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興
手癬是發(fā)生在手掌和指間的皮膚癬菌感染,也可波及手背;足癬主要發(fā)生于足跖部及趾間,也可延及足背及踝部。主要致病菌是紅色毛癬菌。
臨床表現與診斷
⒈急性損害為丘疹、丘皰疹和水皰,陳舊性損害有鱗屑、角化。可分為水皰型、浸漬糜爛型和鱗屑角化三型。
⒉多呈對稱性雙側發(fā)病,但一側發(fā)病多年后對側被侵犯。發(fā)作以夏季為重。
⒊病程慢性,易在炎熱季節(jié)繼發(fā)感染引起丹毒或濕疹化。急性期損害用藥不當(過于刺激)可致癬菌疹。常初發(fā)于單側2、3或3、4指/趾縫間,逐漸浸淫蔓延至手掌、手背、足趾、足跟等。有不同程度的瘙癢。
⒋急性期水皰頂部、慢性期鱗屑性損害中可查到病原真菌菌絲、孢子,或真菌培養(yǎng)陽性。
中醫(yī)證型
1.濕熱證:手足跖部為主的紅斑、水皰或趾縫浸漬,有時患者出起針尖大小半酊狀透明水皰,皰壁堅實,抓破流津水,或潰爛浸淫,蔓延成片,上覆白皮,皰底鮮紅,瘙癢明顯。伴有惡臭,舌質紅,苔黃,脈象滑略數。治宜清熱利濕。可選中成藥二妙丸。
⒉血燥證:皮膚干燥,粗糙變厚, 足跟、側緣部等患處鱗屑、角化、皸裂性皮損,紋理寬深。瘙癢疼痛相間,舌質淡或略暗,舌體胖,舌苔白或薄少。治宜養(yǎng)血潤燥??蛇x中成藥當歸苦參丸、濕毒清膠囊。
外用藥物
丁芎癬藥水 主要成分為丁香酊、水楊酸、桃葉酊、川芎酊。殺菌消炎、止癢。用于真菌感染引起的各種皮癬、濕疹、腳氣等。洗凈患處,每日涂擦2~3次。皮膚潰瘍者慎用。
紫椒癬酊 主要成分為功勞木、五倍子、紫花地丁、苦參、花椒。清熱燥濕、殺蟲止癢。用于足癬、手癬及體癬。消毒棉簽蘸藥液10毫升擦于洗凈的患處,每日2次。
本品為外用藥,禁止內服;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切勿接觸眼睛、口腔等黏膜處;皮膚破潰處禁用。
擦癬藥水? 主要成分為斑蝥、紫荊皮、花椒、百部、大楓子(去殼)。祛風、解毒、止癢。用于風癬、濕癬、金錢癬、牛皮癬等。搖勻擦抹患處。
孕婦禁用;切勿入口;本品遇冷有白色結晶析出,可在15攝氏度放置片刻待溶后再用。
大楓子油? 主要成分為大楓子油、硼酸、冰片。殺蟲解毒、散風祛濕。用于風濕癬瘡、雀斑粉刺、血燥風濕、疥瘡癩瘡,治療麻風、疥癬、梅毒、酒渣鼻、銀屑病等。凡屬風濕蟲毒癥者均可選用本品,效果極佳。調勻,涂患處。
癬濕藥水
主要成分為土荊皮、蛇床子、大風子仁、百部、防風、當歸、鳳仙花、透骨草、側柏葉、吳茱萸、花椒、蟬蛻、斑蝥。祛風除濕、殺蟲止癢。用于風濕蟲毒所致的鵝掌風、腳濕氣,癥見皮膚丘疹、水皰、脫屑,伴隨不同程度的瘙癢。擦于洗凈的患處,每日3~4次;治療灰指甲應先除去空松部分,使藥易滲入。
切忌入口,嚴防觸及眼、鼻、口腔等黏膜處;服藥2周癥狀無緩解,應去醫(yī)院就診。
調養(yǎng)禁忌
真菌及細菌混合感染嚴重時,及時到醫(yī)院就診治療。平時注意手足衛(wèi)生,不要隨便穿戴他人的鞋子、手套等。不宜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皮損用藥要對癥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