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春林
在高考對語文基礎地位凸顯的大背景下,閱讀在語文教學中被提高到重要位置。然而,很多人只是求多求快,對于閱讀教學的有效性認識不夠。作為從事初中語文教學近三十年的一線教師,我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有以下幾點思考。
閱讀的本質(zhì)就是師生、生生、生本之間的對話。閱讀教學中,主問題的有效設計,對實現(xiàn)三維教學目標,促進學生創(chuàng)造力、想象力、思維能力發(fā)展發(fā)揮著重要作用,有利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
首先,設計主問題要引人入勝,緊扣題旨。例如,在教學部編本八年級上冊《回憶我的母親》這篇課文時,教師提出這樣的問題:朱德回憶母親用的文眼詞是什么?提綱挈領的句子是哪句?可以看出母親的什么品格?學生會按問題進行思考。這樣做能夠激活學生的思維,便于學生進行理性思考。
其次,設計主問題要引導學生的情感體驗和價值判斷。閱讀是豐富學生情感體驗和價值判斷,提高學生認知水平的有機學習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學會了表達,更學會了審美,對形成價值觀和人生觀有重要作用。如在教學《老王》這一課時,我就要求學生探究這樣一個問題:作者為什么要寫老王這一人物?老王的哪些品質(zhì)值得推崇?以后見到類似的文章,學生就很容易把握。
第三,抓住不同文體的寫法設計主問題。讓學生面對文本,進行寫法的學習與探究。例如,部編本八年級上冊第五單元《中國石拱橋》一文中,石拱橋的特點是教學的重點,也是學生學習的難點。在講解時可設計問題:作者是怎樣說明中國石拱橋特點的?用了哪些說明方法?然后組織學生分小組探究,促進學生對說明文寫法的掌握。
比較閱讀是指將內(nèi)容或形式相近的或相對的兩篇文章或一組文章放在一起對比閱讀。現(xiàn)在提倡的語文主題學習,也正是在比較中進行閱讀學習。
組織學生進行比較閱讀要把握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指導學生比較語言,可以比較詞語、句子和語言風格;二是指導學生比較內(nèi)容,可從故事情節(jié)、人物形象、主題思想、情感表達等方面著手;三是指導學生比較寫法。比較閱讀可根據(jù)單元課文的編排,通過單元主題閱讀來實施。例如部編本八年級下冊第二單元都是事理說明文,可以把《大自然的語言》和《大雁歸來》進行比較閱讀,讓學生找出自己認為寫得精彩的段落,分析一下用詞、煉句和語言風格,然后比較文章內(nèi)容,最后比較寫法。學習八年級上冊汪曾祺的《昆明的雨》,就可以把這篇課文和《翠湖心影》作比較閱讀,讓學生了解更多汪曾祺的作品,向作家學習語言表達技巧。在教學時,也可以將一個單元的課文放在一起進行比較閱讀,這樣可以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也可以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增強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學生的課外文言文閱讀能力提高,除了在課內(nèi)積累關鍵文言實詞和虛詞用法,掌握直譯和意譯的方法之外,還需要在大量的經(jīng)典閱讀中去提高。其一,要選擇對學生有啟發(fā)的典籍名句,讓學生去積累、熟記、理解。在典籍中選擇初中學生可讀的內(nèi)容,有意在課堂上訓練,天長日久學生的積累就多了,語感就強了。其二,要選擇學生熟知的古典故事,用文言文呈現(xiàn)故事內(nèi)容,提高學生閱讀課外文言文的興趣。比如在七年級可有意識穿插《鄭人買履》《揠苗助長》《高山流水》等這些淺顯故事,八年級選擇《宋人獻子罕玉》《苛政猛于虎》等這些哲理性很強的故事,九年級可以選擇《史記》里的故事,讓學生去品析。
四大名著是我國文學寶庫里的璀璨明珠。這些大部頭作品,要提前引導學生閱讀。為了讓七年級學生閱讀《西游記》,我在班里布置了“《西游記》故事會”,讓學生認真讀完《西游記》,就自己認為精彩的情節(jié)講給同學們聽。通過這樣的安排,學生準備充分,最關鍵的是每一位學生都能細讀《西游記》,對精彩情節(jié)、人物都非常熟悉,收到了很好的閱讀教學效果。也可安排“三國人物談”“我來評《水滸》”等語文活動,既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又提高閱讀品鑒能力。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苯處熞诜椒ㄖ笇蠈で笸黄?,讓學生掌握有效閱讀的竅門,學生的語文能力和學科素養(yǎng)就會得到提高。
作者單位 ? 陜西省府谷縣華陽九年制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