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唐代南北方主要窯口出土陶瓷枕淺析

2019-10-25 05:22史明立
文物天地 2019年9期
關鍵詞:南越王窯口釉色

文/史明立

圖一唐 黃 冶窯三彩釉絞胎銀錠形陶枕西漢南越王博物館藏

圖二唐 黃 冶窯黃釉絞胎印花如意形枕西漢南越王博物館藏

目前考古發(fā)現(xiàn)最早的陶瓷枕出土于河南省安陽市隋開皇十五年(595)張盛墓,枕的尺寸非常小,僅“高0.024,長 0.039,寬 0.023 米”[1],應是日用枕模型。由于考古資料缺乏,隋代陶瓷枕的具體情況尚不清晰。但至唐代,以河南鞏縣窯、安徽壽州窯、陜西黃堡窯、湖南長沙窯為代表的窯口燒造出大量造型多樣、釉色豐富的陶瓷枕。本文主要以上述窯口出土的陶瓷枕為基礎,結合考古出土資料,總結它們的主要特點,尤其是對西漢南越王博物館館藏的陶瓷枕進行分析,以期豐富對唐代陶瓷枕的認識。

一 唐代陶瓷枕興起的時代背景

唐代陶瓷枕的興起與時人對陶瓷枕的大量需求相關。從考古出土情況來看,除窯址外,唐代陶瓷枕主要出土于墓葬中,加之這一時期陶瓷枕的體量較之后代為小,因此有學者認為其“不適合枕睡,其作用主要是用于陪葬,后期開始成為實用器”[2]。不可否認的是,部分陶瓷枕尤其是三彩枕、絞胎枕迎合了厚葬的需求,應主要用于隨葬。但從有的陶瓷枕造型精美,且有使用痕跡,再結合唐代《枕中記》中“其枕青瓷”,《新唐書 ·五行志》中“韋后妹嘗為豹頭枕以辟邪,白澤枕以辟魅,伏熊枕以宜男,亦服妖也”等記載來看,唐代陶瓷枕應有一部分是實用品,另外肖形枕應具有辟邪、除魅、宜男等內涵,而這些均迎合了人們的需求,推動了南北窯場對這類器物的生產(chǎn)。

二 唐代燒造陶瓷枕的窯場

唐代生產(chǎn)陶瓷枕的窯場很多,但大宗生產(chǎn)者主要是屬于北方窯系的河南鞏縣窯、陜西黃堡窯和南方窯系的安徽壽州窯、湖南長沙窯等,少量陶瓷枕也發(fā)現(xiàn)于河北邢窯和河南魯山窯、密縣西關窯等處。以下將對唐代主要窯口燒造陶瓷枕的情況作一綜述。

(一)河南鞏縣黃冶窯

鞏縣窯是對河南省鞏義市東部伊洛河的支流——白河兩岸的水地河村、白河村、鐵匠爐村、大黃冶村、小黃冶村等一系列陶瓷窯址的統(tǒng)稱[3]。這一區(qū)域的不同地段燒造不同釉色和種類的陶瓷器,其中位于白河下游大黃冶村、小黃冶村的黃冶窯場主要燒造唐三彩與絞胎陶瓷枕,是唐代三彩枕與絞胎枕的主要產(chǎn)地之一。

1.絞胎枕

絞胎是黃冶窯在唐代早期開始出現(xiàn)的一種新型裝飾工藝,分為全絞胎和半絞胎兩種。全絞胎是把不同顏色的泥料疊合在一起,切割成泥條或泥片,拼接或拉坯成型;半絞胎是在制作好的泥胎表面粘貼絞合好的絞胎泥片[4]。絞胎枕是黃冶窯唐代早中期的主要產(chǎn)品,其胎體上常施一層黃、綠、醬黃或醬色透明釉,個別枕也會黃、醬和綠三種釉色并用,枕面圖案以團花紋、菱形紋、木理紋為主。由于絞胎器制作工藝復雜且成本高,自唐代晚期始,半絞胎枕成為主流,全絞胎枕則大為減少[5]。目前考古出土和公私收藏的絞胎枕多是黃冶窯的產(chǎn)品,如1983年河南省臨汝縣唐墓出土的一件三彩絞釉枕[6],從與之同出的三彩馬、駱駝、天王俑等器物來看,這件三彩絞釉枕可能與其他三彩器一樣是用作隨葬的。

西漢南越王博物館館藏的三彩釉絞胎銀錠形陶枕(圖一)是一件全絞胎枕,表面施黃、綠、醬三種釉,可能是黃冶窯早中期的作品。另外一件黃釉絞胎印花如意形枕(圖二)[7]為半絞胎枕,灰黃色的陶胎上貼兩個圓形絞胎花紋,并以兩朵靈芝紋間隔,周邊及枕側印小花地紋,底部鈐印“裴家花枕”四字,應是唐代晚期的產(chǎn)品。由“裴家花枕”印文來看,這一時期絞胎枕的制作已具規(guī)模,且出現(xiàn)商業(yè)化趨勢,體現(xiàn)出唐代市民經(jīng)濟的繁榮。

2.三彩枕

黃冶窯在唐代早期開始出現(xiàn)三彩陶制品,且以一次性燒成為主。至唐代中晚期,三彩陶制品數(shù)量增加,并采用二次燒成。三彩枕出現(xiàn)于盛唐時期,大多器形較小,胎體較薄,枕面施黃、綠、白釉,制作考究[8]。從當前發(fā)現(xiàn)的素燒枕來看,部分枕的枕面裝飾有寶相花、天鵝和枝葉紋、梅花紋、如意等圖案。至唐代晚期,三彩枕數(shù)量大為減少。西漢南越王博物館館藏的三彩印花扁方形枕(圖三)在灰黃色的陶胎上施以黃、綠、白三彩釉,枕的頂部和底面印花瓣紋,形制規(guī)整。另外一件三彩花卉紋長方形陶枕(圖四),通體以三彩為裝飾,枕面、枕底中心印寶相花,邊緣以白色點彩裝飾,枕側點彩交融,是黃冶窯的典型產(chǎn)品。

唐初鞏縣屬洛州,開元初年屬河南府,距離唐東都洛陽很近,又地處隋唐大運河通濟渠的附近和伊洛河與黃河匯流處,交通便利。黃冶窯燒制的三彩釉陶枕、絞胎枕一方面經(jīng)由河運滿足了唐代洛陽上層社會的需要,同時還傳入奈良時代的日本,如1996年日本奈良大安寺遺址曾發(fā)現(xiàn)的唐三彩及絞胎陶枕以及1994年日本群馬縣赤掘町多田山古墓群M12出土的唐三彩枕[9]。此外,在唐三彩的影響下,日本也燒制出具有本國特色的奈良三彩[10]。

圖三 唐 黃冶窯三彩印花扁方形枕西漢南越王博物館藏

圖四 唐 黃冶窯三彩花卉紋長方形陶枕西漢南越王博物館

(二)陜西黃堡窯

黃堡窯位于陜西省銅川市和耀縣交界的黃堡附近。唐末五代設立耀州,黃堡歸耀州管轄,因此學界通常將宋代黃堡窯稱為耀州窯。黃堡窯燒造瓷器時,最常使用饅頭型半倒焰窯,因其既能燒還原焰,也能燒氧化焰,使產(chǎn)品釉色比較豐富。白釉瓷是黃堡窯的主要產(chǎn)品,但也有青釉、黑釉、黃釉、茶葉末釉和三彩等產(chǎn)品[11]。

黃堡窯陶瓷枕種類豐富,釉色多樣,有三彩枕和赭黃釉、棕黃釉等彩繪枕以及青釉、白釉、黑釉、茶葉末釉枕等,多采用印花和劃花的裝飾手法,其中三彩器為二次燒成。在形制上,黃堡窯除箱形枕外,還大量燒造犀牛座、獅子座、力士座、車輪形座等肖形枕。其中獅子、犀牛等造型和西亞流行的卷草紋、多曲形垂帳紋等裝飾元素,體現(xiàn)了黃堡窯對外來文化的吸收。如西漢南越王博物館即收藏有一件褐釉如意形獅座枕(圖五),底座上蹲一猛獅,獅頭上揚,脊背頂部馱負枕面,造型精美。

圖五唐 黃 堡窯褐釉如意形獅座枕西漢南越王博物館藏

圖六唐 壽 州窯褐釉剪紙花紋長方形枕西漢南越王博物館藏

圖七 唐 壽州窯黑釉長方形枕西漢南越王博物館藏

圖八唐 長 沙窯褐綠彩花卉紋長方形枕西漢南越王博物館藏

圖九 唐 邢窯三彩臥兔枕河北省安新縣唐墓出土河北博物院藏

(三)安徽壽州窯

壽州窯的中心窯場位于安徽省淮南市上窯鎮(zhèn),西晉末年的“八王之亂”和“永嘉之亂”使得今河南、河北、山東、山西等地的人口大量南遷。他們帶來的先進生產(chǎn)技術極大地提高了壽州窯的制瓷水平。在燒造工藝上,壽州窯使用半倒焰馬蹄窯(即饅頭窯)和二次燒的方法,且普遍使用匣缽。

瓷枕是壽州窯瓷器中形制、釉色和裝飾等變化最豐富的品種,且早期瓷枕發(fā)現(xiàn)的數(shù)量要少于中晚期瓷枕,體現(xiàn)出人們需求的增加。瓷枕釉色主要有黃釉、黑釉和醬紅釉三種,其中黃釉器是壽州窯的主要產(chǎn)品,在陸羽的《茶經(jīng)》中就有“壽州瓷黃,茶色紫”的記述。裝飾紋樣以剪紙貼花和剪紙漏花為主[12]。肖形枕有象形、兔形等,釉色多為黑釉、醬釉和茶葉末釉,器形相對較小,但制作精致[13]。

西漢南越王博物館館藏的褐釉剪紙花紋長方形枕(圖六)在灰白色的瓷胎上施以醬黃釉和黃白釉,枕面飾剪紙醬地黃色牡丹花,底部有一月牙形透氣孔,是典型的壽州窯剪紙貼花作品。另有一件黑釉長方形枕(圖七)通體施黑釉,釉色明亮,很能體現(xiàn)壽州窯的燒造水平。

(四)湖南長沙窯

長沙窯[14]位于長沙市望城區(qū)銅官鎮(zhèn)附近石渚的瓦渣坪一帶,是興盛于中晚唐的商業(yè)性、外銷性瓷窯。安史之亂促使北方大批窯工南遷,使得長沙窯融合南北瓷藝,創(chuàng)造出別具一格的飾瓷風格。它采用龍窯燒造出高溫釉上彩繪瓷,在裝飾方面既有單彩又有多彩,既有一窯多彩,又有一器兩彩或多彩,既有點彩、涂彩,又有彩繪、彩書。瓷枕在長沙窯中發(fā)現(xiàn)數(shù)量也較多,既有綠釉、白釉、青釉等單色釉瓷枕,也有青釉褐彩、白釉綠彩裝飾寫意紋、鳳鳥紋、雙燕紋的彩繪瓷枕。如西漢南越王博物館館藏的褐綠彩花卉紋長方形枕(圖八),在灰白色瓷胎上施黃釉,彩繪褐綠彩的四瓣花紋,枕側繪簡化的花卉紋。肖形枕則有青釉褐綠彩獅座枕、虎座枕、象座枕,青釉胡人牽象枕等。另外,有的枕上還裝飾有詩文或阿拉伯文。長沙窯是完全應國內外市場需求而興起的瓷窯,暢達的交通、海上絲綢之路的興起為長沙窯產(chǎn)品的外銷提供了充分的便利,也使其帶有更多的異域元素。

三 結語

唐朝是當時世界上最富庶的東方帝國,對外交通、貿易、人員、物產(chǎn)的交流空前繁盛,加之商品經(jīng)濟的發(fā)展,整個社會形成一種厚葬之風,大大刺激了唐代陶瓷器的生產(chǎn)。在這一時期,中國瓷器總體上呈現(xiàn)出“南青北白”的格局:北方以邢窯為代表的瓷窯燒造白瓷,南方以越窯為代表燒造青瓷。但陶瓷枕的情況略有不同:

第一,北方窯口大量燒造三彩枕與絞胎枕。唐代經(jīng)濟的繁榮與厚葬風氣的盛行,極大地刺激了人們對以隨葬為主要功能的三彩枕、絞胎枕的需要。北方窯口的三彩器與絞胎器甚為流行,白瓷枕則不多見,即使像邢窯這樣以白瓷為主的窯口,亦生產(chǎn)三彩器,如1972年河北省安新縣唐墓出土的三彩臥兔枕[15](圖九),兔背承橢圓形枕面,上刻蓮花,施藍、綠、褐三色釉。雖然各窯口生產(chǎn)的三彩枕在釉質、釉色、胎色等方面均有差別[16],但北方各窯口大多或多或少地生產(chǎn)三彩枕或絞胎枕這一現(xiàn)象,體現(xiàn)出當時的社會風尚對陶瓷枕生產(chǎn)的影響。

第二,南方窯口仍舊主要生產(chǎn)青瓷枕,但在此基礎上燒造出了更為流行的壽州窯黃釉枕;長沙窯融合南北,燒造出高溫釉上多彩枕。需要指出的是,從長沙窯瓷枕上的詩文“更向妝臺重注口,無那蕭郎慳煞人”,“蕭郎急臥衣裳亂,往往天明在花前”等來看,這些瓷枕主要是少女寄情的載體,是具有實際功能的閨中用品。

第三,肖形枕在南北窯口中均有出土。各窯口的肖形枕均采用動物或人物造型的底座上頂枕面的樣式,但不同窯口也生產(chǎn)具有自身特色的肖形枕,如犀牛、車輪形、跪地力士等多見于黃堡窯,胡人牽象見于長沙窯,獸狀枕則見于壽州窯的黑釉枕。黃冶窯肖形枕極少,僅見唐代末期的三彩虎頭枕。

陶瓷枕的興起反映了唐朝的社會風尚,如三彩枕、絞胎枕是唐代厚葬之風的產(chǎn)物,肖形枕包含著時人對辟邪除魅的關切,象、犀牛、胡人等底座的瓷枕則反映出唐朝與域外的交流。各窯場陶瓷枕的燒造技術、所用泥料、所施釉色多有不同,但其造型不外乎箱形枕和肖形枕兩類,且很多器物形制類似。雖然這在一定程度上給陶瓷枕窯口的判定帶來了困難,不過,它們在唐代社會的流行也在一定程度上表現(xiàn)出特定社會階層所共有的精神和物質追求。

[1]考古研究所安陽發(fā)掘隊:《安陽隋張盛墓發(fā)掘記》,《考古》1959年第10期。

[2]林保照、孔超:《枕林尋夢》,上海書店出版社,2008年,第192頁。

[3]廖永民、梅則文:《問瓷錄:鞏縣窯》,河南人民出版社,2011年。

[4]王浩:《淺談古代絞胎瓷與“絞釉”瓷》,《中國陶瓷工業(yè)》2007年第2期。

[5]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中國文化遺產(chǎn)研究院、日本奈良文化財研究所編著:《鞏義黃冶窯》,科學出版社,2016年,第303頁。

[6]臨汝縣博物館:《河南臨汝縣發(fā)現(xiàn)一座唐墓》,《考古》1988年第1期。

[7]西漢南越王博物館編:《西漢南越王博物館》,文物出版社,2007年,第141頁。

[8]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中國文化遺產(chǎn)研究院、日本奈良文化財研究所編著:《鞏義黃冶窯》,科學出版社,2016年,第110頁。

[9]廖永民、梅則文:《問瓷錄:鞏縣窯》,河南人民出版社,2011年,第50-52頁。

[10]馮先銘:《元以前我國瓷器銷行亞洲的考察》,《文物》1981年第6期。

[11]陜西省考古研究所:《唐代黃堡窯址》,文物出版社,1992年。

[12]剪紙貼花是將圖案貼于釉面燒成,剪紙漏花是貼于化妝土上,施釉后再揭去,露出未施釉的化妝土,再入窯焙燒。圖案形式有蝴蝶紋、菊花紋、團花紋、葡萄紋、松葉紋等。

[13]淮南市博物館:《壽州窯》,文物出版社,2014年。

[14]長沙窯編輯委員會:《長沙窯》,湖南美術出版社,2004年。

[15]千年邢窯編輯委員會編,趙慶鋼、張志忠主編:《千年邢窯》,文物出版社,2007年,第221頁。

[16]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中國文化遺產(chǎn)研究院、日本奈良文化財研究所編著:《鞏義黃冶窯》,科學出版社,2016年,第309-311頁。

猜你喜歡
南越王窯口釉色
李民涌 幾代文博人,合力打造灣區(qū)IP頂流
如意
“南越王墓”主人的奢華生活
明清魚紋瓷器裝飾研究
元代出土瓷器魚紋裝飾研究
淺談延長窯口澆注料壽命的措施
清三代釉彩釉色的繼承與創(chuàng)新
南越王的廚房里有什么
現(xiàn)代陶藝肌理與釉色結合研究
宋代“窯系”概念考辨
芦溪县| 甘孜县| 启东市| 三原县| 乐山市| 涞源县| 府谷县| 望城县| 元氏县| 乐清市| 祥云县| 滦平县| 博爱县| 淳化县| 正宁县| 顺平县| 澎湖县| 成安县| 通榆县| 东台市| 林口县| 额尔古纳市| 福建省| 沿河| 云龙县| 卫辉市| 岱山县| 同心县| 仁化县| 佛学| 平潭县| 安塞县| 开封县| 班戈县| 五寨县| 团风县| 牟定县| 府谷县| 巴塘县| 邓州市| 仲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