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暑假前問我:“媽媽,你能把你關注的新聞時評公眾號推給我嗎?另外,還有哪些靠譜的新聞評論公眾號值得看看呢?”聽完她的話我感慨頗多:第一是孩子開始關心時政新聞,而不再只是看娛樂八卦了;第二是孩子關心的是“時評”而不是新聞本身,也就是說,她很想知道某則新聞該怎么評價和分析;第三是她需要綜合地看幾個質量高又都比較嚴肅的公眾號進行對比,從而判斷、整合,逐漸形成自己對某件事情的觀點。這是我在女兒觸屏這個問題上的新發(fā)現(xiàn),也是我一直期待的與孩子共享媒介時代的感覺,因此頗感欣慰。
很多調查都顯示,兒童觸屏的時間越來越提前了,不少2歲之前的孩子都已經能夠非常熟練地使用手機或平板電腦玩游戲、聽歌、聽故事等,這一代孩子絕對是觸屏時代的原住民,這已是無法改變的事實。在這種無法改變的狀態(tài)里,如何讓孩子理解觸屏的更多意義,可能是父母當前面臨的最重要的課題。當然,這也依賴于父母如何看這個問題以及如何引導孩子。
在北京師范大學關于媒介素養(yǎng)的一項調查中顯示,把手機當作搜索工具的,孩子占到15.5%,大人占到24%。其實,這個比例應該大大提升。手機、平板電腦、智能終端等媒介是具備娛樂、通信功能的,但它們絕不僅僅只有這些功能,它們同時具備在這個時代進行自主性學習的巨大功能,就要看我們的父母和孩子能夠將這樣的功能開發(fā)到何種程度了。
在我們這期的《特別策劃》欄目中,介紹了南京市一所幼兒園是怎樣進行平板電腦教學的,特別希望能給父母帶來啟示。在這家幼兒園的教學頂層設計中有一項理念,就是要告訴孩子:平板電腦是幫你搜索知識的工具,是幫你打開一個新世界的工具。這是我們非常欣賞的一點,這所幼兒園并不是用平板電腦來進行投屏教學或者是互動教學,而完全是示范給孩子:你該如何利用平板電腦進行自主性學習和探索。
雖然青春期的女兒使用手機更多的還是聽歌和刷朋友圈,但我覺得她在使用媒介上的一點點進步,都和我本身對媒介的態(tài)度有關。我會不斷地強調和努力示范給她看,任何我們想獲取的知識都可以在手機上查找,任何疑問我們都可以通過手機去找尋答案,當然在這個過程中,如何判斷和甄別信息,如何綜合所看到的內容,包括如何去做二次傳播,仍然是一種很重要的能力。
面對今天的這些觸屏原住民們,我們已經無法做到完全阻斷(即便在他們小時候可以做到,終有一天也會失控),那么提升他們的媒介素養(yǎng)就變得非常重要。現(xiàn)在,媒介素養(yǎng)已經不再是這個概念剛提出時的抵抗媒體信息的能力了,而是變成了理解、使用和控制媒介的能力,對媒介內容質疑及辨別的能力,以及自己再次傳播時的加工能力等。而提升這些能力,需要我們先對手機、平板電腦等媒介有著更多的了解和認識。這期的《特別策劃》欄目,我們用了較大的篇幅和大家探討這個話題,希望我們一起迎接親子共享媒介、用好媒介的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