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葉金福
日前,民政部舉行第四個“中華慈善日”專題新聞發(fā)布會。會上,我國慈善領域的政府最高獎項“中華慈善獎”首次明確,在慈善捐贈活動中有嚴重失信行為的組織或個人,均不能參評。
眾所周知,“中華慈善獎”是為表彰在扶貧濟困活動中事跡突出、影響廣泛的單位、個人、志愿服務等愛心團隊、慈善項目、慈善信托等而設立的一個榮譽獎項,包括慈善楷模獎、慈善項目和慈善信托獎、捐贈企業(yè)獎、捐贈個人獎等四類獎項。
但近年來,在“中華慈善獎”的名單中竟出現了不少的“偽慈善者”,這些“偽慈善者”絕大多數是一些娛樂明星,他們屢屢被曝“詐捐”,有的假借慈善名義而“口頭捐贈”不兌現,有的惡意“詐捐”,有的捐贈承諾之后分多年捐款,但之后便不了了之??梢哉f,少數娛樂明星披著“偽慈善”的外衣,大行“欺騙”之實,不僅有損自身形象,更是嚴重玷污了“慈善”的公益形象。
此次,民政部首次明確,在慈善捐贈活動中有嚴重失信行為的組織或個人,均不能參評“中華慈善獎”,并明確了不授予“中華慈善獎”的三大類情形。一是存在嚴重違紀違法行為,或者造成不良社會影響的。二是填報參評材料時隱瞞情況、弄虛作假的,或者在網絡投票中弄虛作假的。三是在慈善捐贈活動中有嚴重失信行為的單位或個人也將無法參評。包括被民政部門按照有關規(guī)定列入社會組織嚴重違法失信名單的慈善組織;被民政部門列入社會組織嚴重違法失信名單的慈善組織的法定代表人和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在通過慈善組織捐贈中失信、被人民法院依法判定承擔責任的捐贈人;被公安機關依法查處的假借慈善名義或者假冒慈善組織騙取財產的單位、個人。可見,中華慈善獎絕不容忍“偽慈善者”玷污和褻瀆。
眾所周知,慈善事業(yè)是一項崇高而偉大的社會公益事業(yè),其社會意義就在于從慈愛和善意的道德層面出發(fā),通過實際的自愿捐贈,起著安老助孤、扶貧濟困的作用。也就是說,慈善捐贈必須“實打實”,容不得“詐捐”“假捐”,容不得任何的“偽慈善”,更容不得假借“慈善”之名竊取“中華慈善獎”,以達到提升自己“知名度”的目的??梢哉f,“偽慈善”行為,不僅是對“中華慈善獎”的一種玷污,更是對“慈善”的一種褻瀆。
此次民政部明確在慈善捐贈活動中有嚴重失信行為的組織或個人,均不能參評“中華慈善獎”,這無疑是十分必要的,也是非常及時的。這不僅讓那些披著“偽慈善”外衣的“偽慈善者”的陰謀難以得逞,而且也有力地維護了“中華慈善獎”的榮譽形象,更是有力地維護了“慈善”崇高、神圣的公益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