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衛(wèi)平
【摘要】本文通過GRICE的合作原則和會話含意理論,探討在語言教學,尤其是聽力教學中,教師應(yīng)如何教會學生避免語用失誤,如何理解和推導說話人的言外之意。以求在真實的語言環(huán)境中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
【關(guān)鍵詞】會話含意理論;合作原則;聽力教學
前言
語言是用來交際的。大學英語教學的目的就是培養(yǎng)和訓練學生運用語言來和外籍人士交流。無論是在科技、文化,還是商業(yè)往來中能夠交際自如。但是,許多英語學習者,尤其是高校學生,他們之中很多畢業(yè)后不能和操英語的人士交流。究其原因是不能聽懂對方的英語,也就無從回答與交際了。還有一部分語言學習者掌握了一定量的語言素材,如詞匯,句子等,但在交際中也會遇到障礙。這就要求我們教學者在教學中要教會學生遵循語言規(guī)則,也就是要遵循話語交際中的合作原則。運用會話含意理論推斷出隱含的意義,做出得體的回答,實現(xiàn)成功有效的交際。
一、會話含意理論與會話含意推導
美國著名哲學家H.P. Grice認為,在交際過程中,交際雙方要達到交際的目的,就要采取合作和默契的態(tài)度。遵循真實、充分、關(guān)聯(lián)和清楚等原則,也就是合作原則。而會話含意就是聽話人根據(jù)合作原則,準確推導出說話人隱藏在語句中的深層含意。這種深層或隱含意義是說話人在違反合作原則的前提下,聽話人對他的話作出特殊的理解所得出來的。通常情況下,說話人在交際時有意或無意的違反合作原則,而聽話人應(yīng)從數(shù)量準則、質(zhì)量準則、關(guān)聯(lián)準則和方式準則的違反來推導說話含意。只有這樣,雙方才能完成交際。Grice 認為,會話含意的最基本的特性就是它的可預測性。他闡釋了會話含意的四大特性,其中最重要的特性就是可廢除性(defeasible)。演繹(deductive)或邏輯推理(logical inferences)是不可以廢除的,只有歸納推理(inductive arguments)才可廢除。
例1:(1) If Socrates is a man, he is mortal.
(2) Socrates is a man.
(3) Therefore, Socrates is mortal.
如果(1)(2)兩個前提是真實的,然而,不管它們真實與否,(3)都是真實的。
例2:(1) I have dug up 1001 carrots.
(2) Every one of the 1001 carrots is orange.
(3) Therefore, all carrots is orange.
假設(shè)我們挖了一個綠色胡蘿卜,而這種歸納推理就是不真實的。就可以取消或廢除。
此外,會話含意的特性還包括不可分離性(non-detachability),可推導性(calculability)和非規(guī)約性(non-conventionality)。
Grice的會話含意理論為我們?nèi)粘=浑H會話的理解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基礎(chǔ)。人們在交際的過程中不會一味地堅守合作原則,所以交際雙方要從違反合作前提入手來理解會話的隱含意義,推導出會話含意。
因此,在語言課教學中,尤其是聽力課堂教學中,教師要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識別能力和判斷理解能力。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和水平。教師要教會學生運用語用學原理和會話合作原則來理解和推導會話含意。
二、準確辨別合作原則的違反,推導會話含義
在聽力教學中,由于聽力語篇的交際不會按照合作原則進行,雙方往往會違反合作原則。這就增加了聽力理解的難度。學生在聽取會話和語篇的時候會產(chǎn)生困惑。所以,教師應(yīng)教會學生辨別違反合作原則的情況,積極準確地推導含意。
例1:Mrs.Bennet: My dear, Mr. Bennet, have you heard that Netherfield Park is let at last?
Mr. Bennet: No.
Mrs. Bennet: But it is. Mrs. Long has just been here, and she told me all about it.
Mr. Bennet: (No answer)
對話中,Mr. Bennet 沒有對太太的問話提供足夠的回應(yīng),只是簡單的回應(yīng)了No這個單詞,原則上違反了數(shù)量原則。所以,通過會話含意的推導,我們看出Mr. Bennet對太太詢問的事情毫無興趣。
例2:A:What if the USSR blockades the Gulf and all the oil?
B: Oh come now, Britain rules the seas.
B 的回答違反了質(zhì)量原則。所有參與交際的人都知道,B講的話是假的。這樣的話,B 就不可能達到欺騙A的目的。在與B 取得合作的唯一方式就是認為B的話語實際情況相反,要尋找一個相關(guān)的,合作的命題的話,我們可以認為B說的是反話,即英國沒有控制海洋,但根據(jù)關(guān)聯(lián)原則,我們可以理解為:英國無能為力。
B為什么要違反質(zhì)量準則呢?也許為了避開直接回答所帶來的尷尬局面,或是為了吸引聽話人的注意,使用反語來暗示會話含意。
例3:A : I do think Mrs Jenkins is an old windbag, dont you?
B: Huh, lovely weather for March, isnt it?
這段對話很難理解和領(lǐng)會,B的回答與問話毫不相干,違反了關(guān)聯(lián)原則。B 的回答可能暗示:當心,她的侄子就站在你的后面。提醒對方不要說Mrs Jenkins 的壞話。
又如例4:Johnny: Hey Sally lets play marbles.
Mother: How is your homework getting along Johnny?
Johnny想邀請Sally玩彈球,但媽媽提醒Sally還沒時間玩,還有作業(yè)要完成。
以上兩段對話答非所問,違反了關(guān)聯(lián)原則,所以我們在學習中要注意準則違反的情況,對交際會話做出深層次的理解和解讀。
例5:A: Lets get the kids something.
B: Okay, but I veto I-C-E-C-R-E-A-M S.
在這段會話中,B 明顯的違反了方式準則。通過逐一拼出ice-creams的字母來向A傳達信息:自己不想在孩子們面前提及這個詞,免得孩子們想去買冰激凌。
根據(jù)GRICE的會話準則,交際雙方在交流生應(yīng)避免使用過于晦澀、含混和歧義,而是要使自己的語句簡明有序。但在實際交際中,會話雙方會根據(jù)需要或某種原因會違反準則,難免會使用違背方式準則的句子。所以語言學習者要了解語言的這一特點。教師在聽力教學中也應(yīng)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訓練。
三、結(jié)尾語
會話含意的推導是語言學習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交際雙方只有領(lǐng)會了彼此的意圖,語言才實現(xiàn)了交際的目的。教師在語言教學過程中要加強對學生語用原則的培訓,要讓學生知道,人們通常帶有一定目的性來進行交際,為了讓交際更加圓滿成功,交際者會遵循合作原則。但是,合作原則是描述性的而不是規(guī)定性的。實際上,說話人為了獲得更加豐富的會話含義,往往違背合作原則。所以,我們要用合作準則來推導出會話含意,達到交際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戈玲玲.教學語用學[M].國防科技大學出版社,2002,6.
[2]Stephen C. Levinson? Pragmatics.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M].劍橋大學出版社,2001,11.
[3]顏奕.會話含義理論視角下《神探夏洛克》的對白研究[J].海外英語,20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