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 駮
【教學內(nèi)容】
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第47 頁。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師:王叔叔、李叔叔暑假去首都北京旅游。
王叔叔:乘旅游大巴,速度為95 千米/時,用時11 個小時。
李叔叔:乘高鐵,速度為195千米/時,用時7 小時。
請你幫老師算一算行程是多少千米?
預設1:95×11
預設2:195×7
請兩位同學上黑板板演豎式,而后集體交流做法。
【設計意圖:復習已有的筆算乘法,喚醒學生頭腦中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算法和算理,讓學生明晰筆算過程中每個數(shù)所表示的意義,為三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學習做好鋪墊。】
二、自主遷移
師:老師也要去北京,我選擇了坐火車,也想請同學幫老師算算行程是多少千米?
老師乘火車,速度為115 千米/時,用時12 小時。
請你幫老師算一算行程是多少千米?
師:要解決這個問題應該怎樣列式呢?
板書:115×12 12×115
師:觀察上面算式,你發(fā)現(xiàn)和我們以前所學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嗎?
預設:以前學的是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和三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今天的是三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
1.自主嘗試,回顧學習方法。
師:115×12,會算嗎?動手試一試。
(學生獨立計算)
2. 引導說理,明晰算理、算法。
師:老師收集了幾個同學的豎式,我們一起來看看。
投影學生的豎式:
師:他這樣算對嗎?錯哪兒了?
預設:第二層積對錯了數(shù)位。5 應該寫在十位上。
師:(追問)5 為什么要寫在十位上?
預設:因為10 乘5 得50,是5 個十,所以……
師:那怎么修改?這位同學的對嗎?
師:誰來告訴大家,每一層分別表示什么?
預設:第一層“230”是2 乘115 的積,表示230個一,第二層1150 是10乘115 的積,表示115 個十。
師:現(xiàn)在我們一起找一找,今天我們學習的三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和前面學的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有什么一樣的地方?
預設:都是乘兩位數(shù)。
預設:都是從個位算起。
預設:都是先用一個數(shù)乘個位,再用那個數(shù)乘十位,再把兩個數(shù)相加。
師:先用個位去乘,再用十位去乘,是吧?還有嗎?
預設:相同數(shù)位要對齊。
師:是的,看似不一樣,其實計算方法和道理是相同的。
3.解決問題,深化計算的內(nèi)涵。
師:同學們講得真好。三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你真的會了嗎?試著解決下面的問題。
課件出示問題:買摩托車分期付款,每月付435 元,需付21個月,一共需要付多少錢?
預設:435×2l。
師:有個同學算的結(jié)果是5236,你覺得對嗎?
(大部分學生開始計算,有小部分學生不動筆,舉手)
師:你在動筆,可是有同學沒動筆一眼就看出來了,猜猜他是怎么看出來的?
預設:個位上的5 乘個位上的1,結(jié)果是5,不應該是6。
師:誰聽懂了?
預設:兩個數(shù)的個位相乘,就知道積的個位應該是5 而不是6。所以肯定算錯了。
師:真好,還有與他不一樣的想法嗎?
預設:我用最高位上的2 個十和4 個百乘,至少應該是8 個千,不可能等于五千多。
師:這個同學是用什么方法判斷的?
預設:估算。把435 當作400,21 看 成20,400 乘20 得8000,說明5236 肯定不對。
(全班一起列豎式計算,請一位學生板演,得數(shù)是9135)
師:算對了嗎?要判斷是否算對了,我們還可以請誰來幫忙?(教師拿出計算器)你會用嗎?會用的請舉手。
(兩名學生上臺操作,一臉困惑)
師:出什么問題啦?
預設:用計算器算出來的結(jié)果不對。
師:怎么可能?
預設:就是1 按不進去。
師:哦,l 號鍵壞了,用這個計算器,你還能計算出435 乘2l的結(jié)果嗎?同桌之間商量一下
(同桌之間交流)
師:有辦法的請舉手。
預設:用435×20+435 也可以。
師:聽懂了嗎?他是怎么想的?
預設:把21 拆成20+1。
師:還有不同拆法嗎?
預設:也可以把21 拆成3×7,計算435×7×3。
【設計意圖:計算教學中的估算、口算、筆算、簡算之間是有聯(lián)系的,創(chuàng)設計算器壞了這個情境,引導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溝通不同計算方法之間的聯(lián)系.將運算技能與推理等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有機結(jié)合在一起,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提升運算能力?!?/p>
三、融會貫通,整體把握算理
師:今天,同學們學了三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猜猜看,未來我們還會學幾位數(shù)乘幾位數(shù)?
預設1:三位數(shù)乘三位數(shù)。
預設2:四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
預設3:四位數(shù)乘三位數(shù)。
師:可是,課本上并沒有安排這些內(nèi)容的學習,為什么呢?
預設:都是用同樣的方式計算的。
師:他說“都是用同樣的方式計算的”,誰聽懂了?
預設:筆算乘法都是從個位算起,而且都是先乘個位,再乘十位,一直乘下去。
師:乘的結(jié)果表示什么?
預設:個位乘的結(jié)果表示有多少個一,十位乘的結(jié)果表示有多少個十。
師:如果是三位數(shù)乘三位數(shù),怎么算?
預設:再用百位去乘,得到多少個百,以此類推。
師:我們來看看古代歐洲的算式,它的計算方式和我們的一樣嗎?
(出示:古代歐洲的算式,如右下圖)
師:看懂了嗎?你看懂了什么?
預設:它是一個數(shù)一個數(shù)算的。
預設:也就是先用個位上的4 乘8 等于32,再用4 乘3 等于12,再用4 乘2 等于8……
師:第三層的8 是怎么來的?它表示什么?
預設:個位上的4 乘2 個百,表示8 個百。
師:最后一層的4 是怎么來的?為什么要寫在千位上呢?
預設:十位上的2 乘2 個百,得4000,4000 中的4 表示4個千,所以4 要寫在千位上。
師:按照古歐洲人的算法,為了不對錯數(shù)位,我們必須弄明白什么?
預設:弄明白每次乘得的積表示多少個一、多少個十、多少個百,還是多少個千。
師:我們再來看看我國古代的“鋪地錦”算法。(播放微課)
【設計意圖:多位數(shù)乘多位數(shù)的計算本質(zhì)上是計數(shù)單位的累加,筆算乘法就是對拆分成的幾個幾、幾十個幾、幾百個幾等及其和用豎式加以記錄。借助古代歐洲的算法,讓學生充分理解筆算乘法內(nèi)在的本質(zhì),整體把握算理?!?/p>
四、鞏固應用,內(nèi)化提高
下面豎式中的□里填幾?
師:認真想一想,再用手勢表示要填的數(shù)。
有的學生表示填3,也有的表示填8。
師:你是怎么想的?介紹一下吧。
預設1:我是這樣想的,132乘幾等于1056。
預設2:三位數(shù)乘個位上的數(shù)等于第一層積。
師:你們真會推理,能以法則作為依據(jù)。法則不僅告訴我們怎么算,還藏著解決問題的方法呢。想法正確,到底填幾?
預設:132×3 不等于1056,132×8=1056。
師:我?guī)痛蠹铱偨Y(jié)一下,要填的數(shù)與第一層積有關,不僅要考慮2 乘幾,積的個位會出現(xiàn)6,還要考慮積的位數(shù)。
【設計意圖:通過練習,旨在讓學生真正掌握三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算法,理解它的算理,發(fā)展學生的運算能力,同時也培養(yǎng)學生的估算意識和數(shù)感。】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