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海霞
俄羅斯圣彼得堡馬斯特卡雅劇院的四幕話劇《靜靜的頓河》8月31日登陸上汽·上海文化廣場。這部長達八小時、改編自米·肖洛霍夫同名小說的話劇,讓我們充分感受到了20世紀初頓河哥薩克的生活和精神全貌,為主人公以及整個頓河哥薩克的悲劇命運而扼腕嘆息。這是一曲激蕩人心的哥薩克悲歌,令人久久不能釋懷。
哥薩克意為“自由人”,是在沙皇俄國內一個非常獨特的群體,由不堪忍受殘酷壓迫、被迫逃亡到第聶伯河、伏爾加河、頓河等地區(qū)的農奴或貧民組成。哥薩克人因驍勇善戰(zhàn)、勇猛無畏,被沙皇政府收服,成為沙皇俄國各類軍事行動的主要力量。
頓河哥薩克有著自己獨特的風俗和傳統(tǒng),他們獨立于外部世界,并努力保持著自己的獨特性,哥薩克既是自耕農又是軍人。他們向往獨立、熱愛自由、勤勞勇敢,他們嚴格遵守著哥薩克戒律,有很強的紀律性。土地是他們最珍視最熱愛的東西,對頓河的愛、對故土的愛,使得他們團結一致。
米·肖洛霍夫的史詩巨作《靜靜的頓河》,以高超的藝術手法、精細的筆觸,描繪了歷史轉折期頓河哥薩克的真實而廣闊的生活畫卷。作家在描寫頓河哥薩克生活時,不僅憑借著藝術家的敏銳和富有觀察力的眼睛,還依據了頓河哥薩克的歷史、民族學、物質文化、風俗史、藝術等領域的科學知識。在《靜靜的頓河》中,送別哥薩克去參軍的儀式、葬禮、婚嫁儀式、哥薩克離家時與頓河告別等情節(jié),以及頓河哥薩克的服裝、馬具、繡花、舞蹈、歌曲曲調、手風琴演奏、房子和大門的木雕、武器上的花紋等等,在擁有極大藝術性的同時,也是民族學的細節(jié)極度真實的描寫。這種日常描寫的真實性、民族學的精細讓作者得以再現(xiàn)那充滿哥薩克民族特性的生活場景。也正是如此,《靜靜的頓河》建立了現(xiàn)實上完整、歷史上具體、藝術概念上容量巨大的生活畫卷。
話劇《靜靜的頓河》在舞臺布置、音樂效果、演員服飾造型、情節(jié)設置、歌舞編排等方面,忠實于原著,極力將頓河哥薩克風貌完整地展現(xiàn)在舞臺上。哥薩克男人平時穿著軍裝,自備馬匹和馬刀,表現(xiàn)了他們的生活軍事化特征。割麥、捉魚等勞作以及家居擺設、飲食習慣,又表現(xiàn)了他們的自耕農屬性。勞動、戰(zhàn)斗和日常生活中的友愛互助、對長者的尊重和聽從、濃厚的宗親觀念等表現(xiàn)了哥薩克的宗法制生活方式和思想傳統(tǒng)。歌舞、打斗、呼叫、爭吵、歡笑等場景,表現(xiàn)出他們豐富的感情世界。劇中,恣意怒放的生命、豪爽不羈的個性、不顧一切的愛情、艱難痛苦的抉擇、身不由己的人生、跌宕多舛的命運……以具體可感的形式呈現(xiàn)在觀眾面前,讓人感同身受地體會主人公的內心世界、哥薩克在歷史變革洪流中的掙扎和彷徨。
話劇《靜靜的頓河》以描寫戰(zhàn)前哥薩克和平生活為開端。韃靼村的白日是在緊張的勞作中流逝。麥列霍夫一家位于敘事的中心,這是一個典型的中農家庭。人們還沒有開始殊死拼斗,還沒有變成仇敵。潘杰萊·麥列霍夫和他未來的親家米倫·科爾舒諾夫平靜地生活、勞動著;阿克西妮亞忍受著丈夫的打罵;娜塔麗婭還是一朵鮮花;格里沙爺爺準備著死亡。他們的歡樂、日常、勞動、思想和希望被溫暖和諧地描寫出來。農民的勞動、主人公與周圍頓河富饒的自然融為一體,讓觀眾產生一種這個世界存在永恒、穩(wěn)定的思想,它的道德倫理根基和真理不會動搖的想法。
但是1914年,“一戰(zhàn)”打斷了哥薩克的平靜。靜靜的頓河開始波動不安。這時候,頓河哥薩克還沒有分化,但格利高里和同齡人已經開始手拿武器、學習殺人。不久之后,革命風涌云動,哥薩克開始分屬不同軍事團體,開始互相殘殺。他們真誠地相信,自己進行的是正義的事業(yè)。波得捷爾珂夫和麥列霍夫,柯曬沃依和科爾舒諾夫,在狂暴的斗爭中,打得頭破血流、你死我活,絲毫不顧及兄弟、親家、義親之間的情誼。戰(zhàn)爭帶給人們巨大災難,在肉體和倫理道德兩方面摧毀了人們。
哥薩克女性形象在《靜靜的頓河》中占有中心地位。熱情、野性、有著“放蕩美”的阿克西妮亞,端莊、沉靜、純潔美麗的娜塔莉婭,兩個女性命運結局都是悲慘的;還有母親伊利尼奇娜。她們身上體現(xiàn)了哥薩克女性的優(yōu)點:勤勞、忍耐、對愛的忠誠、堅定、勇敢。
主人公格利高里·麥列霍夫的復雜曲折的人生道路和他一家在動蕩年代的巨大變遷,是整部話劇《靜靜的頓河》的中心線索。重大歷史事件及對個人、頓河哥薩克以至整個俄羅斯民族命運的悲劇影響,都是通過他的坎坷、艱難的人生經歷展現(xiàn)出來的。他是個復雜而有個性的人物,他是頓河哥薩克的典型代表,他的搖擺不定的立場和道路,反映了頓河哥薩克的探索和迷惘的全部復雜性。
格利高里有著優(yōu)秀的品質,他熱情、英俊、勤勞、勇敢、誠實,但最關鍵的是,他有著高尚的道德、善良的心。他愛著鄰居司捷潘的妻子阿克西妮亞,但還是遵從了父親的意愿,娶了娜塔莉亞,同時無法放棄對阿克西妮亞的愛,就這樣在妻子和情人之間搖擺不定,最終造成娜塔莉亞的悲劇死亡。格利高里的這種狀態(tài),一方面是出于遵從長者的哥薩克傳統(tǒng),另一方面也是對自由的堅守、對愛情的執(zhí)著。這種強迫的婚姻似乎也是某種隱喻,即對哥薩克而言,任何強加的東西都是得不到認可的。他在紅軍和白軍兩個水火不容的陣營之間穿梭也是如此。他為什么無法做出最終的選擇,而任由歷史洪流推動著他,是缺乏覺悟,還是缺乏意志?不,格里高利是一個勇敢無畏的軍人,一個誠實有責任感的人。他真實、高尚、寬宏大量,有著強大深刻的情感。天生敏銳的觀察力、靈活的農民的睿智、清晰獨立的思想,讓他無法對不公正、兇殘的殺戮視而不見、無動于衷。他純潔的心靈沒有被現(xiàn)實的殘酷所蒙蔽,他還保有著真正崇高的精神品質。他探尋內心寧靜之路而不得,卻也不愿隨波逐流而失去內心人性的光芒。格利高里的命運是頓河哥薩克乃至整個俄羅斯命運的縮影。
在悲愴的音樂烘托下,話劇《靜靜的頓河》以格利高里失去一切心之所愛,擁抱自己的兒子這世上唯一的親人,降下了帷幕,留給觀眾久久回蕩在耳邊的一曲哥薩克悲歌。
然而,肖洛霍夫的《靜靜的頓河》之所以能稱之為史詩、能超越意識形態(tài)的壁壘使作家終獲諾貝爾文學獎,能經歷時間的檢驗至今仍對世界文學有著巨大影響,是因為其內容和主題的深刻性,語言藝術形式的高超,反映民族歷史進程和現(xiàn)實生活的深度和廣度等,都達到了非常高的水平,有著“強烈的藝術性和正直的創(chuàng)造性”。它是一部恢弘磅礴的悲劇性史詩,它的深刻主題和壯觀氣勢,是該話劇簡陋的舞臺布景所無法表現(xiàn)出來的。而原著也絕不是為了單純表現(xiàn)哥薩克的風土人情,也不僅是講述主人公在兩個女人之間搖擺、在紅軍和白軍之間不知所謂的穿梭、最后家破人亡的悲慘故事。原著的內涵要多得多。舞臺布景在八個小時里,幾乎沒有什么改變,四幕中從頭到尾就只有一個場景,在聲光影音科技高度發(fā)達的今天,不得不說是該劇最大的遺憾?!办o靜的頓河”作為最重要的背景,在話劇舞臺上變成洗衣打水嬉鬧的小溪流,毫無莊嚴肅穆的感覺。
戰(zhàn)爭的殘酷、大自然的美、人性的魅力、廣闊的歷史背景,因舞臺限制都被忽略。這也是巨大的遺憾。
戰(zhàn)爭給人們造成不可忽視的創(chuàng)傷,作者花了大量筆墨,描寫戰(zhàn)爭對人肉體不可逆轉的傷害,其中尤其特別的是對死亡過程和死尸的描寫。對尸體細致的、直白的描寫,令人感覺恐怖,有時甚至有一點厭惡甚至惡心。隨處可見的死尸帶來的是另一種殘酷景象。原著中大量的戰(zhàn)爭場面,使用自然主義描寫的血腥場面,表現(xiàn)出人性的淪亡、肉體上的暴力,獸性的展現(xiàn)和個性的喪失……能激起讀者對戰(zhàn)爭、對殺人(哪怕是敵人)的強烈厭惡。戰(zhàn)爭放大了人性殘暴的一面,在戰(zhàn)爭中,人性的墮落是普遍的。剛開始哥薩克們更多的是為了榮譽和義務而戰(zhàn)的殺人,中期則是因為仇恨,最后就是為了搶劫,甚至把殺人看得跟殺畜牲一樣,連婦女和老人也參與了暴行。殘酷的戰(zhàn)爭場景并不僅僅為了讓讀者去關注這種場景,而是讓人們去深思人的淪亡的原因,進而感受那種強烈的人道主義反戰(zhàn)精神。舞臺上缺少真實殘酷的戰(zhàn)爭場景,嚴重妨礙了觀眾對這部作品的正確理解。
需要一提的還有格里高利第一次殺人的場景,他自己久久無法忘懷,表現(xiàn)了他復雜的心理狀態(tài)和他思想的轉變。這也是舞臺話劇無法直接展現(xiàn)的。
《靜靜的頓河》中對大自然的描寫一直備受稱道。土地是哥薩克的根,也是人性獲得救贖的力量。土地以神秘的力量去化解仇恨、去平復紛爭,最后一切塵埃落定、歸為和諧。小說中有大量對頓河地區(qū)壯美的土地的景物描寫,而八小時話劇中卻完全忽略。
人性的善和愛、悲憫的情懷是另一個救贖的力量。老母親的深沉的普世之愛,施愛與他人,哪怕是仇敵。作品中,一個老太太救助裝瘋的紅軍傷員的場景,一直以來也是令讀者津津樂道的??上В拕≈形幢惶峒?。
《靜靜的頓河》是特別復雜和莊嚴偉大的作品,是一部史詩。它描繪了歷史轉折時期人們生活的廣闊畫面,以無比的力量表達了全人類、民族的思想情感。期待著話劇能在表現(xiàn)手段等多方面加以完善,將真正的史詩展現(xiàn)在觀眾面前。
(作者為復旦大學外文學院俄語系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