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曙光
(遼寧省撫順煤礦腦科醫(yī)院,遼寧 撫順 113000)
對于神經內科患者來說,絕大多數的患者存在肢體活動受限、認知功能障礙等臨床癥狀,加之神經內科患者的年齡跨度較大,導致臨床護理難度較大,護理安全隱患較多[1]。因此,在臨床護理管理中要加強護理安全管理力度,以此來保證患者的住院安全。在常規(guī)的臨床護理中,并未關注患者的安全教育,導致護理安全管理的效果欠佳[2]。因此,在神經內科患者臨床護理過程中,實施強化安全教育十分必要[3]。筆者以下就對強化安全教育對神經內科患者護理安全管理的影響進行了分析。
1.1 一般資料:借助方便抽樣法從本院2016年3月至2018年2月在我院住院治療的神經內科患者中抽取研究樣本120例,通過隨機分配設置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其中觀察組分配患者60例,對照組60例。組間資料如下:①觀察組:樣本數60例,包括男34例,女26例,年齡27~77歲,平均年齡(55.8±6.2)歲;住院時間4~22 d,平均住院時間(10.2±3.6)d。②對照組:樣本數60例,包括男32例,女28例,年齡25~76歲,平均年齡(56.2±6.7)歲;住院時間5~24 d,平均住院時間(11.6±4.2)d。借助SPSS17.0軟件對以上組間資料數據進行分析,結果提示二者不具備顯著差異P>0.05,可進行對照研究。入組患者均能夠獨立理解本次研究內容,并閱讀簽署了入組同意書,自愿參與。且該研究在立項后、實施前上報或獲得倫理委員會的批準。
1.2 研究方法:兩組患者均給予常規(guī)神經內科護理,觀察組額外實施強化安全教育,實施如下:根據患者治療期間對日常防護知識、疾病知識方面的掌握情況,在結合患者疾病情況的基礎上,對患者實施強化安全教育,主要的教育方法包括:以畫冊的形式講解如何防止跌倒,提高患者安全意識。以課程講解與示范形式對護具、床欄等束縛設備使用的目的、意義;并加強患者對熱水袋等輔助物品的正確使用指導。加強對患者家屬的健康教育,指導患者家屬掌握必要的安全防護措施,提高患者家屬的安全意識。依照講解模式,為患者講解在觀察過程中的治療策略,并做好對患者的勤更換、勤整理、勤擦洗、勤按摩等工作,并加強對患者在個人抵抗免疫能力上的作用。
1.3 統(tǒng)計學方法:使用SPSS17.0進行數據分析,以(均數±標準差)表示計量資料,行t檢驗,以(%)表示計數資料,行χ2檢驗。結果以P<0.05為比較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護理安全事件發(fā)生率比較:觀察組患者的跌倒、墜床、燙傷、走失、壓瘡等發(fā)生率為3.33%,顯著低于對照組患者的18.33%,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的安全知識評分和護理滿意度比較:觀察組患者的安全知識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對服務態(tài)度、健康教育、護理操作、安全管理的護理滿意度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通過對神經內科患者實施強化安全教育,首先能夠增強患者及其家屬的安全意識,有利于提高患者及其家屬的臨床護理配合度,及疾病應對能力,減少患者對臨床治療護理的抵抗度,促使患者能夠積極主動地配合臨床治療護理,提高護理安全度[4]。其次通過強化安全教育能夠提高臨床護理質量,及自我護理管理能力,神經內科患者多數伴有不同程度的腦組織功能障礙,因此其治療后仍需較長時間的恢復,而患者家屬掌握良好的安全隱患常識,則能夠減少患者的護理安全事件[5]。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安全事件發(fā)生率比較
表2 兩組患者的安全知識評分和護理滿意度比較(分,)
表2 兩組患者的安全知識評分和護理滿意度比較(分,)
綜上所述,強化安全教育干預能夠顯著提高神經內科患者的安全知識掌握程度,從而顯著降低患者的護理安全事件發(fā)生率,促使患者的臨床護理滿意度得到顯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