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宇紅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新政府會計準則的實施必要性,然后研究其實施對科研事業(yè)單位財務管理的影響,從會計要素、基建賬務處理方式、計提折舊與攤銷方式、資產負債計量屬性等六個方面展開。最后基于相關影響因素對科研事業(yè)單位的財務管理給出一些優(yōu)化建議,希望能為科研單位的財務管理人員提供一定的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政府會計準則;科研事業(yè)單位;財務管理
一、政府會計準則——基本準則的實施必要性分析
隨著國家經濟體制的不斷深化改革,會計制度體系也做出相應的調整,過去以收付實現制為基礎的會計核算已經無法滿足政府經營與財務管理需求,不能全面、準確的反映政府的財務經營狀況,也不利于政府采取先進的管理手段開展更加精細化、現代化的經營管理活動,甚至嚴重制約了一些事業(yè)單位綜合管理效率的提升。因此,實行新的政府會計準則迫在眉睫。另一方面,在新政府會計準則下,通過引入權責發(fā)生制[1]建立綜合的財務報告制度,能夠更加清晰和完整的反映事業(yè)單位的運營成本,有利于其制定科學成本管理策略,提升單位的成本效益。而且單位的管理者在充分了解單位整體的經營狀況后也能及時發(fā)現管理過程中存在的風險隱患,并積極采取有效的風險防范措施,從而實現單位長久、健康的生存與發(fā)展。
二、基本準則的實施對科研事業(yè)單位財務管理的影響
(一)會計要素更改
在新政府會計準則中引入了權責發(fā)生制,會計核算模式也相應發(fā)生了改變,將預算會計要素更改為預算收入、預算支出以及預算結余[2],但保持預算會計收付實現制不變。同時增加了部分財務會計要素,要求財務會計以權責發(fā)生制為核算基礎,增加資產、負債、收入費用等相關會計要素,保持財務會計與預算會計相互銜接又適度分離。建立收付實現制與權責發(fā)生制的并行機制,實現同步記賬,更加準確全面的反映科研事業(yè)單位的財務運行狀況。
(二)基建賬務處理方式變更
實行新政府會計準則前,科學事業(yè)單位的基建會計核算需要單獨建賬核算,在月末進行賬務處理時才將其并入財務大賬。而在政策改革后不再實行單獨建賬核算,而是在財務大賬中設置基建工程等與之相關的一級科目,其下再設置具體的明細分類賬戶。通過這些科目的設置完成基建項目的賬務處理,在基建完工后再轉入單位的固定資產。
(三)實提折舊與攤銷
舊的科研事業(yè)單位會計準則并未對單位的固定資產及無形資產的折舊和攤銷做出硬性規(guī)定,一般按照“非流動資產-固定資產”或“非流動資產-無形資產”進行會計核算,并未將其納入單位的成本費用。因此,這種核算方式不能準確的反映單位的成本損耗情況,而在新政府會計準則下,依據權責發(fā)生制將固定資產的折舊和攤銷計入單位成本,通過單位管理費用等相關的成本科目進行核算,即所謂的“實提”折舊與攤銷。這種核算方式能夠更加真實地反映科研事業(yè)單位的運行成本,有利于單位內部的成本控制管理,也有利于客觀、科學的對單位的資源使用情況進行評價,從而采取更加有效的資源配置策略,提高單位的資源使用效率。
(四)明確資產負債的計量屬性及應用原則
科研事業(yè)單位一般依據歷史成本計量其資產和負債,但隨著新政府會計制度的實行,資金的核算方式發(fā)生改變。根據政策規(guī)定,科研事業(yè)單位的資產可按照歷史成本、重置成本、公允價值、現值以及名義價值進行計量,一般以歷史成本的計量方式為主。但如果采用其他計量方式,要保證資產金額的可持續(xù)性、可靠性;負債可按歷史成本、公允價值以及現值進行計量,與資產計量類似,也是以歷史成本計量為主,在采用其他計量方式時也需保障持續(xù)及可靠計量[3]。這種新的資產及負債的計量方式能夠提高政府會計核算的精準性,真實地反映科研事業(yè)單位的資產結構,幫助單位管理者做出更加科學的管理決策,從而極大地提升單位的財務管理效率。
(五)財務會計與預算會計同步記賬
新政府會計準則實施前,科研事業(yè)單位是以收付實現制作為核算基礎,而且以預算會計核算為主。而新政府會計的實施要求在同一個賬簿中進行兩種會計核算,即實現預算會計與財務會計的并行核算。每種業(yè)務都進行兩次核算,實現同步記賬,能夠更加全面、準確、詳實地反映科研事業(yè)單位的會計信息,提高會計核算的質量,提升單位整體的會計核算水平。
(六)建立綜合財務報告制度
以往的政府財務報告內容比較單一,一般是指基于收付實現制的單位決算報告,只包含一些基礎的資產負債表、財政收支表等,不能全面的反映單位的資產負債及成本情況。因此,在新政府會計制度實施后,在財務會計與預算會計的并行機制下由預算會計編制決算報告,財務會計編制財務報告,建立綜合財務報告制度,能夠更加全面的反映政府的財務信息。
三、基本會計準則實施后企業(yè)的財務管理優(yōu)化建議
(一)會計要素處理層面
新政府會計準則實行后,核算模式發(fā)生改變,預算會計要素僅包含收入、支出以及結余三個部分,而不再進行資產、負債方面的核算。資產及負債價值在預算會計中無法體現,也就意味著資產負債的相關要素僅在財務會計中進行核算,而預算會計在編制年終決算報告時也要依據財務會計的資產負債數據進行處理。不僅要求預算會計人員要同時熟練掌握這兩種會計核算基礎,加大了預算會計人員的工作難度,而且無法保證決算報告前后的一致性。因此,建議在預算會計中增加資產負債的相關要素,通過賬務處理模式將財務會計與預算會計分開,完全獨立地從兩個方面進行核算,從而多維度地體現單位的會計信息,全面的反映單位的財務管理狀況。
(二)會計科目設置層面
關于會計科目的設置有兩個方面的建議。一是新政府會計準則要求在財務大賬中設立基建工程等科目完成基建賬務處理,為了保持與財務會計核算的一致性,建議在預算會計賬務處理的支出類增加基建支出核算科目,并下設明細科目賬戶,在單位的賬簿與財務報表中嚴格按照相關規(guī)定進行記錄。二是出于財務會計基于權責發(fā)生制對事業(yè)單位固定資產等進行實提折舊與攤銷的考慮,為了保持二者賬務處理一致,核算方式統(tǒng)一,建議在預算會計中增加資產折舊與攤銷的過渡性科目。同時也可根據科研事業(yè)單位的實際情況設置一些資產輔助類核算科目,從而降低預算會計人員的工作負擔,增強財務管理的合理性。另外,還需說明的是新政府會計制度并未對事業(yè)單位的資產減值情況的會計處理做出詳細說明。因此,基于權責發(fā)生制進行核算的財務會計,要對單位的固定資產等進行資產評估,測試資產減值情況,對于需要計提減值準備的固定資產的減值損失要嚴格計算成本損耗,并據此設置資產備查賬,以供管理人員參考。
(三)計量方式選擇層面
新政府會計準則下,科研事業(yè)單位的資產及負債的價值計量更加接近企業(yè)的會計計量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更加準確地反映單位的資產負債情況。新政府會計準則規(guī)定科研事業(yè)單位的資產可以以歷史成本、重置成本、公允價值、現值、名義價值性進行計量,負債可以以歷史成本、公允價值以及現值進行計量。但這也就意味著科研事業(yè)單位必須更加審慎的選擇計量屬性,結合單位的資產特點選擇一種既能充分反映資產價值,又能降低國有資產流失風險的計量方式,最大程度上提高單位的管理效益。
(四)信息系統(tǒng)完善層面
新政府會計準則改變了原有的會計賬務處理模式,在同一個賬簿中同時進行財務會計與預算會計的會計憑證編制,實現兩次核算、同步記賬。要求科研事業(yè)單位要加快自身的信息化建設步伐,完善單位的財務管理系統(tǒng),從而適應這種核算方式的改變。單位可邀請專門的財務軟件技術人員結合單位的實際情況對現有的財務信息系統(tǒng)進行修改和完善,保證雙基礎會計運行模式下會計人員的工作量不會出現大幅增加,而且能充分體現雙基礎運行優(yōu)勢,提高單位的財務管理效率,全面的提升科研事業(yè)單位的財務管理水平。
參考文獻:
[1]王京京,屈昊,朱琳,et al.政府會計準則——基本準則的實施對科研事業(yè)單位財務管理的影響[J].農業(yè)科研經濟管理,2017 (2):6-8.
[2]王洪濤,楊瑩,張逸南.政府會計準則實施對行政事業(yè)單位財務影響的研究[J].現代經濟信息,2017 (16):255.
[3]譚新艷.新會計制度下的科研事業(yè)單位財務管理[J].財經界:學術版,2016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