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振明
除容易出現產能“消化不良”現象外,佳禾食品的營收和采購方面數據也是存在很多問題的,相關財務數據間的勾稽關系不合理,讓人懷疑招股書披露的數據真實性。
速溶咖啡是很多上班族非常熟悉的飲料,主要成分是植脂末和速溶咖啡粉,如今,主要生產這兩種產品的佳禾食品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佳禾食品”)在近日發(fā)布了招股說明書申報稿,擬在上交所IPO并發(fā)行不低于4億股新股。
速溶咖啡雖然給人們帶來方便,但過量食用也會帶來副作用,佳禾食品此次IPO大幅擴張產能的做法就存在類似的風險,以其在報告期(2016年至2019年1~3月)的客戶、產能利用率等情況看,不排除有產能“消化不良”的可能。更為重要的是,其財務數據在勾稽關系處理上也不能相互合理匹配情況,這令人懷疑其營收和采購方面數據很可能存在失真的情況。
招股書披露,佳禾食品擬計劃募集約5.65億元投入到“年產十二萬噸植脂末生產基地建設項目”和“年產凍干咖啡2160噸項目”等四個項目中,其中,植脂末、凍干咖啡這兩個項目擬使用募投資金4.82億元,占募集資金的絕大部分。
在招股書中,佳禾食品認為實施這些項目具有可行性和效益性,并列出了相關經濟效益分析情況。其中,“年產十二萬噸植脂末生產基地建設項目”達產后,預計年可實現銷售收入98332.31萬元、凈利潤11579.13萬元;而“年產凍干咖啡2160噸項目”達產后,預計年可實現銷售收入15905.45萬元、凈利潤2588.94萬元。綜合起來,僅這兩個新建項目達產后就能為公司新增11.42億元的銷售收入和1.42億元的凈利潤。以該組數據與2018年營業(yè)收入15.95億元、扣非歸母凈利潤2.44億元相比,兩個新建項目若能達產,則公司的收入和利潤至少增長50%以上。然而,理想固然很“豐滿”,可實際情況真的具有招股書所說的可行性嗎?在食品行業(yè)市場競爭激烈,佳禾食品增產的產品要想獲得預期目標,還得看公司的銷售客戶能否“消化”其產能,否則再好的預期也只是空談。
招股書披露,佳禾食品2018年的植脂末產能為13.5萬噸,產銷率在100%左右,若融資新建產能12萬噸“植脂末生產基地建設項目”,達產后將使得佳禾食品的產能在原有基礎上增加88.89%,對于其前五大客戶占比都不算大,第一名僅略高于10%,報告期前五大客戶合計占比分別只有37.85%、35.70%、31.24%和26.84%,佳禾食品的產品大部分銷向其他數量眾多的中小客戶的情況下,購買能力相對有限的中小客戶能否有效消化佳禾食品未來大幅新增產能是讓人擔憂的,即便是佳禾食品大力拓展新客戶,也需要更大的銷售費用投入,而效益如何也是有待觀察的。
與此同時,其募投的“年產凍干咖啡2160噸項目”必要性也讓人生疑。招股書披露,佳禾食品2018年咖啡產能有7200噸,從產能利用率來看,有較多的閑置產能未被利用,以公司主要咖啡產品的速溶咖啡粉的產能利用率來看,僅為31.38%,2019年1~3月,速溶咖啡粉產能利用率進一步下降到8.46%,而即使是在2016至2017年,其產能利用率也僅有5.68%和11.83%。如此情況下,公司此次募資再新建“年產凍干咖啡2160噸項目”會不會帶來新的產能閑置?新建項目的理由又是否考慮了市場需求?總之,對于這一項目募投的必要性,還是有商榷余地的。
先不說佳禾食品未來發(fā)展如何,僅分析招股書披露的公司過去三年的收入情況,就不免讓人對其報告期內營業(yè)收入的真實性產生質疑了,因為在其營業(yè)收入持續(xù)增長下,營業(yè)利潤卻出現了大幅波動,而財務報表中與收入相關的數據也不符合一般財務勾稽規(guī)則。
以2018年為例,159545.50萬元的營業(yè)收入中有54125.54萬元是境外收入(如表1所示),對這筆收入一般不需要考慮其增值稅的問題,因此對境內收入考慮增值稅因素影響(2018年5月1日前按17%稅率,此后按16%稅率)后,可知其境內收入部分的增值稅銷項稅額大概有17218.59萬元。整體核算,2018年全年的含稅營業(yè)收入達到了176764.10萬元。從財務勾稽角度考慮,這個規(guī)模的含稅營業(yè)收入必然能夠收到相同規(guī)模的現金,即使有一部分賬款暫未收回,也會形成相應的應收賬款等經營性債權。
在當年的合并現金流量表中,佳禾食品“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為174000.08萬元,與同期含稅營業(yè)收入勾稽,可知絕大部分的收入都獲得了現金流入,僅有2764.01萬元營收暫未收到現金。此外,考慮到預收款項增加的202.73萬元影響,本年度未收到現金的含稅收入額大約為2966.74萬元,理論上,這將會帶來資產負債表中應收賬款等經營性債權有相同金額的增加。
可事實上,佳禾食品2018年年末的應收賬款雖然略微增至16052.19萬元,但是應收票據卻大幅降至440.62萬元,而壞賬準備則有855.19萬元,綜合起來,2018年年末應收款項跟上一年年末相同項目金額相比,不僅沒有增長,反而還減少了642.97萬元。在一增一減下,差額高達3609.71萬元,即這一年有3609.71萬元含稅營業(yè)收入沒有獲得現金流和新增債權支持的,存在虛增的可能。
進一步分析2019年1~3月數據,可發(fā)現一季度的營收數據也是有異常情況的。具體來說,一季度38053.80萬元營業(yè)收入在剔除10139.62萬元的境外收入之后,再考慮增值稅變化的影響,則含稅營業(yè)收入達到了42520.07萬元,相比同期41103.86萬元“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要多出1416.21萬元。在剔除預收款項新增29.55萬元的影響,理論上將有1445.76萬元未能收現的含稅收入將形成新增債權,體現在資產負債表相關項目中。
然而,在資產負債表中,2019年3月末的應收款項不但沒有新增,相反,應收票據、應收賬款及壞賬準備合計數據與年初金額相比,反而減少了1763.72萬元。一增一減下,有3209.48萬元含稅營業(yè)收入存在虛增的可能。
同樣,若分析2017年營收數據,也可發(fā)現公司存在5241.07萬元的差異是無法解釋的。若將這幾年差異金額累加起來,整體異常差額已經超過了1億元,這對于每年利潤在1億至2億元左右的佳禾食品而言,顯然不是一個小數目。
除了營收存在虛增的嫌疑外,佳禾食品采購數據在報告期內的變化也很詭異,既有數百萬元的微小差異,也有相差數千萬元的情況。
2018年,佳禾食品向前五名原材料供應商采購了56727.89萬元,占當期原材料采購總額的56.30%,由此可知全年原材料采購總額為100760.02萬元。考慮到增值稅率變化影響,可推算出全年的原材料含稅采購總額為117217.49萬元(如表2所示)。
同期,佳禾食品“購買商品、接受勞務支付的現金”為118210.92萬元,剔除預付款項增加額518.59萬元的影響,則與本年度采購相關的現金流出了117692.33萬元,與含稅采購總額相勾稽,僅少474.84萬元。如果合并資產負債表中披露的應付款項有相應的減少,則相關數據就能形成合理匹配。
事實上,佳禾食品2018年年末應付票據6648萬元及應付賬款21517.87萬元合計跟上一年年末相同項目的合計金額相比較,不僅沒有減少,反而新增了6997.38萬元。如此一來,導致2018年原材料的含稅采購總額與財務報表數據之間出現了7472.23萬元的差異,顯然這是可疑的。
2019年一季度,以佳禾食品向前五名原材料供應商的采購額11954.43萬元及其占比57.04%可知,一季度原材料采購總額為20957.98萬元,再按16%考慮增值稅,則含稅采購總額為24311.25萬元,與同期現金流量表中32729.91萬元“購買商品、接受勞務支付的現金”勾稽,現金多支出了8418.65萬元,即便考慮預付款項增加310.48萬元的影響,仍多支出了8108.17萬元,理論上,這將導致3月末應付款項有相同規(guī)模的減少才合理。
可事實上,2019年3月末應付票據4488萬元和應付賬款14190.05萬元合計金額相比期初合計金額減少了9487.82萬元,與理論減少值相比相差了1379.64萬元。
同樣的方法進一步分析,也能發(fā)現2017年原材料采購當中也有800多萬元的異常數據在招股書找不到合理的解釋。
對于這些差異的存在,即使是考慮到跟原材料采購十分相近的長期資產購建的情況,也不太可能給出合理的解釋,因為招股書披露的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在建工程等數據之間基本能夠合理匹配,并沒有原材料采購中出現的那般大額異常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