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嘉安
東晉永和九年(353年),歲在癸丑,在會稽山陰舉行的蘭亭修禊,應(yīng)該是歷史上最有名的一場文人雅集。參與蘭亭雅集的42人共賦詩37首,然而光芒都被王羲之的書法《蘭亭集序》所掩蓋。
蘭亭雅集為后世的雅集樹立了一個(gè)標(biāo)桿,之后文人的聚會盡管目的各有不同,但都離不開對蘭亭雅集的想象。
北宋元祐二年(1087年),宋英宗的駙馬王詵在汴梁的西園家里搞了一場集會,史稱“西園雅集”。王詵請來的都是神仙級的嘉賓——如蘇軾、蘇轍兄弟以及“蘇門四學(xué)士”秦觀、黃庭堅(jiān)、張耒和晁補(bǔ)之,又如李公麟、米芾、劉涇、蔡肇等當(dāng)世書畫名家,還有李之儀、王欽臣、鄭嘉會等蘇軾的文人密友,以及陳景元、圓通大師等宗教界人士。
這些“元祐文人集團(tuán)”的成員以書、畫、文、詞等形式記錄了雅集盛況。繪畫中,當(dāng)以李公麟所繪的《西園雅集圖》最有名,雖然此圖的真跡已經(jīng)不傳于世,但這幅作品為后世提供了一個(gè)母題和圖式典范。今天我們看到的馬遠(yuǎn)、劉松年、趙孟頫、錢選、唐寅等畫史名家所作的《西園雅集圖》,要么是李公麟畫作的摹本,要么是后世畫家根據(jù)前人畫作和詞文發(fā)揮想象所畫的作品。
臺北故宮博物院所藏的趙孟頫《西園雅集圖》是李公麟作品的摹本之一。圖里畫著那場雅集中的五場“秀”:松下,蘇軾坐在案頭展紙揮毫,王詵、張耒和蔡肇在案旁觀賞;李公麟在另一個(gè)案頭畫《淵明歸去來圖》,蘇轍、黃庭堅(jiān)、陳景元、李之儀和晁補(bǔ)之站在一旁觀看;米芾持筆蘸墨,打算在石壁上書寫,王欽臣站在米芾后頭觀看;圓通大師在石屏下方坐而論道,劉涇在旁聆聽;陳景元坐在松樹下彈琴,秦觀持羽扇對坐傾聽。趙孟頫的同代人、大儒虞集在圖上的題跋感嘆道:“以此見晉卿之好賢重文,及諸君子之高風(fēng)遺韻、蕭散不羈、光華相映。如眾星之聯(lián)照,如群玉之陳列,相與從容太平之盛致。蓋有曠千載而不一見者,其可謂盛也已!”
傳說米芾曾為李公麟的《西園雅集圖》作記一篇,也有人說這是南宋人在“蘇軾熱”下的托名之作。此篇《西園雅集圖記》言:“嗟乎!洶涌于名利之域而不知退者,豈易得此耶?自東坡而下,凡十有六人,以文章議論、博學(xué)辨識、英辭妙墨、好古多聞、雄豪絕俗之姿、高僧羽流之杰,卓然高致,名動四夷。后之覽者,不獨(dú)圖畫之可觀,亦足仿佛其人耳。”
永和九年的蘭亭修禊,王羲之散發(fā)出壓倒性的光芒;西園雅集則燦若星河,蘇軾自然是最亮的一顆星,其余眾星也光芒四射。
西園雅集圖/仇英/明
多年后,秦觀再游洛陽西園,回憶起當(dāng)年西園雅集的盛況,而當(dāng)年雅集中有一半人因蘇軾的政見受到牽連,不免傷懷,寫下《望海潮·洛陽懷古》:“西園夜飲鳴笳。有華燈礙月,飛蓋妨花。蘭苑未空,行人漸老,重來是事堪嗟。煙暝酒旗斜。但倚樓極目,時(shí)見棲鴉。無奈歸心,暗隨流水到天涯?!?p>
西園雅集圖(局部) /唐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