·前沿·創(chuàng)新與學科建設——簡評《中醫(yī)生命倫理學》
“紀念中國倫理學會成立40周年暨2020中國倫理學大會”在無錫召開
倫理學研究(2021年1期)2021-03-11 05:19:36
論我國實體中心主義的非法證據(jù)排除模式
法大研究生(2020年1期)2020-07-22 06:06:04
習近平外交思想對“西方中心主義”的回應與超越探析
法益中心主義的目的解釋觀之省思
法律方法(2018年3期)2018-10-10 03:21:00
倫理批評與文學倫理學
人本主義視域下的城市環(huán)境污染與治理
An Eco—critical Interpretation of the Conflicts in the Poem “Snake”
阿瑟·韋利中國古詩英譯中的“人本主義”透視
北辰区| 科技| 衢州市| 马山县| 陇川县| 东兰县| 临安市| 营口市| 长宁县| 靖宇县| 饶平县| 曲麻莱县| 清徐县| 崇明县| 衡山县| 台江县| 万盛区| 景洪市| 从化市| 柳江县| 儋州市| 兴文县| 沾化县| 宝应县| 肥乡县| 酉阳| 湛江市| 延吉市| 沙河市| 确山县| 祁连县| 临朐县| 静宁县| 上栗县| 台江县| 塔城市| 阿拉尔市| 吉木萨尔县| 汉沽区| 两当县| 银川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