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現(xiàn)代漢語中,“吃”是使用頻率較高的一個詞,關(guān)于吃的短語也十分豐富。本文對“吃”和其后面賓語的搭配方式進行概括,對動詞“吃”的義項進行簡單的梳理,并對吃與不同賓語搭配時的語義進行分析。
關(guān)鍵詞:吃+NP;語義分析;受事賓語;施事賓語;當事賓語
作者簡介:郭欣(1995.9-),女,漢族,湖南婁底人,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外國語言文學。
[中圖分類號]:H14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9)-26--02
一.引言
自古以來,中國人的吃文化就源遠流長與吃有關(guān)的短語十分豐富,“吃+賓語”結(jié)構(gòu)在現(xiàn)代漢語中的使用頻率也非常高,許多學者對此結(jié)構(gòu)從各個角度進行了研究。董為光(1995),王寅(2001),房戰(zhàn)峰(2008),楊一姝(2012)等學者從認知角度對“吃”進行研究,發(fā)現(xiàn)“吃”的語義演變機制不盡相同,其語義發(fā)展演變也比較分散。部分學者從語義方面來分析吃與賓語的搭配,如譚爽(2010),諶欣(2016)等,縱觀國內(nèi)關(guān)于“吃”的研究,主要是從認知角度展開研究,本文旨從語義的角度來分析“吃+賓語”結(jié)構(gòu)的語義分布特點。
二.動詞“吃”的語義分析
“吃”在《現(xiàn)代漢語大詞典》(2010版)中有十三種意思,也就是有十三個義項。1. 把食物放入嘴中經(jīng)過咀嚼咽下。2. 飲,喝。3. 吸,吸收。4.承受,經(jīng)受。6. 賭博用語,收取賭注。7. 軍事上比喻消滅敵人。8. 指在某一出售的地方吃。9. 指依賴某種事物來生活。10. 欺壓。11. 用,費。12. 領(lǐng)會,理解。13. 介詞。被,讓。其中,第一個義項就是它的基本義項,即:把食物等放到嘴里經(jīng)過咀嚼咽下去。其他意義都是基本義項引申或轉(zhuǎn)移過去的,但關(guān)于吃與賓語組合的語義關(guān)系還需要具體分析。
三.“吃+賓語”結(jié)構(gòu)的語義特點
“吃”作為動詞,后面所帶的賓語形式多樣,本文借鑒《現(xiàn)代漢語》(黃伯榮,2002)對賓語的分類,從“吃”的語義出發(fā),探討其各義項的帶賓語義情況,以發(fā)現(xiàn)“吃”的各項語義的功能差別。
1.受事賓語
受事賓語是指動作、行為直接支配涉及的人或事物,包括動作的承受者、動作的對象(黃伯榮,2002:83)。
(1)承受,經(jīng)受
A.吃+食物
“吃”最基本的用法就是與食物搭配,其中又可以分為兩種:
一是與純粹的食物搭配,如吃飯、吃梨子、吃煙等。“吃”后面所接的是現(xiàn)實世界客觀存在并能為人類所食用的物品。對于大眾而言是最普遍的用法。
二是與食物比喻或轉(zhuǎn)喻產(chǎn)生的引申義搭配,如
吃醋——比喻憑空嫉妒(由于醋是酸的,因此形容人嫉妒時的酸味心理)
吃豆腐——比喻調(diào)戲婦女(由于豆腐白白嫩嫩的,與女子雪白的肌膚有相似之處,因此,有調(diào)戲婦女之意);去喪家吊唁吃飯(舊俗辦喪事,喪家準備的飯菜中必有豆腐)
吃竹條炒肉——多指父母用竹條打孩子(父母懲罰孩子用竹條打在孩子肉多的地方如屁股、肚子上,喻指炒肉)
由此可得,當吃與純粹食物搭配時,取的是吃的基本義項,當“吃+食物”取的是食物的引申義時,“吃”可重新分析為基本義項和“承受,經(jīng)受”義項。
B. 吃+非食物
關(guān)于“承受”義的“吃”的搭配范圍很廣泛。
一是后面搭配名詞,如:
吃巴掌/拳頭——承受別人扇的巴掌/拳頭
吃官司——受控獲罪服刑或受其他裁處
吃紅燈——遇紅燈受阻;或指考試不及格。
二是后面搭配動詞,如
吃批評——經(jīng)受批評
吃冤枉——受到冤屈。
三是后面搭配形容詞,如吃虧、吃驚、吃嚇等
吃虧——指受到損失;受到傷害。
吃重——表示承受重量,還能引申出“承擔責任”的意思。
吃痛——表示承受得住痛
其中“巴掌”“紅燈”“打”“罵”“驚”“痛”語義類別相差甚遠,與主語的關(guān)系也不盡相同,但卻是“遭受”義動詞“吃”直接關(guān)涉的對象,所以仍是受事賓語。
(2)接受
“吃”作為“接受”義,其賓語多為動詞或形容詞的受事賓語。如動詞作賓語:“吃賄賂”“吃批評不吃表揚”。此處的接受與承受有區(qū)別,例如“吃批評”和表“承受”義的“吃批評”不同,如:
1.他就喜歡別指出他的不足,是一個吃批評不吃表揚的人。(表接受)
2.他看起來很難過,估計是又吃批評了。(表遭受)
此處“吃批評”是指“主動接受批評(對批評不排斥)”,而表遭受意義的“吃批評”則為“被動承受(不喜歡被批評但是得承受)”;
形容詞作賓語有:“吃香”“吃軟不吃硬”。除此之外還有“吃這一套”的說法,也是受事賓語的用法。
(3)獲得,占有
“吃”的賓語主要都是受事賓語,其賓語由最早的食物名詞,擴展到其他名詞。如:
吃鴨蛋——考試得零分
吃獨食——獨占利益,不讓他人分享
吃空餉——指不上班而謀取個人私利,依然領(lǐng)取工資的行為
上述例子中的“吃”有吃的基本義項,但由“吃鴨蛋”“吃獨食”這樣的組合形式而賦予其新的隱喻義“獲得、占有”義。類似的短語還有還有吃回扣、吃利息、吃兵餉等。
(4)吸收
“吃+賓語”中,表吸收意義的也不占少數(shù)。如
吃墨——指(紙張)對墨水的吸收度高
吃妝——指皮膚對化妝品(粉底液之類的)的接受度低,容易造成脫妝
吃水——吸收水分
以上可以看出,當吃表示吸收的意思時,所帶賓語要有[+液體]這一語義特征。
(5)用,費
“吃+賓語”表示耗費的組合如下:
吃油——一般表示(車)耗油量很大
吃料——表示對材料耗費量大
吃力——表示費力
(6)“消滅、吞并”和“理解,領(lǐng)會”
帶著兩種意義的“吃”后面帶賓語時,動詞后常常要加一個補語。如:
吃掉敵人一個連——消滅敵人一個連
用車吃掉炮——用軍來消滅炮
吃透一本書——完全讀懂一本書
在這幾個例子中,我們也有“用車吃炮”的說法,但是是極少數(shù),一般來說,在“消滅吞并”和“理解領(lǐng)會”這兩個意義下,吃與賓語中間加一個補語更為合理與常見。
2. 施事賓語
施事賓語表動作的出發(fā)者、主動者,可以是人或自然界的事物(黃伯榮,2002:84)。在“吃+賓語”中,施事賓語是動作“吃”發(fā)出的主體。如“一鍋飯吃十個人”,其意義為“十個人吃一鍋飯”,此時的“吃”為基本義項。接施事賓語的用法比較少。
3. 當事賓語
表示施事、受事以外的賓語,即非施非受賓語(黃伯榮,2002:84)。
(1)處所
“吃”后面可搭配表示處所的名詞,吃的處所賓語可以分為兩類:一是提供食物場所的地名,如,吃食堂、吃大排檔、吃美食廣場等;第二類是提供食物的門店招牌,如吃全聚德、吃肯德基,吃海底撈。這些帶處所賓語的語義幾乎集中在“在某一出售食物的地方吃”這一義項,“吃+處所”遵循了語言的經(jīng)濟原則,比如“吃食堂”若是要完整表達,則為“去食堂吃飯”直接用吃食堂更加方便簡潔,故使用較為頻繁。
(2)工具
工具賓語是動詞“吃”所憑借的工具。如:
吃大碗——表示“用大碗吃”
吃筷子——表示“用筷子吃”
吃刀叉——表示“用刀叉吃”
從以上例子來看,“大碗”,“筷子”,“刀叉”,都是動作完成所賴以實現(xiàn)的工具,此時“吃”的語義為基本義項。值得注意的是,吃的工具賓語并不是隨意的,如:*吃碟子,*吃杯子,這種用法就不行。
(3)方式
方式賓語主要是實現(xiàn)動作、行為的方式。如吃煲仔、吃火鍋、吃快餐,這些都是指烹飪的方式。這里要和工具賓語進行區(qū)分,方式賓語通常是較為抽象的概念,而工具賓語則是指“吃”具體憑借的事物。在吃+方式賓語的這一結(jié)構(gòu)中,吃的義項為:基本義項。
(4)來源
來源賓語是動作得以實現(xiàn)的來源或條件?!俺浴焙竺娲钆涞氖潜硎疽蕾嚨膶ο?,吃表示“依靠”的意思。來源賓語主要以下四類(諶欣,2016):
第一類為提供食物的對象,如吃父母、吃兒女、吃老丈人;
第二類為食物來源途徑,如吃四方,吃地段,吃季節(jié);
第三類為經(jīng)濟來源方式,如吃救濟、吃老本、吃低保、吃房租、吃利息;
第四類為代指某種職業(yè),如吃筆桿子、吃青春飯、吃開口飯、吃粉筆灰。
(5)原因
原因賓語主要是指賓語是促使動作發(fā)生的原因,可以用“因為……而吃”的格式來表達。如:
吃新鮮——因為覺得新鮮而去吃
吃環(huán)境——因為某處的環(huán)境而去吃
吃氣氛——因為某種氛圍而去吃
此處的“吃”可以理解為是基本義項。
以上是對吃的賓語語義類型及各項語義的分析,筆者將吃的語義及帶賓類型進行了整理,表格如圖:
從“吃”的賓語語義類型及各項語義的分布情況來看,基本義項“吃”可以搭配的范圍最廣,其他義項所能搭配的賓語類型都較少;受事賓語中“吃”的語義類型最為豐富,涵蓋了“吃”的大部分語義;而賓語類型中吃的語義相對都比較單一。
四.結(jié)語
以上,我們通過對語料的分析,探討了“吃”的賓語的幾種主要的語義類型:受事賓語、施事賓語、當事賓語,通過對吃的賓語進行分類及其語義分析,對于“吃+賓語”這一結(jié)構(gòu)有了更好的理解。
參考文獻:
[1]董為光. 漢語“吃”類說法文化探源[J].語言研究, 1995,(2): 170-176.
[2]房戰(zhàn)峰. 英漢語中有關(guān)“吃”的隱喻性詞義的生成和演變[J]. 中國西部科技,2008,(17): 71-75.
[3]黃伯榮,廖序東. 現(xiàn)代漢語[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4]譚爽. “吃+N(P)”短語的語義多層分析[M].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 2010, (5): 99-101.
[5]王寅. 漢語“動名構(gòu)造”與英語“VN 構(gòu)造”的對比——一項基于語料庫“吃/eat 構(gòu)造”的對比研究[J].外語教學, 2007, (02):1-6.
[6]王寅. 語義理論與語言教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1.
[7]《現(xiàn)代漢語大詞典》[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10.
[8]徐文紅.“吃”+N 的特征分析[J].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1, (03):117-119.
[9]楊一姝. 漢語“吃”多義網(wǎng)絡(luò)的認知研究[J].2012, [6]:28-30.
[10]諶欣. 漢語“吃”的語義演變及帶賓情況考察[D].江西師范大學,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