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梅
留守兒童是社會弱勢群體,應該引起社會的關注。幼兒園留守兒童更應引起幼教工作者的注意。幼兒園留守兒童存在自卑、孤僻、優(yōu)柔寡斷、沖動、逆反等心理問題,對于這些幼兒應給以關愛和關注。文章主要論述關愛留守兒童,促幼兒健康、快樂成長的方法和策略問題,與大家分享。
關愛留守兒童,給留守兒童更多關愛,首先應分析和了解班級幼兒的家庭背景和實際情況,對班級幼兒的信息進行分類,如雙親家庭,雙親都在家、一方在家的、雙方都不在家的;單親家庭,且單親在家、單親外出的;父母雙方都不在的孤兒;離異、再婚的家庭中的孩子等,這樣的分類,有助于針對性對幼兒進行管理和教育,提高教育的針對性、有效性。
其次,作為幼兒教師,可以通過調查、走訪、談話等,了解幼兒與監(jiān)護人的關系,在幼兒園,對于幼兒交流,尤其是對于留守兒童交流,走進他們幼小的心靈,給他們幫助和啟迪。幼兒離園后、或者利用周末時間,教師可以對留守兒童進行家訪,了解他們家中的生活情況、了解幼兒與監(jiān)護人的相處是否融洽,了解幼兒在家中的表現情況,和家長交流一下,孩子在幼兒園的表現,并注重交流藝術,讓孩子感到老師對自己的關心、信任和期待,感受到老師的愛是無私的。個孩子一份愛,回饋的是愛的漫反射,讓孩子不在感到孤獨,不再任性,不再自私,學會愛別人、愛自己,實現愛的教育目標的落實。
幼兒園教育教學的終極目標是促進幼兒的健康成長。孩子的健康成長,是個多方面的話題,包括學習、生活、心理、精神等,但是,多數幼兒園教師,更多地關注孩子們的學習,而忽視孩子心理、精神層面的教育,尤其是精神層面的教育缺失,成為幼兒園教育的空白。
留守兒童,遠離爸爸、媽媽,孤獨感、煩惱會時不時地充溢著大腦,他們內心深處渴望得到父母無微不至的愛,希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尊重。作為幼兒園教師,應多與這些留守兒童交流,教學中,讓他們表達心聲,引導其他小朋友,和這些留守兒童友好相處,讓留守兒童多一些朋友、少一些冷漠,多一份熱情和傾訴,少一些無私和狹隘,讓每一個孩子都身心快樂、陽光有愛。
此外,作為老師,還可以把留守兒童們缺少的父母之愛,給以彌補,發(fā)揮教書育人的作用,多給幼兒關愛,彌補他們親情的缺失,讓幼兒感覺老師是自己的精神支柱和依靠。首先鼓勵幼兒敢于與老師以及同伴交流、開展活動時,教師主動和留守兒童合作,鼓勵其他孩子與留守兒童共同游戲。如游戲時,教師參與留守兒童們的游戲,和他們一起探討建構什么、需要什么材料等……隨著時間推移,留守兒童會感受到教師和同伴對自己的愛,從而促進每一個幼兒的精神健康成長。
家園共建,簡言之,就是家庭和幼兒園共同對幼兒的教育,是提升幼兒園教育有效性的主要手段。幼兒園教師應建立家園聯(lián)系制度,實現家園共育。尤其是留守兒童,實施家園共育,更有必要性。
留守兒童的父母一般不在家,兒童跟著爺爺奶奶,而隔代教育由于理念的落后,忽視對孩子的監(jiān)管,容易出現一些安全事故。教師應建立家長群,將一些“消防知識”“安全指南”“家庭防火”“防溺水”等相關的知識,發(fā)送到班級群,讓監(jiān)護人對留守兒童多關注。教師也可以把這些知識印成小冊子,或者印刷成宣傳單,發(fā)給每一個小朋友,讓小朋友帶回家,讓家長、監(jiān)護人認真閱讀,并認真落實,做到兒童在幼兒園、在家中時時安全無隱患,強化安全意識。
再者,家園共育還可以結合一些特殊的節(jié)日,開展多樣化的開放活動,要求家長參加,通過親子活動,強化幼兒與家長的關系。如六一兒童節(jié),在班級舉辦“六一畫展”活動,要幼兒通過畫說出心中想說的話,孩子們用紙和筆表達了很多的情感。有的畫可愛的小動物,如天空中的鳥兒、水中的魚、花園里的花朵,一個留守兒童則畫的是小男孩哭喊著,伸手向遠去的爸爸、媽媽的背影……顯然,這些留守兒童,心中對爸爸媽媽團聚的渴望,老師找到這些孩子,對他們說:六一這天,給你們一個驚喜。于是,和孩子們的爸爸媽媽聯(lián)系,說出孩子們對他們的思念之情。兒童節(jié)這天,他們爸爸媽媽的出現,讓他們異常高興。家長們看到孩子們的作品,也意識到家庭教育的缺失,從而更加關愛留守兒童。
關愛留守兒童這群弱勢群體,是幼兒教師的責任,是家長和社會的職責。作為幼兒教師,應關注每一個幼兒身心發(fā)展的同時,更關注留守兒童,給留守兒童更多的關愛,幫助暫時失去父愛和母愛的孩子,在幼兒園這個“家”中,感受到溫暖、感受到關愛,讓孩子們快樂學習、健康成長。
(作者單位:江蘇省盱眙縣實驗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