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克旺
通過一年多的茶館式教學,我感覺存在著教學主題不明確、教學過程自由散漫、缺乏思維深度、浪費時間和道聽途說等諸多問題,最大的弊病在于一個“閑”字,使教學缺乏系統(tǒng)性、邏輯性和嚴謹性,其受指責最多之處是致使學習者浪費時光。下面就我校開展的“有指導的茶館式”教學談談個人的見解,共分六個步驟程序;一、自學成果展示---選茶(8分鐘),二、形成探究問題---問茶(2分鐘),三、小組合作討論---議茶(10分鐘),四、開展鞏固訓練---品茶(8分鐘),五、當堂限時作業(yè)---評茶(10分鐘),六、布置預習任務---約茶(2分鐘)
一、在自學成果展示一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必須是“茶館”里的一位積極的旁觀者。當學生展示自己的自學成果時,盡可能的讓學生的“潛意識”暴露出來,沒有暴露問題的教學就是灌輸,特別是“相異構想”盡量顯現(xiàn)出來,教師只有關注了學生“相異構想”的發(fā)現(xiàn)和解決,學生的創(chuàng)新素養(yǎng)才能得到呵護與培育。設計用什么方式、方法來檢驗學生哪些學會,哪些沒有學會。用什么方式、方法來暴露學生的“閃光點”和“相異構想”。運用什么資源(包括教師自身、學生、文本等),采用什么方式、方法來解決學生的困難,這里特別強調學生資源的充分利用。暴露,依據(jù)文本和學情設計問題,只有將問題暴露出來,才知道哪些知識是學生自己學會的,哪些是學生通過合作互學和小組幫助能學會的,哪些是學生自己不會需要老師講的?!皩W生力所能及的,教師避之,學生力所難及的,教師助之,學生力所不及的,教師為之”,使學生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到自主學習活動之中。當然,教師并不是清閑的,必須到處走走轉轉,積極地看、積極地聽,身臨其境地感受學生的所作所為、所思所想,隨時掌握或處理各種偶發(fā)情況。
二、在形成探究問題一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必須是“茶館”里一顆懸梁高掛的長明燈。對教師的提出很高的要求,必須具有豐富的知識,真正做到精熟文本,才能做到教學方法靈活多樣,教學的價值取向更加明確。許多教師不明白自己每一個教學行為的價值取向究竟何在?為什么提問?為什么讓學生小組討論?……許多教師常常帶有盲目性,表現(xiàn)茫然。教師要為學生的發(fā)展和自己的成長不斷充電,用教師的教學智慧而不是地位威望來啟迪學生內在的、強大的、持久的求知欲望,從而達到“運籌于帷幄之中,決勝于課堂之上”的最高境界。
三、在小組合作討論一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必須是“茶館”里一個德高望眾的協(xié)調人。新課程所倡導的“不干涉原則”并不是禁止教師進行控制,讓學生在課堂上的自由、活躍,也并不是一味地給學生更多的自由而造成散漫的課堂,而是用各種適當?shù)姆绞浇逃龑W生遵守紀律,懂得與他人合作,給學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或精神上的鼓舞,使學生的思維更加活躍,探索熱情更加高漲,在學生回答問題出現(xiàn)錯時,教師要做的不是責備,而是理解和鼓勵,成為學生最可信賴的心理支持源,從而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氣氛。
四、在開展鞏固訓練一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必須是“茶館”里一名熱心的服務員,為學生學習盡可能地提供資源,提供各種便利,為他們的學習服務。教師的教學方式可以更加多元——從“書中學”一種方式,到“書中學”、“做中學”兩種方式并舉。教學方法更加靈活——從“讀讀”開始,到“讀、議、聽、練”等多種方法選擇。 教學手段更加現(xiàn)代——教學手段的創(chuàng)設,從講臺之上延伸到講臺之下。將尊重、拓展、追問、提升結合在一起,建立一個接納的、支持性的、寬松的學習環(huán)境,與學生分享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和學生一道尋找真理,確保學生的思維在學習過程中始終處于活躍狀態(tài)。孫紹振教授說過,文本結構不是單層次的,因此學生的理解究竟處于哪一層面,教師教學目標期望學生達到什么水準,教師要心中有數(shù)。然后通過追問——促進學生思考,實現(xiàn)最近發(fā)展區(qū)的跨越和提升——架梯子登高望遠,實現(xiàn)教學設計的最優(yōu)化。單一的目標主義和建構主義已經無法滿足新時期語文課堂的需要,只有將兩者融合實現(xiàn)個別化教學,才能完成人的配養(yǎng)、學的完整、主動探究。
五、在當堂限時作業(yè)和布置預習任務這兩個環(huán)節(jié)中,教師要做一個能打會算、目光超前的老板。作業(yè)要讓學生有效率有質量的完成,作業(yè)的設計安排要根據(jù)當堂教學目標和學生學情特點,讀寫結合、讀中學寫,密不可分;巧設練習、發(fā)展思維;走出課堂、注重實踐;自行設計、張揚個性.下一節(jié)的預習任務也是如此。學生的預習是唯一可以通過老師的檢測和課堂上的交流進行評價的自主學習的機會,應該好好把握,那這就需要老師對新課的預習給予具體有針對性的指導,讓學生帶著任務去學習,做到有的放矢,針對性強,教師要做到對教材特點的全面了解和學生學情的充分把握,提出既有一定價值,又有吸引力,讓學生能產生濃厚預習興趣的預習內容,內容要有層次性,要讓學生通過預習、思考、解決三個層次的問題:學困生只要通過仔細閱讀就知道下一節(jié)課我們學習什么,大概是怎樣的就可以了;大多數(shù)的中等生就應該在這個層次上思考為什么是這樣的;學優(yōu)生就應在這兩個層次的基礎上還可以怎么樣,有沒有更好的辦法。如要求學生列預習提綱,提前進行實踐練習等,切記布置大而空的作業(yè),如認真閱讀全文,這樣的預習作業(yè)又有多少學生能認真完成呢?即使讀了,絕大多數(shù)人也是掃描式的閱讀,沒有深度,沒有思維。當然,在每一個環(huán)節(jié)的教學中,有些小的細節(jié)教師可能是熱心的服務員,還可能是德高望眾的協(xié)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