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 裴興榮
文學史的編寫是文學研究深化的標志之一。一般來說,文學史又可分為斷代文學史和多卷本文學通史的分卷兩種情況。除了在《中國文學史》中有對于金代文學的部分論述外,近30 年來,也出版了不少專門的金代文學史著作。代表性的有張晶的《遼金詩史》,該著第一次以專史的形式,為我們展示了遼金兩代詩歌創(chuàng)作及發(fā)展的全貌。作者從大量的第一手資料中,理清了遼金詩史的發(fā)展脈絡,并通過文化—心理分析和藝術—審美批評,揭橥了遼詩和金詩在中華詩史上的獨特價值。黃兆漢的《金元詞史》是第一部金元詞史專著,雖然此作尚有缺乏理論深度,對一些詞人風格把握欠準確等不足,但其在對金元詞大量文獻資料的梳理、對詞體藝術發(fā)展線索的探尋、對詞人詞作的論析評斷等方面,都顯示了作者謹嚴的態(tài)度和認真的思考。對于金代詩、詞研究來說,《遼金詩史》和《金元詞史》這兩部斷代分體文學史著皆具有篳路藍縷之功,毫無疑問,在學術史上有著其不可替代的意義。十余年后,王廣超出版了《金元詞史論》。該著共分五章,分別是“借才異代”時期、“國朝文派”時期、蒙元時期、元代前期詞、元代后期詞,按時間順序分論金元時期重要詞人或詞人群體的創(chuàng)作成就及特色,整體上來看,結(jié)構(gòu)單一,系統(tǒng)性不強,缺少問題意識,相當于一本金元詞人論集。
近年來,先后出版了兩種金代文學編年史:一是牛貴琥的《金代文學編年史》。該書多達百萬字,資料非常豐富,僅涉及地方志就有400 余種,新發(fā)現(xiàn)詩、詞、文近300 篇(首)。作為一部文學編年史,作者并非對這些資料做簡單的堆積,而是有詳有略,綜合分析,在對各個時代的史料進行索引、考據(jù)、歸類、比較,探討文學與社會生活的相互關系以及文學與歷史進程的相互影響,展示金代各族人士的心靈世界。二是王慶生的《金代文學編年史》。該書“以金代各類文學現(xiàn)象為主體,兼及文化活動、各類藝術、宗教等,以此作為研究對象,用編年方式排列史料,考證作家生平及作品年月,展示一代文學的運動軌跡”。
可以看出,這些文學史撰寫的視角和體例各不相同,既有傳統(tǒng)的史傳體,也有編年體;既有分體文學史,還有史案體文學史(類似于史書的紀事本末體),可謂是種類繁多。
從宗教的角度來研究文學,也是近年來古代文學研究的一個新的增長點。金代全真教極為盛行,不少全真道士有很高的文化水平,他們創(chuàng)作了不少詩詞作品,有學者對此進行了專門的探討。
①張晶:《遼金詩史》,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4年版。
②黃兆漢:《金元詞史》,臺灣學生書局1992 年版。
③王廣超:《金元詞史論》,江蘇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
④牛貴琥:《金代文學編年史》,安徽大學出版社2011 年版。
⑤王慶生:《金代文學編年史》,中華書局2013年版。
⑥王慶生:《〈金代文學編年史〉編寫札記》,《江蘇大學學報》2006 年第5 期,第72 頁。
⑦郭預衡主編:《中國古代文學史長編·宋遼金卷》,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1993 年版。
⑧陳文新主編:《中國文學編年史·宋遼金卷》,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 年版。
⑨張晶:《遼金元詩歌史論》,吉林教育出版社1995 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