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乃伊制作完成后,為免受褻瀆和變質會被裝殮入棺柩之中,作為亡者的永久居所。在前王朝時期,尸體會簡單地用動物皮革或蘆葦墊子包裹起來,以蜷縮的姿勢放置在墳墓里;中王朝時期,才發(fā)現了人形木棺,描繪了逝者的頭和身體。
六邊形木棺沿用至后王朝時期,作為第二層喪葬容器來使用。為了更好地保護木乃伊,經濟富足的家庭不局限于只為逝者準備一樽木棺。新王朝末期,富人普遍的做法是至少準備兩樽木棺以及一層直接放置在木乃伊之上的人形棺蓋。后王朝時期,這層棺蓋逐漸由木乃伊盒所替代,這是一種用繃帶和紙莎草紙做成的外殼,上面涂有彩色的圖案,有時還用金箔裝飾。
該木棺屬于祭師帕迪穆特。棺材的內飾保存完好,描述了逝者向奧西里斯進貢的場景。帕迪穆特面朝著自己的木乃伊,持有一塊象形文字,象征著致敬自己。棺材的側面是許多逝者供奉不同神靈的場景。棺蓋上繪有逝者戴著假胡子的面具和烏塞克項圈,身上裝飾著衣帶的圖案;逝者圖案兩側有兩列銘文,一直延續(xù)到腳部。帕迪穆特的胸前有一條交叉的紅色帶子,具有神靈保護的作用,體現了第21至第22王朝末期木棺的一大特征。
該木棺有女性形象棺蓋和裝飾著男性逝者形象的棺體組成。棺蓋和棺體可能是在十九世紀組裝起來的,目前不知屬于哪位逝者。棺蓋上有女祭司的標簽——阿蒙神的歌唱家。棺體的各種場景中,有圣牛哈托爾神從山谷中出現的圖像;棺的底部有法老阿孟和蒂一世的名字,這是出于一種崇拜,如同將法老奉為神明。
古埃及喪葬習俗中,棺蓋是用來直接放在木乃伊上方的,這是古埃及王國第三中間期的常用方法。該棺蓋為女性木乃伊棺的形狀,雙手放置在寬大的烏塞克圓領上,下面描繪著一只圣甲蟲和一位張開翅膀、行跪姿的女神,人體上覆蓋有保護網狀裝飾。中央垂直的柱子上繪制著銘文,作為祈禱文獻給阿努比斯。
木棺刻畫了逝者的面部,條紋裝飾的假發(fā)垂至胸前,胸甲上繪有幾何裝飾及由10串橢圓形珍珠所組成的大型烏賽克領飾;頸飾下方描繪著女神努特,她展開翅膀跪在地上,其下是阿努比斯神站在喪葬床邊,護佑逝者靈魂;逝者躺的床下可以看到四個卡諾卜罐,兩側有兩個陪葬的魔仆。
木棺呈人形,由多塊木頭組裝而成棺蓋和棺體。木棺外表面全部涂深色銅綠,可能為現代人涂繪用于保護木棺。木棺表面沒有彩繪或雕刻裝飾的痕跡。棺蓋上刻畫戴著三重假發(fā)的逝者,耳朵露在外面,下巴上的假胡子卷曲,這與逝者向冥世主神奧西里斯進貢的場景相似。木棺制作者細致地描繪了逝者柔和的面部特征,在身體的下半部分,勾勒出腿部和膝蓋的輪廓。
新王國時期,開始出現在木乃伊臉上涂畫面具的習俗。在涂繪過的木板上,面具的眼部經常用銅或石片鑲嵌,有時也用金葉覆蓋。到羅馬時期,才開始出現描繪個人特征的做法。
木乃伊盒由涂飾過的帆布層所構成。木乃伊盒以黃色為底紋背景,逝者所穿的鞋子被涂成紅色,鞋底下面裝飾幾何紋。鞋幫左右兩側描繪著一個蜷伏著的阿努比斯神和亞述犯人的形象,犯人跪在地上,雙臂綁在背后。鞋幫底部飾一系列幾何圖案和花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