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慧楓 李春超
摘 要:翻轉課堂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式,是眾多教育研究者研究與討論的熱點。不同于傳統(tǒng)教學模式,它能夠完美地解決傳統(tǒng)教學形式下暴露出來的弊端和缺陷,讓學生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同時還能夠提高學生自身的學習能力,它適應于教學的各種需求,對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進行了全面的整改。本研究對翻轉課堂的闡述主要從三個方面進行:即概述、特征以及優(yōu)缺點,以期給其他研究者作為參考。
關鍵詞:翻轉課堂; 教學; 特點
中圖分類號:G642.0? ? ? ? ?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6-3315(2019)9-166-002
隨著互聯(lián)網的不斷發(fā)展和進步,學生的課堂學習并不僅僅局限于線下模式,通過線上課程的學習能夠達到與線下教學同樣的效果?!胺D課堂式”的教學模式完全不同于傳統(tǒng)模式下的教學結構以及相關流程,正因如此,使得課程模式、教學模式、管理模式等相關內容發(fā)生了顛覆性的革新。
一、翻轉課堂的概述
翻轉課堂,同時也可被稱作是“顛倒課堂”,對該詞的定義可闡述為:對課堂內外的學生以及老師的時間進行重新安排,繼而讓學生自身來決定其學習的權利,通過這種模式,學生在課堂上將會投入更多的精力來進行學習,更加注重專業(yè)知識的學習與探討,以及需要解決的各種專業(yè)問題,這樣就能夠讓學生更加理解所學知識的內涵,從而提升自身的學習能力。在課堂上老師們將不再為學生們講解信息,學生需要通過某種方式來完成對這些信息的學習,并搜集相關學習資料,例如互聯(lián)網教學視頻、講座等。如此便能夠為學生和老師們提供足夠多的時間進行溝通與交流。在課堂結束之后,學生能夠自行規(guī)劃相應的學習風格以及節(jié)奏,具備更強的靈活性,最終需要實現的目的是通過實踐保證學生能夠學到真正的知識。
二、翻轉課堂的特點
(一)符合新課改的要求
在新課改中,主要強調的內容是在學習的整個過程中,學生始終應該處于主體的位置,如何調動學生自身的學習自主性是重點內容之一。而在翻轉課堂中,同樣注重的內容是學生自身所處的主體位置,并始終堅持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自主能動性,讓其自行搜索專業(yè)知識并進行學習,而老師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和對應的主要職責是為學生提供適當的幫助,并為其解疑答惑。翻轉課堂的實現需要適應當今的學習潮流,并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能夠自主學習,并產生相應的興趣,最終與新課改的理念和主體內容相吻合。
(二)科技和數字技術的發(fā)展
翻轉課堂的誕生以及發(fā)展離不開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相較于傳統(tǒng)課堂,翻轉課堂具備了一系列優(yōu)勢,例如無論出于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仍能夠進行學習,即翻轉課堂模式下的學習不局限于時間、地點等相關客觀因素。
(三)視頻短小精煉
所有學科的翻轉教學視頻都擁有的特征為短小精悍。在整個實踐過程中,通常情況下翻轉課堂所占據的最短時間為幾分鐘,最長不超過十幾分鐘。每一個翻轉課堂對應的教學視頻往往闡述了至少一個被指定的學習問題,它具備一定的針對性,課堂自身呈現出來的特征使得之后的查找工作更為便利。整個學習視頻的時間長度需要與學生能夠集中注意力進行學習的時間相匹配;同時翻轉課堂的視頻應該可以根據需要進行相應的暫停、回放以及倒退操作,這樣有利于學生控制自身的學習節(jié)奏。
(四)教學有針對性
通過翻轉課堂能夠為學生解答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學生在課堂之外通過自主學習,對所學知識點進行預習以及總結,在該環(huán)節(jié)中,學生需羅列出不能夠解決的問題,此時通過翻轉課堂便可解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擾,有利于學習的順利進行。
三、翻轉課堂的優(yōu)缺點
(一)優(yōu)點
對學生而言,首先,與傳統(tǒng)模式下的教學課堂相比,翻轉課堂更加具有針對性以及個性化。不僅能夠讓學生自主決定學習的權利,化被動為主動,同時還能夠在課堂上針對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不懂的難題進行詳細的講解,避免了老師講的知識是學生已懂的,而未講的知識恰好是學生不懂的部分。通過新型的課堂教學模式,學生學習的自主性以及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學生在與老師的互動中、在與同學之間的活動中,不斷加深對于知識的理解。其次,翻轉課堂將互聯(lián)網作為一種教學媒介,在將學生視作整個學習環(huán)節(jié)中的主體部分的前提下,教學手段的先進化,實現教育資源共享的同時,豐富了教學形式,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興趣。
對教師而言。首先,翻轉課堂有利于教師能力與素養(yǎng)的提高。翻轉課堂的特點要求教師在課前搜集和處理課堂可能運用到的知識與信息,課堂上要求教師對學生進行指導與評價。無論是課前還是課中,翻轉課堂的有效實施都是建立在教師有能力完成翻轉課堂教學這一基礎上,這就要求教師不斷的提高自身能力與素質。其次,翻轉課堂實現了教學評價方式的多樣化。課前的診斷性評價、課中的形成性評價以及課后的總結性評價形成的多樣化評價方式,提高了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同時,使教師有效監(jiān)控課堂教學的過程與效果,克服與避免了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自身無法監(jiān)控全班的弊端。
(二)缺點
以學生的角度來看待翻轉課堂,該新型教學模式能否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因材施教,同時它是否能夠應用在不同層次的學生中仍是亟待商榷的問題。
另外還需要考慮到翻轉課堂是否能夠解答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所有困惑以及難題,這不僅僅體現在教學方面,同時也體現在了考試方面,像一些學習成績較為普通的孩子們,他們在班級中往往處于“跟著跑”的狀態(tài),因此因材施教能否得到真正的實現仍是一個問題。
翻轉課堂盡管逐漸將學習的自主權利從老師身上轉移到學生身上,然而結合國內學生的特點,且學生主動性較弱、課堂提問較少的情況不在少數,這些因素對翻轉課堂最終呈現出來的教學效果有很大的影響。
站在老師的角度,現階段國內的老師能否針對學生的學習給予正確的指導和幫助仍是未知的,同時老師自身的職業(yè)涵養(yǎng)是否符合標準也是需要考察的。盡管翻轉課堂強調學生是處于主體地位,但并不代表著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老師的作用,而是在另一個方面加強了老師的職責,這主要體現在學生自主學習以及完成相關作業(yè)、項目等整個過程中,老師能夠進行相應的分析,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評析,繼而對其進行相應的指導,幫助學生順利進行學習,老師在翻轉課堂中的角色進行了很大的轉變,從主動逐漸轉化成被動,同時在這樣的轉變形式之下對老師自身具備的職業(yè)素養(yǎng)也提出了高要求。
站在家長的角度,翻轉課堂呈現出來的最終教學成果的量化問題也是需要關注的。針對教育這一問題,尤其是中國的家長,他們往往傾注了更多的關注度,盼望自己的子女通過教育能夠有所成就。盡管多年來家長們就教育這一問題來說變得更為開明,也能夠接受更多新潮的思想,但是亙古至今不變的關注點是如何通過一種方式來對教育的效果以及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量化?以前的衡量標準為考試,通過這一標準,根據學生的成績進行排名,繼而老師再進行評測環(huán)節(jié),然而素質教育觀念的發(fā)展,使得越來越多的家長更加注重孩子們的全面發(fā)展。因此對于翻轉課堂,還需要一種量化機制評估出最終的教學效果以及學生的學習情況。
翻轉課堂是一種新興的教學模式,它在彌補傳統(tǒng)模式下的教學形式的同時,能夠培養(yǎng)以及調動學生的自主學習性,使學生產生對學習的興趣。翻轉課堂適應于現今教學的潮流,讓學生掌控自己的學習權利,在操作性強的同時更具有靈活性。不管是老師還是學生們,在整個教學以及學習的環(huán)節(jié)中,都應該根據現實狀況,對翻轉課堂的教學方式不斷進行改進、完善,同時為其提供更多啟示。
參考文獻:
[1]王海燕.翻轉課堂與傳統(tǒng)課堂的對比研究[J]濟南職業(yè)學院學報,2017(3):62-64
[2]祝智庭,管玨琪,邱慧嫻.翻轉課堂國內應用實踐與反思[J]電化教育研究,2015(6):66-72
[3]朱智瑩.關于翻轉課堂的思考[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6(13):105-107
[4]鄧麗娜.試論翻轉課堂與傳統(tǒng)課堂的優(yōu)劣性[J]課程教育研究,2018(14):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