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靜
閱讀下面的文字,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歷史是由人書寫的,是過往真實的存在,歷史也是延伸的,是文化的傳承、積累和擴展,是人類文明的軌跡;歷史又是對當下時代的映射,以史為鑒,可以更好地面向未來。
從材料的內(nèi)容來看,這是一則由“歷史”引出的話題材料。當今社會,戲說歷史、篡改歷史、否定歷史、忘記歷史的社會現(xiàn)象泛濫,所以由這個話題在于引導(dǎo)我們?nèi)ニ伎既绾巫鹬貧v史,如何繼承歷史文化,如何對待歷史和未來的關(guān)系等等。這則材料可以分為三層,第一句和第二句可以分為兩層,注意兩者之間的并列關(guān)系。第一層強調(diào)歷史的客觀性。歷史是什么?是過去發(fā)生的真實的事實。人在書寫歷史的時候,不論是否經(jīng)過心靈選擇,都不能避免它的真實存在;第二層強調(diào)歷史文化的傳承。無論環(huán)境如何,無論先進與否,歷史在于一代人與另一代人之間的言傳身教,不斷地豐富、發(fā)展歷史文化,不斷地繼承先進文化。這樣,把人書寫的過往歷史和通過人的傳承性的歷史就結(jié)合在一起了。第三層強調(diào)歷史和未來的關(guān)系。重視歷史、研究歷史、借鑒歷史,才能讓我們了解昨天、把握今天、開創(chuàng)明天。當代青年對于歷史要更清醒、更辯證、更理性、更實事求是來看;對于未來要更充滿理想,充滿自信,充滿激情,更有改革的擔(dān)當與歷史責(zé)任。
每個人、每個民族、每個國家,甚至一切事物都有自己的歷史,立意可大可小,只要能體現(xiàn)積極的價值觀和健康的情懷就好。
素材展示1:拋棄傳統(tǒng)文化,丟掉根本,等于割斷了自己的精神命脈?!?xí)近平
運用示例:這是一個歷史文化缺失的時代。嚴峻的現(xiàn)實告訴我們,傳統(tǒng)文化是一個民族和國家立足的基點。正如習(xí)總書記所說,“拋棄傳統(tǒng)文化,丟掉根本,等于割掉了自己的精神命脈”。是啊,如果我們丟掉了歷史,放棄了文化傳承,就猶如海上漂泊流浪的紙船,根基不穩(wěn),方向不定,狂風(fēng)巨浪來臨之時,必定是紙船湮滅之日。
歷史存在的意義在于,讓人們總結(jié)過去,充實未來的生活,以史為鑒,借古論今。BBC的紀錄片《文明的軌跡》記載和揭示了人類活動進程的歷史事件,是留給全人類的文化瑰寶,也是對當下時代的映射。但這不僅僅是總結(jié)和映射,它的傳承性在于,不斷地讓人們在現(xiàn)實社會中追尋歷史文明的軌跡,也能讓你在蕪雜的歷史記憶中尋找到生命突破口和永久的精神支柱。
素材展示2:1994年,張純?nèi)绲谝淮慰匆娔暇┐笸罋⒌暮诎渍掌瑫r,憤怒立刻灌滿了這個26歲年輕人的全身??墒窃诿绹敲炊嗄?,飽讀詩書的她竟沒有看到任何一本正式的書中提到這一切。為了把屠殺從歷史的塵封中取出,她從1995年開始,走遍大城市所有的檔案館,尋訪很多在世的大屠殺幸存者,搜集了大量資料,每天工作超過10個小時,終于完成了《南京大屠殺:被遺忘的二戰(zhàn)浩劫》。但是,巨大的精神壓力還是讓她崩潰了,她患上了抑郁癥,2004年,舉槍自殺,年僅36歲。
運用示例:“樂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從之,純?nèi)缫玻壢缫?,繹如也,以成”,《論語》中的這句話告訴我們,人應(yīng)該有一顆正直而又追求和平的心,張純?nèi)绲拿志蛠碓从谶@句話,她追求正義的心成了她戰(zhàn)斗的動力。當她在美國第一次看到驚世駭俗的南京大屠殺的黑白照片時,她是憤怒的;當她明曉祖輩們是怎樣逃離人間地獄,怎樣舉家遷到美國時,她是震驚的;當她傾盡所有,每天工作超10小時,承受身心上極度刺激與疲勞,終于完成了《南京大屠殺:被遺忘的二戰(zhàn)浩劫》,我們是欽佩的。
僅僅是一個正義的決定,徹底改變了一個原本平凡的女作家的人生軌跡。她始終銘記:那條曾被染成鮮紅的長江,那樁不為人知的大案,是真實的,是在歷史上的的確確存在的;猶太人遭到納粹屠殺的歷史,早已被記在人類文明的恥辱柱上。張純?nèi)?,用她年僅36歲的生命,詮釋了對歷史的尊重和對真相的孜孜不倦的探求。
現(xiàn)實的鏡子
□浙江省新昌中學(xué) 林侃
張定浩曾經(jīng)把理想與歷史比作是當下的鏡子。而歷史是我們對過去的記錄,理想則是我們希望可以留下的歷史。故而古人常說以史為鑒,現(xiàn)在我們向著這面當下的鏡子,看見的是不僅是過去,還有我們自己,甚至是未來的影子。
歷史會對我們產(chǎn)生這么大的價值,歸根結(jié)底是源于它是過往時光的如實反映,作為事實的載體,自然擁有一種真實的力量。同時由于時間不斷地流逝和更新,歷史也不斷地發(fā)展和延伸,那份能夠震動人心的力量也就隨之越過歲月消磨世代更迭,于我們身邊輕聲道來,卻是直接叩擊在了心中。不僅如此,延續(xù)傳承的過程中,那些案牘典籍也不再止于一件件的大小事宜,還融合了每一段時間內(nèi)的文化。通過一個階段、一個階段地去傳承、積累和慢慢拓展,悄然之中便描繪出人類行進的軌跡。而如今現(xiàn)實中種種事物,無不是從其中生長出來的,史料作為當下的映射,以其為鏡的我們,能夠令當下更有價值,也會使未來有希望創(chuàng)造出更多的價值。
俞榮根教授潛心于儒法研究十二年,希望實現(xiàn)當下的“良法善治”的他,向先秦賢儒們祈求一劑理想主義的良藥。而這一劑良藥,便是從歷史這面鏡子中覓得的。鏡中呈現(xiàn)給我們的是事,而一件件的事里卻是藏著古人的經(jīng)歷、思考、看法評價乃至于對未來的無限想象,以史為鑒,便是要抽絲剝繭,層層地打開其中蘊藏的珍貴思想。余教授說不管再怎么熟悉的史料,總是會給我們帶來新的啟發(fā)。在這些懂得歷史的價值的人眼中,這面鏡子通過過去反射出現(xiàn)實,是兩個時代的碰撞和交融,于其中迸發(fā)出來的火花,為接下去的路點明了方向。
可若是沒有歷史作為載體,所有這些過往的美好恐怕都難以到達我們現(xiàn)代人的手中。而歷史由人創(chuàng)造,也由人來記錄,因而修史一直是我們堅持的傳統(tǒng),每一段時間都不愿放棄。陳榮昌作為紹興市志的執(zhí)行主編,繼往開來,和同僚一起譜寫新時代的新志,以為后世留下我們這個時代的記錄。而我們確實需要陳榮昌這樣的努力者,既然過往的歷史給我們帶來了如此巨大的價值,那么書寫下我們的當下便是必要的。于歷史這面鏡子中留下現(xiàn)實的影像,是留存的過程,為后世栽樹,同時也是一個自省的過程,書寫歷史給了我們一個審視自己、思考現(xiàn)實以及從中警醒繼而努力糾正一些錯誤的機會。
不管是發(fā)掘以前的歷史,還是書寫當下的歷史,所有這些的出發(fā)點,還是要落實在尊重事實,尊重歷史,尊重所有為了歷史做出過奉獻的人。近年來,網(wǎng)上時不時會出現(xiàn)一些詆毀英雄的言論,而這無疑是對歷史沒有敬畏之心的表現(xiàn),這樣的做法不僅傷害了英雄家屬甚至于億萬人對他們的感情,也在隨意涂抹修改事實,毀損了歷史力量的根基,削弱了對于民族的歸屬感和依靠感。故而不論在什么位置,不論在什么年紀,不論我們多么平凡,我們總是要意識到自己擔(dān)負著小小的一點歷史的責(zé)任,需要好好地去尊重和守護它。
美國作家艾薩克認為看法總是要陳舊過時,而事實永遠不會陳舊過時。因為事實是客觀而不帶情感的反映,同樣由事實構(gòu)架的歷史也是如此,這面鏡子投射的并非那個特定的當下,而是需要我們從過往的事實中看出一些適合于現(xiàn)在的事物,由它出發(fā)來構(gòu)建屬于我們的更好的當下。
(編輯:李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