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巨紅
【摘 要】 提到地理我們會立即想到地圖,可見地圖與地理知識點密不可分。學生將地圖與地理知識點學習結合起來意義重大但是又存在較大的困難,因此本文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通過研究為學生提供可借鑒的經(jīng)驗。
【關鍵詞】 高中地理 ?重要性 ?地圖教學
翻開高中地理教材,各種各樣的圖形映入眼簾;翻開各種各樣的地理練習題,密密麻麻的文字配以各式各樣的圖形;翻開考試試卷,各種各樣的圖形與題目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地圖出現(xiàn)在學生地理學習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并且對地理各個環(huán)節(jié)的學習都產生重大影響。不注重地圖教學及教學不注重方法與策略的現(xiàn)象都要不得,本文就如何更好地實現(xiàn)地圖輔助高中學生的地理學習進行深入研究。
一、地圖對高中學生地理學習的重要性分析
為了提升研究動力,也為了使教師及學生對地圖的重要性有更進一步的認識,本人首先對地圖對學生地理學習產生的重要性進行分析:
(一)輔助學生掌握理論知識點。地圖的一個較為傳統(tǒng)的作用也是一個較為重要的作用,就是能夠達到很好地輔助學生學習理論知識點的目的。高中階段的學生都有這樣的感受,在理解一些知識點時,單憑個人的想象是行不通的,而地圖卻能夠很好地將一些現(xiàn)象展現(xiàn)出來。例如:學生在學習大洋環(huán)流及大氣環(huán)流相關知識點時,大氣環(huán)流圖及大洋環(huán)流圖的重要性就很好的凸顯了出來。如果不借助于相關的圖形,學生在教師口頭的描述下進行想象,即使耗費了大量的精力,學生的大腦依然一團漿糊。相反,教師一邊進行理論講解一邊引導學生識圖,能夠使學生順利地理解地理現(xiàn)象大洋環(huán)流及大氣環(huán)流的規(guī)律。
(二)提升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很多學生認為地圖與地理知識點是構成地理學科的兩個不同的方面,因此,在學習的過程中心理上總是難以將二者糅合在一起。實際上地圖與地理知識點是完全相通的,文字是知識點的理論表達,而圖形是知識點的形象表達。學生學會了識圖,能夠很好地幫助學生解決地理問題。一方面,在地理學科學習過程中學生借助于地圖,能夠很好地解決地理學習過程中的問題,例如解決做地理練習題過程中的很多問題,解決地理考試過程中的很多問題;另一方面,掌握地圖,也能夠幫助學生很好地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問題,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
二、將地圖與地理教學有機結合起來的方法
(一)幫助學生掌握識圖方法是基礎。對一部分在識圖方面存在困難的學生而言,他們看到地圖會眼花繚亂??梢妼W生不僅對地圖不感興趣,而且沒有掌握識圖方法。這就啟發(fā)高中地理教師在高中階段依然要進一步引導學生掌握較為有效的識圖方法。初中階段教師已經(jīng)對學生講解了較為基礎的識圖方法,但是隨著學生高中階段學習了新的類型的圖形,同時圖形的難度也進一步增大,學生會遇到更多且更加復雜的圖形,以往掌握的方法與技巧已經(jīng)難以適應新形勢的學習,需要教師進一步地指導學生掌握有效的識圖方法。例如:教師在講解世界地理時,需要學生掌握世界各地的地形,尤其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地形,這就給學生的地圖學習帶來了巨大的壓力。部分學生一度因為地圖學習方面存在的困難而出現(xiàn)了放棄地理學習的想法,此時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采用板塊學習法,即根據(jù)地理板塊的劃分方法,將世界地圖也劃分為幾個不同的板塊,之后引導學生各個擊破。這樣學生就有了明確的學習思路,學生會發(fā)現(xiàn)掌握地圖也并非不可能,反而在學習的過程中獲得了一種成就感。
(二)知識點的講解與地圖密切結合。作為一線的高中地理教師,就地圖教學的策略,本人也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一些高中地理教師在課堂上以教材為依據(jù),逐字逐段地對學生進行教材解析,結果課堂十分枯燥,學生的知識所得卻無幾。本人建議教師應該將授課與地圖密切結合起來,這樣既避免了課堂教學的枯燥性,也能夠加深學生對地圖的印象。例如:教師在講非洲相關章節(jié)的知識點時,就要一邊對學生講解知識點,在涉及到較為具有代表性的山脈、河流等時,就要及時引導學生在地圖上去尋找。地圖與課堂教學的融合,能夠使學生將地圖的學習滲透到課堂的點點滴滴,而點點滴滴的積累無疑對地圖學習意義重大。因此,將地圖學習與教師授課結合起來值得提倡。
三、地圖在教學中的應用
1. 地圖集的應用。教師在講解地理課程的時候應用地圖這一教具,在地圖上邊指示邊講解,使學生有直觀的認識,同時結合同個地域的其他地圖讓學生聯(lián)系并對比,進行記憶,這樣采用單圖/雙圖/多圖的訓練方式,可以訓練學生提取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
2. 讓同學自己勾繪地圖。可以先采用讓學生在簡單地圖的基礎上填注礦產資源、氣候狀況、交通運輸?shù)惹闆r,以訓練和鞏固學生的空間識記能力,然后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記憶勾繪出地圖上的山川、河流等大致曲線,加深學生的印象。這種方法不僅可以使學生的記憶更加牢固,還可以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鍛煉學生對知識的觀察、分析、整合的能力。
3. 電子地圖的使用。隨著科技的發(fā)展和多媒體教學在高中課堂上的應用,電子地圖的應用越來越廣泛,而且電子地圖具有更新快、更形象直觀、易攜帶、易復制等特點,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應用電子地圖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引導學生使用地圖,運用地圖分析地理現(xiàn)象
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使用地圖只是教師上課作為教具的一種方式,在當今素質教育的理念下,要求學生要樹立使用地圖的理念,要把所學習到的知識運用到實踐當中去才是素質教育的初衷。不同類型的地圖是從不同的角度來描述特定區(qū)域的地理信息的。也就是說,在同一地區(qū)內可以根據(jù)多種地理因素來繪制不同類型的地圖。例如,地形圖是描繪一個區(qū)域內的地形地貌特征,以等高線為基礎表示區(qū)域內的海拔形態(tài);而氣溫圖則是利用等溫線來表示一定區(qū)域內的溫度分布情況。教師要引導學生將同一區(qū)域內不同類型的地圖聯(lián)系起來,在相應的聯(lián)系中,觀察地理事物,分析地理現(xiàn)象。學生會在這一過程中加深對地圖的認識與理解,加強對地理知識的綜合運用,轉變固有的思維方式,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總之,學生掌握了有效的地理識圖方法,在能夠有效輔助學生進行地理學科學習的同時,還對其他與圖形有關的學科的學習也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因此,教師與學生都要加深對地圖重要性的認識。
參考文獻
[1] 姜佳梅.關于地圖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使用[J].考試周刊,2011,49.
[2] 張苗苗.新課程高中區(qū)域地理地圖導學教學模式探究[D].魯東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