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芹
學生具有良好的語用能力,能夠在語言交流中正確獲取信息,并準確表達自身的意圖與情感,從而在人際交流過程中獲得更好的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的語用能力,需要建立在發(fā)展學生傾聽能力的基礎上,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在培養(yǎng)學生語用能力的過程中,從訓練學生傾聽對話入手,進而發(fā)展學生的閱讀能力與語言表達能力,使學生獲得良好的語用能力,對他們今后的學習與發(fā)展起到促進作用。
語用能力不僅是小學語文課程中的重要基礎能力,更是一個人在終身發(fā)展過程中時刻需要使用的重要能力。繪本閱讀是學生從不識字的幼兒時期到純文本閱讀之間的一個過渡。而圖文并茂的繪本內(nèi)容,符合兒童的認知特點和心理特點,對于培養(yǎng)兒童的閱讀興趣、拓展兒童的視野、強化閱讀過程的趣味性具有積極的意義。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當加強對學生繪本閱讀的指導,不斷提升學生的閱讀水平,并在此過程中強化學生的寫作和口語交際表達能力培養(yǎng),促進學生綜合素質(zhì)提升。
一、為學生提供輕松的閱讀環(huán)境
小學生正處于十分好動、難以長時間集中注意力的階段,尤其是對于第一學段的小學生來說,這一點更加明顯。因此,教師要注意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讓學生能夠沉浸在繪本中,進行無壓力的閱讀。當然,教師不僅僅要在繪本教學的過程中為學生提供無壓力的教學方法,還要延伸到課堂之外,讓學生能夠有更多的機會進行繪本閱讀。例如圖書室,圖書室自然是一個最適合小學生閱讀的地方,這里的閱讀氛圍十分濃厚,安靜、雅致。在圖書室中,學生可以不拘泥于課堂形式,圍坐成一圈,在圖書室內(nèi)隨意挑選自己感興趣的圖書進行閱讀。教師可以鼓勵學生把自己喜歡的字詞摘抄在小本上,以積累素材,跟其他同學進行閱讀分享。還有校園,在校園中,學生可以沐浴著陽光,在松軟的草坪上、遼闊的運動場上進行閱讀,這樣寬闊的場地自然而然就會讓學生的心解放出來,與狹小封閉的教室相比,學生能夠更加暢快地溝通和交流。如果教師有條件帶領學生一同閱讀,還可以十分迅速地拉近師生間的距離,有利于各個學科教學的開展。當然,除了校園以外,家長們也要幫助學生開展繪本閱讀的學習,教師可以鼓勵家長在家陪伴學生一起進行繪本教學,在更加熟悉的環(huán)境中,學生的閱讀興趣能夠迅速增強,達到更加滿意的閱讀效果。
二、利用語言、動作展示繪本教學的有關內(nèi)容
研究表明,圖片的內(nèi)容能夠給學生帶來直觀的印象,但是卻不能讓學生在心里與之產(chǎn)生共鳴。如果想提高學生對圖片內(nèi)容的體驗,就應該將圖片的內(nèi)容以語言表達或是動作展示的方式表現(xiàn)出來。針對這樣的情況,教師在開展小學語文低年級繪本閱讀教學的時候就應該抓住這樣的特點,將動作展示以及語言表達付諸繪本閱讀教學。例如教師在教學《小蝌蚪找媽媽》的時候就可以采用這樣的教學方法,首先教師讓學生觀看教材中小蝌蚪找媽媽的圖片,然后對學生說:“同學們,想象一下,小蝌蚪和鯽魚媽媽之間的對話會是什么呢?”學生積極就教師提出的問題進行討論,有的學生說:“小蝌蚪可能會說,鯽魚媽媽,你是我的媽媽嗎?”還有的學生說:“小蝌蚪可能會說,鯽魚媽媽,你看到我的媽媽了嗎?”這樣不僅以語言的方式付諸繪本教學,還在教學的過程中鍛煉了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這時教師對學生說:“剛剛同學們說得都很好,老師也覺得小蝌蚪在和鯽魚媽媽說,鯽魚媽媽,你知道我的媽媽在哪兒嗎?”教師接著問:“小蝌蚪的動作應該是什么樣的呢?”有的學生說:“我覺得小蝌蚪應該是搖著尾巴和鯽魚媽媽說話?!边€有的學生說:“小蝌蚪應該是很著急的樣子?!边@時教師將學生說的內(nèi)容進行整合,并以動作展示的方式呈現(xiàn)出來。這樣的方法不僅能夠讓學生在心靈上與之產(chǎn)生共鳴,還能提高對閱讀內(nèi)容的理解。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通過讓學生想象繪本內(nèi)容中語言動作的方式,將動作語言有效地與繪本內(nèi)容進行整合。這樣的教學方法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有效地在繪本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更加積極地參與到教師開展的教學活動當中。
三、留給學生想象的空間,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
學生在小學階段對周邊的事物具有豐富的想象力,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想象力就逐漸被扼殺,這樣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同時還會讓學生在思考問題的時候出現(xiàn)思維定式。針對這樣的情況,教師在開展繪本教學的時候應該留給學生想象的空間,這樣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例如,教師在教學《小豬變形記》的時候就可以采用這樣的教學方法。首先教師讓學生閱讀《小豬變形記》的有關內(nèi)容,當學生讀到“我敢說做長頸鹿一定很刺激,突然,小豬想到了一個絕妙的好主意”的時候,教師對學生說:“同學們現(xiàn)在來想一下小豬想到了什么絕妙的好主意呢?”學生就這個問題積極地討論,有的學生說:“我覺得小豬應該是想到了如何能像長頸鹿一樣?!边€有的學生說:“小豬可能會通過加長自己脖子的方式當一只長頸鹿?!睂W生繼續(xù)閱讀,發(fā)現(xiàn)小豬通過踩高蹺的方式想要把自己變成一只長頸鹿。這時教師向?qū)W生提問:“小豬在踩了高蹺之后會發(fā)生什么狀況呢?”有的學生說:“我覺得小豬可能會因為站不穩(wěn)而摔倒在地上?!边€有的學生說:“這樣小豬就能看到更遠的地方了?!边@樣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加深了對繪本內(nèi)容的理解。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通過讓學生對故事情節(jié)進行想象的方式,給學生留出足夠想象的空間,這樣能夠讓學生在想象的過程中提高自身的創(chuàng)造力。
總之,培養(yǎng)學生的“語用”能力是小學語文教學的核心問題,只有準確把握“語用”的內(nèi)涵與外延,在閱讀教學中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關注語言表達,習得“語用”能力,才能進一步改進小學語文教學,提高閱讀教學效益,達到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tǒng)一。
【作者單位:灌云縣朝陽實驗小學? 江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