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創(chuàng)
進入北京毛主席紀念堂,迎面看到的便是一座面容慈祥的坐像。坐像高3.45米,寬超2米,全部由房山漢白玉雕刻,栩栩如生地再現(xiàn)了高瞻遠矚的偉人的形象。這尊雕像的制作也像偉人的一生一樣帶著傳奇色彩。
中國自古尚玉,這種白色的大理石溫潤如玉,軟硬適中,常被用來作家居裝飾。產(chǎn)自新疆和田(舊稱“和闐”,1959年更名為“和田”)附近河床上的被稱為水白玉,而北京房山的則被稱作旱白玉,這種石料自漢代起便被征為皇家御用,故又稱漢白玉。1988年中國石材協(xié)會評出83種新特石材,房山漢白玉被命名為國標M1101號,又稱“中國一號”。這種石料產(chǎn)量少,開采困難,自唐以后便只供皇家專用,普通人家用不起,也不敢用。北京故宮中的太和殿、保和殿,天安門的華表都是以房山漢白玉為基料制作的。
1976年,中央決定修建毛主席紀念堂,并成立毛主紀念堂雕塑組,由著名雕塑家盛揚教授任組長,聚集了20余位國內知名學者、專家和老雕刻匠人,其中包括四川美院院長葉毓山、北京畫院雕塑家張松鶴、中央美院白瀾生等。設計人員僅用3天時間便做出了10多份25厘米高的樣品交中央篩選,其中有坐像、立像,手指遠方的、穿軍大衣的等各種造型。
由于雕像最終要放在室內展出,故而站立的、手指遠方的等造型因為不符合室內展覽和觀賞要求而被淘汰,留下來的都是坐像。這些樣稿像再放大成1.4米和2.8米的樣稿進一步待審。最后葉毓山設計的坐像人選。
由于漢白玉單塊體積無法達到雕像尺寸要求,整座雕像被分成5部分雕刻。漢白玉有著天然的紋理,為了保證主席面部色彩和諧,避免瑕疵,同時為了保證工作進度,不耽誤工期,頭部由八級雕刻工劉潤芳和高元生精選兩塊石料一起制作。完工后經(jīng)專家組評定,劉潤芳的作品色彩好、形象逼真,只有鼻子處略需處理。后期精加工后,雕塑各部分之間用銀扣和螺絲聯(lián)結,縫隙間填充環(huán)氧樹脂,再經(jīng)細致打磨,1977年8月10日,毛主席坐像竣工。
接下來最大的問題就是如何安裝了。紀念堂已基本竣工,門扇的寬度只有2.05米,而坐像的最寬處已達2.005米,為了避免碰撞損傷木質門扇,還要在門上包裹保護材料,如此一來雕像通過門扇時就要保證絕對的精準;同時,重達7噸的雕像還要經(jīng)過已經(jīng)鋪好的大理石地面而不對其造成劃傷,為此,安裝組特地招來多名龍門吊、軌道車操作員進行實地專項培訓,并多次修改安裝方案,最終圓滿地完成了安裝任務。
眾多難關被一一克服之后,另一個問題又出現(xiàn)了:設計時只有“室內”一個要求,而與布置好的紀念堂整體環(huán)境和參觀者的視覺感知是否和諧,人們又出現(xiàn)了分歧。專家組就對坐像交叉雙腿提出過一些質疑,有人認為腿部交叉的坐姿親切和藹,而有些人則覺得與紀念堂的氣氛不夠貼切。經(jīng)過專家組和中央領導的慎重權衡,決定重新制作一尊毛主席的平腿坐像。
但是接下來又有了新問題:坐像進館已經(jīng)經(jīng)歷了一次浩大工程,再移出去重新雕塑安裝,會不會對紀念堂的設施造成不必要的損壞?幾噸重的雕像拆解運輸,新雕像的制作還要漫長的周期,而紀念堂已經(jīng)對市民開放了,廣大市民已經(jīng)見到了坐像,媒體報紙也刊登了照片,臨時更換坐像會不會造成社會上的負面影響?更重要的是如此大的動作,勢必要閉館停止瞻仰活動,無論從民眾心理上還是社會影響上都不合適。
專家組經(jīng)過多輪討論后,周恩來的原警衛(wèi)員、時任毛主席紀念堂雕刻創(chuàng)作主任的韓福裕想出了一個辦法:在坐像腿部周圍擺上鮮花,在視覺上遮擋住交叉腿的坐姿,可以給純白的坐像增加鮮活的顏色,視覺沖擊力更強,且無形中貼合了毛主席詩詞中“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的意境。
大家都覺得韓福裕的主意妙。經(jīng)鄧小平首肯,這尊毛主席坐像時至今日仍然端坐在紀念堂中——毛主席坐在沙發(fā)上,左腿壓在右腿上,右手輕撫著膝部,面容平和,神態(tài)親切自若。
(責任編輯:葉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