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潔 羅珣
摘要:任何舞蹈演員都只有在具備扎實的舞蹈基本功時,才能順利地進行舞蹈表演。作為培養(yǎng)舞蹈演員舞蹈基本功的主要途徑,基訓無論是在中國古典舞教學還是在西方芭蕾舞教學之中,都占據(jù)著重要地位。分析和把握中國古典舞基訓和西方芭蕾舞基訓在各個方面的不同,是在舞蹈基訓中將兩者各自所具備的優(yōu)勢有機結合起來的基礎性前提條件。為此,本文主要從體態(tài)身姿、技術技巧、情感表達、文化表達、音樂運用這五個方面對中國古典舞基訓和西方芭蕾舞基訓展開比較探討,希望能夠提供有價值的借鑒。
關鍵詞:中國古典舞;西方芭蕾;基訓;比較
肢體語言是舞蹈藝術的主要表現(xiàn)形式,唯有通過基訓形成良好的基礎身體活動能力和基礎肢體語言表達能力,舞蹈演員才能順利完成舞蹈表演[1]。在這一點上,中國古典舞和西方芭蕾舞具有一致性。不過,在具體的基訓實踐中,中國古典舞和西方芭蕾舞仍然存在諸多差異。由于符合運動科學,因而西方芭蕾舞基訓被認為是具備高度科學性的舞蹈基訓方法。中國古典舞基訓主要由傳統(tǒng)戲曲舞蹈演變而來,也具備自身獨特的優(yōu)勢。以下本文就從五個不同的方面對這兩個舞種的基訓進行比較探討:
一、體態(tài)身姿比較
中國古典舞基訓與西方芭蕾舞基訓首先在體態(tài)身姿方面存在較大不同:后者要求訓練者身姿剛健挺拔,在基訓過程中始終保持后背直立,要求訓練者表現(xiàn)出昂揚的神態(tài)氣質;前者既借鑒了后者關于平衡感訓練的方法,又從東方文化的審美性質中獨創(chuàng)出身韻訓練這一基訓內容,因而在體態(tài)身姿訓練方面,要求訓練者通過訓練呈現(xiàn)出獨特的曲線美,以此表現(xiàn)出東方文化的審美特性。在這一點上,中國古典舞基訓對于中國傳統(tǒng)戲曲舞蹈的體態(tài)身姿也有所參考,比如將“擰麻花”“子午相”等體態(tài)身姿納入基訓范疇,重視在基訓過程中讓參訓者通過訓練這些身姿,形成獨特的身韻和文化氣質??偟膩碚f,在體態(tài)身姿基訓方面,中國古典舞更為靈活多樣、更富文化氣息,而西方芭蕾舞基訓則更加功能化[2]。
二、技術技巧比較
在技術技巧方面,中國古典舞基訓與西方芭蕾舞基訓之間存在著較大差異,這主要是由于兩者的舞蹈技巧基于不同的原理:后者的舞蹈技巧原理以體態(tài)“直立”為核心,一切基訓都由此特點出發(fā)而展開,注重提高參訓者的整體控制能力和腿部肌肉力量,主要訓練方式則是旋轉和跳躍,且在旋轉和跳躍訓練過程中,參訓者始終保持極致緊繃的身體狀態(tài),追求動作的高度延伸性;前者既吸收借鑒了前者在基訓中追求舞蹈動作高度延伸性的特性,又對各項舞蹈技巧進行了細化處理。以“轉”這一基礎舞蹈動作為例,在中國古典舞基訓中,有旁腿轉、踏步掖轉、跨腿轉等多個細分動作。又以“跳”這一基礎舞蹈動作為例說明西方芭蕾舞基訓與中國古典舞基訓的區(qū)別:西方芭蕾舞在集訓中對于“跳”這個動作主要強調輕和開兩方面,而中國古典舞基訓在訓練“跳”這個動作時,不像西方芭蕾舞基訓那樣追求開,而更多地追求在跳的過程中完成一些花式腿屈伸動作(如折回動力腿)??傊?,中國古典舞基訓在技術技巧方面,相較于西方芭蕾舞基訓更為豐富多樣,要求舞蹈訓練者在基訓中掌握更多、更復雜的技巧。
三、情感表達比較
作為一種重要的藝術形式,舞蹈和其他藝術形式一樣,都十分注重情感表達[3]。在此方面,中國古典舞基訓與西方芭蕾舞基訓的區(qū)別更加明顯:受中國傳統(tǒng)歷史文化影響,中國古典舞基訓對于情感表達非常重視,強調通過基訓使參訓者具備通過古典舞表現(xiàn)中國傳統(tǒng)文化優(yōu)秀品格的能力;至于西方芭蕾舞基訓,對于情感表達則不像對于技巧訓練那樣重視,芭蕾舞舞蹈演員的情感表達能力,并非主要通過基訓獲得。此外,由于中國古典舞和西方芭蕾舞所反映的文化品格也存在較大差異,因而對于情感表達類型的訓練傾向也有所不同。
四、文化表達比較
舞蹈藝術受文化影響較大,在基訓過程中也反映出不同的文化表達特征:中國古典舞基訓主要受中國傳統(tǒng)文化影響,因而基訓也具備中國傳統(tǒng)文化內斂、含蓄的審美文化特性,故而在基訓過程中,重視讓訓練者通過呼吸對動作加以控制、通過長期領悟和意會深化對于動作的把握;西方芭蕾舞則主要受西方文化影響,因而其基訓具備西方文化的擴張、奔放審美特性,其舞蹈表演主要是為了給觀眾帶去純粹的審美體驗,而不是為了讓觀眾在內涵層面領會舞蹈。
五、音樂運用比較
在舞蹈基訓過程中,音樂必不可少。對于音樂的選擇,中國古典舞與西方芭蕾舞同樣存在較大差異[4]。具體而言,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三個方面:(1)音樂風格不同。中國古典舞基訓過程中所選用的音樂更具民族特色,西方芭蕾舞基訓所選擇的音樂則更具現(xiàn)代主義氣息;(2)鋼琴伴奏在基訓中所承擔的功能不同。中國古典舞基訓中,鋼琴伴奏與形體訓練配合十分緊密,鋼琴節(jié)奏變化與舞蹈動作變化相適應;西方芭蕾舞基訓中鋼琴伴奏的作用則有所不同,主要是為了幫助訓練者完成舞蹈動作,發(fā)揮渲染氣氛、促進內容表達的作用;(3)音樂調式不同。五聲調式是中國古典舞基訓中最常應用的調式,運用這一調式的目的主要是為了表現(xiàn)中國文化特征;至于西方芭蕾舞,則主要運用西洋大小調式,其中大調式較為歡快,小調式則較為憂郁低沉[5]。
結束語:
綜上所述,作為兩個不同的舞種,中國古典舞基訓和西方芭蕾舞基訓各具特色,反映出中國傳統(tǒng)文化與西方文化之間的不同。具體而言,兩者在體態(tài)身姿、技術技巧、情感表達、文化表達、音樂運用這五個方面,均存在不同。舞蹈教師應秉承“求同存異”的理念,探索將這兩種基訓方式有機結合起來的路徑,力求充分發(fā)揮這兩種不同的舞蹈基訓體系之優(yōu)勢,幫助學生掌握扎實的舞蹈基本功,為學生進一步學習舞蹈藝術和舞蹈詮釋、實際展開舞蹈表演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韓笑鑫.中國古典舞基訓與西方芭蕾舞基訓的比較研究[J].音樂時空,2016(8):176-177.
[2]? 肖灑.淺析中國古典舞基訓與芭蕾基訓的結合[J].大眾文藝,2015(8):157-158.
[3]? 周娜.舞蹈柔韌能力與力量能力的訓練--中國古典舞與芭蕾舞基訓課之對比[J].藝海,2016(5):66-68.
[4]? 許剛.淺談芭蕾基訓與中國古典舞基訓的比較分析[J].大眾文藝,2015(20):176.
[5]? 伍艷.中國古典舞與芭蕾舞基訓課之比較分析[J].戲劇之家,2016(8):158.
作者簡介:王玉潔,1997年10月出生,女,山西省太原市,西華大學音樂與舞蹈學院,學生,本科,舞蹈教育。
(作者單位:西華大學音樂與舞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