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晶文 趙婉君
自《舌尖上的中國》播出之后,各地的食客對東北烏拉街滿族人的殺豬菜以及烏拉火鍋十分關(guān)注,在想大飽口福的同時,也對烏拉滿族飲食文化有更多的了解。我國的飲食文化由來已久,這也是生命得以延續(xù)的保障,雖然飲食是人們?nèi)粘I钪胁豢苫蛉钡囊徊糠郑侨藗儗︼嬍车恼J識還不夠深入,烏拉滿族的諸多美食和文化都需要人們仔細研究,這樣才能讓我國的飲食文化影響更加深遠。
1.谷物
在滿族文化中,谷物就是人們說的“主食”,其中包括了高粱米、小米、包米等諸多農(nóng)作物。不過滿族和漢族的熟制方式上還是有差別的,比如說小米做熟之后撈干后再蒸熟。再如包米磨面后會摻入黃米面,之后被做成“干糧”,這和河北地區(qū)的棒子面饃饃以及山東煎餅在用料、做法上明顯不同。在滿族的飲食文化中,黃米是上等食品,比如黃面豆包就深受滿族人的喜愛,冬季農(nóng)村的家庭主婦們會包好并冷凍,想吃只需要蒸煮即可。再如“蘇耗子”、“波羅葉餅”也是頗具地方特色的美食[1]。
2.菜蔬
在滿族人大量聚居的東北地區(qū),由于冬季寒冷,而很多蔬菜不能馬上食用,所以這些蔬菜主要被曬成干菜,而白菜主要被腌制成“酸菜”,在殺豬菜以及烏拉火鍋中是重要的食材和調(diào)味品。在土壤肥沃的東北地區(qū),還生長著婆婆丁、小根蒜、苣蔴菜以及松蘑、榛蘑等各種菌類,這些種類豐富的食材讓餐桌上增添了諸多美食,飲食風尚沿襲至今。
3.肉
在滿族的文化中是禁食狗肉的,主要的肉食種類包括馬、豬、牛、羊等家畜類,其中利用豬肉和豬血制作成的“白肉血腸”就是滿族的民族風味。野禽也是古代滿族涉獵中寶貴的食物,比如野豬等、獐狍鹿兔、野雞、鵪鶉等等。說到肉類就不能不提到“鍋子”,火鍋是滿族的一項發(fā)明,在冬季使用銅鍋,利用木炭作為燃料,加入酸菜、粉絲、肉片以及各種綠葉蔬菜和菌類,不僅味道鮮美,還可以御寒[2]。
4.水產(chǎn)類
富饒的松花江、黑龍江和烏蘇里江中的水產(chǎn)造福著無數(shù)的滿族人,大瑪哈魚,鰲花、鳊花和鯽花(三花)、江白魚、鲇魚都是口感細嫩,營養(yǎng)豐富的魚類。隨著烏拉滿族飲食文化的發(fā)展,“泥鰍魚燉豆腐”、“鲇魚熬茄子”這些吃法被創(chuàng)造出來,在東北流傳“鲇魚熬茄子,撐死老爺子”就充分體現(xiàn)出鲇魚的美味。
5.調(diào)料
由于烏拉滿族孕育在東北地區(qū),為了抵御冬季的嚴寒,主要使用的調(diào)味品為鹽、醬,所以很多滿族食物的口味都較重。東北盛產(chǎn)大豆,很多家庭都會做盤醬,可以一年享用。咸菜也是主要的調(diào)料,很多青菜不便于保存,比如在滿族的餐桌上會出現(xiàn)腌制的黃瓜、茄子、豆角、蘿卜、蒜、等各種蔬菜,成為搭配主食的下飯菜。再如吃滿族火鍋,可以見到的調(diào)味品包括醬油、醋、腐乳、蒜泥、韭菜花、蒜泥等佐料。
6.來到吉林烏拉街,不論是炒菜還是火鍋,店家都會推薦用黃米精釀的“米酒”。而吉林地區(qū)也有利用高粱釀制的“老白干”和散白,這種酒雖烈,但也是滿族飲食中增進親朋好友關(guān)系不可或缺的。
1.陶器
陶器是烏拉滿族飲食文化中主要使用的食具,盡管滿族文化發(fā)展的背景不同于與中原地區(qū),不過在制作食物的器皿上,通過考古發(fā)掘證實了滿族人利用過陶器,比如說久負盛名的“壇肉”,之所以汁濃味美,也和其烹制器具為陶制食器有很大的關(guān)聯(lián)。
2.瓷器
通過瓷器上精美的圖案也可以見證滿族文化特色,比如各種飛禽走獸以及祥云圖案。對于瓷器的利用主要是煲湯,其中烏雞湯、小雞燉蘑菇等一般都會首選瓷器。
對于滿族人來說,在清代本民族主要信奉薩滿教,后期受到儒家禮教的影響,所以對禮節(jié)十分看重。比如說日常飲食上保留著早、午、晚三餐的習慣,不過在農(nóng)村地區(qū)的農(nóng)閑時節(jié),也有采用兩餐制進食的習慣。從祭祀飲食方面看,滿族人對祭祖十分莊重,比如殺“神豬”必須保證部位切割完整,這樣更加顯示出虔誠。從節(jié)日飲食上看,滿族在傳統(tǒng)習俗節(jié)日中飲食和漢族整體一致,不過在除夕包餃子會包很多,然后在室外凍起來以備正月期間享用。
綜上所述,滿族文化頗具特色,而從滿族烏拉的飲食文化中可以發(fā)現(xiàn)更多該民族淳樸、直爽、熱情的民風。時至今日,很多的滿族美食都享譽全國,吸引各地游客來到吉林滿族烏拉街,在品嘗美食的同時,也可以欣賞具有特色的民族服飾、建筑、文化表演等,開闊人們的視野,提升文化素養(yǎng),進而對我國的民族文化傳承和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