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彤彤
賈樟柯對社會和電影有著自己的理解。在電影上他愿意始終將鏡頭對準在底層社會苦苦掙扎的人。有人說電影應該向上,將祖國的繁榮與偉大展現(xiàn)給世人看。可賈樟柯沒有,他執(zhí)意將傷疤撕裂給大家看,從處女作《小武》《站臺》《三峽好人》再到《天注定》,他一遍又一遍地撕開社會傷疤,告訴人們世界上有許許多多的人苦苦掙扎于世上,你我都是如此。
毛線帽,高領(lǐng)毛衣,黃書包,破舊摩托車……王寶強所飾演的三兒在回家過年的路上,突然三四個歹徒拿著斧子出現(xiàn)在三兒的面前,要求三兒給錢,可三兒面無慌色,拿出手槍砰砰幾下將三四個人全部打死。這是天注定的開場,給人以強烈的震撼,引起人們的好奇。果然賈樟柯出手即不凡。
天注定一共四個故事。皆來源于四個真實的事件。分別是胡文海對抗村干部貪腐開槍殺人案。周克華持槍跨省搶劫殺人案。鄧玉嬌刺殺公務(wù)員案以及富士康跳樓事件。電影第一個故事是上訪釘子戶大海(姜武飾),村里的煤礦被村長賣給焦老板,說好每年給村民的紅利,但卻從未實現(xiàn)。這件事被村民“遺忘”了,但大海沒有。他無兒無女無妻,患有糖尿病,家徒四壁。他什么都不在乎只一心想要得到公平,一份應有的利益。他四處奔走,形單影只。他想要得到村民的認同,換來的也只是嘲笑和諷刺。明明為了所有村民的利益,卻只有他自己一人孤軍奮戰(zhàn)。在無盡的羞辱和無路可走的情況下,他被迫舉起了槍,打死了會計、村長、焦老板、嘲笑他的人和一個一直抽馬的人。大海拿著槍在背景樂的襯托下像是一個正義的審判者,他在自己僅有不多的認知結(jié)構(gòu)里判斷著對錯。他清醒地認知到自己是一個人,但有著模糊不清的主體意識。他本能地對抗著,不愿意被人當牲口一樣對待。這一點在大海擊殺一直抽打馬的人身上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第二個故事是跨境作案、越貨殺人的三兒(王寶強飾)。三兒表面看起來老實,但殺人無數(shù),冷血無情。他與大海的不同在于,大海的殺人有其無奈,他是為了他心中的正義和全村人的利益。但三兒殺人搶劫的原因僅僅是為了滿足自身的欲望。他只是覺得沒意思,什么都沒意思,只有槍響那一下才讓他感覺到有意思??删褪沁@樣冷漠的人,對待自己的母親和孩子也有溫情,他把兄弟分的錢都給母親、過年為孩子放“煙花”。他是極其矛盾的人,對外,他冷漠無情,覺得人的生命如草芥;對內(nèi),他深深愛著他的小家。他被社會無情對待,同樣地,他也無情地對待社會,他殺人無數(shù)也不過是想守護自己那個小家。面對這個無情的社會他選擇殺人成就自己的快感、實現(xiàn)自己的愿望。
第三個故事是按摩場所的前臺小玉,她是一個有婦之夫的“小三”,在復雜社會里掙扎漂浮的她也渴望愛情,需要被保護。但是在情人老婆的毆打下,她無處躲藏也無人依靠。她和她的家人也同樣掙扎于世間,她的家人也沒有辦法給她安慰。她在這個社會里依舊是一個人,無依無靠。在面對客人用錢羞辱并強迫她接客時,她終于忍無可忍挺身拿刀捍衛(wèi)了自己的尊嚴。就像電影中的美女蛇,看似無害,但只要有人將它逼急也會給人致命一擊。小玉拿刀刺人的場景在電影中尤其出彩。電影里小玉梳著高高的馬尾,挺著胸膛,像一個大無畏的勇士,她拼命捍衛(wèi)她作為人僅有的尊嚴。
第四個故事是兩個打工者的故事。打工仔小輝在不自覺的情況下弄傷了同一工廠伙伴的手,于是逃跑去了蓮蓉所在的會所當一名服務(wù)生。在與蓮蓉的相處下,逐漸愛上了這個做情色服務(wù)的蓮蓉。這同樣也是關(guān)于底層人物的選擇問題。小輝是一個打工仔,做過很多工作,在外漂泊,渴望的是溫暖和關(guān)心。他遇到了蓮蓉,以為可以互相成為依靠,但是當他知道蓮蓉有一個女兒需要撫養(yǎng)時,他退縮了,事實上他也不得不退縮。金錢是壓倒他們愛情的唯一力量,他有他的苦衷和責任。受到愛情創(chuàng)傷的小輝以為家能夠給他帶來溫暖和安慰,但事實上家才是壓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家里咄咄逼人地向他要錢,他感到深深的無力感。他平靜地走向了滅亡,他解決問題的辦法不同于前兩者,他選擇通過結(jié)束自己的生命來結(jié)束這一切。他沒有具體可以對抗的目標,他不知道造成他悲劇的到底是誰,他選擇自殺來解決這一切。而與其他人不同,面對一切的不公,蓮蓉選擇忍耐,繼續(xù)茍活于世上。她同樣需要愛、渴望愛,但她更需要金錢,她對這個世界妥協(xié)了。她沒有辦法像小輝一樣結(jié)束自己的生命,因為她有女兒需要撫養(yǎng),她也沒有辦法像大海和小玉一樣去報復壓迫她的人,因為她找不到具體壓迫她的人。她只能向金錢和現(xiàn)實低頭,即使肉體活著、精神死亡。然而事實上世界上多得是像蓮蓉一樣的人,他們被現(xiàn)實壓迫,既沒有勇氣像大海、小玉一樣憤而反抗,也沒有勇氣結(jié)束這生命。他們只能茍活于世上,麻木地生活著。
在人物塑造上,這四個故事的主人公分別代表了不同的人對待現(xiàn)實的態(tài)度。有人會像大海,為了心中的正義,不堪忍受屈辱,自己化身為審判者,用自己的方式去解決;有人會像小玉,她默默忍受命運的不公,但本質(zhì)像蛇,人不犯我,我自默默忍受本應承受的,但人若犯我,我必反擊;也會有人像小輝,他被命運無數(shù)次欺辱但卻找不到可以反擊的人,只能選擇肉體滅亡;但大多數(shù)人是蓮蓉,我們身上肩負太多的壓力,可能很多時候無可奈何,但是我們選擇自欺欺人,屈服于現(xiàn)實。我們既沒有勇氣結(jié)束生命,也沒有勇氣報復社會。我們的精神一點點被物質(zhì)吞噬,成為沒有精神的肉體。當然他們既有對現(xiàn)實態(tài)度的不同,也有千絲萬縷的相同。首先,他們都深受物質(zhì)匱乏的困擾,這一點在電影中表現(xiàn)很明顯。在講述三兒的故事時,有這樣一個細節(jié),他的大哥在分母親的過壽禮金時將禮金細分到分,在2013年的社會中,還有人如此。由此可見他們在物質(zhì)上是多么的貧乏。其次,他們的社會地位低下,到了可以任人宰割的地步。他們基本都生活在社會的底層,掙扎于物質(zhì),被人無視。最后,他們知識水平不高,缺乏信仰,但都有主體意識。主體意識的建立使他們在遭受到難以忍受的不公時選擇用自己的方式來解決,當然蓮蓉的妥協(xié)也不失為一種選擇。每一個人物都有所對應的類型,他們是社會群像,每一個人身后都代表了一類人,他們不是自己,他們是整個社會的縮影。
在電影的最后,經(jīng)過改造的小玉來到了大海曾經(jīng)在的村莊,這暗示這一切的一切不過都是循環(huán)。在舞臺上,判官問蘇三你可知罪,連問三遍,遍遍落地砸坑。筆者認為第一遍問的是小玉等人,盡管你們被人欺壓,但是采取的方式真的正確嗎?真的能夠解決問題嗎?第二遍問的那些欺壓別人的人,你們這樣欺壓別人是否知罪?第三遍鏡頭打在底下的看客們,你們真的只是觀眾嗎?你們難道沒有被欺壓?沒有欺壓別人嗎?如果你們欺壓或被欺壓,那為什么沉默?為什么不站起來反抗?正如魯迅先生所說,他認為所謂中國人最可悲的事情在于弱者之間的互相欺壓。正如阿Q欺負小尼姑,又如看客欺辱祥林嫂。最后的鏡頭上毫無表情的觀眾們給我的印象最為深刻。觀看者瞬間就從觀看變?yōu)楸豢?,我們每一個人即使在看別人的故事也是在被人觀看,誰都逃脫不了。或許這就是賈樟柯的厲害之處,也是賈樟柯之所以是賈樟柯的原因所在。這部電影當然也存在一些小的問題,比如因為人物眾多,在單個人物的塑造上并沒有給人留下太深刻的印象。但其深刻性和現(xiàn)實性也是非常人能比,仍舊不失為一部好的電影,值得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