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娟
摘? 要:《語文新課程標準》明顯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本文闡述小學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貫徹“以讀為本”的理念,在課上開展有層次的閱讀課文的一些做法,旨在提高學生與文本有活力對話的閱讀過程。
關鍵詞:以讀為本;通讀感悟;細讀悟語;品讀悟情;誦讀積累
當前語文課堂上出現(xiàn)讀書被教師越俎代庖現(xiàn)象,即“教師對課文講得多,學生讀得少,記得多”的現(xiàn)象。這是一種急功近利不可取的教學行為,閱讀教學還是要讓朗朗的書聲回到教室。閱讀與習作尚需“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閱讀與理解還需“讀書百遍,其義自見”。這一理念也符合《語文新課標》中“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
教師在組織教學時,應緊扣“以人為本,以讀為本”?!白x本”即學生更容易與讀本開展對話。“人本”,引發(fā)全體學生的閱讀需要,促進個性化閱讀需要,就是將“讀”貫穿教學全過程,引導學生自讀自悟,探究學習,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一、通讀感知
通常我們拿到文本總是先通讀一遍,對課文進行“整體感知”,這是最自然不過的。教師必須要給學生提供充裕的通讀課文的時間,讓學生借助各種閱讀工具自由地、充分地朗讀課文,感知課文中的語言信息,把課文讀通并初步讀懂。在上語文新課時,一般是讓學生反反復復地讀課文,自由讀,指讀,“開火車”輪讀,對于難讀的長句,教師還進行示范讀,以便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通讀閱讀習慣。同時要注重調(diào)動學生的閱讀興趣,可采用以下幾種方式:
(一)全體性地讀?? 讓全班同學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自由地朗讀課文,他想怎么讀就怎么讀,但注意要出聲讀、大聲讀。這時速度快的可以多讀幾遍。
(二)再選擇性地讀?? 這種讀是在前面自由讀的基礎上,讓同學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一段來讀,可以激發(fā)學生的表現(xiàn)欲望,充分地展示自己。他們會從中學會選擇、評價。同時,也可促進同學間的互相學習與共同提高。
(三)接段讀?? 課堂時間有限,這種點面結(jié)合式的朗讀,即讓學生喜歡讀第一段的同學站起來讀,讀完后坐下,再讓喜歡讀第二段的站起來接著讀。這樣一段一段接下去,到最后一段時,可提醒一下,還沒讀過的同學請抓住機會來站起來讀。一輪下來,全班同學都能讀到他最喜歡的一段,有的同學可能還會有讀好幾段的機會。有的課文段落數(shù)較少,而每個段落又較長的,不宜用接段讀,可用同樣的道理選段改為接句讀。
(四)自讀說話?? 由于個人經(jīng)驗和認知水平不同,學生自讀課文,對課文理解是不同的。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初期閱讀體驗,讓學生進行交流,在交流中受到啟發(fā),得到提高。例如學生自讀《真想變成大大的荷葉》后,教師問:“我想知道你們在夏天,想變成哪些事物呢?”有的學生說想變成青蛙、小魚、蝴蝶,還有的說,想變成龍蝦、小蝌蚪。大家哈哈大笑起來,有的小朋友說,夏天沒有小蝌蚪,不能變。是啊,學生討論興趣盎然。我們大家再齊讀一遍,看看課文里提到在夏天變成哪些東西,學生讀得更有滋味了。
二、細讀悟語
梳理文章脈絡,理解課文內(nèi)容及表現(xiàn)形式,做到有所感悟,得通過細讀,即“細讀悟語”階段。這個階段教學最能反映出教師的創(chuàng)造力,也是課堂教學中最精彩之處。在這階段中教師引導學生對課文進行仔細閱讀,在學生自讀自悟說話的基礎上,開展學生、教師、文本三者間的對話,通過“對話”促進學生細讀。細讀必須體現(xiàn)以下三個特征:
(一)讀思結(jié)合?? 通過PPT出示閱讀的要求,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讀。讓學生有意識地將
課文與先前的生活經(jīng)驗、閱讀經(jīng)驗聯(lián)系起來,就能找到所學課文的不同點,從而發(fā)現(xiàn)問題。有了問題,學生帶著問題讀書,目標明確,就讀有所得,讀有所悟,“在閱讀實踐中逐步學會獨立思考,學會讀書”。如《歡樂的潑水節(jié)》寫了哪些你印象深刻的場景?就可以思考印象深刻的句段,再用自己的朗讀深化自己的體會,升華情感。
(二)讀議結(jié)合?? 課堂就是同學們交流的平臺,讀書要與討論交流相結(jié)合,要強調(diào)師生、生生互動。讀議結(jié)合,以議促讀,以讀促悟。如在教《羿射九日》一課時,學生讀到第4-6自然段后,教師問學生,為何出現(xiàn)兩個“九十九”,為何不用“八十八,六十”等其他數(shù)字呢?從羿射日的動作中,你領悟了什么?學生為此討論。過后,學生再讀文本并理解原因。
(三)讀練結(jié)合?? 閱讀教學離不開語言文字的訓練,各種訓練都要以讀為基礎。練習并非都是要學生拿起筆來寫,通過比較讀、對比讀、換詞讀、刪詞讀等精心設計,都是體悟語言,培養(yǎng)語感,提高學生語文能力有效的訓練。
三、品讀悟情
在對課文內(nèi)容和作者語言特色的理解基礎上,學生就會自然地從心中產(chǎn)生一種與課文內(nèi)容相和諧的激情,有一種要與作者心靈的溝通的感覺,這就要通過有感情地朗讀來實現(xiàn)。對課文進行品賞玩味地讀,更深入地去感悟作品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從而更進一步地升華思想,陶冶情感。此時,教師讓學生自已品讀,采用“讀中悟情”“評讀促情”的辦法進行輔導,教師在學生讀完課文后,這樣問“你為什么這樣讀?”讓學生說出自己的感悟,自覺地糾正不正確的朗讀方法。為了提高朗讀興趣,活躍氣氛,教師可設計多種朗讀形式,根據(jù)文章篇幅,有重點段落朗讀、句子欣賞朗讀、精彩片段朗讀;根據(jù)學生個體,有全體朗讀,分組朗讀、師生朗讀等多種形式朗讀。
四、誦讀積累
經(jīng)過前面的流程,最后教師煽動積累的欲望。“多美的文章,你想把它讀背嗎?”學生躍躍欲試,因為許多文學家都基于對語言的積累來提升自己的文學修養(yǎng)。尤其是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熟讀甚至是背誦課文比系統(tǒng)地分析講解更有效。學生在理解感悟基礎上熟讀成誦,有助于學生對課文的整體吸收,發(fā)展語感。背誦可以穿插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在品讀一個段落后,由于學生充分理解了語言結(jié)構(gòu),體悟到文章的美,就有一種讀背課文的愿望,也很容易背誦課文。我常不失時機地讓能背誦的同學合上課本,有感情地背誦課文段落。久而久之,學生嘗到了背誦的甜頭,很自覺地將一些優(yōu)美的段落熟讀成誦。
教無定法,要體現(xiàn)以讀為本,我們要根據(jù)文章體裁、文章難易程度、寫作特色,還要體現(xiàn)以人為本、根據(jù)學生年齡特征、知識水平等具體的情況,教學方法也應有所不同,或省略一些步驟,或改變一些讀的順序,這樣的課堂才會有活力、有生氣、有效果,才深得學生的喜愛。
參考文獻:
[1]王茂艷,品讀入境悟情. [ J ] .語文教學與研究,2014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