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寶華 賈玫 王舉光
摘 要:土地復墾是解決生產建設和土地破壞之間矛盾的最有效的途徑。本文以通榆縣高速公路取土場為例,從工程措施與生物措施2方面對吉林省西部高速公路取土場用地進行復墾典型設計,研究結果可為吉林省西部高速公路取土場復墾工作提供基礎性依據。
關鍵詞:吉林省西部;通榆縣;取土場;土地復墾;生態(tài)環(huán)境
中圖分類號:S-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754/j.nyyjs.20190930068
高速公路作為保持經濟繁榮和社會協調發(fā)展的基礎設施,加快其建設是吉林省特別是吉林省西部地區(qū)面臨的重要任務。2018年動工建設的雙遼至洮南高速公路、松原至通榆高速公路均穿過通榆縣,通榆縣位于吉林省西部松嫩平原區(qū),全縣地勢較為平坦,因此,本地區(qū)高速公路的建設主要以填方路基取土為主,需要較多的取土場,大片的土地和自然植被不可避免地要遭到取土場取土時的挖損破壞,既損害了農民的利益又破壞了生態(tài)環(huán)境,如何把被破壞的土地,通過土地復墾整治措施,使其恢復到可利用狀態(tài)交還給農民,并恢復和改善項目區(qū)及其周邊生態(tài)環(huán)境,使土地資源的開發(fā)利用向著科學合理、可持續(xù)發(fā)展方向發(fā)展,是土地復墾設計的必要性所在。
1?研究區(qū)概況
1.1?自然條件概況
通榆縣地處松遼平原西部,地勢平坦開闊,西北略高,東南稍低,地面一般海拔在140~180m之間,西部多沙丘,東部多平原,縣內最高點海拔206m,最低點海拔139.6m。通榆縣屬北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春季干燥多風,夏季酷熱多雨,秋季涼爽溫差大,冬季漫長而寒冷,平均氣溫5.5℃,無霜期為140d左右,年降水量350~400mm。通榆縣主要土壤類型有淡黑鈣土、風沙土、堿土、草甸土、沼澤土、沖積土、鹽土7個土類;其中淡黑鈣土是通榆縣最主要的土類,也是主要的耕作土壤,面積30.67萬hm2,占通榆縣土壤面積的37%;次之為風沙土,面積為26.62hm2,占土壤面積的32%;堿土面積為16.34萬hm2,占通榆縣土壤面積的19%。通榆縣土壤有機質含量低,普遍缺氮,嚴重缺磷。土地沙堿化嚴重,土壤質量下降,是阻礙農、林、牧業(yè)生產發(fā)展的重要因素。
1.2?社會經濟概況
通榆縣位于吉林省西北部,白城市南部,東與松原地區(qū)的乾安縣相接,西與內蒙古自治區(qū)科爾沁右翼中旗交界,南與松原市所轄的長嶺縣相連,西南與內蒙古自治區(qū)科爾沁左翼中旗交界,北與洮南市為鄰,東北與大安市接壤。幅員面積8496 km2。轄8個鄉(xiāng)(包括2個內蒙古鄉(xiāng))、8個鎮(zhèn)、6個國有畜牧(林)場。2017年初,通榆縣總人口36.13萬人,其中,鄉(xiāng)村人口24.13萬人。2017年初,通榆縣完成生產總值122.31億元,其中農林牧漁業(yè)生產總值19.74億元,工業(yè)總產值41.45億元,第一產業(yè)19.57億元,第二產業(yè)42.04億元,第三產業(yè)60.69億元,人均生產總值33927元。城鎮(zhèn)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 19874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8137元。
2?取土場對土地及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影響分析
在高速公路建設過程中,將導致對土地不同形式的破壞,從取土場來看對土地的破壞主要表現為取土場取土造成土地挖損損毀。損毀環(huán)節(jié)體現在取土場取土會對取土場的地貌、土壤、植被進行破壞。
2.1?對土壤資源的影響
取土場在取土時破壞了土壤結構,改變了土壤養(yǎng)分的初始條件,而且增加了水土流失及養(yǎng)分流失的機會,若不及時采取相應的復墾措施,將會影響周邊植物的正常生長,加快土壤侵蝕和水土流失的速度,由此引發(fā)水土流失、生態(tài)惡化、土地減產等一系列的社會和環(huán)境問題。
2.1.1?損毀表層土
取土場的開挖必然對土壤層次、土壤質地產生重大改變。本工程所經過地區(qū)大多為耕地和林地,大量林木被砍伐,水土流失嚴重。表土層是作物根系分布密集區(qū),土壤肥力、水分集中分布區(qū),在取土場取土和回填過程中,必然會對其土壤原有層次產生擾動和損毀,使不同質地、不同層次的土體進行混合,影響到原有耕層土壤的肥力,相應也會影響到農作物的生長和產量。
2.1.2?影響土壤的緊實度
土壤緊實度是表征土壤物理性質的指標之一。在取土過程中,表現為施工機械對土壤的損毀,而在施工機械作業(yè)中,機械設備的碾壓、施工人員的踐踏等都會對土壤的緊實度產生影響。機械碾壓的結果使土壤緊實度增高,地表水入滲減少,土體過于緊實不利于作物的生長。
2.1.3?影響土壤養(yǎng)分
土體構型是土壤剖面中各種土層的結合。不同土層的特征及理化性質差異較大。就養(yǎng)分狀況而言,表土層(腐殖質層、耕作層)遠比心土層好,其有機質、全氮、全磷較其他層次高,施工作業(yè)對原有土體構型勢必產生擾動,使土壤養(yǎng)分狀況受到影響,嚴重時使土壤性質惡化,并波及其上生長的植物,甚至難以恢復。
2.2?對植被的影響
由于本工程位于松嫩平原農牧區(qū),工程沿線主要分布有旱田、草地、鹽堿地等,區(qū)域地勢平坦,取土場選址較難;而林地一般都在地勢較高的位置,因此,本項目取土場占用林地的面積較大,其次是耕地。取土場作業(yè)不可避免地會破壞林地、耕地等地表植被,改變地形地貌以及自然景觀,使區(qū)域植被覆蓋下降,自然景觀破碎化。由于區(qū)域生態(tài)環(huán)境較脆弱,取土場在一定程度上會加劇水土流失以及風沙活動,取土完畢應及時植被恢復取土場,降低其對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影響程度。
2.3?對水資源的影響
擬建公路所經地區(qū)主要為平原,地表徑流分散,且屬于干旱地區(qū),降水較少,對沿線水資源污染較輕。
2.4?對野生動物的影響
取土作業(yè)時可能驅趕附近野生動物遠離取土區(qū)域,但是上述影響只是暫時的,隨著施工作業(yè)結束,影響即會消失,野生動物將會逐漸恢復到原有的活動區(qū)域。
綜上,工程在施工過程中會對植被、土壤和景觀等產生一定的影響,必須通過對施工臨時占地采取設置工程防護措施以及復耕、綠化等植被恢復措施,將對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影響降到最低。
3?土地復墾措施
3.1?工程設計的原則
3.1.1?因地制宜原則
因地制宜是土地復墾工程設計的一個重要原則。土地復墾工程設計是針對特定的損毀土地區(qū)域進行的,地域性特點很強,因此進行工程設計之前,必須充分認識到項目區(qū)土地的特性和經濟條件以及土地損毀規(guī)律,從而因地制宜的確定土地復墾規(guī)劃方案。
3.1.2?保證耕地數量,提高耕地質量
為保證生產不影響當地農民的農業(yè)收入及糧食來源,保證耕地的數量不減少,同時提高耕地的質量,改善耕地的生產能力,在復墾時應嚴格貫徹復墾標準,重點控制復墾場地的坡度、平整度、有機質含量、土壤結構、土層厚度、水土保持措施等指標,同時完善耕地的配套設施。
3.1.3?近期效益與長遠利益綜合考慮
土地復墾工程設計要考慮土地復墾的近期效益,如保證生態(tài)恢復效果的快速顯現,盡可能減少地貌地表裸露時間,從而防止退化;要結合項目區(qū)所在區(qū)域的自然、社會經濟條件以及當地居民的生活方式,在復墾設計中綜合考慮土地的最終利用方向。
3.2??工程技術措施
3.2.1?表土剝離工程
表土是重要的不可再生資源,是后期恢復治理的最基礎立地條件,因此取土前要對取土場進行表土剝離,為節(jié)約集約用地,將剝離的表土堆放到取土場范圍內,不新增占地??紤]通榆縣實地條件和土層厚度確定耕地和林地剝離厚度為30cm,表土平均堆高不超過5m,土堆邊坡比為1∶1.5。
3.2.2?表土保育工程
為防止雨水沖刷以及表土肥力的流失,設計針對表土儲存場采取編織袋土攔擋、遮蓋網遮蓋等防護措施,編織袋擋護設計堆砌斷面底寬1.5m、高1.0m、頂寬0.5m,其材料為編織袋土,編織袋規(guī)格為1.0m×0.6m×0.2m,堆土表面用遮蓋網進行遮蓋。
3.2.3?場區(qū)排灌系統及防洪措施
為攔截取土場坡面在降雨時形成徑流,保護臨空坡面不直接遭受沖刷,在上部坡肩外處設置深寬均為40cm,邊坡 1∶1 半填半挖土質截水溝,并在坡腳處設置深寬均為40cm,邊坡 1∶1 坡地排水溝,采用全挖式并對內壁夯實。取土深度超過4m的,每隔4m在坡面設置2m寬的臺階。
3.2.4?坡面工程及平整工程
為了防止碎石在暴雨等條件下掉落,形成崩塌地質災害,對取土場終了邊坡進行整理。待取土工作結束復墾工作開始后,需對平臺進行平整,起高墊低,為覆土作準備。
3.2.5?覆土工程
待坡面工程及平臺整理后,將所剝離表土進行回填。覆土厚度根據相關標準,同時結合通榆縣具體情況確定,耕地、林地覆土厚度為30cm。
3.3?生物措施
3.3.1?邊坡復墾的生物措施
對于取土形成的坡面,主要采取造林護坡和種草護坡相結合的方式,復墾時首先將表土回填,然后種植適合當地條件的、速生灌木紫穗槐,規(guī)格為地徑0.4m,6株/m2,林下撒播紫花苜蓿,規(guī)格為8g/m2。
3.3.2?平臺復墾的生物措施
取土場在取土后所形成的平臺均為平坦場地,地形坡度小于5°,該類場地可視為平地,若取土前地類為林地,表土回填后品字形栽種適合當地種植的小乘黑(兩年生,1級苗),由于通榆縣屬吉林省西部干旱地區(qū),造林密度不宜過大,行距6m、株距6m,穴徑×穴深=0.4m×0.5m,林間撒播草籽,草種為紫花苜蓿,技術指標規(guī)格為8g/m2;若取土前地類為耕地,表土回填后進行翻耕和肥料増施,并種植綠肥一年對土壤進行改良,交還農民進行耕種。
4?結語
本著預防與復墾相結合、因地制宜、經濟合理且符合規(guī)劃的原則,結合高速公路取土場占地對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影響分析,對取土場臨時用地復墾的工程措施與生物措施進行了典型設計,以期將高速公路對土地及生態(tài)環(huán)境的破壞降到最低,對生態(tài)環(huán)境原本就脆弱的吉林省西部地區(qū),將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 賈成前,楊國棟.高速公路臨時用地復墾和生態(tài)恢復技術研究[J].交通環(huán)保,2000,21(6):23-26.
[2]胡珊,魯亞義.高速公路土地復墾設計的思考與實踐[J].公路,2003(2):80-82.
[3]謝曉峰,于海濤,韓佳泳,謝鵬.高速公路建設臨時用地復墾工程典型設計[J].交通標準化,2014,42(16):108-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