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小霞
摘 要 教育是一種愛的藝術,只有愛才能夠使得教育煥發(fā)出無窮的智慧和力量。本文從班主任的角度出發(fā),從教育要融入真情、關心和愛護學生的尊嚴、不放棄學生和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等方面對于如何關愛后進生的相關策略進行了深入的探索分析,希望能夠潤物細無聲,促進后進生快樂成長,共同進步。
關鍵詞 教育 關心 呵護 真情
中圖分類號:G642.8文獻標識碼:A
冰心說:“情在左,愛在右,走在生命的兩旁,隨時撒種,隨時開花。”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對老師說過一句名言:“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苯逃且环N愛的藝術!這種愛雖然不同于父母、家人、朋友的愛,但這種愛與其他類型的愛都具有一種共同的特點:無私,只有這種無私的愛,才能使教育產生無窮的智慧和力量,把這種愛扎根在人格的土壤里,默默的奉獻著自己。作為班主任,每天接觸的,是幾十顆等待滋潤的心靈,如何才能讓每一朵花兒都能得到陽光雨露的滋潤呢?
1融入真情,全心呵護
把愛播撒到每個孩子的心田,讓孩子在愛中快樂成長。因為教育是一種慢的教育,“即使是知識的獲得,經常也是困難、艱苦、緩慢的過程,人的成長更是曲折、艱難、有自己的規(guī)律,一點也勉強不得”。每當遇得到屢屢犯錯的孩子,想要放棄的時候都不由地想起這句話。
作為班主任,對于去年剛接手的六(1)班,注意到這個男孩子,他很倔強,上課只要稍微聲音升高一個調批評他,他便會一節(jié)課都不聽,很不服氣地反抗你。經常會因為同學碰到他,而對同學大打出手,而且很難和他交流,他不愿意開口,很難接近,更難談心。怎么辦?難道就這樣放棄了嗎?為了能盡快地了解孩子的情況,先從他身邊的同學入手,大多數的同學反映他脾氣不好,很容易動手。后來又和孩子的媽媽好好聊了一次,知道孩子雖然會無聲抗議,但是也是一個很講道理的人,如果你用心和他交談,他意識到錯誤了,也會欣然接受。經過一段時間的了解,打算先從和孩子成為朋友開始,而如何才能成為孩子的朋友呢,學會傾聽,認同孩子的感受是最重要的一步。為了能夠讓孩子接受,班主任試著多關注孩子,當發(fā)現孩子不舒服的時候,及時的詢問孩子;當發(fā)現孩子心情不好的時候,也能夠及時的發(fā)現并找孩子談心。漸漸地孩子也愿意和教師說話,也加強了對班主任的信任。對他的性格了解之后,了解到他的自尊心很強,強得也有點自卑,在課堂上有時候他走神、說話,也是輕輕地走過去提醒一下,不會當眾批評,漸漸地,他在課堂上的表現變得自信積極了。
不敢奢望經過一次的交談,孩子就能徹底的改變,但是一直在努力,希望能慢慢地讓孩子進步。作為班主任,愿意和孩子一起成長,一起進步!
2愛的甘泉,心的微笑
一位教育家曾經說過“愛是教育的前提,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愛是老師親近學生,學生尊敬老師的基礎,作為一名老師,愛學生既是義務,又是責任。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要像愛護寶貴的財富一樣愛護兒童對你的信任,只有教師關心學生的尊嚴,才能使學生通過學習受到教育。
上學期,班上有個孩子上課注意力不集中,經常有小動作,課堂作業(yè)、家庭作業(yè)拖拉,而且還不按時完成,質量不高,還發(fā)現他不喜歡與其他孩子玩,課間經常獨自一個人,參加集體活動又容易與其他同學起摩擦,進而吵架、打架。因此,班主任就經常利用課后的時間跟他聊天,了解到他的父親在外地工作,周末才回來一次,媽媽一個人既要上班又要照顧他,無暇顧及他的學習只是用簡單粗暴的方式教育他。于是,從他的家庭環(huán)境和家庭教育策略調整入手,多次利用電話、家訪與家長溝通交流,讓他們明白家庭教育對孩子成長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甚至會影響孩子的一生,建議家長多讀一些家庭教育方面的書籍,使家長改變對孩子的教育方式。孩子在校的表現也及時向家長匯報,讓家長多和孩子交流談心,堅持每天輔導孩子的作業(yè),周末盡量抽時間陪孩子去郊游,盡量不用粗暴的方式打罵孩子,給孩子一個溫暖的家。過了一段時間終于看他經常帶著幸福的笑容來上學,也喜歡和同學一起玩耍了,他感受到了來自家庭的溫暖和愛。慢慢地,同學們不再排斥他,后來還因為同學的信任而當上班里的圖書管理員,他感受到了來自班級的溫暖和同學們的愛。
愛是學生接受教育的前提。班主任對學生懷有真誠的感情,學生才會“親其師,信其道”,把愛的甘甜灑向他們的心田,就會收獲學生發(fā)自內心的微笑。
3不言放棄,潤物無聲
班上的小彬,學習不錯,可就是愛玩電子游戲,作業(yè)完成就要看自己的心情。記得那次“詩海拾貝”的綜合性學習之后,通過讓學生自己動手寫寫詩,他竟然就在作業(yè)本上寫上幾個字,“不會做”,當教師在批到他的作業(yè)時,非常氣憤,毫不猶豫就寫上個大大的“0”,認為他已經是不可救藥了。可下次的作業(yè)交上來時,竟然發(fā)現他的作業(yè)本上多了一段話:“0分我的好朋友你在漫漫地向我靠近0分你如此多情難道你也把我當做一個無用的人不我不是一個無用的人我也有一棵自尊心再見吧0分”,當看完這段文字,班主任就應該反思自己的態(tài)度了,為什么要這么直接就評上0分呢?為什么不做一個了解呢?于是把他找到辦公室,讓他讀了這段話,并幫他訂正了錯別字,然后又指導他重新組織一下,成了以下一段文字:
零分,
我的好朋友,
你在慢慢地向我靠近。
零分你如此多情,
難道你也把我當做一個無用的人?
不,我不是一個無用的人,
我還有一顆自尊心,
再見吧,零分。
并說,這是一首詩,一首很好的詩。一番話,說得學生的臉上露出微笑??此歉吲d的樣子,教師又作出評價說,詩貴形象,這首詩是有形象的 ;詩有情,詩有志,從這首詩中可以看出他不甘心與零分為伍的,這正是言情言志?!斑@是詩?我也能寫詩?”,這位同學高興的喊起來,沒想到老師會這樣評價他的這段文字。班主任此時當時又因勢利導,鼓勵他正視自己的不足,也應看到自己的長處,發(fā)揚優(yōu)點,克服缺點,努力把學習趕上去。在以后的日子里,教師經常找他談心,鼓勵他,幫助他,終于堅定了與零分告別的勇氣,成績也逐漸提升了,順利升讀初中。
愛,是啟動教師自身內部力量和智慧的能源;愛,是通向學生心靈深處的道路;愛,是創(chuàng)設優(yōu)化的教育環(huán)境和心理環(huán)境的瑰寶。通過這平常的工作點滴,深深的體會到:教育,就是要像春雨般“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像老農種田,播種,澆水,施肥,捉蟲……只要用心呵護,就能聆聽拔節(jié),靜待花開。老師把一顆真誠的愛心交給學生,公正地對待每一個學生,公平地把愛和溫暖送給每一個學生時,愛的陽光照亮被遺忘的角落,學生的心定會融化在師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