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蝶
摘 ? ?要:隨著媒介技術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VR新聞報道以其沉浸式體驗的特點獲得了人們的青睞。因此,本文將選取國內外典型的VR新聞報道,并且依據國內外VR新聞發(fā)展現狀,分析國內外VR新聞報道的異同之處。
關鍵詞:國內外VR新聞;媒介技術;新聞傳播
一、國內外VR新聞發(fā)展歷程
(一)國內VR新聞發(fā)展歷程
隨著2015年VR技術成為了我國媒體界的“寵兒”,并在眾多傳播領域引起了人們的熱烈討論,如在2015年10月,中國首部VR紀錄片《山村里的幼兒園》的發(fā)布,此部關于研究貴州留守兒童的VR紀錄片為我國弱勢群體的VR新聞報道奠定了基礎[1]。隨后在2015年12月,財新傳媒對“1220”深圳山體垮塌事件進行了VR攝影報道,并相繼只做了《黃金72小時》、《深圳的傷坳》等系列的VR新聞報道,為我國VR災害性新聞報道開創(chuàng)了歷史先河。到被譽為VR元年的2016年,傳媒界通過360度交互式全景圖片視頻模式,逐步改變家庭單一的媒介使用習慣,而當時重慶日報推出的首個VR新聞頻道,擺脫了單一固態(tài)化的新聞瀏覽模式,以其沉浸式的新聞體驗獲得了許多觀眾的青睞。到2016年3月全國兩會使用VR方式報道,以其“完全在場、深度沉浸”的全方位浸潤體驗,深受大眾喜愛,并對于新聞業(yè)來說,此為我國首例運用VR模式來對國家事件進行新聞報道;直到2019年3月兩會的召開,VR新聞報道才逐步運用在我國各個方面的社會事件上[2]。
(二)國外VR新聞發(fā)展歷程
作為VR技術元老級別的美國,早在2012年開設了VR研究,并且同年發(fā)布了被譽為美國VR新聞界的開山鼻祖的VR新聞——《洛杉磯的饑餓》,是全球首次使用現場實錄、音頻和利用計算機技術生成三維效果的一檔新聞紀錄片[3]。而在2013年8月,美國甘內特集團旗下首次打造了VR游戲引擎模式的解釋性新聞節(jié)目《Harvest of Change》,并基于此完美銜接了美國新聞記錄和VR游戲體驗模式。在2015年6月,美國ROTY News公司首次發(fā)布了一支關于自然災害的VR紀錄片,以VR敘事的模式,讓觀眾以第一視角的模式,置身于災區(qū),而ROTY News公司拍攝此紀錄片的目的是呼吁人們加強對災難地區(qū)的關注,并且ROTY News公司通過此VR紀錄片成功打開了美國VR“新聞和行動”相結合的局面。到2016年,英國BBC公司開拍的VR紀錄片《復活節(jié)起義:叛逆者之聲》將VR的虛擬敘事概念詮釋的淋漓盡致,促進了VR新聞拍攝的多元化發(fā)展[4]。
二、國內外VR新聞報道案例分析
(一)中國VR新聞報道案例分析——以2019年全國兩會VR報道為例
2019年“兩會”再次以VR技術作為報道主角,這是繼2016年3月用VR技術報道“兩會”又一歷史性進步。此次“兩會”,多家媒體相繼采用了VR技術對“兩會”進行報道,如:央視新聞官方微博進行了首場“部長通道”5G+VR直播;央視新聞客戶端同步進行了圖文直播;記者使用VR直播眼鏡采訪;央視記者通過VR全景技術直播全國政協聯組會等。這些傳播技術的變革,打破了普通圖像和視頻單一視角的取景模式,讓觀者能以全景與360度方位轉動的模式“切身體會”當時的情景。
2019年“兩會”VR新聞報道的成功實踐,激發(fā)了人們對VR技術的興趣,據騰訊指數大數據顯示,在“2019兩會”VR新聞報道期間,兩會全網傳播總量高達829.8萬條,其中全息交互、AI、VR全景交互等均成為政府工作報告?zhèn)鞑バ问健?偟膩碚f,在2019年兩會報道的VR新聞中,央視大膽利用VR新聞的沉浸性強與身臨其境的特點,讓以往枯燥乏味的單一會議直播轉變成與廣大民眾參與互動的雙向傳播模式,促進了新一輪媒介融合轉型的進程。
(二)國外VR新聞報道案例分析——以NBC公司直播美國總統大選為例
2016年的美國總統大選作為全世界最受矚目的政治新聞,美國媒體首次運用VR的模式在總統大選上進行報道。因此,此屆總統大選的傳播方式在新媒介技術領域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而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則在此次通過VR模式,對此競選辯論進行直播,直播內容主要包括了現場辯論、政治人士的點評以及記者的問答等,并通過VR新聞報道的方式,激發(fā)群眾對政治的關心。對于VR新聞受眾群體來說,只需佩戴VR設備,進入虛擬民主廣場,即可瀏覽某位選手的演講,或是站在一個位置觀看。
Altspace公司與NBC公司共同合作完成的美國總統大選VR直播無論是從報道形式還是環(huán)境拍攝,都是基于用戶體驗為中心,再通過360度的全景環(huán)繞模式來突出VR新聞直播的視角自由。而用戶可在其建設的一個虛擬民主廣場上,與在場的其他觀眾相互交流,并且如果發(fā)現被人惡意攻擊或騷擾時,可采取屏蔽手段,以此規(guī)避不速之客所送的信息。因NBC在2016年總統大選的VR新聞實踐中,達到了預期的政治傳播效果,因此,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 C)已著手準備2020年的美國總統大選前的“前哨戰(zhàn)”報道,使用VR新聞報道的形式,使每個人都可以參與其中,對自身利益相關的論題,發(fā)表自身意見,讓政府更加充分的了解選民需求,激發(fā)美國政治新聞的活力。
三、國內外VR新聞的異同性
(一)國內外VR新聞報道的共同性
1.傳播理念的共同性。國內外VR新聞報道均以觀眾體驗放在第一位。毋庸置疑的是進行VR新聞報道的初心就是為滿足受眾群體的個性化需求,而央視在進行“兩會”VR新聞報道時,除了設置一個“VR視角”欄目以外,還會特別策劃一些老百姓更關注的專題進行VR新聞報道;同理,NBC公司對美國總統選舉的VR新聞報道中,相對應的也設置了一個虛擬場地,來滿足觀眾的交流互動。因此,在VR新聞報道的賣點已經成功吸引觀眾注意的前提下,配上觀眾在VR空間上的感官體驗和互動樂趣的新奇體驗,成功讓VR新聞報道以“受眾第一,熱度高漲”的特色成功在媒體市場占得一席之地。
2.新聞選材的共同性。國內外VR新聞報道均以熱點大事件為主。新聞的選材成是吸引觀眾注意力的關鍵所在,雖然國內外VR新聞報道的起步時間不一致,但國內外媒體都以“大場面大事件”入手,以更加易于沉浸式體驗的話題與社會現狀進行報道。如“2019兩會”和美國總統大選,均采用VR新聞報道的模式進行傳播,讓人們通過VR技術的方式感受國家大事所帶來的感官沖擊。但是在媒介技術不斷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趨勢下,媒體機構需理性選擇新聞題材,避免“技術倒逼內容生產”的情況發(fā)生。
(二)國內外VR新聞報道的差異性
1.報道手法的差異性。目前,國內外媒體在進行VR新聞報道時,均使用360度全景攝像機進行拍攝,并通過后期加工,上傳到VR終端設備,以VR技術搭建的虛擬場景和敘事手法來對事件進行報道。國外媒體對于VR技術的研發(fā)時間比我國研發(fā)的時間早,技術資源豐富,已從單一的全景拍攝上升到利用3D虛擬技術來實現場地模擬,并且用戶能與現場任務進行互動交流,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則是美國2016年使用VR技術來對美國總統大選進行新聞報道,其設置的一個虛擬民主廣場,能讓在場的觀眾相互交流。而國內媒體,在2015年發(fā)布《山村里的幼兒園》的VR新聞先河到最近“兩會”的VR圖像直播。比較國外與國內的報導手法差異性,關鍵在于技術層面上的取景與仿真上國內仍有需要不斷完善的地方。
2.報導數量的差異性,國外媒體比國內媒體更加注重采用VR技術完成新聞報道。VR新聞發(fā)展至今,內容已經囊括了社會上不同領域不同角度的事件。國外媒體,從2015年NYT發(fā)布的VR新聞《流離失所》到2016年BBC公司以動漫形式制作的VR記錄短片《我們等待》,甚至到最近BBC的《販賣》、VRSE的《母親之翼》等VR新聞報道,均是采用VR完成的新聞報道。國內媒體最具有代表性的VR新聞仍舊停留在財新傳媒制作的《山村里的幼兒園》,而我國大媒介機構,如:人民日報,新華社,其對弱勢群體的VR新聞報道卻相對匱乏[5]。
參考文獻:
[1]劉麗群,李軻,成升. 如何“聲”臨其境:透析360度視頻新聞聲音制作[J]. 電視研究,2018,(06):34-36.
[2]賀嶺,謝雨. VR技術在全景化新聞中的運用與發(fā)展[J]. 出版廣角,2018,(10):66-68.
[3]張佳妮. VR新聞對新聞報道的意義、局限與發(fā)展路徑[J]. 傳媒,2018,(05):57-59.
[4]伍菲. “VR+新聞”:虛擬現實報道的嘗試與反思[J]. 傳媒,2018,(02):38-40.
[5]周璐.《紐約時報》VR新聞的實踐與探索[J]. 傳媒,2017,(18):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