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大自然 大情懷 大科普
——《劉先平大自然文學畫館》叢書品讀

2019-09-21 06:49:40薛賢榮
科普創(chuàng)作 2019年3期
關鍵詞:麋鹿杜鵑大樹

薛賢榮

安徽美術出版社2019年1月出版的《劉先平大自然文學畫館》叢書共有五本:《麋鹿找家》《愛在山野》《誰跟蹤誰》《追蹤雪豹》《尋找大樹杜鵑王》。五本書分別揭開了麋鹿、黑麂、川金絲猴、雪豹和大樹杜鵑等五種珍稀動植物的神秘面紗,栩栩如生地描繪了它們的生命軌跡和生活環(huán)境,追溯了它們的歷史足跡,也預測了它們的未來。

作家將五種珍稀動植物放在廣闊的大自然背景下考察、拷問它們的前世今生,用科學家的嚴謹與詩人的情懷去關注它們的喜怒哀樂和生死存亡,將它們的方方面面、點點滴滴,一一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為讀者打開了一扇扇奇妙的知識之窗。

大自然:既給人以審美享受,又給人以科學啟迪

劉先平筆下的大自然是迷人的。它已不是狹義的、與人類社會相區(qū)別的物質世界,而是與我們日常生活乃至人文歷史息息相關的、人化了的自然。作家用審美的眼光去看待大自然、表現(xiàn)大自然,給大自然增添了詩情畫意。同時,作家又用科學的眼光去審視大自然、研究大自然,將大自然的奧秘公之于世。

劉先平對大自然的詩意描寫,隨處可見,單獨抽出來,就是一則則美文。如在《誰跟蹤誰》中對初見川金絲猴的一段描寫:

那副景象簡直讓我驚呆了——滿地錦霞?。〗瘘S燦爛,真像是一片鮮花簇擁的草地,在風的吹拂中起伏——我以為看花了眼,怎么可能出現(xiàn)這樣一片云霞?

《愛在山野》中對草叢的描寫:

進入草叢才走幾步,蚱蜢、紅的綠的灰的小蟲全都驚乍乍地飛起,成熟的草種也砰然炸開,向四處濺落……有窸窣聲響起,在前方七八米處,掀起了草波。

《麋鹿找家》中對麋鹿自然保護區(qū)的描寫:

畫眉、八哥、白頭鵯……亮開歌喉,唱起了晨曲。

地氣從草灘上浮起,飄飄忽忽。

我們隱蔽在樹叢中,巡視著草灘上的變化。遠處有幾排楊樹、刺槐。草深沒膝,狼尾草、白茅是優(yōu)勢種。狼尾草高大葉闊,草尖頂著晶瑩的露珠。

草的青氣、野花的芳香,洋溢在空氣中。

劉先平筆下的大自然,動感十足,充滿活力。而那些作為主角的珍稀動植物,自然是他濃墨重彩加以描繪的重點,并且常常成為書中的亮點。這些主角的出場方式各有千秋:有的先聲奪人,有的層層鋪墊,有的一出場便艷壓群芳,有的千呼萬喚始露真容。無論何種方式,讀者都對書中描繪的珍稀動植物印象深刻。因為作家抓住了描寫對象的特點:奇與險。一方面,這些動植物都棲身于獨特的地理環(huán)境之中,大眾對它們所知甚少,因而能讓讀者通過閱讀了解許多新鮮的知識和故事;另一方面,通過文學的筆觸描寫它們,也能讓讀者獲得獨特的審美愉悅。更重要的是,作家揭示和展現(xiàn)了它們奇妙的生命歷程和生活方式,以及它們所遭受的種種苦難,有些物種,如麋鹿、大樹杜鵑等,甚至差點兒遭到滅頂之災。

圖1 《麋鹿找家》(安徽少年兒童出版社,2008年12月)

《麋鹿找家》中所展現(xiàn)的麋鹿,其身世就是一部傳奇大書。它在人類誕生以前,就在地球上出現(xiàn)了,是中國特有的物種。先民們曾賦予它耀眼的光環(huán)——以它為原型創(chuàng)造了神獸麒麟,民間剪紙、繪畫中的“麒麟送子”,至今仍具有美好的象征意義,是集真善美為一體的祥瑞的化身。但是,就是這么一個神奇的物種,于千年之前,在大自然中突然消失得無影無蹤。19世紀中葉,只有在清王朝皇家獵苑中尚存一個圈養(yǎng)的種群,作為帝王將相狩獵娛樂的犧牲品。后來,八國聯(lián)軍入侵中國,皇家獵苑被洗劫一空,麋鹿從此在中國消失。在此之前,法國傳教士戴維從中國非法偷運出一批麋鹿,想不到這一物種竟然由此在異國得以保存。到了1891年,全世界有生育能力的麋鹿只有11 頭,而且全為圈養(yǎng)。直到 20世紀80年代,麋鹿這一神奇的物種才艱難地踏上了回歸故鄉(xiāng)、回歸自然之旅。

《麋鹿找家》用了大量筆墨描繪和呈現(xiàn)了麋鹿回家后,在中國黃海之濱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發(fā)生的故事。其中,鹿王爭奪戰(zhàn)的過程,慘烈至極;在人工干預下新王誕生的場面,耐人尋味;母鹿之間相處時的怪異舉動,令人發(fā)笑……如此等等,無不充滿了奇與險。讀者在獲得審美愉悅的同時,也會記住科學知識。

大樹杜鵑王的神奇遭遇,與麋鹿有幾分相似。1919年,英國植物學家福瑞斯特在中國云南的高黎貢山發(fā)現(xiàn)了大樹杜鵑。他雇人砍伐了這棵高25 米、胸圍2.7 米、樹齡已達250年的植物巨人,采集了標本,還鋸下一個圓盤,送回英國。據(jù)文獻記載,這個圓盤在英國展覽后,轟動了整個植物界。于是,西方人紛紛把中國的杜鵑花引入自己的庭院。至今,西方還流傳一句名言:“沒有中國的杜鵑花,就沒有西方的園林?!?/p>

既然生長于中國的大樹杜鵑王已被福瑞斯特砍伐偷走,那么,在故鄉(xiāng)的土地上,還有沒有能稱之為“王”的大樹杜鵑呢?于是,中國作家劉先平和中國植物學家馮國楣一起,開始了艱難的尋找“樹王”之旅?!秾ふ掖髽涠霹N王》真實而詳盡地記錄了三次尋找過程。整個尋找過程,同樣充滿了奇和險,這在“尋覓大樹杜鵑王二十一周年紀念”時,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給予馮國楣教授的評價上可見一斑:

馮國楣先生

發(fā)掘資源半世紀風塵仆仆勞苦功高

登哈巴玉龍點蒼下版納河口文山

風餐露宿辛勤采集三十八萬平方公里何地不有公足跡

獻身科研五十年身體力行一如往昔

尋奇花異木良藥涉植物林業(yè)園藝

名花專著譽滿中外植物科學諸多方面各處皆有君貢獻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二〇〇二年三月二十三日

與馮教授一起考察探險的劉先平,同樣被評論界譽為“勇敢的探索者”(束沛德),他的作品被贊譽為“用青春和生命寫出的作品”(李準)。很多人把劉先平的大自然文學稱為“探險文學”,是很有道理的。劉先平把親身經歷的奇與險,化為筆下的奇與險,把生活的真實化為藝術的逼真。他描繪了大自然的神秘、壯美和變化莫測,展現(xiàn)了奇妙的動植物世界,其陽剛之氣、野性之美和求真精神,使作品充滿魅力。

與奇、險相伴的是趣。打開劉先平的作品,濃濃的趣味撲面而來?!稅墼谏揭啊烽_篇就寫了一個“黑麂告狀”的故事。一只受傷的黑麂突然跑到分管林業(yè)的副縣長家里“告狀”,雖然黑麂什么話也沒說,但保護區(qū)的工程師已經知道了原委。原來,作為黑麂棲息地的森林遭到砍伐,迫使它到低海拔的地區(qū)覓食,因而遭到豺狗的襲擊。群眾對此評論說:“黑麂狀告生態(tài)失去平衡給它帶來了災難?!备腥さ氖?,副縣長真的關注了此事,馬上召開會議研究對策,解決生態(tài)失衡問題?!墩l跟蹤誰》寫道,考察隊員一路跟蹤川金絲猴,最后竟然發(fā)現(xiàn)自己被川金絲猴跟蹤了!巨大的反轉令考察隊員驚訝,同時又令他們驚喜,奇趣隨之產生。川金絲猴的反跟蹤重重敲打著人類的認知,使他們重新審視人與動物的關系。類似的場景也發(fā)生在雪豹身上,在《追蹤雪豹》一書中,人們從架設在闊克奇山谷中的紅外線照相機上,竟然發(fā)現(xiàn)了雪豹對每一個闖入它的領地的外來者所表現(xiàn)的探究神情——原來,它也在考察人!

至于考察探險中的奇聞趣事、懸念巧合,以及作家與動物學家、植物學家、向導、山民之間妙趣橫生的對話,考察隊員與考察對象之間的種種機緣巧合,更是趣味滿滿,同時也情意滿滿。

劉先平作品中的奇、險、趣,不僅是出于修辭的需要,也不僅是為了增加可讀性而刻意為之,更多的是,它們確實來自考察實踐,來自對考察對象深入的研究,來自真實的生活。換言之,它們來自第一手資料,絕非人云亦云或書本上僵化知識的轉抄,因而彌足珍貴。劉先平筆下的“奇”,既包含了新奇之意,也包含了奇妙之意,同時還給人以驚奇之感,幾乎囊括了這個詞的所有義項。“險”和“趣”,也都如此。如前面提到的川金絲猴跟蹤人、雪豹考察闖入它領地的外來者、尋找和發(fā)現(xiàn)大樹杜鵑王的艱難過程等,無不如此,既給人以審美享受,又給人以科學啟迪?!恩缏拐壹摇分兴枋龅镊缏沟某鲎吲c回歸,麋鹿逃離保護區(qū)成功走向山野的奇遇,以及麋鹿近親交配反而健壯繁榮的事實,都能給讀者極大的閱讀興趣。其中近親交配的問題,還對傳統(tǒng)的生物學觀點提出了挑戰(zhàn)。無論是從文學的角度還是從科學的角度來看,這些都是閱讀的興奮點。

大情懷:心系祖國,傾情自然,呼喚生態(tài)道德

《劉先平大自然文學畫館》叢書的可貴之處在于,一方面它為我們展現(xiàn)了魅力無邊的大自然風貌以及它的寵兒——珍稀野生動植物,另一方面它也讓我們領略了大自然文學作家的博大情懷。這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正如托爾斯泰所說:“構成一部真正藝術作品的基礎的東西,必須是全新的思想或全新的感情,但要表現(xiàn)它們又必須真正做到描寫最微小的生活細節(jié)的準確性?!盵1]融匯于作品中的博大情懷,可以分為三個方面:心系祖國,傾情自然以及呼喚生態(tài)道德。

其一,心系祖國。40多年來,劉先平用青春和生命,在祖國的山山水水間跋涉,他不停地奔波、觀察、思考、創(chuàng)作。讀他的任何作品,都能強烈感受到“心系祖國”的拳拳之心。早在1982年5月,他給北京兒童圖書館的題詞就是:“熱愛祖國的每一片綠葉,每一座山峰,每一條小溪”[2]329。在他的心里,祖國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是可愛的,他希望少年兒童有愛國之心。大自然文學與愛國精神,其實是有天然聯(lián)系的。劉先平曾引用一位哲學家的話,來說明這個道理:

一位研究哲學的同志,在和我討論如何培養(yǎng)青少年美好情操時說:“對大自然無動于衷的人,他不會熱愛生活,更不會熱愛生命!誰心中沒有故鄉(xiāng)的山川,就不會熱愛自己的故鄉(xiāng),更不會熱愛祖國”![2]329

劉先平筆下寫的是中國本土化的大自然,抒發(fā)的是濃濃愛國情,可謂“一切景語皆情語也”[3]?!恩缏拐壹摇分袑乙患壉Wo動物、中國特產的世界珍稀動物麋鹿回歸祖國的漫長、坎坷而偉大的歷程的傾情歡呼,對麋鹿在中國文化中美好寓意的深情追溯,《尋找大樹杜鵑王》中對百年前英國人福瑞斯特野蠻砍伐中國珍稀植物大樹杜鵑的憤怒譴責,以及在考察過程中對祖國的大自然景觀流露出來的熾烈的感情,無不印證了他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

其二,傾情自然。劉先平在與大自然的長期親密接觸中,在大自然文學創(chuàng)作實踐中,逐漸認識到文學的本質并非僅僅是“人學”。人學關注的是人與人、人與社會的二維關系,忽略了另一個重要方面,即人與自然的關系。而“人與自然的關系是人類賴以生存的根本。生態(tài)文明是一切文明的基礎”[4]1。劉先平的創(chuàng)作實踐和創(chuàng)作理論既是對傳統(tǒng)文學觀念即所謂“文學即人學”(高爾基語)的顛覆,也是對文學應有之義的回歸,較好地揭示了文學中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三維關系。

劉先平對大自然迷人景色的傾情描寫,前文已有論及,不再贅述。需要補充的是,雖然他寫了動物的野性,寫了動物之間慘烈的打斗場面,但他仍然傾注了濃厚的情感,表現(xiàn)出對野生動物陽剛之氣的褒揚與贊嘆。在作家眼里,這才是真正的野獸,是大自然的寵兒。這套書中有許多打斗場面,如鹿王爭位、虎牛相搏、豹狼決斗、蛇豬大戰(zhàn)等。至于動物間的遭遇戰(zhàn),更是不計其數(shù)。下面就來看看《愛在山野》中描繪的精彩的蛇豬大戰(zhàn):

在五步蛇疾如電火驟然一擊時,野豬像位善于躲閃的拳擊手,只將頭一偏,五步蛇進攻落空。

是的,一點不錯,有霧狀出現(xiàn),這大約就是山民們說的它噴出的毒液。

蛇牙是空心的,如注射器一般,它在利用這武器時,瞬間完成收縮肌肉、將毒液射出的一連串動作。

這個情節(jié)剛演出完,野豬發(fā)瘋般的一聲接一聲吼起,一蹄一蹄連續(xù)不斷地跺敲地面,猶如鼓角齊鳴。在這緊鑼密鼓聲勢浩大的攻擊中,五步蛇忙于應急,東一口,西一口,窮于應付……

其三,呼喚生態(tài)道德?!盁釔凵?,尊重生命,熱愛自然,保護自然,保護環(huán)境,應是生態(tài)道德的基本范疇。”[4]1人與自然的關系,歷來比較復雜。那種戰(zhàn)天斗地、野蠻索取、喝令三山五岳開道的觀念和實踐,在我國一度占據(jù)上風。而“天人合一,和諧共生”思想則一直是中國文化的主流,有悠久的歷史和豐厚的遺產。隨著經濟的快速發(fā)展和隨之而來的環(huán)境壓力,固有的文化傳統(tǒng)重新被喚醒,“綠色文學”“環(huán)保文學”“環(huán)境倫理”等陸續(xù)被人提起。大自然文學的重要性也得到了普遍認可。劉先平高舉起“呼喚生態(tài)道德”的大旗,并以井噴般的豐厚作品印證和完善了他的理念。

在這套書中,作家始終以大自然為主角,而作為觀察者、考察者、學習者、研究者、記錄者的“我”,與所有的生命一樣,都是大自然的一分子。書中強烈表現(xiàn)出對所有生命的尊重與尊敬、理解與熱愛,同時贊美它們對自然界、對人類的貢獻與奉獻。作品給人以“雙重真實”的感覺,既寫出了事實的真,又寫出了作家的真誠,也就是感情的真。

作家用大量筆墨描繪了野生動物的生活方式和習俗,描繪了野生動物的生存智慧和生活技巧,也描繪了動物與動物之間、動物與人之間以及動物與自然之間的矛盾沖突和脈脈溫情。作品傳遞了“對野獸沒有惻隱之心的人算不得人”的強烈思想,反過來也譴責了人性的貪婪,譴責了某些人搶占動物棲息地,不擇手段發(fā)大自然之財?shù)牟坏赖滦袨椤W骷铱疾斓脑S多區(qū)域屬于自然保護區(qū),這也從側面肯定了我國多年來保護自然、改善環(huán)境的卓有成效的工作,反映了黨和政府構建生態(tài)道德體系的決心。

蘇聯(lián)評論家格羅京斯基在評論大自然文學作家比安基的作品時說,他筆下的動植物都能在“大自然的登記簿上找到存根”,沒有一筆是走形的,絕對可以做到每個細節(jié)都到位,每個情節(jié)都真實,每個形象都傳神。[5]這些話用來評論劉先平的作品,也完全適用。

2007年2月,聯(lián)合國在一份報告中稱,由于人類活動,氣候變化正在發(fā)生,要警惕生態(tài)災難。各國政府都十分重視,制定了嚴格的法律法規(guī),嚴懲環(huán)境破壞者。但法律不能解決一切問題,從倫理道德的層面來喚醒環(huán)保意識,不失為一種有益的嘗試。瑞典作家、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哈瑞·馬丁松在詩中寫道:“幾乎一切災害人類都會提防,無論火災風暴寒流都會抵抗,算上你能夠想到的任何情況,對人類自造之災卻無可抵擋?!盵6]這是從詩的角度關注生態(tài),指出破壞生態(tài)會造成嚴重后果。

劉先平堅信:“只有人們以生態(tài)道德修身濟國,人與自然的和諧之花才會遍地開放?!盵4]1這就是他的大情懷。

大科普:規(guī)模宏大,生機勃勃,富有活力

劉先平并非專職的科普作家,但他卻屢屢斬獲全國科普作品獎項。就這套書而言,五本書中就有三本書(《麋鹿找家》《愛在山野》《尋找大樹杜鵑王》)獲科普獎。他的作品中蘊含的豐富的科學知識、科學方法和科學精神,豐富了科普作品的寶庫。從科普的角度探討劉先平作品的成就與不足,是有意義的。

首先值得肯定的,是劉先平作品中大量呈現(xiàn)了探險過程中所獲取的活的知識。如《愛在山野》中對發(fā)現(xiàn)“草蜥”過程的描寫,作者在追尋黑麂的途中,發(fā)現(xiàn)了一種罕見的動物,山民們稱之為“長腿的蛇”,不料它正是動物學家程璧輝教授苦苦尋覓多年而未見的黃山特有珍稀動物草蜥。同一本書中在描寫了驚心動魄的“蛇豬大戰(zhàn)”后,引出了豬吃蛇背后所蘊含的科學知識,令人耳目一新,印象深刻。再如《尋找大樹杜鵑王》中對巨大樹瘤的描寫:

教師不動聲色,向學生布置任務:既然有的同學對這種方法不太認可,那么大家就想一想,不用這個公式,能不能得出k1與k2的關系?

我去倒木下的登山包里取東西,發(fā)現(xiàn)撐起大樹的巨石有些怪,那上面鼓突起半圓形的大包小包。近前細看:天啦!這哪里是石頭,原來是一個巨大的樹瘤!

大樹瘤有三分之一砸陷在土里。目測其直徑不會小于兩米六,它比樹干要粗大得多,真是自然奇觀。

當下許多科普作品不受歡迎,原因當然是多方面的,其中僵死的知識、僵化的表達方式泛濫是主要原因。我們??吹侥承┧^的科普作品,作者鄭重其事地賣力普及的“科學知識”,其實只不過是人人皆知的常識,內容陳舊,從書本到書本,抄來抄去,令人生厭。即使某些科學知識是值得向讀者普及的,教科書式的表達和知識點灌輸式的呈現(xiàn)也會讓讀者失去興趣。

放射性結構,以點帶面式地拓展知識,是劉先平作品的第二個特征。五本書各有一個珍稀動植物作為主角,一切筆墨圍繞主角展開,但又不囿于主角本身,與主角有關聯(lián)的知識,都在介紹之列。這樣,呈現(xiàn)給讀者的不僅僅是“知識點”,而是“知識群”。如《追蹤雪豹》一書,圍繞主角雪豹,介紹了雪豹棲息地帕米爾高原的生態(tài)環(huán)境,介紹了研究雪豹的專家胡錦矗教授、夏勒博士的研究成果,以及山民口中、古籍和科學文獻中所記載的雪豹的前世今生?!秾ふ掖髽涠霹N王》突出描述了數(shù)次艱難尋找的過程,真是“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诖诉^程中,作家通過史料、傳記、知情者見聞、研究者口述等多條線索,描繪和介紹了數(shù)十種生活在人跡罕至的深山老林中的珍稀動植物和地質奇觀,千呼萬喚之后,真正的大樹杜鵑王才露出真容。至此,讀者從感性到理性,完成了對大樹杜鵑王的全面認識。

科普作品的靈魂是科學性,但也并不排斥文學性。優(yōu)秀的科普作品,既是科學的又是文學的,既有科學的真,又有文學的美。著名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李政道說:“科學和藝術是不可分割的,就像硬幣的兩面,它們源于人類活動最高尚的部分,都追求著深刻性、普遍性、永恒和富有意義。”[7]蘇聯(lián)科普作家伊林說:“要使作品帶有文藝性,這個作品不但應該作用于理智,而且還要作用于感情?!盵8]中國科普作家高士其也號召“把科學和文藝結合起來”[9],這都說明了同樣的道理:要創(chuàng)造出規(guī)模宏大的、富有生機的、社會化的大科普,離開文學性是難以完成的。所謂“言之無文,行而不遠”,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從我國多地不同類型的暢銷書排行榜來看,科普類圖書排名靠前的,多為文學性較強的。筆者在安徽少年兒童出版社工作期間,也做過一些市場調查,青少年讀者普遍對文學性較強的科普讀物感興趣。由此可見,多提倡科普圖書的文學表達,是有利于科學知識傳播的。但在創(chuàng)作和出版實踐中,這一點做得并不好。中國的科普圖書非文學文體和文學文體的比例尚未見到精確的統(tǒng)計數(shù)字,但有專家曾對日本的科普圖書做過分析,“來自200 種科普圖書的信息表明,非文學表達形式是科普圖書的主要文體,非文學文體和文學文體的比例分別為72%和28%,科普圖書的非文學表達形式幾近文學表達形式的3 倍。”[10]

科學家和作家是科普作者隊伍中的兩大主力軍,各有優(yōu)勢和劣勢。前者的優(yōu)勢是專業(yè)知識豐厚,劣勢是文學表達力欠佳;后者恰好相反。劉先平的作品二者俱佳。一方面,他是著名作家,功底深厚,技巧嫻熟,作品屢獲大獎,深受讀者喜愛;另一方面,他長期在野外考察,已經具備了豐厚的科學知識。每次考察時,他都是與科學家結伴而行的,而這些科學家,全為某個特定領域的頂尖專家,如研究杜鵑花的馮國楣教授,研究雪豹的首席科學家馬鳴研究員,以及眾多對特定動植物了如指掌的向導、獵人、山民、保護區(qū)工作人員等。從某種意義上說,是這些人與作家一道,共同創(chuàng)作了這套科普佳作。

“大自然,是科普創(chuàng)作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題材和內容的源泉?!盵11]自然界萬物繁衍,生生不息,千姿百態(tài),異彩紛呈,為大自然文學作家和科普作家提供了豐富素材。如何將這些素材加工成美味的精神食糧,則考驗著作家的功力?!秳⑾绕酱笞匀晃膶W畫館》叢書是一套誘導式的科普書,它徹底摒棄了科普書中常見的知識點灌輸式的弊端,采用循循善誘的方式,誘導讀者跟著作家一道去跋山涉水,去探索探險,并從中獲得愉悅,獲取知識。

這套書裝幀設計和印制都很精美,彩圖傳神,與內文配合高度默契,畫家下足了功夫。不過,如果從科普的角度看,從科學的嚴謹和精準的要求看,書中主角,即五種珍稀動植物和其他重要的動植物,似應配以照片,書中引用的國內外重要古籍,應盡量配上書影。如此,不影響文學性,卻增強了科學性。另外,書中出現(xiàn)的珍稀動植物及其研究者、研究成果,最好能附上參考文獻,為有興趣深入研究的讀者提供一些信息,也可以激活少年兒童讀者潛在的求知欲望。探險經歷是這套書著墨較多、也是寫得較精彩的部分,讀者開卷后,很容易緊跟作家步伐,也經歷一次“書中探險”的過程,如果附上一幅“探險示意圖”,將會引起讀者更大的興趣。每本書的后勒口上,分別介紹了川金絲猴、麋鹿、雪豹、黑麂、大樹杜鵑的一般情況,這很有必要,但還應該擴大介紹范圍,如這種動植物的生存狀況、保護措施以及與人類的關系等。最好引用權威資料或注明出處。這對一部分求知欲強或早慧的少兒讀者來說,也可以起到科學引領作用。

劉先平的創(chuàng)作獨樹一幟,讀者和評論家公認他是中國大自然文學的開拓者。他的作品幾乎囊括了國內的所有大獎并獲國際安徒生獎提名、林格倫獎提名,就在本文完稿時,又榮獲第三屆比安基國際文學獎榮譽獎。

他的作品全部來自親身的考察探險的經歷,來自第一手資料,所以他被稱為探險家,他的書被稱為“用青春和生命寫出的作品”。

他的足跡踏遍了祖國的山山水水,跟隨科學家一起,考察了幾乎所有的珍稀動植物,所以稱他為動物學家或植物學家也是合適的。他的作品,涵蓋了大量精準的動植物知識,是高水平的科普著作。

他博覽群書,對一切知識都興趣盎然,所以博物學家又將他視為知己,稱他的作品為“博物學著作”。

他有創(chuàng)作理念:呼喚生態(tài)道德。他有豐厚的創(chuàng)作實績,迄今出版的著作,已有100多部,在國內外廣為流布。

他將探險家的求真、科學家的嚴謹和文學家的激情融為一體,創(chuàng)作出的作品就像多面的晶體,從各個方面都呈現(xiàn)出璀璨的光芒。

從大自然文學和兒童文學的角度解讀劉先平的作品,已經有許多高水平的論文問世了,但從科普的角度對劉先平的作品加以解讀,迄今尚無先例。本文拋磚引玉,首作嘗試,不妥之處,祈請指教。

《觀天者說》

石 碩 嚴 俊 主編

科學普及出版社,2019年1月

本書收錄了國家天文臺汪景琇院士、歐陽自遠院士、茍利軍研究員等各研究領域首席專家、研究團隊的科普文章22 篇。涉及的內容包括我國領先或知名的天文觀測設備、具有悠久歷史的天文觀測站、最前沿的天文研究領域等。本書以生動形象的內文設計、通俗易懂的語言表達勾勒出權威的天文知識體系,凝聚了國家天文臺最具時代和歷史意義的研究內容,是一部面向公眾的國家天文臺科普品牌圖書。

猜你喜歡
麋鹿杜鵑大樹
杜鵑紅
心聲歌刊(2021年3期)2021-08-05 07:43:52
The Return Of Wolves Has Already Made A Big Difference
杜鵑
大樹的日常
百里杜鵑百里歌
民族音樂(2018年5期)2018-11-17 08:20:00
百里杜鵑
大樹
千奇百怪的大樹
幼兒園(2016年6期)2016-04-26 10:59:33
大樹的夢
麋鹿
日喀则市| 常州市| 江华| 乌拉特后旗| 绥阳县| 万盛区| 晋宁县| 泰和县| 荔波县| 淮南市| 新龙县| 博客| 阜平县| 枣庄市| 黔江区| 廊坊市| 襄垣县| 永吉县| 辉南县| 江都市| 闸北区| 望都县| 托克逊县| 宜兰县| 锦屏县| 封开县| 昌乐县| 原平市| 黑水县| 大余县| 湘西| 义乌市| 德保县| 女性| 额济纳旗| 安远县| 常德市| 墨竹工卡县| 肥乡县| 城市| 黔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