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現(xiàn)代楊家將

2019-10-14 03:57徐宏慧
鐘山風雨 2019年3期

徐宏慧

1999年8月3日,我走進吳江中心巷16號,采訪居住在那里的一對離休干部,妻子楊晶明是蘇州市唯一一位享受紅軍待遇的女干部,是年83歲;丈夫劉作先也是離休干部,是年84歲。

楊晶明一家從上世紀50年代起就一直居住在吳江松陵,與我的公婆、丈夫是同事朋友和同學,彼此相熟。我從家人那里了解了一些情況,后于1998年撰寫吳江烈士孫世實的事跡時,記住了烈士未婚妻的名字韋君宜,而韋君宜正好是楊晶明的二嫂。

于是,我對了解楊家人發(fā)生了興趣,越來越覺得楊晶明一家就像現(xiàn)代版的楊家將,其中有佘太君、楊延昭、楊延琪、楊宗寶、穆桂英、楊排風等精忠報國式的英雄人物。在國慶70周年之際,我把所知道的他們家的人和事作一整理,以饗讀者。

毛澤東說,楊家是革命之家,肖禹是革命母親

肖禹,是楊晶明的母親,1891年生于江蘇揚州,其父是私塾先生,她從小在父親的引導下熟讀經(jīng)書,知書達禮,16歲嫁到淮安楊家。楊家住在原西門大街石庫門(即今淮城鎮(zhèn)白鐵社)內(nèi),與周恩來家相距不遠,且兩家關(guān)系很好。楊家是富裕地主人家,并兼營“楊元記雜貨店”。肖禹自己育有4子2女,加丈夫前妻所生長女1人,共有7個子女。她30歲喪夫守寡,把7個子女全部送進學堂,大部分都進入了高等學府,如果不是戰(zhàn)爭,她的兒女都將是博學多才的拔尖人才。但是歷史沒有“如果”,戰(zhàn)爭改變了他們。

楊晶明排行老四,楊德基即楊述是她的二哥。

楊述生于1913年,1928年入淮安縣中學。在學校期間,他閱讀了大量中外文學名著和進步報刊,并組織“魯迅讀書會”。1931年,楊述在南京讀高中,寒假返淮安,在讀書會的基礎(chǔ)上成立了進步學生組織“古堡烽火社”,發(fā)表《古堡烽火社宣言》,號召知識青年起來戰(zhàn)斗,到工農(nóng)群眾中去,到反帝國主義的前哨去。該社很快被查封,并有4人被逮捕,楊述遭通緝,被迫離家出走。1934年他考入清華大學,積極投身愛國學生運動,后因參加共產(chǎn)黨的外圍組織“社會科學家聯(lián)盟”,被北平公安局逮捕,數(shù)月后才釋放。他加入“中華民族先鋒隊”,編輯《北平學生》等報刊。在“一二·九”運動中,他發(fā)揮了骨干作用。1936年,楊述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任清華大學支部宣傳委員。抗日戰(zhàn)爭開始后,黨組織派楊述到武漢從事抗日救亡運動,路過家鄉(xiāng),他發(fā)展了3名黨員,為淮安抗日救亡活動培養(yǎng)了骨干。到達武漢后,任“青年救國團”組織委員,并在武漢致電母、兄,動員全家老小到那里去參加革命。

楊述對家人的影響太深了,肖禹聽從了兒子的話,毅然把家中土地、房屋、商店等財產(chǎn)變賣,率領(lǐng)在家的楊述大哥、大嫂、小弟以及侄兒一大家人先到武漢、再到成都找黨組織。她遵楊述之言,招呼在外讀書的楊晶明等幾個子女去延安參加革命。

肖禹于1938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在中共四川臨時工委的安排下,與長子楊道生慷慨解囊,租賃房屋,創(chuàng)辦“成都戰(zhàn)時出版社”,作為黨的秘密活動地點。中共四川省委經(jīng)常在這里召開秘密會議,研究重大決策,有時中共長江局領(lǐng)導也來參加。中共領(lǐng)導人如周恩來、林伯渠、吳玉章、董必武等人常來開會。每次有會議,肖禹親自為他們放哨,提供茶水和食宿。她還資助了許多仁人志士奔赴延安和敵后根據(jù)地參加革命,被大家親切地稱作“救亡母親” “革命媽媽”。

長子楊道生,1910年生,原名本基。早在家鄉(xiāng)淮安西門大街時,在二弟楊述的影響下,政治思想日益進步,并參加“古堡烽火社”,從事抗日救亡活動。他經(jīng)營的雜貨店在赴滬采購雜貨時,同時購置進步書刊和唱片,把雜貨店變成宣傳革命思想的陣地?!鞍艘蝗笔伦兒螅c母親肖禹毀家紓難,到達成都。根據(jù)中共四川臨時工委意見,開辦成都戰(zhàn)時出版社,并擔任經(jīng)理,發(fā)行和出版進步書刊,中共成都市圖書業(yè)支部成立后任支部書記。他組織和領(lǐng)導工人歌詠團和晨呼隊,開展各種形式的宣傳活動。后來戰(zhàn)時出版社被國民黨特務搗毀,經(jīng)過一番斗爭,才得以復業(yè),但處境日益困難。于是,他轉(zhuǎn)移到成都基督教浸禮會《成都英文日報》營業(yè)部,擔任經(jīng)理,繼續(xù)掩護四川黨組織秘密活動。他的黨內(nèi)職務變更為中共川康特委成都市城西區(qū)委書記。是時,他遵照特委指示,協(xié)助疏散四川大學創(chuàng)辦的益群書店。

1941年2月13日,他前往樂山就任中心縣委書記,路過簇橋被特務逮捕,先后被關(guān)押在川康綏署稽查處和省特委會看守所。他在獄中飽受敵人折磨與迫害,但都沒有動搖和屈服。因為獄中發(fā)生一起“遞紙條子”事件,楊道生從保護秘密支部的安全出發(fā),把這件不是他干的事包攬過來。盡管他一直沒有暴露真正身份,但國民黨軍統(tǒng)特務機關(guān)仍認定他一定是“大共產(chǎn)黨”,決定處以“密裁”。1942年6月3日深夜,一個憲兵團以破布塞住他的嘴巴,將他押解到成都東郊沙河堡野地,將刺刀刺進他的心臟和太陽穴,隨即拿鏹水腐蝕尸體。犧牲時,他年僅32歲。他在獄中曾寫詩明志,誓死不屈,詩曰:“中原大地起蛟騰,三字沉冤恨未消。我自舉杯仰天笑,寧甘斧鉞不降曹?!痹娢某浞煮w現(xiàn)了楊道生對黨忠心耿耿和對革命事業(yè)的堅定信念,“游峨嵋山”和“中原”均被收入《革命烈士詩抄》。

三子楊黃霖,字紹宇,曾用名楊肇基。在淮安中學讀書時受母親和兄長的影響,思想進步,積極參加黨的外圍活動。七七事變后,經(jīng)董必武介紹到延安陜北公學讀書,1938年入黨,后來在延安保衛(wèi)處受特別訓練,調(diào)延安交際處任保衛(wèi)科長。楊黃霖是中共隱蔽戰(zhàn)線的杰出人物,曾參與破獲過國民黨重慶的密電,為黨中央決策提供了重要依據(jù)。1948年調(diào)任北京人民革命大學保衛(wèi)科長,1953年任華北行政委員會公安局政保處副處長,1953年任衛(wèi)生部保衛(wèi)處長,1960年任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副社長。在幾十年革命生涯中,他對工作認真負責,為黨的事業(yè)作出自己的貢獻。

四子楊顯基,1939年7月在成都入黨,后參加抗日救亡工作。1941年在四川內(nèi)江甘蔗糖試驗場任技術(shù)員,以此為掩護,在白色恐怖下從事黨的地下活動。1947年下半年進入蘇北解放區(qū),從事文教方面的工作,之后隨大軍過江,在蘇南公學任教員。1953年調(diào)至中科院遺傳研究所、動力研究所任秘書、主任等職。1966年至1973年下放至金壇河口公社,后調(diào)任金壇縣交通局長。

長女楊婺輝,雖非肖禹所生,肖禹一視同仁培養(yǎng)至金陵女子大學畢業(yè),后與周作生結(jié)婚。周作生留學美國學習經(jīng)濟專業(yè),回國后任北京大學教授,新中國成立后任中國人民大學經(jīng)濟學教授。楊婺輝長期從事黨的教育工作,直到90多歲在北京去世。

三女楊靜,又名楊婺華,1937年在北京華光學校讀書,在延安入黨,歷任晉察冀邊區(qū)婦救主任、晉察冀邊區(qū)政治指導員、晉察冀熱遼軍區(qū)軍工廠指導員、后勤部總支書記等職。1953年轉(zhuǎn)地方工作,先后任廣州市外貿(mào)分局黨委書記、廣州軍區(qū)直屬政治部副主任等職。楊靜的丈夫詹才芳,1927年參加湖北黃麻起義,并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他在歷次戰(zhàn)役中立下赫赫戰(zhàn)功,成長為軍隊的高級將領(lǐng)。新中國成立后,擔任廣州軍區(qū)副司令員(大軍區(qū)正職),曾任國防委員會委員、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中顧委委員。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

長孫楊欣,楊道生烈士之子,1945年參加革命,1946年入黨,1947年參軍,在保衛(wèi)延安和淮海、渡江、解放大西南等重大戰(zhàn)役中,多次立功受獎。后來長期在中央軍委和總參的直屬機關(guān)工作,歷任參謀、秘書、副主任等職。

楊晶明還有位堂弟楊肆,擔任國民黨軍統(tǒng)技研室主任,擁有少將軍銜,在楊述的幫助下成長為長期潛伏在軍統(tǒng)高層的紅色電訊專家,為中共傳送情報作出了卓越貢獻。

楊道生遇難后,肖禹強忍悲痛,拒絕國民黨的各種誘惑,帶著兒媳、兒子及孫子流落到四川隆昌鄉(xiāng)下,靠給人洗衣服、做針線活為生,生活異常艱難。抗戰(zhàn)勝利后,在周恩來的過問下,八路軍辦事處派人找到落難的楊家三代人,并把他們接到重慶。周恩來特地去辦事處看望肖禹,并說:“楊老太太,你們?nèi)覅⒓痈锩且粋€革命家庭??!”后經(jīng)組織安排,肖禹以及烈士楊道生的妻兒,由飛機送往延安。

毛澤東聽了肖禹毀家紓國難的故事,十分感動,親自接見了楊氏一家人。毛澤東親切地稱道:“楊家是革命之家,肖禹是革命母親?!?/p>

1948年9月3日,肖禹在河北平山縣西柏坡村中共中央臨時所在地不幸病逝,毛澤東秘書田家英為她撰寫了碑文:“女共產(chǎn)黨人楊肖禹,江蘇揚州人,篤信真理,教子革命,年四十八入中國共產(chǎn)黨。嘗畢其私蓄,為黨興辦事業(yè);殫其精力,為黨掩護工作。愛子成仁而不顧,鐐銬在前而不屈,險巨備經(jīng),忠貞若一。一九四五年來解放區(qū),明年患腦溢血。方期愈可,再事辛勞,而藥石無靈,終以不起。一九四八年八月卒于河北平山,享年五十又七。嗚呼,大慈大勇,吾黨范型。斯人不萎,含哀永念。所生四子三女,并兩媳兩孫,盡在革命中人。長子本基,一九四○年被捕,不違母教,從容赴義?!敝兄睓C關(guān)黨委向她敬送了花圈,挽聯(lián)上寫道:“您自己革命,兒、媳革命,孫子又革命。您是好母親,好婆婆,好祖母。您是一個模范的女同志?!?/p>

一門10余人,抗戰(zhàn)初期投身中國共產(chǎn)黨的革命陣營,真是現(xiàn)代版的楊家將,一門忠烈,在中共黨史上也是不多見的,是當之無愧的“革命之家”!

楊晶明夫妻,經(jīng)受了信念和忠誠的考驗,才采摘到愛情之果

楊晶明1916年生,自小在家附近讀私塾,二哥楊述有位同窗好友劉作先,也是淮安人,時常來楊家找楊述,一來二去,楊晶明與劉作先也熟悉了。

后來,楊母肖禹做主將楊晶明許配給劉作先,劉作先大楊晶明1歲,當時兩人都不滿弱冠之齡。兩人一商量,決定多讀點書,為多災多難的國家作點貢獻。就這樣,1934年劉作先到上海同濟大學讀書,而楊晶明因為二哥楊述考上清華大學,她也跟隨到北平,進入北平光華女中讀書。

1937年,楊晶明參加了光華女中的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她深入民間宣傳并擔任小組長,在二哥楊述的影響下,于當年3月也加入了中國共產(chǎn)黨。

“七七”盧溝橋事變后,北平淪陷,楊晶明除了帶領(lǐng)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隊員深入民間宣傳抗日外,還和隊員一起學習護理知識,為傷員包扎傷口。隨著北平局勢日益緊張,楊晶明和同學被迫來到南京“平津?qū)W生流亡招待所”避難。此時她與劉作先也失去了聯(lián)系。

當時南京國民政府推行的政策是“攘外必先安內(nèi)”,楊晶明等10多位熱血青年認為其政策是錯誤的,堅信只有中國共產(chǎn)黨才能救中國。此時已值冬天,二哥楊述說“你們還是到延安抗大去吧”。于是,在二哥的幫助下,他們先到西安辦事處找聯(lián)系人,然后,一行10多人懷著抗日救國的抱負,歷盡千辛萬苦,沖破一道道封鎖線,馬不停蹄地走了10多天、900多里路,才到達革命圣地延安。

楊晶明他們身上背著行李趕路,后來體力不支,大家一起雇了一輛馬車,把行李放在馬車上。楊晶明實在走不動了,同學們讓她坐在馬車的行李上,誰知行進中馬受到驚嚇,將她從行李上摔下來,腰部受傷,從此落下了腰部毛病,陰雨天就會酸痛。

陜北公學是黨領(lǐng)導下創(chuàng)辦的第一所戰(zhàn)火中的大學。楊晶明等知識青年到達延安后,被安排到陜北公學學習。在陜北公學,楊晶明見到了毛澤東。毛澤東說“你們?yōu)榱嗣褡褰夥?,為了革命,不辭辛苦,萬里步行……”讓楊晶明激動不已。陜北公學的課程有中國問題、黨的建設(shè)、統(tǒng)一戰(zhàn)線等革命理論課,還有一些軍事知識,如游擊戰(zhàn)爭等,還學習一些戰(zhàn)術(shù)動作。延安的生活非常艱苦,在窯洞里,天氣寒冷的時候,鋼筆墨水都會結(jié)冰,平時吃的都是南瓜、小米粥,節(jié)日里才吃到白饅頭和肉。但這些艱苦的生活條件沒有打擊楊晶明等人的革命斗志。

1938年7月,楊晶明服從組織分配到新四軍教導隊從事民運工作,主要任務是組織婦女參加識字學習。

1940年5月,她又擔任新四軍五支隊民運工作小組長,發(fā)動和組織農(nóng)民、婦女、青年參加抗敵協(xié)會,并向他們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同年6月,楊晶明調(diào)任盱眙五區(qū)工作。

在戰(zhàn)爭年代,楊晶明遇到的險境不計其數(shù)。比如在盱眙百米崗工作期間,敵人突然來襲擊距離盱眙10多公里的百米崗,楊晶明和20多位戰(zhàn)友在那里工作,被重重包圍。當時新四軍的主力部隊正在前線抗敵,楊晶明他們一面組織力量和敵人對峙,一面派出報信員送信,一天一夜后增援部隊到達,擊退了重圍的敵人,楊晶明和戰(zhàn)友才轉(zhuǎn)危為安。

1940年底,劉作先尋找楊晶明到了四川,遇到被捕前的楊道生,還有肖禹等人。但是對于楊晶明的下落,大家都不知道。劉作先暫由地下黨組織介紹去教書。后來,他參與了黨組織營救和尋找肖禹和大嫂的工作。這期間,有很多次“紅娘” “月老”為他介紹女學生,但他鐵了心地要等楊晶明的確切消息。

1941年1月發(fā)生皖南事變時,楊晶明已先期撤離,不然也“光榮”了。

1942年,敵人大掃蕩,剛隨部隊到達鹽城的楊晶明被迫轉(zhuǎn)移到阜寧八區(qū)。

1945年,抗戰(zhàn)勝利后,她又調(diào)到淮安石塘區(qū)任區(qū)委書記。也在這個時候,劉作先偶然打聽到楊晶明還活著,他興奮異常,馬上想去找,但是當時復雜的條件不允許。后經(jīng)組織同意,1946年,劉作先進入華中一分區(qū)。

1948年,楊晶明根據(jù)組織安排,調(diào)到華中工委民運隊工作。此時楊晶明和劉作先才得以相見。兩人此時都已過而立之年,一別已有10多年。相見之時,真是百感交集。作為楊晶明來說,長期身處男性眾多的軍隊里工作,追求者自然數(shù)不清,但她心中只容納一人,在沒有得到確切消息前,她不肯接納任何一位追求者。

見面后,兩人都在華中公學,后來改名華中大學解放區(qū)干部訓練學校任職。1949年3月,組織口頭通知,同意兩人喜結(jié)良緣。但處在渡江戰(zhàn)役前夕,各自忙于戰(zhàn)前準備,都無暇顧及婚事。4月他們隨軍南下蘇州,在蘇州人民歡慶勝利之際,兩人終于又碰頭了。他們心情激動萬分,一是慶祝來之不易的勝利成果,二是也慶祝他們終于可以相聚一起。兩人相約走進蘇州一家照相館,拍了一張結(jié)婚照,此時他們分別是33歲和34歲了,對愛情的堅貞如同對黨的信仰一樣,最終采摘到了勝利之果。

婚后,夫妻倆留在蘇州工作,1958年楊晶明調(diào)到吳江縣委宣傳部任副部長,后任縣監(jiān)委副書記、吳江中學黨支部書記。劉作先隨之調(diào)到吳江師范,后調(diào)吳江教育局工作?!拔母铩敝蟹蚱迋z均受到?jīng)_擊,但兩人對黨組織和對方始終堅信不疑。兩人生活自律,從不以權(quán)謀私,楊晶明作為蘇州市唯一一位1937年入黨的紅軍女干部,每次領(lǐng)導上門問她有什么樣困難和要求,她總說沒有。其實身邊的女兒已經(jīng)從集體企業(yè)下崗,她從不肯出面為子女的工作問題提出要求,夫妻倆最后居住的住宅也只有78平方米,一直過著節(jié)儉的生活。劉作先于2002年8月28日去世,楊晶明于2016年11月30日去世。

楊述夫妻,其妻差點成了吳江人媳婦,殘酷的歲月突顯了忠貞

楊述之妻韋君宜,原名魏蓁一,1917年生于北京,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父魏仲衡早年留學日本,專修鐵路,是孫中山手下一批年輕人之一。

1934年9月,韋君宜進入清華大學讀書。1936年參加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同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

在和楊述結(jié)婚之前,韋君宜有過一位未婚夫,兩人從清華大學讀書時就相戀,直到畢業(yè)離校一起到武漢,已經(jīng)準備結(jié)婚了,他就是孫世實。

孫世實是吳江七都葉港村人,1918年生,又名孫方,在家排行第二。父親孫本文是當時中央大學教授,著名社會學家。1935年孫世實考入清華大學,參加了聲勢浩大的“一二·九”運動。1936年,他與黃華、蔣南翔等參加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被國民黨當局逮捕三月余。出獄后,他作為清華大學學生代表,出席北平學聯(lián)大會,被選為北平學聯(lián)常委;下半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后,孫世實由上海至南京,再到武漢,參加抗日救亡運動。在宜昌,他與張清華等組織中共宜昌特別支部,后又建立宜昌區(qū)委,他任區(qū)委書記,領(lǐng)導宜昌、枝江、宜都、公安、石首等縣中共組織的開辟工作。1938年夏,他調(diào)入中共湖北省委任青年工作委員會委員、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湖北省隊部訓練部長,不久又任省隊代理隊長。1938年10月,日軍包圍進攻武漢,孫世實隨同《新華日報》和八路軍辦事處人員乘坐新升隆輪。他于22日最后一批撤離武漢時,受湖北省委錢瑛委托,負責照顧身患重病的原燕京大學黨支部負責人李聲簧。23日,該船行至湖北嘉魚縣燕子窩江面,遭日飛機轟炸起火。他找到一塊大木板,先把李聲簧放在上面,使李得以脫險,而自己不幸在空襲中犧牲,年僅20歲。

韋君宜一本很難得被保留下的日記,記錄了在1938年2月15日至11月26日這段時間里的經(jīng)歷。其中也包含她與孫世實的情感之旅。

韋君宜在11日2日日記中寫道:“云小孫等坐船被炸,心又酸又痛又驚惶,已無心寫下——他若死了,我不愿生!”

5日寫道:“實已真死,不能書矣。”

7日寫道:“兩日我已哭了十多次,思前想后,方寸已焚作粉碎,前塵影事,兜上心來,不知今后我何以為生……一聞兇耗,我已決去第五戰(zhàn)區(qū),接以此命,喪諸疆場?!幌肫鹦O的死狀,可還有絲毫樂趣?傷哉小孫!痛哉小孫!慘哉小孫!他今既死,我何獨生?……我愛世實,甚于一切,甚于我自己的生命!”

孫世實去世后,韋君宜寫下了不少傷痛的文字,“到今日只恨一身多”,她也想求死,人幾近瘋呆,“走在街上就想喊,會在車上用腳踹踏板,我就要跳起來”。孫世實的去世是她一生不曾愈合、隱隱作痛的傷口。

韋君宜想到跟著孫世實一起去死,但是自殺,便宜了日軍,她要上前線作戰(zhàn)。于是,她選擇去延安,途中她精神恍然,竟然將介紹信和錢包全丟了。最后她找到清華大學的同學楊述,楊述也是孫世實和韋君宜的清華同學,差不多是一起入黨的,在楊述等人的幫助下,她才來到延安。到了延安,她才知道,延安是后方,不是前線。

1939年底,組織上送楊述到延安馬列學院學習。楊述的到來,事出有因。因為1938年5月,共產(chǎn)黨重慶市委(后改稱川東特委)成立,他擔任組織部長兼青委書記。1939年5月1日,重慶市群眾團體舉行紀念五一國際勞動節(jié)大會,他出席大會時被特務盯上并逮捕,在被捕前,他把黨的重要文件吞入肚中,在押送途中經(jīng)過黨組織集會地點五月書店時,又故意高呼“共產(chǎn)黨萬歲”,給書店里的同志們通風報信,讓他們及時轉(zhuǎn)移。在獄中,他遭受了酷刑折磨,始終不屈不撓堅持斗爭。后來,中共元老董必武出面與國民黨交涉,要求當局釋放楊述;在國民政府兼職的周恩來也親自出面,堅稱楊述是八路軍駐渝辦事處的工作人員,最終將他保釋出來,這樣黨組織就把他送往了延安。

楊述到來后,對韋君宜關(guān)懷體貼,使她心中的傷口慢慢愈合。

1940年,楊述被派到陜北,在綏德師范、米脂中學擔任黨支部書記,兼任綏德青委委員。在此期間他與韋君宜結(jié)為夫妻。

楊述是現(xiàn)代楊家將的主心骨,是全家人參加革命的主要領(lǐng)路人。但他自己的路卻也走得異常艱辛,但他始終對中國共產(chǎn)黨充滿了信任。

楊述曾寫了一首頌揚毛澤東的詩歌:“演講語并不驚人,大家聽得味津津。中國土生中國長,道地中國一平民。從古無人比得上,他是中國的列寧。千萬人民齊愛戴,他和群眾一條心。平平常常書生貌,一顆勤勞大眾心。”此詩遭到綏德地委某領(lǐng)導的嚴厲批評,認為這首詩貶低了毛澤東的光輝形象,不許刊登。楊述不服,將詩寄給毛澤東,請他定奪。毛澤東看后,批示說:“小詩無罪,可以刊登?!币粓鲲L波至此才平息。

不久,整風運動開始,運動從學校發(fā)展到社會,不少干部成了“特務”。運動不斷擴大化,有消息說“四川偽黨”的問題中央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了,要追查到底。楊述曾是川東黨組織的主要負責人之一,成了重點審查對象,并很快被“認定”為國民黨特務。韋君宜得知此消息后,摟著一歲多正在生病的女兒在窯洞里傷心哭泣。楊述看到后,對妻子說:“你千萬不要相信,我決沒有那些事?!逼拮诱f:“我當然不會信?!逼陂g,楊述仍以滿腔熱情工作,主編《抗戰(zhàn)報》。后來工作做不下去了,他直接上書毛澤東,毛澤東發(fā)了話,他的問題才得以解決。其后他又相繼在馬列學院、新華社、解放日報社工作。曾任新華社日語廣播組組長、《解放日報》編輯和秘書。

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他以新華社特派記者身份隨中共代表團前往重慶,參加重慶談判。1948年,調(diào)中共“青委”,籌建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

新中國成立后,楊述曾任團中央常委、宣傳部長,書記處候補書記兼《中國青年》雜志社社長、中國青年報社社長。1953年,調(diào)中共北京市委任常委、宣傳部長兼高校黨委第二書記。1955年7月至1961年1月任北京市委常委,后任《中國青年報》總編。1961年調(diào)任中共中央華北局宣傳部副部長兼文教辦公室主任。1965年,任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副主任兼政治部主任。

“文革”中,楊述被誣陷為叛徒、特務、走資派,遭冷眼、被辱罵、被捆綁、被監(jiān)禁,其時,夫妻倆同時遭受殘酷迫害,都下放“五七”干校勞動。他們有子女3人,其中二兒子被一些借勢欺人者打壞了腦子,造成精神殘疾。在此期間,韋君宜自己也一度精神失常。在最艱苦的歲月里,楊述仍舊鼓勵妻子要相信黨相信政府。

1978年,楊述夫妻得以平反昭雪。

1979年,楊述擔任中國社會科學院顧問等職。1980年9月27日在北京逝世,終年67歲。著有《青春漫語》《記一二·九》等書。

妻子韋君宜,后來成為著名的編輯家、出版家、作家。

韋君宜的編輯工作是從延安編輯《中國青年》時開始的。建國初期她主編《中國青年》《文藝學習》,還擔任過《人民文學》雜志的副主編。“文革”期間工作停止,平反后她返回原崗位,一直工作到1985年底離休。她在人民文學出版社工作了25年,從副社長兼副總編輯,到總編輯、社長,不管在哪個崗位上都是兢兢業(yè)業(yè),從不端領(lǐng)導架子,為人民文學出版社的發(fā)展作出了貢獻。她的工作效率極高、責任心極強,幫助提攜了很多后起之秀,如王蒙、莫應豐、馮驥才、張蔓菱等等。

在“為人作嫁”的編輯出版工作之余,她勤奮寫作,成為有特色、有成就的作家。她在人民文學出版社離休的告別會上深情地感慨道:“我一輩子為人做嫁衣裳,現(xiàn)在該解甲歸田,也得為自己準備幾件裝殮的壽衣了……”離休后她整理出版了長篇小說《母與子》,這是以肖禹和楊道生為原型的力作;《露沙的路》是描寫她自己在失去戀人孫世實后赴延安,又怎樣與楊述結(jié)為夫妻以及她所親歷的那個年代;另外還有中篇小說《洗禮》,中短篇小說集《女人集》《老干部別傳》《舊夢難溫》,散文集《似水流年》《故國情》《海上繁華夢》等。韋君宜通過自己的筆,記錄下許多回憶“一二·九”老同學的文章,孫世實、夏英喆、韋毓梅,還有與她一樣輾轉(zhuǎn)顛簸于革命路途中的楊述、蔣南翔、王瑤、錢偉長、于光遠、齊燕銘……最后在病床上仍舊完成了她的激情之作《思痛錄》,這是她親歷戰(zhàn)爭殘酷現(xiàn)實和革命史上“左”禍諸多不堪,思痛之余,給后代留下的有益啟示,她對成長著的中國共產(chǎn)黨保持革命信仰的初心,充滿信心。2012年,在她去世后的第10年,后人給她結(jié)集出版了《韋君宜文集》五卷,這是她一生文學創(chuàng)作和編輯生涯的總結(jié)。

2018年3月31日,為紀念韋君宜,由中國作協(xié)、中國出版集團主辦,中國現(xiàn)代文學館、人民文學出版社承辦的紀念韋君宜誕辰一百周年的紀念大會,在中國現(xiàn)代文學紀念館隆重舉行。人們沒有忘記韋君宜在中國文壇史上所作出的杰出貢獻。

(責任編輯:呂文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