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磊 朱曉峰
摘 要:[目的/意義]當今國際社會安全形勢復雜,對于警務工作提出了嚴峻的挑戰(zhàn)。情報主導警務作為國際中最負盛名的警務改革,有利于深化我國公安情報研究,為提升公安情報工作質量提供實踐指導。[方法/過程]本文全面梳理了國外情報主導警務的已有文獻,總結相關發(fā)展成果,研究其發(fā)展規(guī)律。[結果/結論]從歷史、基礎理論、實踐現(xiàn)狀和存在問題4個角度全方面展示了國外情報主導警務的研究現(xiàn)狀,為國內情報主導警務的相關研究明確了方向和重點,也有助于推動我國警務改革、突破情報主導警務工作瓶頸。
關鍵詞:警務情報;情報主導警務;警務改革;國際警務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9.11.019
〔中圖分類號〕G20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0821(2019)11-0168-10
Abstract:[ Objective/Meaning ]The current security situation in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is complicated and poses a serious challenge to the police.As the most prestigious police reform in the world,Intelligence-led policing is conducive to deepening the study of public security intelligence in China and providing practical guidance for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public security intelligence work.[ Method/Process ]This paper comprehensively combed the existing research on foreign intelligence-led policing,summarizes the relevant development results,and studied its development law.[ Results/Conclusions ]The current research situation of foreign intelligence-led policing was presented from its history,basic theory,practice and existing problems,then cleared the direction and focus for the related research of domestic intelligence-led policing.It would also help to promote the police reform of China,and break through the bottleneck of intelligence-led policing.
Key words:police intelligence;intelligence led police;police reform;international policing
全球化趨勢、技術的發(fā)展和大規(guī)模移民使全球社會發(fā)生了巨大變化,跨國恐怖主義、極端種族主義和暴力宗教主義橫行,尤其是9·11恐怖襲擊事件之后,國家安全面臨著更加復雜的威脅。為應對現(xiàn)代社會的混亂和犯罪,警察部門進行了多輪警務改革[1]。除了外部安全環(huán)境的影響外,公眾對國家安全的關注和期待日益增加、警察內部更加嚴格的績效考核[2],使得警察的職能已經(jīng)從簡單的反應執(zhí)法變?yōu)楣芾砣祟惏踩L險,從被動服務轉向以情報指引工作,利用積極的信息收集和風險分析減少犯罪威脅和環(huán)境變化帶來的影響,從戰(zhàn)略層面解決違法行為,這種改革稱為情報主導警務(Intelligence Led Police),簡稱ILP。警察部門擁有大量網(wǎng)絡、巡邏和報警信息,這些信息通過分析凝練為情報,支持警務工作,幫助警務決策,發(fā)揮“耳目、尖兵、參謀”的作用。
我國公安部對情報主導警務模式非常重視,2004年在全國公安廳局長會議要求牢固樹立情報主導警務理念,并從2005年開始在全國的公安系統(tǒng)中正式部署和實施情報主導警務戰(zhàn)略。而國內情報主導警務的研究主要針對其警務模式和工作實踐中的運用。情報主導警務起源于英國,成熟于美國,全世界影響范圍大,應用效果好,不管是警務實踐還是理論探索,國外研究時間早,研究內容具有深度和廣度。本文從情報主導警務國外研究的歷史、理論、實踐和問題4個方面歸納總結,由歷史著手理清情報主導警務的起源和發(fā)展,從理論出發(fā)闡述情報主導警務的本質和意義,根據(jù)實踐總結情報主導警務的現(xiàn)狀和功效,結合問題分析情報主導警務的創(chuàng)新和改革,最后討論對我國情報主導警務的研究和工作的啟發(fā),以期加快我國警務情報研究,助益我國警務改革。
1 情報主導警務的形成和發(fā)展
現(xiàn)代警務起源于公元5世紀的英國。英國警察局剛成立時,情報工作就是警務工作中的重點[3]。根據(jù)情報的功能和警務情報組織,可以將情報主導警務的發(fā)展分為醞釀期、形成期和普及期。
1.1 醞釀期(1967-1993年)
這時期的警務情報主要用于案件的反應性調查,獲取并分析與案件相關的信息,并沒有成立專門的警務情報組織。在醞釀期期間,警務部門奉行偵查主導情報的原則,情報只是刑偵工具,為案件調查提供輔助作用,但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政府部門越來越發(fā)現(xiàn)警務情報的重要性。英國警方于1967年引入了單位警察制度(Unit Beat Policing),建立了英國現(xiàn)代情報結構所依托的本地情報系統(tǒng),專人整理管轄地居民情況和評估巡邏人員收集的信息[3]。20世紀80年代犯罪率不斷上升,時任英國總理撒切爾(Margaret Hilda Thatcher)呼吁警務部門需要提高工作效率[4]。為此國家審計委員會發(fā)布了報告,強調了情報對提高警察工作效率的有效性[5]。警察情報制度和政府報告為情報主導警務奠定了基礎。英國推動情報主導警務是為了提高警察的工作效率,而美國警方推廣的原因則是國家安全事件和社會安全形式的變化。1964年肯尼迪(John Fitzgerald Kennedy)總統(tǒng)被暗殺,事件調查委員會強調要加強警方和聯(lián)邦機構的情報共享,1967年美國有組織犯罪日益增多,總統(tǒng)委員會建議每個大城市警察局都設立收集和處理有組織犯罪信息的情報部門。
醞釀期的情報是警務工作的“耳目,尖兵,參謀”,其重要性已逐漸提升,政府報告、社會現(xiàn)狀和警察制度為情報主導警務奠定了堅實基礎。
1.2 形成期(1994-2000年)
這時期的情報在英國和美國警局發(fā)揮了主導作用,成為警務工作決策的核心要素,并且在警局和政府部門成立了專門的情報組織。在形成期期間,情報主導警務的理論和模型逐漸形成,引導了英國和美國的警務實踐活動。1994年,作為艾姆斯(Aldrich Ames)間諜案的反省,美國反情報中心成立[6]。美國的每一次情報失敗都促成一個新的情報機構來協(xié)調現(xiàn)有情報系統(tǒng),完善情報體系。同年,英國國家官方指導文件《情報支撐警務》(Policing with Intelligence:Criminal Intelligence-A Thematic Inspection on Good Practice)和《以調研為輔助:有效解決犯罪問題》(Helping with Enquiries,Tacking Crime Effectively)報告奠定了情報主導警務改革的方向,在報告中,審計委員會建議警局建議不僅要關注犯罪事件,更要關注犯罪者。并且情報收集需要更多資源的支持,情報結構可以通過建立區(qū)域任務和協(xié)調小組來改善[7]。次年,在肯特郡警察局(Kent County Police Station)菲利普局長(David Phillips)領導下,肯特郡警方對入室盜竊和機動車盜竊積極地分配資源進行犯罪情報分析,突破傳統(tǒng)的警務滯后性反應,實現(xiàn)預測性防范[5]。2000年,英國國家刑事情報局開發(fā)了國家情報模型(National Intelligence Model),該模型基于情報主導警務模式,得到了首席警察協(xié)會,內政部和女皇監(jiān)察局的支持,以國家警務計劃的形式在英格蘭和威爾士的所有43個警察部隊推廣,自頂而下地推行情報主導警務的警務范式[8]。同一時期,紐約警察局局長布拉頓(Bill Bratton)推行了情報制導改革(Compstat模式),警察部隊基于準確情報,重點部署行動,施行有效策略,快速跟進案件,使紐約的犯罪率大幅度下降。
形成期的情報主導警務成為了英國和美國主要的警務實踐模式,以政府推廣的形式,快速傳播了其理論和模型,在警務實踐中發(fā)揮重要作用。
1.3 普及期(2001-至今)
這時期的警務情報在反恐工作中發(fā)揮了巨大作用,并且成立了聯(lián)合情報組織,實現(xiàn)情報共享。在普及期期間,恐怖襲擊的多發(fā)使得情報主導警務在警務實踐中越來越重要[9],并且在全世界警務部門間流行。在9·11事件發(fā)生之前的150多年里,警方情報與國家安全或軍事情報幾乎沒有聯(lián)系。國家安全情報的工作重點是全國范圍內的國家政治和經(jīng)濟的威脅;軍事情報則針對軍事威脅;而警方將情報工作重點放在對當?shù)厣鐓^(qū)和個人構成威脅的罪犯上。三者基于威脅的類型和規(guī)模,分工明確。但在運用情報主導警務完成反恐工作時,三級情報工作有很多融合之處,警察成為第一預防人員和第一處理人員,通過收集信息、合理分配警務資源和采取適當行動,配合國家安全機構和軍事部門防止恐怖主義行為。9·11事件發(fā)生之后,美國安全機構和警察部門對情報主導警務的興趣急劇升級。9·11事件委員會的最終報告強調,執(zhí)法機構之間分享情報的薄弱導致了國家安全的不穩(wěn)定,而情報主導警務可以指導和協(xié)調資源,充分利用資源。2002年美國政府成立了全球情報工作組,并于次年推行了國家刑事情報共享計劃(National Criminal Intelligence Sharing Plan)[10],兩年后頒布了《情報改革和預防恐怖主義法案》(Intelligence Reform and Terrorism Prevention Act of 2004)[11],通過建立信息共享環(huán)境實現(xiàn)情報主導警務工作。情報主導警務從英國誕生,美國將其完善和推廣,現(xiàn)在這項警務改革已經(jīng)擴展到各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包括加拿大[12]、新西蘭[13]、澳大利亞[14]、瑞士[15]、烏克蘭[16]、洪都拉斯[17]和歐盟[18]等。
普及期的情報主導警務作為反恐利器,在預防和震懾恐怖分子方面發(fā)揮重要作用,其成熟的理論和實踐模型已在全球警務部門中實施,引領了全球警務改革的風潮。
綜上,情報主導警務從誕生到全世界的普及,一方面承擔著警務工作和可用資源之間差距的壓力,一方面面對著9·11恐怖襲擊后的社會恐慌現(xiàn)實,可以說是應運而生,對癥下藥。與此同時,情報主導警務也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發(fā)展的紅利,以數(shù)據(jù)為導向,緩解現(xiàn)實的壓力和社會恐慌。情報主導警務是西方社會面對復雜的社會治安問題做出的重要警務改革,將警方從被動響應者轉變?yōu)榘踩h(huán)境的主動風險管理者,從減少犯罪轉變?yōu)榭刂品缸?,在實踐中證明了自己的有效性,并為未來的治安和維穩(wěn)工作探明了道路。
2 情報主導警務的理論研究
警務工作的核心業(yè)務是治理犯罪、管理罪犯、控制地區(qū)混亂、解決執(zhí)法問題、維護社區(qū)安全和減少犯罪機會,情報主導警務將情報與警務目標直接聯(lián)系,完成了組織哲學的轉變,提高了公眾安全感。為更好地實施情報主導警務工作,學術界和警界對情報主導警務理論進行了廣泛的思考和討論,形成了信息組織、行政管理和以人為本的3類理論體系。
2.1 基于信息組織的情報主導警務理論
從信息組織角度來看,情報主導警務收集犯罪環(huán)境相關信息,通過分析將信息處理成情報,確定優(yōu)先工作領域,然后通過既定標準來分配資源。該理論的關鍵部分是信息的搜集[19]、情報的挖掘和情報的反饋,也就是信息流的開始、經(jīng)過和結果。開發(fā)有價值的情報首先需要高質量的信息[20],情報不是自來水,當需要時,就像打開水龍頭那樣源源不斷。搜集信息需要周密計劃,政府各行政機關通力合作,才能獲得多領域信息,保證信息的數(shù)量和質量[21]。情報的挖掘可套用知識管理的方法,從信息、數(shù)據(jù)開始,通過簡化、改進、共享、分發(fā)、創(chuàng)建、捕獲和理解獲得情報,這一系列過程中不僅是分析情報,還包括警務行動的決策過程。情報的反饋是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目標是用情報影響決策,從而采取行動消滅威脅。
基于信息組織的情報主導警務理論下,情報主導警務的功能等同于信息監(jiān)管,即由警察負責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和分析、存儲、檢索和處理信息。
2.2 基于行政管理的情報主導警務理論
從行政管理的角度來看,情報主導警務將情報作為一種客觀的決策工具,通過有效的組織調整和警務戰(zhàn)略來減少犯罪和預防犯罪。它基于社會安全環(huán)境的理解,以管理為中心,支持最佳資源分配,采用自上而下的決策形式,創(chuàng)建針對調查和戰(zhàn)術反應的情報輸出,通過打擊嚴重犯罪來阻止、預防和減少犯罪[22]??v觀警察內部的變革歷史,警務理論促進了組織的變革。
情報主導警務從情報組織構成和職能兩個方面提高情報產(chǎn)生能力,加強情報交流。情報主導警務促使了警方情報部門的增加和改革。具體而言,情報主導警務不僅改變了情報部門的數(shù)量,還改變了前線警察部門的組織結構,通過實施預防性的犯罪抑制策略,警方巡邏部隊從飽和巡邏結構轉化為情報主導巡邏組織,緩解警務壓力,增加工作效率[23]。更重要的是,情報主導警務理論改變了警務部門的職能。它被設想為執(zhí)法機構內部和機構之間信息共享的工具[22],美國國家刑事情報共享計劃規(guī)定:所有政府機構,無論規(guī)模大小,都必須具有犯罪情報共享能力。情報主導警務不僅僅是一個附加到組織的信息交換中心,更承擔著在警察高層、中層和前線部門將情報整合到警務計劃的使命。戰(zhàn)略警務情報由警察高層部門負責,探討社會安全的長期解決方案,提供對犯罪行為和環(huán)境的理解,積極主動地面向未來安全。業(yè)務情報由地區(qū)警察中層指揮部門處理,協(xié)助規(guī)劃減少犯罪的活動。戰(zhàn)術情報支持前線執(zhí)法人員針對具體案件采取的行動,這種情報逐案使用,所處的犯罪環(huán)境是城市和社區(qū)微觀環(huán)境。
基于行政管理的情報主導警務理論下,情報主導警務通過調整情報行政組織功能,積極利用高、中、低3層警務資源,了解犯罪活動,懲治和防止犯罪。
2.3 以人為本的情報主導警務理論
從以人為主的角度來看,情報主導警務認為警務工作應側重于查明犯罪集團和多產(chǎn)犯罪者,并且需要增加和培訓情報分析師,提高情報產(chǎn)品質量。首先,情報主導警務利用了犯罪活動中的主要脆弱性:人的因素[24]。對多產(chǎn)和嚴重罪犯分類,使用犯罪模式分析罪犯、受害者和案件相關人的背景,在此基礎上合理分配警務資源來預防和減少犯罪[25]。其次,在應用情報主導警務理論打擊犯罪的過程中,需要依賴情報分析員的智慧和努力,運用犯罪模式分析、結果分析和社會趨勢分析等方法,實現(xiàn)犯罪繪圖和犯罪模式分析,就制止和減少違法行為提出建議,完成警務情報戰(zhàn)術評估和戰(zhàn)略設計[26]。最后,情報主導警務將警務從被動轉為主動,將對犯罪的反應性處理轉為對罪犯的預防性抑制,將工作焦點從案件轉移到人,提高工作成效。
以人為本的情報主導警務理論下,情報主導警務突出情報分析師的作用,重點打擊慣犯,將打擊單一犯罪轉化為抑制犯罪源頭——罪犯。
綜上,情報主導警務理論是一個全新的程序、形式和標準。通過變革,情報主導警務理論旨在促進一種觀念,即警察組織以情報為主導,流程以信息管理為中心,工作以罪犯為關注點,促進客觀決策,預防犯罪行為。作為警務理論的創(chuàng)新,情報主導警務理論關注的是警察視野的全面改革,超越傳統(tǒng)情報問題的線性理解,使情報不僅僅是過去對犯罪的報告和反應,而是基于犯罪模式和情報數(shù)據(jù)的客觀分析,瞄準構成威脅的人,地點或活動,理性管控犯罪問題,使警察在預防和減少犯罪方面更具戰(zhàn)略性,目標性和指引性。
3 情報主導警務的實踐研究
在歷史長河中,警務工作發(fā)生了多次范式轉變,歷經(jīng)政治警務、專業(yè)警務和社區(qū)警務3個時代,如今警察工作正在發(fā)生根本性轉變,情報主導警務采取犯罪預防控制的方法,改革了現(xiàn)有警務實踐,提高工作效率[1]。情報主導警務具有古老的哲學核心,但在實踐層面,它提供了全新的處理安全問題的方法、規(guī)范和思路。情報主導警務在實踐中從警務手段、警務模型和警務思想3個層面實現(xiàn)。
3.1 作為傳統(tǒng)警務手段的情報主導警務實踐
傳統(tǒng)警務工作中,情報作為警務手段,目的是收集信息和支持起訴,從而更好地支持案件調查[27],情報的價值取決于能否轉化為證據(jù)。從工作流程上來看,信息經(jīng)過處理轉化為情報,情報最后升華為證據(jù)。情報基于原始信息,可能涉及犯罪事件、犯罪地點和嫌疑人等。這些信息在收集,處理,評估,整合,分析和解釋后形成準確及時的判斷。警務情報是從原始狀態(tài)的信息經(jīng)過加工,完善和評估后獲得的產(chǎn)物,既增加了基本信息的價值,又提供了犯罪活動的額外知識。并且情報要被翻譯成符合刑事司法系統(tǒng)證據(jù)要求的形式[28]。情報的用戶是警察,而證據(jù)的接收者是法院,使用者的不同使得情報與證據(jù)有不一樣的性質和目的,警察局的目標是將犯罪情報保持在狹隘的受眾范圍內,而證據(jù)為了司法公正,需要公示[29]。證據(jù)可以看作專門用于法院判決的情報。因此,這類情報的風險和不確定性必須非常小。情報作為有效的警務手段,聚焦于犯罪情報,公共秩序情報,有組織犯罪情報和反恐情報,既是了解敵人的能力、設計警方行動的參考,更是協(xié)助法院決策的標準[30]。
3.2 作為警務模型革新的情報主導警務實踐
情報主導警務模型是其能成為警務風潮的關鍵,模型將理論轉換為實踐,指導了實際工作,使之被警局和民眾接受和支持。金字塔模型、國家情報模型和3I模型是在情報主導警務實踐中被廣泛運用的3個經(jīng)典模型。
3.2.1 金字塔模型
金字塔模型基于信息流的層次結構,情報從底層繁多的信息開始篩選和分析,在數(shù)據(jù)金字塔中向上流動,最后成為頂層可以輔助決策的情報。這個模型關注信息的層次組織方式、信息組織的結構、流程、產(chǎn)品,文化、人員教育水平以及所使用的技術工具[31],模型成功的關鍵是信息處理的標準化和傳播的迅速性。
情報在金字塔模型中,是由多變精,由全變專,各個機構在分層系統(tǒng)中收集、分析和傳播情報。在英國,金字塔模型的最底端是英國43個警局,中間層是英國交通警察局、國家犯罪小組和嚴重欺詐調查辦公室等特種警察部門,最頂端是內務部,屬于戰(zhàn)略警務決策部門。金字塔模型是情報主導警務模型的萌芽,無論是國家情報模型、3I模型,還是其他模型,都是在金字塔模型基礎上進行的發(fā)展和革新。
3.2.2 國家情報模型
國家情報模型可以看作是組織和信息的復合金字塔模型,提供了一個跨越犯罪和組織的情報工作框架,連接了信息和各級警方機構間的交流,強調了高層支持、制定計劃、工作流程、知識管理和資源調動的重要性,不僅可以識別和突出地方問題,還可以與中央政府的優(yōu)先工作事項密切配合。國家情報模型有5個主要元素:任務協(xié)調,分析產(chǎn)品,情報產(chǎn)品,知識產(chǎn)品和系統(tǒng)產(chǎn)品,主要在一級(地方級)、二級(跨區(qū)域級)和三級(國內和國際級)3個層次上實施。一級關注管轄地區(qū)的犯罪和治安問題,由當?shù)鼐焦芾?。第二級涉及犯罪和無序治安問題,超越了單個警察部隊的邊界,因此在區(qū)域警察局一級管理。第三級涉及有組織犯罪和反恐犯罪,這些問題需要國家或國際警方共同管理。
情報在國家情報模型中起到引導作用,協(xié)調各個級間操作,不斷在情報系統(tǒng)中交流反饋,從而做出資源使用的最佳決策。國家情報模型作為最有影響力的情報主導警務模型,首先出現(xiàn)在21世紀初的英國,成為該國警方執(zhí)法行動的基石。除此之外,國家情報模型更啟發(fā)了很多國家的情報戰(zhàn)略,比如瑞典的警察情報模型[32],挪威的國家情報分析戰(zhàn)略,加拿大的情報反應綜合模型、澳大利亞的專家介入情報分析模型和新西蘭的國家情報協(xié)調小組。
3.2.3 3I模型
3I模型是由萊特克里菲教授(Jerry Ratcliffe)提出的概念模型,是學術界對警務實踐模型的貢獻,描述了情報分析、治安局勢和決策者三者的關系——情報分析通過解讀治安局勢,給予決策者足夠的信息和智力支撐,最終幫助決策者駕馭治安局勢。3I模型突出了社會威脅環(huán)境解釋與決策者政策之間的聯(lián)系,以結構化的方法定義并闡明了警察在實施情報主導警務方面需要做的工作[31],強調決策應該建立在事實和犯罪環(huán)境的了解之上。
情報在3I模型中充當著影響者和被影響者的身份,它被社會環(huán)境影響,又被情報分析員凝結來影響決策者,完成從現(xiàn)實到?jīng)Q策的轉化。作為學術模型,3I模型具有前瞻性,充分發(fā)揮了情報的引導作用,在未來的警務情報實踐中會發(fā)揮更大的作用。
上述3種情報主導警務模式都以情報為重點,圍繞信息、組織和人分配資源,實現(xiàn)情報分析犯罪、輔助決策的主導功能。
3.3 作為警務思想的情報主導警務實踐
情報主導警務之前只是作為警務手段和模型在警務工作中發(fā)揮作用,現(xiàn)在正逐步變成警務思想融入警務實踐中。情報主導警務思想分為3個角度——信息博弈說、情報中心說和情報反身說,從情報的產(chǎn)生、情報的重要性和情報的傳播闡釋情報思想。
3.3.1 信息博弈說
信息博弈說是以信息轉化為情報的實踐結果,來檢驗情報主導警務理論的效果。在實踐中,信息經(jīng)過規(guī)劃、收集、整理、分析、共享、反饋、評估7個步驟后,形成戰(zhàn)略評估、戰(zhàn)術評估、目標概況和問題概況4種關鍵警務情報,多角度、分層級地服務警務決策[33-34]。在情報轉化過程中,無論是參與者、信息占有率和信息有效性上,都存在明顯的博弈現(xiàn)象,而信息最終博弈成為情報產(chǎn)品,實現(xiàn)減少犯罪和社會安全的目標[35]。
基于信息博弈說,情報主導警務確定了警察指揮部門需要關注的核心問題和威脅,為戰(zhàn)略計劃的制動提供導向性意見。該思想也突出了情報分析的重要性,將各種信息匯集,理解犯罪環(huán)境,從而預測未來的威脅。信息博弈思想是以情報為目標,要去偽存真,精煉信息,挖掘其中的價值,使情報與警務的聯(lián)系更加緊密。
3.3.2 情報中心說
情報中心說思想是以情報為核心,輔助決策,針對罪犯開展戰(zhàn)略管理和有力打擊。該思想的關鍵在于承認并重視情報的作用,從“偵查主導情報”轉化為“情報主導警務”,發(fā)揮情報在警務工作中的引領功效。在該思想的影響下,情報主導警務已覆蓋了大部分的警務活動,也改變了很多傳統(tǒng)警務模式。英國早期發(fā)展的鄰里警務(Neighborhood Policing Program)變革為經(jīng)過情報協(xié)調的警務多機構行動[36],關注的重點也從巡邏、案件處理轉變?yōu)榍閳笾鲗У姆缸锟刂坪途瘎召Y源合理調配。同理,通過情報中心說思想調整已有的標準警務模式、破窗警務模式、問題導向警務模式、熱點警務模式、杠桿警務模式和預測警務模式,情報的戰(zhàn)術用途和戰(zhàn)略指向的作用顯著增強。
情報中心說突出了情報的重要性,充分挖掘情報的價值,不僅在現(xiàn)有警務體系中發(fā)揮情報的引領作用,還通過情報,幫助傳統(tǒng)警務模式更加融入現(xiàn)實安全環(huán)境,與時俱進,繼續(xù)發(fā)揮作用。
3.3.3 情報反身說
情報反身說是指警務工作不僅是警察部門的責任,更要調動政府、企業(yè)和社會團體的情報資源,共同建設和完善。該思想的關鍵是提出了情報共享的哲學,警務工作包羅萬象,與之相關的警務情報不僅僅關于治安和犯罪,還包括軍事、政治、經(jīng)濟、社會、環(huán)境、健康和文化等方面[37],這就需要海關、財政部門、金融部門等共享情報。情報共享是情報主導警務對美國警務工作改變最大的部分,國家刑事情報共享計劃、情報共享中心實現(xiàn)了情報分析產(chǎn)品的無障礙共享[38]。信息通信技術的進步,不僅體現(xiàn)了情報資源合理分配,更促進和加強了警察組織之間的信息流動和情報共享。美國警務部門的情報不但在國內警察內部機構中流動,還與非警察政府機構實現(xiàn)共享,并與國外政府和組織進行情報互通[39],通過情報協(xié)調促進社會安全網(wǎng)絡的交流[34]。
情報反身說下的情報主導警務重點是將情報傳遞到最需要的地方,發(fā)揮情報的最大功效。以反身性思想優(yōu)化警務實踐的工作流程,通過情報共享完善警務實踐的目標,改善警務實踐的環(huán)境,代表著未來警務實踐的發(fā)展道路。
綜上,情報主導警務在實踐中并沒有重新定義警察的角色,只是改變了情報只能潛伏在“陰暗的黑夜”中的情況,使情報分析和客觀決策成為有效警務的關鍵,幫助警察更明智地應用權威和能力。情報主導警務實踐不僅僅是簡單地獲得情報,而是將警務行動與情報結合,全面調整組織功能,以信息收集、情報分析和情報共享為重要工作步驟,使用情報產(chǎn)品驅動決策,主動發(fā)現(xiàn)犯罪問題并處理造成最大傷害的罪犯來提高警務效率和效力。情報主導警務實踐并不是一個靜態(tài)的計劃,而是一個與社會發(fā)展、技術革新與時俱進的動態(tài)戰(zhàn)略過程,為了制定合理警務決策而不斷創(chuàng)新。
2017年國家情報法頒布,現(xiàn)在正是大力發(fā)展情報主導警務的良機,大數(shù)據(jù)、人工智能等技術的發(fā)展是情報主導警務的推動力,智慧警務是情報主導警務的目標。未來的情報主導警務研究要關注新技術對社會環(huán)境和犯罪手段的改變,靈活運用人工智能、大數(shù)據(jù)等技術對信息組織和行政組織結構進行優(yōu)化,保持情報主導警務的創(chuàng)新性。將情報主導警務融入我國現(xiàn)代化的警務管理體制,在總體國家安全觀的指導下,開展掃黑除惡,反恐反邪教斗爭,切實擔負起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保駕護航的重大職責使命。
參考文獻
[1]Mike Maguire,Tim John.Intelligence Led Policing,Managerialism and Community Engagement:Competing Priorities and the Role of the National Intelligence Model in the UK[J].Policing & Society,2006,16(1):67-85.
[2]Herchenrader T,Myhilljones S.GIS Supporting Intelligence-led Policing[J].Police Practice & Research,2015,16(2):136-147.
[3]Adrian James.Forward to the Past:Reinventing Intelligence-led Policing in Britain[J],Police Practice and Research:An International Journal,2014,15(1):75-88.
[4]Mike Maguire.Policing By Risks and Targets:Some Dimensions and Implications of Intelligence-led crime Control[J].Policing & Society,2000,9(4):315-336.
[5]Edmund F,McGarrell,Joshua D.Freilich,Steven Chermak.Intelligence-Led Policing As a Framework for Responding to Terrorism[J].Journal of Contemporary Criminal Justice,2007,23(2):142-158.
[6]Stan Taylor,David Goldman.Intelligence Reform:Will More Agencies,Money,and Personnel Help?[J].Intelligence & National Security,2004,19(3):416-435.
[7]Trudy Lowe,Martin Innes.Can We Speak in Confidence?Community Intelligence and Neighbourhood Policing V2.0[J],Policing and Society: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search and Policy,2012,22(3):295-316.
[8]Chris Hale,Rob Heaton,Steve Uglow.Uniform Styles?Aspects of Police Centralization in England and Wales[J].Policing & Society,2004,14(4):291-312.
[9]James Lasley,James Guffey.A U.S.Military Perspective on the Promise of Situational Crime Prevention for Combating Terrorism[J],Journal of Policing,Intelligence and Counter Terrorism,2017,12(2):85-104.
[10]Carter,D.Law Enforcement Intelligence:A Guide for State,Local,and Tribal Law Enforcement Agencies[M].Washington,DC:U.S.Department of Justice,2009:11-35.
[11]Ratcliffe J H.Intelligence-Led Policing[M].Springer New York,2014:23-39.
[12]Lint W D.Community Into Intelligence:Resolving Information Uptake in the RCMP[J].Policing & Society,2007,17(3):239-256.
[13]Jerry Ratcliffe.Intelligence-led Policing and the Problems of Turning Rhetoric Into Practice[J].Policing & Society,2002,12(1):53-66.
[14]Sam Mullins.Counter-terrorism in Australia:Practitioner Perspectives[J],Journal of Policing,Intelligence and Counter Terrorism,2016,11(1):93-111.
[15]Clement Guitton.Beyond Appearances:Cooperation,Structure,and Constraints of the Swiss Intelligence Service[J],Journal of Policing,Intelligence and Counter Terrorism,2017,12(2):175-189.
[16]A V Movchan,V Yu Taranukha.Constructing an Automation System to Implement Intelligence-led Policing Into the National Police of Ukraine[J],Cybernetics and Systems Analysis,2018,54(4):24-33.
[17]Ratcliffe J H,Sorg E T,Rose J W.Intelligence-Led Policing in Honduras:Applying Sleipnir and Social Psychology to Understand Gang Proliferation[J].Journal of Police & Criminal Psychology,2014,30(2):112-123.
[18]Brown S D.The Meaning of Criminal Intelligenc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olice Science & Management,2007,9(4):336-340.
[19]Richard J,Kilroy Jr.Terror and Technology:Domestic Intelligence Collection and the Gossamer of Enhanced Security[J],Journal of Policing,Intelligence and Counter Terrorism,2017,12(2):119-141.
[20]Wagner A.Intelligence for Counter-terrorism:Technology and Methods[J].Journal of Policing Intelligence & Counter Terrorism,2007,2(2):48-61.
[21]Innes M,F(xiàn)ielding N,Cope N.‘The Appliance of Science?: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Crime Intelligence Analysis[J].British Journal of Criminology,2005,45(1):39-57.
[22]Carter D L,Carter J G.Intelligence-Led Policing Conceptual and Functional Considerations for Public Policy[J].Criminal Justice Policy Review,2009,20(3):310-325.
[23]John T,Maguire M.Crime Reduction and Problem-oriented Policing[M],Willan Publishing,Cullompton,2003:38-68.
[24]Michael Massarotti.Intelligence-Led Policing:The Evaluation of the Denver Police Departments Policy[J].Journal of Applied Security Research,2012,7(2):268-283.
[25]Ratcliffe J H.Intelligence-Led Policing[J].Journal of Henan Police College,2011,20(3):310-325.
[26]Gottschalk P.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as Predictor of Intelligence Strategy Implementation in Policing[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aw Crime & Justice,2008,36(3):184-195.
[27]Cope N.‘Intelligence Led Policing or Policing Led Intelligence?:Integrating Volume Crime Analysis Into Policing[J].British Journal of Criminology,2004,44(2):188-203.
[28]Stuart Farson.Security Intelligence Versus Criminal Intelligence:Lines of Demarcation,Areas of Obfuscation,and the Need to Reevaluate Organizational Roles in Responding to Terrorism[J].Policing & Society,1991,2(2):65-87.
[29]Manning P.The Technology of Policing:Crime Mapping,Information Technology,and the Rationality of Crime Control[J].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2008,115(1):255-257.
[30]Phillips D,Caless B,Bryant R.Intelligence and Its Application to Contemporary Policing[J].Policing,2007,18(3):445-52.
[31]Hengst M D,Staffeleu E.Different Information Organizations to Produce the Same High Quality Intelligence:An Overview of the Police Forces in the Netherlands[J].Policing,2012,6(2):187-193.
[32]Prunckun H.Intelligence and Intelligence Analysis[J].Police Practice & Research,2013,14(5):443-445.
[33]Sullivan J P.The New Great Game:Military,Police and Strategic Intelligence for Global Security[J].Journal of Policing Intelligence & Counter Terrorism,2007,2(2):15-29.
[34]Sheptycki J.The Police Intelligence Division-of-Labour[J].Policing & Society,2017(1):1-16.
[35]Chapman J,Chainey S.A Problem-oriented Approach to the Production of Strategic Intelligence Assessments[J].Policing,2013,36(3):474-490.
[36]Karen Bullock.Community,Intelligence-led Policing and Crime Control[J].Policing & Society,2013,23(2):125-144.
[37]Raymond T,Julian R.Forensic Intelligence in Policing:Organisational and Cultural Change[J].Australian Journal of Forensic Sciences,2015,47(4):371-385.
[38]Manning P K.Technologys Ways:Information Technology,Crime Analysis and the Rationalizing of Policing[J].Criminology & Criminal Justice,2001,1(1):83-103.
[39]P.C.Dheeraj.U.S.-Pakistan Intelligence Liaison in South Asias Age of Terror:A Realist Analysis[J].Journal of Policing,Intelligence and Counter Terrorism,2017,12(2):142-157.
[40]John Nomikos,Andrew Liaropoulos.Truly Reforming or Just Responding to Failures?Lessons Learned from the Modernisation of the Greek National Intelligence Service[J].Journal of Policing Intelligence & Counter Terrorism,2010,5(1):28-41.
[41]James A.The Advance of Intelligence-Led Policing Strategies:The Emperors New Clothes?[J].Police Journal,2003,76(1):45-59.
[42]Ryan Sinclair Cotter.Police Intelligence:Connecting-the-Dots in Anetwork Society[J],Policing and Society,2017,27(2):173-187.
[43]Ingram J R.A Multilevel Framework for Understanding Police Culture:The Role of the Workgroup[J].Criminology,2013,51(2):365-397.
[44]Alach Z.The Emperor is Still Naked:How Intelligence-led Policing Has Repackaged Common Sense as Transcendental Truth[J].Police Journal,2011,84(1):75-97.
[45]Phillips S W.Intelligence-led Policing and Forces of Organisational Change in the USA[J].Policing & Society,2015,25(4):333-357.
[46]Innes M.Why‘SoftPolicing is Hard:On the Curious Development of Reassurance Policing,How it Became Neighbourhood Policing and What this Signifies About the Politics of Police Reform[J].Journal of Community &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2005,15(3):156-169.
[47]Cepik M,Ambros C.Intelligence,Crisis,and Democracy:Institutional Punctuations in Brazil,Colombia,South Africa,and India[J].Intelligence & National Security,2014,29(4):523-551.
[48]Fair,Christine C.Prospects for Effective Internal Security Reforms in India[J].Commonwealth & Comparative Politics,2012,50(2):145-170.
(責任編輯:陳 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