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城市文學的現實感——由程皎旸小說談起

2019-09-26 10:34廣東唐詩人
名作欣賞 2019年19期
關鍵詞:作家香港文學

廣東 唐詩人

最近《青年文學》做了一個“城市文學”排行榜,有人據此寫了一個評論報道,文中指出:“如果說鄉(xiāng)土文學是尋根和回望,那么城市文學更注重自身與面向未來。”(黃啟哲:《中國文學將全面轉向城市書寫?作家們準備好了嗎?》,《文匯報》2019年1月4日)這話有些絕對,比如生活在北京、上海、南京這些大城市的青年作家,他們的“城市題材作品”很多不是如此,反而更多的還是在“尋根”和回望。但對于珠三角地帶的作家而言,他們的城市題材文學確實是更加注重個體自身和面向未來。這種區(qū)別,或許是不同城市的文化傳統(tǒng)作用于當下青年作家的文學表現。

北京、上海、南京這些城市,畢竟歷史感濃郁,同時也有著自己的文學傳統(tǒng)。京味小說和海派風格,被這種傳統(tǒng)熏陶培育,自然會受到影響,于是這些城市的青年作家,至今依然喜歡寫古宅、街道、弄堂、四合院等有文化特征的事物,書寫的人物也是過去的人,比如父輩、祖父輩的老人等。而珠三角地帶,廣州雖然也有自己的城市歷史,但廣州的城市文化恰恰不是懷舊,而是“活在當下”(謝有順語)。為此,對于生活在這種“沒有文學傳統(tǒng)”的城市里的作家而言,不管是本土成長起來的,還是外來移民,都顯得是散兵游勇,相互之間有很大的風格差異。但因此也有一個共通的東西,即普遍注重個人化特征,不至于過度同質化。比如同為廣州、深圳作家的王威廉、蔡東、陳崇正、陳再見、郭爽等,風格就完全不同。沒有沉重的傳統(tǒng)負擔,輕裝上陣,為此珠三角城市青年作家的寫作,往往有著更濃郁、更鮮活的個體生活感受,普遍都呈現出了清晰的現實感,思想取向上也表現出注重當下和面向未來的特征。

珠三角城市青年作家的這種寫作特征,是否適合于香港、澳門城市青年作家的創(chuàng)作,這是我一直好奇的地方。近些年各行各業(yè)都在提粵港澳大灣區(qū),文學也在跟進,有了“粵港澳大灣區(qū)文學”概念。這個概念目前只是一個地理概念、政治經濟概念的沿用,并沒有嚴格的文學內涵,但是,它必然也會促使我們去主動思考,粵港澳這些大城市作家的寫作,是否存在一些共通的特征?或者,是否可以呼吁去建構一個有文學內涵的“粵港澳大灣區(qū)文學”概念?這一想法在很長一段時間里無法推進,但在讀程皎旸小說時,它再次浮起,并促使我感覺到一種新的可能性。作為“90后”“港漂”青年作家,影響程皎旸的文學資源,除了比較明顯的張愛玲之外,其他并不清楚。但她目前的作品所表現出來的城市書寫特征,作品中表現出的城市感受,與廣州、深圳的青年作家的城市思考有一些共通的地方,在注重自身和面向未來方面,也很相近。他們都在表達著個體對這些超級大都市生存環(huán)境的不滿與焦慮,以最實感的城市生活為基礎,用荒誕的或寫實的故事,呈現著人的自我精神狀況與城市空間環(huán)境之間的關系,在其中省思,也在其中反抗。城市感受和文學感覺上擁有一致性和可比性,或許可以表明,我們呼吁建構的所謂有具體文學內涵的“粵港澳大灣區(qū)文學”概念,是具備作家基礎和文學可能性的。

程皎旸的自我介紹里,寫自己出生于武漢,成長于北京,生活在香港,并自認自己就是“港漂”。這種不斷更換生活所在地的成長經歷,自然會引起我們想象她的小說具有漂泊色彩。而讀她的小說,也的確很明確地書寫了這樣的經驗。她早期發(fā)表在豆瓣閱讀里的小說集《破繭》,都是關于“港漂”的小故事。其中一篇《火柴盒里的火柴》,非常形象的題目,故事也集合了寫實和荒誕。小說寫一對“港漂”年輕夫妻生活在一個狹窄空間內,妻子火柴突然間長成巨人,身體變得無處“安放”,隨后是懷孕、丈夫阿誠失業(yè)。無能為力的阿誠只能勸火柴去打胎:“火柴,別鬧了,這房子裝你一個巨人已經夠了,你還想再生一個怪物?那我去哪里找地方把你們藏起來?”這個城市很大,他們的生活空間卻很窄,窄到把人變成了怪物。這個短篇,只是一個很簡單的荒誕故事,卻突顯出城市底層人生活的無奈和絕望?!镀评O》這篇更為銳利,寫一個母親為了取得永久居留香港的身份,逼迫女兒去勾引有婦之夫,成功后為了確保女兒能夠按計劃進行,豁出自己的身體和金錢讓女兒的初戀男友上鉤,并刻意讓女兒去目睹初戀男友放棄原則后的下賤場面。為了一個在香港的永久居住證,成就了一種畸形的倫理關系。這個故事足夠駭人,也特別感人。程皎旸寫出了這個女兒被逼迫的痛苦,也寫出這個母親為居住證而使盡渾身解數的可恨、可悲與可憐,同時也寫出女兒丈夫和初戀男友這些同為底層人物的悲涼與疼痛?!镀评O》這個小說的完成度很高,也有著比較成熟的筆致。但這種成熟,不是多數老派作家所看重的情感節(jié)制和語言精致,而是講究了對筆下每個人物的起碼同情,同時又不缺作家的愛恨感受。青年寫作者的尖銳,很多時候往往就落實在情感層面,會有著清晰的憎恨感和強烈的批判性,而這些在講究雅致的敘事中,通常被視作“過分”的東西,容易被抹除。

對自己所生活城市的尖銳批判,這在此前的多數香港作家那里,是比較欠缺的。在多數人的印象中,香港這個城市跟上海更近,它也是現代的、摩登的,講究精致、典雅,帶了更多的小資或中產階級氣息。尤其文學層面,現代以來香港有大量作家,他們逐漸形成了自己的語言傳統(tǒng),慢慢地有了相對一致的風格趣味。因為語言的雅致追求,這種趣味顯得離嶺南更遠,與江南更近。比如,我們熟悉的“70后”作家葛亮,他的文學風格,底子無疑是江南的,但如今已變得特別“港味”,這種轉換很自然,也很成功。葛亮這種“江南風格”,以及更多老一輩香港作家的“港味”小說,與廣、深青年作家的寫作非常不同,在這個基礎上建構“粵港澳大灣區(qū)文學”概念,可能相對困難?!盎浉郯拇鬄硡^(qū)文學”不等同于傳統(tǒng)的嶺南文學,也不應趨同于傳統(tǒng)的香港“中產階級”趣味寫作。要充實“粵港澳大灣區(qū)文學”概念,獨特性最為重要。這種獨特性,應該來自于青年作家,而且必然是青年作家的城市文學創(chuàng)作。

明確的愛憎感、尖銳的批判性,或許是程皎旸這些青年作家與老一輩香港作家的一大差別。程皎旸也明確表達過自己的寫作與香港前輩作家們有很大不同:“我讀西西《浮城異志》,或者也斯一些關于香港的散文、詩歌時,我感到他們對待這個城市的愛是綿柔的。但當今年輕人對香港的愛比較激烈。如果你不了解香港的歷史,你會覺得西西的小說是夢幻的,像個都市寓言一樣。但這幾年香港電影的新作品如《踏血尋梅》《一念無明》,你能感覺到這些年輕創(chuàng)作者對這座城市深深的不滿和焦慮?!鄙钌畹牟粷M與焦慮,這當然需要那些真正的“港漂”青年來表達。顯然,程皎旸的存在,標示出香港青年一代創(chuàng)作取向上有著多樣性,她的“港漂”身份,以及她尚還處于文壇之外的寫作狀態(tài),讓她的作品沒有沾染上目前香港作家愈來愈明顯的“中產階級”趣味。比如同樣寫“港漂”女孩的艱難打拼生活,程皎旸《螺絲起子》所表達的憎恨感和絕望感,就比葛亮的《浣熊》來得更為強烈?!朵叫堋穼θ宋锏那楦惺枪?jié)制的,《螺絲起子》則用勁力氣寫出“港漂”女孩茉莉面臨的各方面壓抑:母親為留在香港而重建的奇葩家庭無法給她溫暖和希望,學校生活備受歧視和難免自卑,打工生活艱苦薪酬又低,寄予希望的網絡虛擬空間充滿著各種陷阱……作者為茉莉安排的結局,是美夢的慘烈破滅,也是生活希望的全部淹滅。這里面的絕望感,所能激起的反思與批判,是要比結構縝密的《浣熊》更為突出的。比起表達“港漂”女孩生存的艱難,《浣熊》其實更容易被理解為一個寓言,指向一種普遍性的命運問題,為此它有其深刻性,但批判鋒芒是被抑制了的。

以城市底層者姿態(tài)去感受現代大都市的誘惑力與壓迫力,這與我們此前熟悉的很多香港作家不太一樣,但這跟珠三角地帶青年作家的寫作姿態(tài)有一致性。在珠三角城市的青年作家里,寫城市帶給人的壓迫,也是一種普遍存在。比如蔡東的《我想要的一天》,這個小說寫出了現代青年寄居在大都市的生活狀態(tài)。在深圳這樣的大城市生活,青年們往往是陷入一種尷尬的、進退不能的境況。一方面,我們要面對非?,F實的生存問題;另一方面,我們也時刻渴望著一些可以填補內心夢幻與激情的東西。生存的需要迫使我們安分守己,守護一份簡單的工作。但是,這種守護,幾乎就是沒有前景可期的監(jiān)牢生活,規(guī)律、重復把生活變得庸常乏味。面對這種把人規(guī)約得異常虛無的城市生活,作家的生活意義追問,就顯得特別尖銳。蔡東筆下的“深漂”人物可以探索生活的意義,想象詩意的可能性問題,還相對“小資”、比較“文青”,深圳另一個青年作家陳再見,作為“80后”打工文學的代表性作家,他筆下的“深漂”人物卻更是生存本身的壓力,糾纏他們的不是穩(wěn)定生活之上的生命價值問題,而是身體和理想都無處安放的尷尬與絕望,他們既進入不了深圳這個大城市,也回不了原先那個生養(yǎng)自己的故鄉(xiāng)。比如《雙眼微睜》《微塵》,兩個故事都寫出了當代知識者、作家的生存艱難和精神困境,在城市與鄉(xiāng)村之間,他們其實是雙重“飄蕩”狀態(tài)。

其實,如果作家可以忠實于自己的城市生存體驗去書寫,那么,各方面都愈來愈一致的現代大城市,對于生活于其中的個體所造成的壓迫和傷害,往往也是一致的,于是不同城市的不同作家,對城市的理解會有共通的東西。就像西方現代文學,這種生成于現代城市文明的文學風格,在今天依然有著頑強的生命力,持續(xù)影響著一批又一批的青年作家。這里面,當然不是時髦不時髦的問題,而是現代都市生活感受上有共鳴??ǚ蚩ǖ摹蹲冃斡洝罚m然有其獨特的宗教內涵,但這個故事所表達的人變成蟲的那種心理感受,卻是普遍存在于今天的上班族身上的;加繆的存在主義敘事表現出來的荒誕與虛無,對于今天大多數的渺小城市個體而言,其實是越來越能夠理解。當前很多青年作家繼續(xù)用荒誕的敘事方式來寫作,與20世紀80年代先鋒派的荒誕敘事已有了根本的不同,先鋒派的荒誕主要是出于新鮮感的學習和模仿,其作家自身的感受更多地指向特殊歷史年代的荒誕性;而當前青年作家的荒誕敘事,基本與新鮮感無關,更多的是城市生活體驗上的心有戚戚,是一種精神領悟上的相呼應。像廣州的“80后”作家王威廉、陳崇正,包括深圳“50后”作家鄧一光,他們筆下的城市故事,都在表現著現代城市生活對人的異化,或明顯或隱晦地借用荒誕、魔幻的敘事方式,來幫助故事更好地展現敘事者關于現代城市的虛無體驗。王威廉的《非法入住》《倒立生活》《膠囊旅館》《捆著我,綁著我》《市場街的鱷魚肉》《內臉》等,都是寫實與荒誕融合之下的城市故事。比如《非法入住》,兩個出租房,隔壁是一家人一個房間,“我”是一個人一個房間,“我”入住后不久,隔壁這家人開始慢慢地侵入“我”的房間。這個“非法入住”過程,很荒誕的故事特征,背后卻是很現實的城市生存現實。還如《捆著我,綁著我》,一個生活在發(fā)達都市的人,各方面需求都可以通過消費來完成,基本上不需要他人的幫助,但這種完全自主型的個體,其實內心是無比空虛的,只有把自己綁起來,在跟自己較勁、搏斗的過程中,才感覺到自己的存在。這當然是很荒誕的故事,但其實非?,F實。城市功能的高度發(fā)達,讓更多人能夠或樂于單身,不再需要“他者”的存在就可以像個正常人那樣過日子。但是,這種沒有“對手”或“幫手”的絕對自主的個體,往往是最為虛無的狀態(tài)。

荒誕感在今天的城市生活中,往往就是現實感。為此,也可以理解程皎旸最新的作品為何都刻意要使用荒誕敘事?!稙貘f在港島線起飛》《紙皮龜宅》《危險動物》等都是荒誕特征突出的作品?!稙貘f在港島線起飛》,一個女孩“變成”烏鴉,學烏鴉叫,要像烏鴉那樣起飛,這本身是個隱喻。人被擁擠的都市壓迫成動物,只想大聲呼喊和自由飛起,然而這一切都是被禁止的。小說讓這個變異成烏鴉的女孩被父母裹挾著擠地鐵,更為形象而集中地展示出這個隱喻的內涵,同時也借此更多維地折射出現代城市人的冷漠和機械——現代人普遍被忙碌的生活折磨得毫無生氣,對身邊的奇異事物都失去了好奇心。《紙皮龜宅》則更為荒誕、詭異,借用一個紙皮龜宅的故事,揭示出香港無數底層老人被騙、最終落得無家可歸的殘酷命運。小說有兩條線,一條線是敘述者認識的一位老師的命運,寫出她如何一步一步陷入了困境,最后被各種商家欺騙,跌入無家可歸一族;另一條線是房地產商如何使用各種魔術、幻術,變賣老人的血肉,把老人逼為拾紙皮的最底層……自然,這兩條線其實是一條線,就是從個體命運和房地產行業(yè)這兩重角度,來看香港這樣的大都市里,資本家如何聯合知識和權力去欺騙和奴役底層勞動者。這個小說,只有借著荒誕敘事,才能夠表達出這個荒誕的城市現實?!段kU動物》亦是如此,通過寫一個詭異女人喂養(yǎng)下水道動物這樣的荒誕情節(jié),寫出這個城市民眾的獵奇、恐慌與冷漠。顯然,使用這么多的荒誕元素,并不能說明程皎旸是荒誕派、先鋒派,她反而是“現實的”“寫實的”,她的每個荒誕故事背后都是香港這座國際大城市的基本現實。

為了表現當代城市生活現實,今天的寫作,除了借用魔幻,往往也需要借用科幻。當代城市的發(fā)展,主要是依靠科技的進步。不管是城市的高樓大廈,還是便捷的交通聯絡方式,以及移動互聯網建構起來的虛擬空間,包括如今流行的人工智能、基因編輯生物工程等,它們在更新著城市生活的硬件和軟件,同時也延伸到改造人的身體感官和精神生活方面。面對這種高度引領性的、全面滲透的科技化現實,今天的城市題材文學創(chuàng)作若不使用一些科技、科幻元素,如何能實現對現實的挺入和對未來的想象?為此,今天一大批青年作家開始在創(chuàng)作中插入科技元素,甚至應用科幻小說的思維方式,這并非僅僅是受近些年的科幻文學熱刺激,更是一種受刺激下的現實感突顯。對這種科技化現實的書寫,也是珠三角地帶青年作家最為領先嘗試。王十月、黃驚濤、黃金明、王威廉、陳崇正、郭爽等人,近兩年的創(chuàng)作都在思考現代城市的科技現實和未來。王十月提出“未來現實主義”概念,科技現實不止是指向科技成果給今天的我們帶來了什么福利,更是指向這種科技預示著怎樣的未來可能性,對科技未來的擔憂是我們今天使用眾多高科技產品時必然存在的心理。與王十月的“未來現實主義”相似,王威廉提出“科技現實主義”觀念,更直接地指出今天的城市生活處境。王威廉2018年發(fā)表的《野未來》《后生命》《幽藍》《地圖上的祖父》《城市海蜇》,就是集中地探尋科技發(fā)展對人對個體意味著什么。比如一個高科技的未來,與一個普通的、底層的個體有什么關系?技術發(fā)展到讓人“不死”,存活在地圖里,但這種“不死”意味著什么?科技帶來的性別模糊化又可以發(fā)生什么故事?這些不是科幻,卻更甚科幻。另外還如陳崇正和郭爽,他們的《尋歡》《虛度》《折疊術》《拱豬》《把戲》等,思考網絡科技帶來的人的變化,寫出當代人生活空間的多維與詭異,借著高科技生活帶來的幻滅,追問我們的生活現實到底有多冰冷和殘酷,展現卑微個體如何面對虛幻世界破滅后的落寞。

由這些同地域、同時代青年作家的創(chuàng)作特征作為基點,再來看程皎旸的《鏡面騎士》,就可以很好地理解這種科幻敘事背后的現實感問題。小說在香港城里虛構了一個“鏡面騎士集團”,這個集團召集了一些天生有身體缺陷的男性孤兒,通過技術,給他們佩戴上一張完美的虛擬臉皮,為都市人提供一次性的虛擬的和實體的愛情陪伴約會服務。這種科技化成就的愛情服務,初看像是好事,讓更多孤獨的人感受到愛,也讓這些丑陋的孤兒找到了自己的自尊與價值。但是,這種技術化的、為顧客需要而創(chuàng)造的完美臉皮,作為表象,其實就像一種病毒一樣,改變了人們對于愛情的想象。集團創(chuàng)始人之一莉莎姐借著這種技術,開創(chuàng)新的陰謀,她用技術將丑陋的女性轉變?yōu)樯衩氐耐昝琅w,然后利用鏡面騎士不斷約會新人去傳播一種叫作“愛”的流感,讓全城人都產生一種愛的幻覺,迷戀上這些虛假的、求而不得的完美女體。這個小小的故事,有其對技術本身的反思與憂慮,也是對城市底層、對那些被現代化城市審美所歧視的群體的關注,同時更諷刺著這個時代的科技崇拜和完美愛情欲望。

就程皎旸目前的小說而言,不管是使用荒誕敘事還是科幻元素,都是在集中表現城市底層個體那極度壓抑的、無比焦慮的生存現狀與未來命運。她的關注點,就是她小說的現實感。這種現實感,不是純粹的對他人生活的旁觀側寫,而是對自身城市生活體驗的深刻認知。由自身延及其他,這份體驗才真誠、可信。城市是變動不居的,當代是流動不安的,要寫好當代城市現實以及表現好當代人的城市生活,需要的是書寫者真實的生活感覺。今天,再以傳統(tǒng)的現實主義寫法來表現城市生活,結局很可能就是只捕捉到一些無關痛癢的“現實”殘片,離那種有宏大關切的、能真正觸及當代人痛感的城市現實相去甚遠。為此,在一片重返現實主義的話語背景下,程皎旸愿意選擇荒誕敘事、科幻思維來展開新的城市文學創(chuàng)作,很是難得,她若能維系這種清醒而銳利的現實感和批判性,未來也很可期待。

猜你喜歡
作家香港文學
作家的畫
作家談寫作
作家現在時·智啊威
街頭“詛咒”文學是如何出現的
文學小說
香港ifc商場
香港
大作家們二十幾歲在做什么?
文學
永城市| 如皋市| 龙川县| 新闻| 张家口市| 闵行区| 新营市| 甘泉县| 保山市| 莲花县| 洮南市| 成都市| 龙泉市| 安仁县| 宁河县| 思南县| 徐水县| 曲阜市| 龙泉市| 泗水县| 临邑县| 通海县| 塔城市| 偏关县| 澜沧| 贞丰县| 罗甸县| 泾源县| 广河县| 田阳县| 焦作市| 黔江区| 青川县| 保靖县| 湖北省| 嫩江县| 长治市| 广宁县| 舟曲县| 沽源县| 舞钢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