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想到冬天便會想到蕭瑟,想到北風(fēng),想到梅花,想到雪。在清寂的冬天里,最讓人眼前一亮的莫過于雪花和梅花了。
冬天這個季節(jié)不是特別受人歡迎,總感覺它不解人意,動不動就以僵硬的面孔示人,讓人心生畏懼。當(dāng)然冬天也不是一無是處,它也有它的魅,確切地說,冬天的魅不是來自它的清寒,多半來自與之共處的梅與雪。
總感覺下雪和下雨的心情是不一樣的。下雨,意味著熱鬧;下雪,意味著安靜。雨,總是歡快了些,滴滴答答,噼里啪啦的,像安了喇叭,總在用聲音告訴人們,它來了。雪就安靜多了,不似雨的張揚,它總喜歡低調(diào)里行走。有時那雪都來不及打招呼,一夜安靜之后,猛然打開窗簾,便是滿眼的潔白,那情形也是很讓人歡喜的。
雪下的時候,好像一切也平等起來。一場大雪覆蓋下來,無論富麗堂皇還是簡陋破舊,因為雪的映襯,那原本視覺上的沖突好像不那么明顯了。雨可能就差一些,雨一來,原本新的東西刷去灰塵看上去更新,而破舊的東西依舊更加破舊了,甚至不堪一擊,以至于垮倒,更讓人目不忍睹。
喜歡雪,喜歡鵝毛般的大雪在空中飄飄灑灑的樣子,當(dāng)然也喜歡雪落后安安靜靜的樣子。
去年的第一場雪來得不晚,小雪的節(jié)氣趕上了大雪的霸氣。不過開始的時候老天爺還是小氣了些,一上午,總像在撒鹽巴,細細的,找不到雪的感覺。以為就這樣算了,誰知到了中午,久違的大雪來了,鵝毛般飛舞著,滿眼的壯觀。喜歡這種輕飄飄的感覺,雪片即便再大也不會像冰雹一樣,冰雹砸在頭上可能就受不了,雪花沒事,它最多涼涼的。況且人們見了冰雹是要躲的,可雪一來,人們的興奮也來了,美麗的場景連同美麗的心情一并收進了相機里。
冬天是清寂的,雪似乎也薄涼了些,下雪的時候倘若有梅的相伴,這冬天便活潑了許多,而踏雪尋梅也便成了冬天里最雅致的事。
而梅花呢,好像更加需要寒冷來證明自己的俏麗,于是它便沖破北風(fēng),沖破冰雪,以傲然的姿勢綻放枝頭。
二
關(guān)于雪與梅結(jié)合得最好的詩句,我最鐘情的還是唐代崔道融的《梅花》。
數(shù)萼初含雪,孤標(biāo)畫本難。
香中別有韻,清極不知寒。
橫笛和愁聽,斜枝倚病看。
朔風(fēng)如解意,容易莫摧殘。
這首詩把梅的風(fēng)韻與雪的剔透融合在了一個特定的畫面里,用俏梅含雪的鏡頭一下把人的目光吸引住了,同時那種賞心悅目的感覺也油然而生。梅花是會讓人心生愛憐的,特別是在冬天,眼睛在經(jīng)過了蒼茫的跋涉之后,倘若看到幾枝梅花俏立枝頭,那該是何等的歡欣。況且雪也不是天天下的,梅與雪同時出現(xiàn)在視線里也便成了一道特別的風(fēng)景,那種“數(shù)萼初含雪”的景致也就更深入人心。在冬天,梅花與雪都可以是美的代名詞,而把梅與雪放在同一個鏡頭下,這美便有了翻倍的功效。當(dāng)然也有讓人憐惜的時候,“朔風(fēng)如解意,容易莫摧殘”,只因知道北風(fēng)的無情,所以才心生這樣的感念。不過世道薄涼,對于美麗的東西,不是任何人都會去愛惜,有的甚至?xí)叩较喾吹姆较?,想方設(shè)法去摧殘它。梅花是孤傲的,它一樣不喜歡風(fēng)的刺骨,可那冰冷的北風(fēng)還是會吹在身上,以至于把它吹得東倒西歪,甚至摧毀得不成樣子。
在流瀲紫小說《后宮·甄嬛傳》卷一第十一章《倚梅雪夜》中也有這樣的段落,也是把梅的清麗與雪的純凈寫到了極致,一樣讓人賞心悅目,當(dāng)然也是我最欣賞的篇章。
尚未進,遠遠便聞到一陣清香,縈縈繞繞,若有似無,只淡淡地引著人靠近,越近越是沁人肺腑。倚梅園中的雪并未有人掃除,剛停了雪,凍得還不嚴(yán)實。小羊羔皮的繡花暖靴踩在雪地上發(fā)出輕微的吱咯吱咯的響聲。園中一處寂靜,只聽得我踏雪而來的聲音。滿園的紅梅,開得盛意恣肆,在水銀樣點點流瀉下來的清朗星光下如云蒸霞蔚一般,紅得似要燃燒起來?;ò晟仙杏悬c點白雪,晶瑩剔透,映著黃玉般的蕊,殷紅寶石樣的花朵,相得益彰,更添清麗傲骨,也不知是雪襯了梅,還是梅托了雪,真真是一個“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這段景物的描寫一下把我們帶到了美麗的雪后梅園中去,此時的甄嬛內(nèi)心是純凈的,就如那初下的雪,平平整整,沒有被踩踏的痕跡,所以她給人的感覺也是如雪一樣的晶瑩。而她的內(nèi)心也像個孩子,想象著雪后梅園的樣子,歡喜中透著幾分怯意,可還是禁不住那誘惑,所以一個人踏雪尋梅,去園中放飛自己的心情。
曾經(jīng)少女時期的甄嬛也是如梅一樣的孤傲,她對婚姻的愿望并非要嫁什么王爺,嫁什么皇上,她看重的是人品,“愿得一人心,白頭不相離”才是她最終想要的。
我情不自禁走近兩步,清冽的梅香似乎把人的骨髓都要化到一片冰清玉潔。我喜愛得很,挑一枝花朵開得最盛的梅枝把小像掛上,顧不得滿地冰雪放下風(fēng)燈誠心跪下,心中默默祝禱:甄嬛一愿父母安康,兄妹平安;二只愿能在宮中平安一世,了此殘生。想到此不由得心中黯然,想要不卷入宮中是非保全自身,這一生只得長病下去,在這深宮中埋葬此身,成為白頭宮娥,連話說玄宗的往事也沒有。這第三愿想要“愿得一人心,白頭不相離”更是癡心妄想,永無可期了。想到這,任憑我早已明白此身將要長埋宮中再不見天日,也不由得心中酸楚難言,長嘆一聲道:“朔風(fēng)如解意,容易莫摧殘。”
其實甄嬛也是把自己比作了那雪中的梅花,她希望自己頂住北風(fēng),頂住凜冽,保全自己,甄嬛自比梅花,也是隨了她的性格。就冬天而言,也只有雪中之梅可以與冬天抗衡。為什么只單單是雪中的梅花最令人賞心悅目,而非杏花、桃花?杏花、桃花與梅花就花形來說看上去差不了多少,也同樣有著嬌艷的姿色,但終究是太嬌氣,當(dāng)突如其來的春雪來襲,它就無能為力了,終究還是抵抗力太差,美麗受損,剩下的就只有讓人嘆息了。那杏花也好,桃花也好,最終會因為一場寒冷的倒襲而使花朵失去應(yīng)有的作用,甚至一命嗚呼。因此在北風(fēng)呼嘯的冬天,它最多以枝的形式存在,最終也不會成為這個季節(jié)的代言。
倘若自己不是梅花千萬別去冒充什么梅花,梅花也不是那么好冒充的,雖然煞費苦心,但里面的不安全因素太多,即便開始有人相信,可時間一長還是會露出破綻,所以讓人棄之也在常理之中。至于《甄嬛傳》中那偷雞不成蝕把米的余氏,本該好好地做她的杏花或者桃花,說到底,她老老實實做個養(yǎng)花護花的宮女好了,可她偏偏要去裝什么梅花,所以落得個凄慘的下場,這也是她自找。
祝愿歸祝愿,祈禱歸祈禱,終究那朔風(fēng)還是不解意的,所以曾經(jīng)的設(shè)想也都偏離了方向,一株梅花在凄厲的北風(fēng)下逆風(fēng)生長,只是最終變了樣子。而那陪伴梅的雪,在經(jīng)過了幾次大風(fēng)之后,灰塵滿地,也失去了原來的純凈。
三
雪原本是干凈的,按說品一下雪也應(yīng)該無妨,只是現(xiàn)在空氣質(zhì)量太差勁,那雪在墜落過程中與空氣接觸,不免也帶上了污濁的痕跡,所以品雪也就成了奢望。
不過,穿越時代,雪在妙玉眼里卻是最圣潔的產(chǎn)物,平常的水再好也比不上雪的潔凈。隔年的雨水泡茶還可以,招待一般的客人也將就。雪就不一樣了,特別是梅花上的雪,收起來,埋在地下,隔上五年,再打開來,泡一壺茶,細細品嘗。這樣的雪水茶一般人是不配品的,也只有那么三兩個入眼的人才會有幸。
妙玉高潔到什么程度呢,就拿黛玉來比吧,黛玉已經(jīng)夠高潔的了,那落花撒在水中,她都怕不干凈的水把花給弄臟了,所以她會把花掃起來,專門弄個花冢把花埋了,讓它隨土化泥,這樣方能使花永遠干凈??稍谄凡璩圆璺矫嫠瓦h不如妙玉了,妙玉也會冷笑黛玉的俗:“你這么個人,竟是大俗人,連水也嘗不出來。這是我五年前在玄墓蟠香寺住著,收的梅花上的雪。”“隔年的雨水哪有這樣輕浮,如何吃得。”
相對來說雨水做茶飲要俗得不少,只能給那些和雨水一樣的俗人吃。而那些與俗隔得遠一些的人,或者還不能算俗的人,尚可吃雪做的茶,只是這樣的人在妙玉眼中少而又少。
拋開雪做的茶水干凈與否不說,就單去梅花上收雪這樣的舉動就非同尋常了。
玄墓蟠香尋梅應(yīng)該是一出戲外戲,雪后初晴或者不晴,一個穿素衣的女子獨自走在雪地里,她的身邊是一樹樹的梅花,梅花正艷,梅映著雪,雪映著人,這幅踏雪尋梅圖可謂美妙至極。妙玉不僅僅為觀賞冷風(fēng)中的梅花才去踏雪,她更是為了收集梅花上的雪,收集起來,裝在甕里,埋在地上,再呆上五年,五年之后這雪才見天日。然后再用這樣的雪水沖茶,細品,那滋味也應(yīng)該是不一般了。別說五年的雪水,就是當(dāng)年的雪水,我這樣的俗人也是從來沒嘗過的。
梅花是高潔的象征,在妙玉眼里,也許唯獨梅花上的雪可以去收,至于楊樹、柳樹、槐樹之類,都是濁物之流,不看也罷。踏雪尋梅是一件雅致的事,只是一個人的雅致,雅得有點讓人憐惜。無論梅花也好,雪花也好,其實都是孤獨的產(chǎn)物。茫茫雪野,冷風(fēng)颼颼,一個人的冬天,獨自沖破清寒,去尋找內(nèi)心深處的唯一的感動,同時也把內(nèi)心的凄涼晾曬在原野之外。聞一聞梅花的香味,收一收梅花上的白雪,再想方設(shè)法保存完好,時光就這樣在清冷中打發(fā)著。
“欲潔何曾潔,云空未必空??蓱z金玉質(zhì),終陷淖泥中?!笨赡茄┑臐嵃捉K究沒有把妙玉保全。
“朔風(fēng)如解意,容易莫摧殘”,很多時候總是祝愿多了些,但那朔風(fēng)最終還是不解意的,隨著風(fēng)的肆虐,雪臟了,梅落了,留下滿地的泥漿,讓其身陷其中。