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嬋媛
農(nóng)歷九月,已是暮秋,落葉紛紛。而在一派蕭瑟之氣中,唯有菊花鮮艷奪目、凌霜飄逸,故菊花被尊為「九月花神」,九月又稱為「菊月」。元稹《菊花》云:「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花期是菊花最突出的自然特征之一—它不與尋?;ㄒ话阌腥犸L暖陽相伴,也不愿在百花齊放之時爭艷,偏偏擇萬物將凋之時傲然而立。這樣的生長習性,向為文人雅客所好,以此來比其心志、彰其氣節(jié),菊花也就被賦予了高潔、淡雅、堅韌等人格特質(zhì),「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鄭思肖《寒菊》)
盡管菊花因其不落俗流的特質(zhì)成為歷代隱士所偏愛的意象——無論是屈原的夕餐秋菊,還是陶淵明的采菊悠然——但其亦為皇家宮廷或?qū)こ0傩账?,無論走入市井還是宮廷別苑,常可見大面積列植頗具規(guī)模、形式繁復的觀賞性菊花??磥?,對菊花的欣賞與贊美,向來不是「野菊生秋澗,芳心空自知」那樣文人們的專屬。漢魏時期,在重陽之日便興賞菊,且「置酒華堂,高會娛情」。(鐘會《菊花賦》)《夢粱錄》亦有記載南宋臨安賞菊的情況:「禁中與貴家皆此日賞菊,士庶之家,亦市一二株玩賞。其菊有七八十種,且香耐久?!?/p>
九月賞菊作為我國節(jié)令傳統(tǒng)習俗歷代相沿,至清代,已具有極其世俗化的一面,可謂「全民」同樂。故宮博物院藏《胤禛十二月景行樂圖》描繪的九月之景就是「賞菊」。畫中庭前、后院、籬邊、坡間均簇擁著各色菊花,前庭的部分菊花還用型制各異的精美花盆栽植,并整齊擺放,宛如一個小型的菊花展覽,或有老者憑欄相望,或有人駐足花前,手作指點狀,似在點評鑒賞。甚至連坐船出游之人,都特意采菊花幾枝于身旁相伴。雖然畫中主人公是作為一國之主的雍正皇帝胤禛,但其熱鬧、繁盛與融洽一如《帝京歲時紀勝》中對市井百姓賞菊的描述:「秋日家家勝栽黃菊,采自豐臺,品類極多。惟黃金帶、白玉團、舊朝衣、老僧衲為最雅。酒壚茶設,亦多栽黃菊,于街巷貼市招曰:某館肆新堆菊花山可觀。……都人結(jié)伴呼從,于西山一帶看紅葉,或于湯泉坐湯,謂菊花水可以卻疾……」(潘榮陛《帝京歲時紀勝》)
傳統(tǒng)菊花以黃色為多,亦見紫色、粉色、紅色和白色者,前引南宋時期菊花品種即達七八十種,清代則有「京師之菊種極繁……共一百三十三種,皆所記憶者。其余新陳粗細之類,尚有二百余種」的記載。(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將各色菊花有創(chuàng)意地擺放、造型也是市井賞菊的一大樂趣。街巷之中,一旦有新堆起的菊花山,便會貼市招,百姓蜂擁圍觀,可謂盛事。何謂菊花山?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有九花(即菊花)山子、九花塔,「……富貴之家以九花數(shù)百盆,架庋廣廈中,前軒后輊,望之若山,曰九花山子,四面堆積者曰九花塔?!埂吨猩轿氖贰ば炀栈ù髸酚洝犯涊d了乾隆年間形形色色的菊花山樣式——「其花式甚多,如三丫六頂式,雙飛蝴蝶式,扭龍頭式,扒龍舟式,林林種種,不一而足」,又有「層層如園之規(guī),幢幢若傘之蓋,每株花頭多者,動輒四五百朵,占地丁方可八九尺許,儼然若一座花丘……」
賞菊之外,人們還簪菊、食菊花糕、飲菊花酒,乃有張岱《陶庵夢憶》中夸張至「賞菊之日,其桌、其炕、其燈、其爐、其盤、其盒、其盆盎、其肴器、其杯盤大觥、其壺、其幃、其褥、其酒、其面食、其衣服花樣,無不菊者。」更有講究者,必要持螯賞菊,恰合蘇軾詩句「空煩左手持新蟹,漫繞東籬嗅落英」,而這,便是秋日最值得享受與回味的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