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瑪潘多
摘 要: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漢語文是小學階段非常重要的一門學科,學生們借助漢語文知識的學習,不僅能夠識字,還能夠陶冶自己的情操,進而健康、快樂地成長。新課改實施以來,很多教育工作者都開始樹立全新的教學方法,來提升教學水平。情感教育的出現(xiàn),在提升教師教學水平的同時,還強化了對學生的情感教育。
關鍵詞: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小學漢語文;情感教育;開展
傳統(tǒng)模式下的教學中,教師是課堂的絕對領導者,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教師的一切教學活動安排,是沒有發(fā)言權的。這種教育教學方法扼殺了學生們的獨立思考能力,而且學習的效果不佳。通過相關實踐調查可以發(fā)現(xiàn),在開展小學漢語文教學過程中應用情感教學是非常有成效的。情感教育能夠讓學生在活躍的課堂氛圍下,主動投入到相關教學活動中來??墒窃诰唧w應用的時候發(fā)現(xiàn),很多教師不能夠很好地把控,以至于不能夠發(fā)揮其效果。文章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詳細論述相關內容。
一、小學漢語文教學應用情感元素分析
小學生處于人生情感發(fā)展與成長階段,這個階段直接影響著今后的情感,因此在該階段就必須要對情感加以引導,采取一定措施讓他們發(fā)自內心去感知、感悟世界。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下,小學漢語文教師非常重視知識與能力,但是大多數(shù)都沒有重視情感教育,在課堂上常常對調皮學生實施嚴肅批評,從表面看確實震住了學生,但是卻無法達到教學的目標。很多漢語文教師比較習慣冷漠的復述文章大意,對文章主題及寫作藝術進行解構,本來漢語文知識具有生動活潑氛圍和濃厚的藝術氣息,但是采用這種冷漠無情的教法讓漢語文知識變成了枯燥無味,根本無法激發(fā)學生心中那份童趣、純真的情感體驗。因此在新課改下針對小學漢語文教學困境提出了一些新方向與新目標,教師要借助本文讓學生感受來自內心的情感體驗,還要鼓勵學生采用優(yōu)美的語言表達自身的個性化情感。
二、小學漢語文教學實行情感教育的措施
盡管現(xiàn)在很多教師都已經(jīng)認識到了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可是,由于其和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有很大的沖突,導致很多教師在具體展開的相關教學的過程中無從下手。文章通過相關調查以及整合自己的相關經(jīng)驗,從以下幾點來具體闡述。
1、強化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
小學生由于自身的年齡特征,他們比較調皮,上課時容易有小動作,這些都是正常的。相關調查表明,如果他們對自己的老師比較認可,那么在這位教師的課堂上就非常聽話,而且愿意主動參與到相關教學活動中來。因此,教師一定要多和學生進行友好溝通和交流。良好的師生關系,就能促使他們愛上漢語文這門學科,進而配合教師教學,主動回答教師提問的問題,推進教學的進程,進而提升自己的漢語文水平。此外,還能夠提高自信心,在課堂上勇于表現(xiàn)自我。
2、通過啟發(fā)式教學激發(fā)情感
進行情感教育實踐,教師可以選擇啟發(fā)式教學,這種教學模式能夠讓學生擁有獨立思考的時間與空間,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同時采用啟發(fā)式教學還能夠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中,成為課堂的學習主人,從而學習更多、更深的知識。啟發(fā)式教學還能夠將多媒體與情景教學有機結合起來,啟發(fā)學生的學習,激發(fā)學生學習情感。比如學習《司馬光》時,教師應該通過網(wǎng)絡查找一些與司馬光相關的小視頻,上課時通過多媒體給學生觀看,從而感受故事人物思想的變化。這樣讓學生感覺十分新鮮,學生就能夠配合教師進行多媒體教學,主動融入到課堂中,而且多媒體教學還能夠通過視覺、聽覺等各種感覺體會文章內容,從而有效激發(fā)學生情感,讓學生體驗情感,從各方面深刻認識這篇文章。教師能夠通過情景設置教學模式,有效啟發(fā)學生學習中的情感,例如學習《藍色的樹葉》文章時,教師讓學生同桌間互動,設置情景,每一個學生都能夠成為文章中的角色,體驗文章內容中的情景。采取情景教學模式啟發(fā)小學生情感,學生就能夠親身體會漢語文內容的情感,從而能夠更好的學習、理解漢語文,提高學生的漢語文素養(yǎng)。
3、通過閱讀激發(fā)學生情感
閱讀是引導學生從中獲取知識的有效途徑,同時更是培養(yǎng)與激發(fā)學生情感的途徑之一,通過閱讀就能夠讓學生從中體會更多情感,提升情感體會,因此情感教育能夠激發(fā)學生愛好讀書,從書本內容陶冶情操。在教學時,教師要給學生多推薦一些比較好的書,通過閱讀這些書籍拓展學生的眼界,而且好的閱讀書本能夠凈化學生的心靈,能夠提高小學生自身素養(yǎng),從閱讀中去感悟許多做人的道理從而健康、積極的成長。比如教師將《魯濱遜漂流記》推薦給學生,該閱讀書本中主要講述魯濱遜在荒島上的求生生活,閱讀這本書就能夠讓學生從中體會遇到困難時,主人公的勇敢與機智,經(jīng)過閱讀就能夠激發(fā)學生情感,由此體會到在遇到困難之時應該保持著一個積極的態(tài)度。
4、探究人物品質
在教學過程中要營造積極主動、用心投入的讀書氛圍,以“自讀、感悟、質疑、探究”的學習方法架設文本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平臺,使閱讀教學成為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例如《軍神》這篇課文中,作者表達了對劉伯承的敬佩和贊揚的感情。筆者通過出示劉伯承的照片和資料,引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讓學生自由讀課文,并想一想沃克醫(yī)生為什么要稱劉伯承是“軍神”。學生通過自由討論,展開了與文本的對話;學生細細品味劉伯承為了能清醒地指揮作戰(zhàn),拒絕使用麻醉劑;學生通過對劉伯承的動作、語言、神態(tài)的描寫,體會了他的頑強精神。最后讓學生以朗讀的方式來讀重點語段,感受劉伯承的偉大與堅強。學生對劉伯承的鋼鐵意志印象深刻,受到了情感的熏陶,獲得了思想啟迪。
總結:
小學階段正是學生情感培養(yǎng)關鍵時期,在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小學漢語文中開展情感教育不僅可以加強師生之間良好情感關系的建立,還對學生的漢語文知識學習理解有著就很強的推動性作用。所以小學漢語文要勤于思考、積極探索,更好的將情感教育融入于漢語文課堂當中,促進學生的情感素養(yǎng)、文化素養(yǎng)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小學漢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創(chuàng)造力[J]. 張文英. 西部素質教育. 2017(05).
[2]如何在小學漢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J]. 黃丹. 西部素質教育. 2017(05).
[3]合作學習在小學漢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 楊璟璐. ?黑龍江科學. 201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