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露艷
【摘 要】目的:研究新生兒PICC置管堵管的危險因素及護理措施。方法:選取2018年6月-2019年5月PICC置管新生兒為研究對象,病例數(shù)96例,隨機劃分為2組,即實驗組(針對性護理干預)和對照組(常規(guī)護理),均48例,觀察新生兒護理情況。結果:實驗組中,45例為0級,1例為1級,2例為2級。對照組中,37例為0級,6例為1級,5例為2級。兩組數(shù)據(jù)比較差異有意義(P<0.05)。實驗組新生兒導管留置(59.39±22.12)天,對照組新生兒導管留置(43.78±18.87)天,比較差異有意義(P<0.05)。結論:對于PICC置管新生兒來講,造成堵管危險因素較多,應選擇針對性護理對策,盡可能保證置管安全性,不斷降低其危險性。
【關鍵詞】新生兒;PICC置管;堵管;危險因素;護理措施
【中圖分類號】R473.72【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8714(2019)11-0187-01
由于PICC置管具有操作簡單與維護便利等特點,使其逐漸成為患兒靜脈給藥重要形式,尤其是在部分早產(chǎn)兒中,PICC置管呈現(xiàn)較為顯著應用效果。然而,在PICC置管廣泛應用下,并發(fā)癥發(fā)病率隨之明顯提升,逐漸成為臨床關注重點,置管堵塞成為當前主要并發(fā)癥[1]。部分調查顯示,PICC置管新生兒發(fā)生堵管率為32.6%,除了會增加新生兒痛苦之外,還會對其父母造成較大心理負擔。因此,本文選取PICC置管新生兒,研究堵管危險因素和護理措施,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基本資料
選取2018年6月-2019年5月PICC置管新生兒為研究對象,病例數(shù)96例,隨機劃分分為2組,即實驗組和對照組,均48例。入選標準:患兒臨床資料比較完整;首次展開PICC置管治療;患兒家屬知曉本次研究內(nèi)容。在96例患兒中,男女比例為53:43,平均出生體重(1234.5±13.9)g,平均住院時間(75.6±6.7)天,其中57例為低體重兒,39例為早產(chǎn)兒。全部新生兒均施行PICC置管,由2名專業(yè)護士穿刺,并通過專人負責導管維護。兩組資料比較差異無意義(P>0.05)。
1.2 方法
當新生兒完成置管后,應由專業(yè)護士予以跟蹤調查,詳細記錄觀察數(shù)據(jù),利用醫(yī)院自制《新生兒PICC置管登記表》,詳細記錄新生兒相關信息資料,例如:出生日期和置管時間,判斷新生兒是否出現(xiàn)置管堵塞,科學制定處理方法和處理結果等,由責任人負責審核簽字[2]。對新生兒PICC置管堵管情況進行了解,以循證醫(yī)學為基礎,深入研究堵管原因,以便于予以護理干預。
對照組進行常規(guī)護理,實驗組是以針對性護理為主,具體包括:(1)評估新生兒情況,如果條件允許,可以選擇瓣膜裝置,保證其具備防返流作用,血管條件比較理想新生兒,應選擇大型導管,以加快流速。(2)并發(fā)癥護理,例如:皮膚過敏護理,具體表現(xiàn)為穿刺點周邊皮膚刺癢,如果情況嚴重會發(fā)生水泡破潰,應選擇0.5%濃度聚維酮碘液和酒精消毒,然后進行金霉素眼膏的使用,每日1次,患兒3天后癥狀改善;靜脈炎護理,通常發(fā)生在穿刺1-7天,在進行護理時,首先需要嚴格按照無菌操作標準進行,完成消毒處理后進行穿刺,盡量降低機械刺激,強化置管護理等[3]。(3)臨床輸液和藥物護理,在新生兒進行藥物治療時,護理人員應對其進行反復核對,確定藥物性質和配伍禁忌,在對不同藥物進行輸注時,可以選擇生理鹽水沖洗導管,避免藥物沉淀堵管。營養(yǎng)液的輸注過程,應每12小時沖洗導管,預防黏稠物質附著導管內(nèi)壁。PICC置管內(nèi),禁止出現(xiàn)造影劑,同時要求護理人員實施監(jiān)測新生兒輸液情況,判斷輸液是否順利,科學制定輸液方案,保證臨床治療的有效性[4]。
1.3 統(tǒng)計學分析
本文調查數(shù)據(jù)均錄入至SPSS 21.0統(tǒng)計學軟件,堵管情況進行x2的檢驗,導管留置時間t檢驗,當P<0.05時,表明組間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堵管情況
實驗組中,45例為0級,1例為1級,2例為2級。對照組中,37例為0級,6例為1級,5例為2級。兩組數(shù)據(jù)比較差異有意義(P<0.05)。
2.2 導管留置時間
按照護理方法不同,實驗組新生兒導管留置(59.39±22.12)天,對照組新生兒導管留置(43.78±18.87)天,對兩組資料比較差異有意義(t=3.7196,P=0.0003)。
3 討論
新生兒PICC置管過程,可能造成堵管原因較多,總結其危險因素具體包括以下幾點:(1)在導管型號選擇時,如果導管無瓣膜式,會因為流速較慢出現(xiàn)堵管情況。(2)護理人員培訓工作未落實,導致護理人員缺少并發(fā)癥正確認識,無法全面展開理論指導等,均屬于堵管危險因素,需要特別注意。(3)如果出現(xiàn)導管堵塞,嚴禁強行推注,避免發(fā)生導管破裂,當出現(xiàn)導管堵塞時,需要6小時內(nèi)予以處理,保證其整體治療效果。對此,新生兒PICC置管過程,向新生兒全面展開針對性護理干預,可以實現(xiàn)堵管危險因素的預防,確保新生兒具有較高治療效果[5]。本文研究顯示,實驗組3例堵管事件,對照組11例堵管事件,對比差異有意義(P<0.05),與此同時,實驗組導管留置時間(59.39±22.12)天,和對照組比較有意義(P<0.05)。
由此可見,新生兒的PICC置管過程,對新生兒采取針對性護理干預,可以有效降低堵管幾率,及時控制其危險因素,延長導管留置時間,具備臨床推廣使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龍秋雨,吳艷華.新生兒PICC置管堵管的危險因素分析及護理對策[J].當代護士(下旬刊),2018,25(5):117-118.
[2] 張小芳.新生兒PICC置管操作常見并發(fā)癥及臨床護理研究[J].當代醫(yī)學,2017,23(15):170-172.
[3] 王曉飛,陳麗光.PICC置管患者相關性感染因素及護理對策分析[J].浙江醫(yī)學教育,2017,16(5):37-39.
[4] 賀望花.新生兒PICC置管機械性靜脈炎的早期干預及護理對策[J].基層醫(yī)學論壇,2017,21(6):642-644.
[5] 吳旭紅.新生兒PICC并發(fā)癥原因分析及護理干預的研究進展[J].中國護理管理,2017,17(2):166-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