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焱
摘 要:隨著人們生活質量水平的提升,對于無公害農產品的需求量也在逐步增大,而無公害農產品的生產屬于一個系統(tǒng)化的工程,涉及到的所有環(huán)節(jié)都需要技術提供保障。其中植保工作作為無公害農產品生產中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必須要避免因防治病蟲害而帶來的化學農藥超標問題,才能夠保證無公害農產品的質量,助力經(jīng)濟效益的提升。
關鍵詞:植保工作;無公害農產品;生產;作用
為了能夠讓人們吃上真正的無公害農產品,則需要從環(huán)境、水質、土壤及農業(yè)技術等方面去下足功夫。而通過近年來的社會反映來看,眾多影響無公害農產品質量的因素中,最受關注的則是在農產品生產中農藥殘留超標的問題,而這也成為了無公害農產品生產中的重點防控領域。所以,我們需要重視植保工作在無公害農產品生產中的作用,并且采取有效的植保技術措施,為人們的飲食安全提供保障。
一、植物保護工作在無公害農產品生產中的作用
1.保護農產品生產安全
植保工作主要是依據(jù)植保體系展開植保技術推廣工作,立足病蟲害防治、診斷、指導、推廣等領域去展開植保服務,確保無公害農產品生產的成本有所降低且產量全面提高。在農業(yè)保產增效中植保工作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尤其是在病蟲害暴發(fā)年份當中,植保部門的提前預警且及時采取防控措施,能夠有效保護好農產品生產安全,將損失降到最低。
2.提高無公害農產品質量
無公害農產品生產與農藥使用不存在矛盾關系,兩者相輔相成,但需要科學配合,值得注意的施藥選擇高效、低毒、低殘留的農藥或是生長調節(jié)劑,不但能夠發(fā)揮對病蟲害的生長抑制作用,還能提高農產品作物的質量。
3.推動農業(yè)科技水平提高
社會的發(fā)展也帶動了農業(yè)生產方式的改變,植保技術也有了明顯的提升。不過植保技術的覆蓋范圍廣且技術含量高,對專業(yè)技術要求較高,具體操作也存在一定的復雜性。所以,在植保體系的不斷發(fā)展與完善中,應當保證植保各個環(huán)節(jié)作用的充分發(fā)揮,進而推動農業(yè)科技水平的提高,從而保證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市場的健康發(fā)展。
二、無公害農產品生產中的植物保護技術措施
1.打造良好生態(tài)環(huán)境
無公害農產品生產中之所以會出現(xiàn)病蟲害,主要是因為寄主作物的存在,再加上受到周邊環(huán)境及其他生物條件的影響。所以生產中需要綜合考慮三者關系,通過采取合理的種植措施去惡化病蟲害繁殖的環(huán)境條件以及提高作物抗病蟲害的能力,同時通過提供天敵棲息地去平衡農業(yè)生態(tài),在生物群落的改變下發(fā)揮出生態(tài)系統(tǒng)的自然控制能力。
2.預防為主,綜合防治
前期預防主要是提高耕作栽培的科學性,確保農產品作物的抗病害、免疫能力有所提高,并且打造出不利于病蟲生長的環(huán)境條件。同時,在無公害農產品生產中要遵循貫徹基于農業(yè)防治為主的預防方針,堅決不允許使用預防藥。同時,要結合病蟲與無公害農作物、環(huán)境、耕作方式之間的關系,把握好自然控制因素,因地制宜去采取針對性的防止措施,確保有害生物能夠降到不危害作物生長的水平,從而保證了病蟲害消除的安全性與經(jīng)濟性??梢姡跓o公害農產品生產中需要強調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針。
3.首選生物農藥與生物防治技術
無公害農產品生產中的植保工作需要充分利用現(xiàn)有的有益生物資源去抑制有害生物的發(fā)展,嘗試著進行天敵釋放與培養(yǎng),并且要打造更適合天敵繁衍的環(huán)境。通過生物防治手段去充分發(fā)揮出天敵的自然控制效果,能夠有效減少農藥施加量,間接避免了對農產品與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污染。所以,當需要進行病蟲害防治時,首選則是生物農藥與生物防治手段,
4.科學合理使用化學農藥
在無公害農產品生產中并不是完全不用化學農藥,而是要保證化學農藥使用的科學性與合理性,進而在防治病蟲害的同時,減少對生態(tài)與作物的污染。具體來講,在化學農藥使用中需要注意如下幾點:
(1)選用低毒低殘留農藥。高效、低毒、低殘留的農藥主要分為生物源與非生物源兩大類,一般我們會優(yōu)選效果好且對人、畜、天敵不會帶來毒害的生物農藥。
(2)改善農藥殘留問題。嚴格按照《農藥合理使用準則》中規(guī)定的標準,針對不同農藥在不同農作物上的使用方法、時間、次數(shù)、間隔期等要準確把握。
(3)明確防治對象且選用合格質量的農藥。對發(fā)生的病蟲草害種類進行深入分析,優(yōu)選最合適的農藥與防治措施,結合具體需要防治的對象去選擇針對性的農藥品種,而不是寄希望于一種殺蟲劑將所有害蟲滅除,也不可能有一種除草劑能夠消除田間的所有雜草。同時在選用農藥前要對其包裝標簽進行查看,確保在有效期內。對于無標簽或是過期的農藥,要堅決抵制。
(4)適時適量施藥。選好農藥品種之后,還需要保證施藥的適時性,比如利用菊酯類農藥去防治棉鈴蟲、紅鈴蟲,則應當在蟲卵孵化期間且幼蟲尚未對蕾、鈴進行蠶食時進行噴藥。同時,農藥施加量需要根據(jù)防治對象的種類、發(fā)生量、生育期等因素決定,由于不同病蟲害在不同的時間段對農藥的敏感性存在差異,所以對具有一定耐藥性的對象要加大用量。此外,施加量還與土壤條件相關,如在土表干燥、有機物質含量好的土壤中所施加的藥物量要比土地濕潤、有機物質含量低的土地要高。
(5)輪換與混合用藥。如果長時間施用同一種農藥無進行病蟲害的防治,會導致生物產生耐藥性,久而久之則藥效不明顯。所以需要對不同藥劑進行合理的輪換施用,或者是將農藥進行科學混合使用,能夠避免或延緩病蟲害耐藥性的產生,保證藥劑效果。
(6)采取科學施藥方法。結合農藥性質、環(huán)境因素、防治對象的不同去選擇科學的施藥方法。比如對地下害蟲的防治,則可采取拌種或是毒土穴施的方法;利用甲草胺展開土壤處理,則不可以莖葉噴霧等等。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無公害農產品的生產過程中我們需要高度重視植保工作的重要作用,并且要結合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實際情況,采取更為科學的植保技術措施,改善農產品中農藥殘留超標的問題,從而提高無公害農產品的質量,讓民眾能夠吃的放心。
參考文獻:
[1]劉梅. 發(fā)展無公害農業(yè)植保的工作思路及措施[J]. 農民致富之友, 2018, No.575(06):42.
[2]楊坤. 植物保護新技術在生態(tài)農業(yè)中的應用[J]. 農業(yè)與技術, 2018(12):42.
[3]姚煥釗. "綠色植保"理念在農作物病蟲害防治中的實踐作用[J]. 農業(yè)工程技術, 2017, 37(32):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