愷蒂
10月31日英國脫歐大限將至,脫歐大戲在暑期換場休息之后,以高潮迭起的方式進入第N幕,主角從梅姨換成了約翰遜,后臺被反轉到了前臺,是悲是喜,不同的觀眾從不同的視角得到的是不同的感受。只是這場戲究竟還會如何跌宕起伏,如何收尾,無人能夠預測。
從脫歐公投到現在,這場戲演了三年多,臺上臺下的人物如走馬燈,當年被“戰(zhàn)友”從背后捅了一刀而失去試鏡機會的男主角隆重歸來,七月份新首相約翰遜上臺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多米尼克卡明斯請到前臺,委任他為第一高參,接著就是奇哩咔嚓開斬,把原來梅姨政府中有留歐傾向的官員們全部免職,調任上來的都是脫歐強硬派,包括三年多前捅過他一刀的那位“戰(zhàn)友”。 “Do or die! ”口號簡單脆亮,不脫歐,毋寧死,絕命一戰(zhàn),誓言鏗鏘!而且,約翰遜明白“攘外必先安內”,他知道議會中的六百多名議員們中的一半多將會是他死頂歐盟的絆腳石,他索性讓議會休會,關門大吉。8月28日,首相向女王提出休會要求,按規(guī)例,女王當然不能不從,議會休會從9月9日開始,五周的時間,prorogue, 這個如此生疏的古老詞匯,突然變得家喻戶曉。
“Do or die! ”口號簡單脆亮,不脫歐,毋寧死,絕命一戰(zhàn),誓言鏗鏘!
然而,回到議會的議員們在休會前還有幾天時間可以連夜加班與政府較量,白熱化的撕拼讓約翰遜連跌幾個跟頭。他可能沒有想到,議會能如此神速地通過了防止無協(xié)議脫歐的法案。提出議案、下議院辯論投票、遞交上議院、上議院辯論投票、女王御準,用了不到一周時間,是英國議會立法的最快速度。而且,這一法案的通過,是因二十一位保守黨“反叛者”與反對黨聯(lián)手投票的結果,投票前約翰遜就以收回“黨鞭”(也就是將他們開除出黨)要挾,也沒有起作用。這些議員都是保守黨的中堅力量,包括“議會之父”、保守黨的四朝元老、前財相克拉克,丘吉爾的孫子索梅斯,上任財相哈蒙德,等等。一下子失去二十一席,保守黨成了少數黨執(zhí)政。眾叛親離,就連約翰遜的親弟弟,都因無法協(xié)調家事與國事,從哥哥的政府中辭職而出。約翰遜要求提前大選,想以此改變議會的方程式,但兩次提案,都被議員們否決。議會休會前的最后一道議案,是要求政府公布無協(xié)議脫歐的最壞狀況的研究報告。十一日,蘇格蘭高等法院裁定,約翰遜讓議會休會是違法的,他還被指控誤導女王……
約翰遜態(tài)度如此強硬,出牌不按常理,都要歸功于他的軍師卡明斯。整個脫歐派的公投進程,卡明斯是真正的幕后操手。這位智商高于情商的網絡怪才,運用數碼資料分析打勝了脫歐之戰(zhàn),他完全不在乎政治精英們的觀點和態(tài)度,更不遵循常規(guī)習俗和慣例,有人說他是那種可以穿著拖鞋去出席婚禮的人。前陣子,四頻道的脫歐電視劇《脫歐:無理之戰(zhàn)》中,“卷福”康伯巴奇把這位不修邊幅的卡明斯演得惟妙惟肖。據說他的戰(zhàn)略是“破壞、欺騙、恐嚇、挑撥離間”,他只有兩個開關:“憤怒”和“無比憤怒”。有人說,卡明斯的計謀就是要讓議會成為人民的公敵,想要再次推遲脫歐,那就是與人民作對。
但根據防止無協(xié)議脫歐的法案,如果10月19日英國政府仍然沒有與歐盟達成“離婚”協(xié)議,那么首相必須向布魯塞爾申請延期。約翰遜說他寧愿“死在溝里”(dead in a ditch) 也不會去提出申請。這是否只是他空口說大話,打個比喻而已?但他可能會有最后一招,那就是拋棄梅姨一直害怕的北愛民主統(tǒng)一黨,把與歐盟一直僵持不下的愛爾蘭邊界劃到大海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